导航:首页 > 无形资产 > 摊销模型

摊销模型

发布时间:2020-12-14 14:08:42

① 帮忙解释一下摊余成本的概念

不明白什么叫累计摊销是吧?
在做题时实际上这部分就是你每次计算的“持有至到期投资等——利息调整”金额。是实际利息减去票面利息计算得出的。而每期的实际利息又是根据期初摊余成本计算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
票面利息5%,5年期,面值100;实际利息R%,银行支付了200万。
那么期初确认就是: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00
——利息调整100(这个就是总共应该摊销的金额)
贷:银行存款200
到了资产负债表日,进行摊销:借:应收利息50
贷:投资收益200R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X=200R-50(这个就是第二条说的内容)
到了第二年资产负债表日,继续摊销:借:应收利息50
贷:投资收益(100-X)R(这里的100-X,就是第二年计算出的期初摊余成本)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Y(这个也是第二条说的内容)

其中,R是根据插值法计算出来的。200=100*5%*(R/A,R,5)+100*(P/F,R,5)。没有财管书我算不出来,就用R表示下。

② 实际利率法的简化核算

(一)摊余成本概念的准则界定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印发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最先提出了“摊余成本”的概念,并以数量计算的方式给出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以下简称金融资产(负债))定义。金融资产(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1.扣除已收回或偿还的本金;2.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3.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即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收回或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其中,第二项调整金额累计摊销额利用实际利率法计算得到。实际利率法是指按照金融资产(负债)的实际利率计算其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的方法。实际利率,是指将金融资产(负债)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金融资产(负债)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
(二)摊余成本与账面价值
摊余成本的概念适用于对金融资产(负债)的后续计量中,与实际利率法对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的摊销相联系。将摊余成本的概念延伸到对摊销金融资产(负债)的计量中,根据摊余成本与实际利率法的定义,即在定义“当前”时点上,金融资产(负债)摊余成本在金额上等于其账面价值。实际上,在金融资产(负债)的存续期间,其摊余成本也等于其账面价值。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是企业按照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核算后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金额,对于计提了减值准备的各项资产,账面价值就是其账面余额减去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后的金额。
以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例,“持有至到期投资”账户分别“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等进行明细核算。取得时,按照其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作为初始确认金额,但不包括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投资面值计入“成本 ”明细账户,初始确认金额与面值的差额,计入“利息调整”明细账户。此时,计算将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到当前账面价值的折现率,即实际利率。在持有投资期间内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对“利息调整”明细账户金额按照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假设不考虑本金的收回以及资产减值因素,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累计利息调整摊销额,也等于持有至到期投资“本金”借方余额+“利息调整”借方余额(贷方余额以“-”列示)+“应计利息”借方余额,即账面价值,在持有期间将“利息调整”明细账户余额摊销至零。可见,摊余成本的第一项调整是对“成本”明细账户的调整,第二项调整是对“利息调整”和“应计利息”明细账户的调整,第三项调整是对“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账户调整,摊余成本在数量上等于账面价值。 (一)实际利率法核算模型
对金融资产来说,在持有期间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按照实际利率法计算的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其分录模型为:
借:应收利息面值(本金)×票面利率
贷:投资收益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借/贷:金融资产——利息调整差额
该分录模型适用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债券和贷款等。分录中的“应收利息”是指分期付息债券的应收利息,属于流动资产;若为到期一次付息债券,应收取的利息属于非流动资产,应计入“金融资产——应计利息”科目。
与上述金融资产相同,对金融负债来说:
借:成本费用科目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贷:应付利息面值(本金)×票面利率
借/贷:金融负债——利息调整差额
该分录模型适用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等。分录中的“应付利息”是指分期付息债券的应付利息,属于流动负债;若为到期一次付息债券,应支付的利息属于非流动负债,应计入“金融负债——应计利息”科目。
(二)实际利率法的简便算法
对于采用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的金融资产(负债)的后续计量的核算,一般采用列表计算每个资产负债表日上述分录模型中的金额。在确认后,计算实际利率时,编制“实际利率法摊销表”,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按照表上金额进行会计处理。按照以上的分析,摊余成本等于账面价值,那么,每个资产负债表日进行后续计量时,可以不通过列表形式计算分录模型的金额,而直接按照摊销前该项金融资产(负债)账面价值与实际利率的乘积确认各期应享有的投资收益或应分摊的成本费用,按照面值(本金或成本)与票面利率(合同利率)确认各期应收取或支付的利息债权或债务,差额作为利息调整项目。这样,避免了编表以及保管表格供以后各期利用的麻烦。采用账面价值按照分录模型摊销,发生金融资产减值,重新计算实际利率后,按照账面价值与新实际利率计算确定本期的投资收益即可,不必重新编制摊销表,简化了核算工作。
(三)一个简化核算的实例
下面以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例进行说明。例题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讲解》第23章“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例23-3改编。
甲公司属于工业企业,20×0年1月1日,支付价款1 000万元购入某公司5年期债券,面值1 250万元,票面年利率4.72%,到期一次还本付息,且利息不是以复利计算。甲公司将购入的债券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首先计算实际利率,(59×5+1 250)/(1+R)^5=1 000,得出R=9.09%,此时不编制“实际利率法摊销表”。
1. 20×0年1月1日,购入债券,分录如下: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250
贷:银行存款1 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250;
2. 20×0年12月31日,按照实际利率法确认利息收入,此时,“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1 250-250=1 000,分录如下: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1 250×4.72%=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借贷差额=31.9
贷:投资收益1 000 ×9.09%=90.9;
3. 20×1年12月31日,按照实际利率法确认利息收入,此时,“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借方余额=1 250,“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借方余额=59,“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贷方余额=250-31.9=218.1,因此,其账面价值=1 250+59-218.1=1 090.9,
实际上账面价值可以根据“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总账余额得到,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1 250×4.72%=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借贷差额=40.16
贷:投资收益1 090.9×9.09%=99.16;
以后各期以此类推。 (一)摊余成本与账面价值的联系
摊余成本的概念应用于金融资产(负债),在金额上等于账面价值,摊余成本或账面价值均不属于《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范的5种会计要素计量属性之一。摊余成本与账面价值的区别在于:摊余成本运用于金融资产(负债)的后续计量,体现按实际利率法摊销的动态过程,表示在每期摊销后的余额;账面价值注重各资产或负债相关账户与备抵账户在某一时点的数量关系。
(二)摊余成本概念的扩展
若将摊余成本的概念从金融资产(负债)的后续计量扩展到其他资产(负债)的计量过程,那么上述分录模型可以进一步扩展到分期付款购买资产、分期收款销售商品无形资产以及融资租赁等业务的核算。例如,在分期付款购买资产业务中,“长期应付款”的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未确认融资费用的累计分摊额;长期应付款的账面价值=“长期应付款”账户余额经过“未确认融资费用”费用账户余额调整后的金额,即长期应付款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金额;分期付款信用期内每个资产负债表日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额=“长期应付款”的摊余成本×折现率。

③ 折旧摊销在dcf后面为什么要加上

1、折旧一般是指固定资产的折旧;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
借:管理费用(或回制造费用、营业费答用)--折旧费
贷:累计折旧

2、摊销是指不能进固定资产的,是对费用的摊销。如长期待摊费用摊销,无形资产摊销,待摊费用摊销,低值易耗品摊消等。
(1)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时
借:管理费用--开办费摊销
贷:长期待摊费用--开办费
(2)无形资产摊销时
借:管理费用--无形资产摊销
贷:无形资产
(3)低值易耗品摊销时
借:管理费用--低值易耗品摊销
贷:低值易耗品
(4)摊销待摊费用时
借:管理费用(或营业费用、制造费用)
贷:待摊费用--(租金、利息、保险费等)

④ 哪位大神 给我解释一下 为什么说摊余成本是某个时点上未来的现金流量的折现值 非常感谢!

摊余成本是一种价值 一种账面价值 是根据实际利率法把未来将要得到的钱(也就是现金流量)折现到现在的价值 我反正是这么理解的

⑤ 什么叫经济利润模型

考试在即,笔者现就现金流量折现模型、经济利润模型这 2 个考试重点为广大考生进行讲解。

折现现金流量模型

折现现金流量模型主要涉及现金流量的估算,现金流量的持续期、折现率三个参数。

企业价值=预测期内现金流量现值+后续期现金流量现值

1 .企业实体现金流量的估计( 3 种方法)

( 1 )从现金流量的形成看:

实体现金流量=经营现金净流量-资本支出=(息税前后利润+折旧与摊销-营运资本增加)-资本支出

其中:息前税后利润= EBIT ( 1 - T )

( 2 )从融资角度看:

实体现金流量=股权自由现金流量+债权人现金流量+优先股东现金流量

其中:债权人现金流量=债务信息( 1 - T )+偿还债务本金-新借债务本金=税后利息-有息债务增加

( 3 )净投资扣除法:

实体现金流量=息前税后利润-净投资

其中:净投资=本期投资资本-上期投资资本=本期投资增加+所有者权益增加

或:净投资=总投资-折旧摊销=(资本支出+营运资本增加)-折旧摊销

2 .股权现金流量估计( 3 种方法)

( 1 )从现金流形成角度

股权自由现金流量=息前税后利润+折旧摊销+营运资本增加-资本支出-税后利息+有息债务净增加

( 2 )从融资角度

股权自由现金流量=实体现金流量-债权人现金流量

( 3 )净投资扣除法

股权自由现金流量=税后利润-净投资+有息债务增加

如果按照固定的负债率为投资筹集资本,企业保持稳定的财务结构,“净投资”和“债务净增加”之间存在固定比例关系,则:股权自由现金流量=税后利润-净投资( 1 -负债率)

3 .现金流量折现模型的应用

( 1 )稳定(永续)增长模型

股权价值=下期股权现金流量/(股权资本成本-永续增长率)

实体价值=下期股权现金流量/(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永续增长率)

( 2 )两阶段增长模型

( 3 )三阶段增长模型

经济利润模型

该模型与现金流量折现模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然而经济利润模型可以计量单一年度价值增长的优点,现金流量折现模型却不能成为计量单一年度价值增长的依据。

企业价值=投资成本+预计经济利润现值=投资资本+预测期经济利润现值+后续期经济利润现值

其中:

1 .投资资本=股本+全部付息债务=净营运资本+长期资产净值-无处长期负债

2 .

3 .后续期经济利润现值=后续期第一年经济利润/(平均资本成本-增长率)。

⑥ 生产成本五三模型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生产成本五三模型是指五种可见成本和三种不可见成本,五种可见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能源费用和管理费用,三种不可见成本包括质量成本、资金成本和浪费成本。生产成本五三模型是国内一个知名生产管理专家在2005年左右,在生产管理培训和咨询工作中首先提出来,后来被大家逐渐接受,进而形成了今天的生产成本五三模型。
生产成本五三模型具体内容:
从财务角度来说,生产成本(车间成本)是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能源费用(能源费用是2000年左右国家调整会计准则的时候加上的科目)等四个部分组成,即:生产成本(车间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能源费用。这个时候的生产成本,实际上是产品制造完毕从车间进进库房的成本,完成此步核算以后,会计还要给产品的成本上摊销公司的管理费用、营销成本、广告成本、财务费用等等,再加上合理的利润,这样就得到了产品的销售价格了。
一、五种可见成本
在往车间成本上摊销费用的时候,也包括管理费用,公司的管理费用是整体进行摊销的。为了给生产管理职员(非财务人员,因此对一些财务名词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进行简单易懂的培训,提高他们对生产成本的理解,于是可以把公司整体的管理费用中发生在生产部门的管理费用假设分列出来,这样的话,就有了生产部门的管理费用,这个时候,生产管理人员就可以把生产成本理解成:生产成本(车间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能源费用+管理费用以上的生产成本构成为五个内容,从财务角度来说,是不对的,但是对于非财务人员的生产管理人员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也有利于他们对生产成本进行管理和控制。这个时候,这五种生产成本使我们在日常生产管理中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所以我们称之为五种可见成本。
二、三种不可见成本
在生产管理领域,质量成本、资金成本、浪费成本被称为三种不可见成本,是相对于上面的五种可见成本而言的。其中,质量成本主要由: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也称故障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四个部分构成,是质量管理中的标准内容。资金成本,一般定义为财务费用,是公司资金占用所发生的费用。浪费成本,核心就是丰田生产方式中所回纳的“七种浪费”,在生产管理行业已经被大家所共识,这七种浪费成本是:
生产浪费一、库存浪费
一、精益生产管理认为:“库存是万恶之源”,所有改善行动皆会直接或间接地和消除库存有关。
①产生不必要的搬运、堆积、放置、防护处理、找寻等浪费。
②使先进先出的作业困难。
③损失利息及生产管理费用。
④物品的价值会减低,变成呆滞品。
⑤占用厂房空间、造成多余工场、仓库建设等。⑥设备生产管理能力及人员需求的误判。
二、因库存造成无形损失,绝不亚上述有形损失,精益生产管理者认为库存会隐藏问题,而“问题”在精益生产者被认为是宝藏,问题如果能不断地被发现解决,则利益便会不断地产生。
1、没有生产管理的紧张感,阻碍改进:
2、库存量一多,因机械故障、不良产品所带来的不利后果不能马上显现出来,因而也不会产生对策。
3、由于有了充足的库存,出现问题时可以用库存先顶上,问题就可以慢慢解决甚至不用解决,最起码是被掩盖住了,不急迫了,不会被上级追究了,于是乎本部门的工作成绩就出来了。
生产浪费二、过渡生产(制造过多或过早浪费)
一、TPS强调的是“适时生产”。
二、多做能提高效率,提早做好能减少产能损失(不做白不做,机器还不是一样停着?)
1、提早用掉了材料费、人工费而已,并不能得到什么好处。
2、把“等待浪费”隐藏,使管理人员漠视等待的发生和存在。
3、积压在制品,使生产周期L/T变长无形的),而且会使现场工作空间变大,不知不觉中吞蚀我们的利润。
4、产生搬运、堆积浪费,先进先出变得困难。
生产浪费三、品质缺陷(不良品浪费)
1、任何的不良品产生,皆造成材料、机器、人工等的浪费。
2、及早发现不良品,容易确定不良来源,进而减少不良品的产生。
3、关键是第一次要把事情做对,产品“零缺陷”
生产浪费四、运输(搬运浪费)
一、大部分人皆认同搬运是一种无效的动作,也有人认为搬运是必须的。
二、用“输送带”的方式来克服,行吗?
1、取放浪费;2、等待浪费;3、在制品过多浪费;4、空间浪费。
三、搬运浪费又包含放置、堆积、移动、整理等动作的浪费。
生产浪费五、处理(加工浪费)
1、定义:指的是与工程进度及加工精度无关的不必要的加工。
2、有一些加工程序是可以省略、替代、重组或合并。
3、很多时候会习惯并认为现在的做法较好。
生产浪费六、动作浪费
12种动作浪费:
两手空闲。单手空闲。不连贯停顿。幅度太大。左右手交换。步行多。转身角度大。移动中变换状态。不明技巧。伸背动作。弯腰动作。重复不必要动作。
生产浪费七、等待浪费
生产线的品种切换。工作量少时,便无所事事。时常缺料,设备闲置。上工序延误,下游无事可做。设备发生故障。生产线工序不平衡。有劳逸不均的现象。制造通知或设计图未送达。

⑦ 期权成本摊销计入管理费用怎么计算的

股份限制性股票期权费用的计算: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回和《企业答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需要选择适当的估值模型对限制性股票的公允价值进行计算。如果股票没有锁定限制,其公允价值应等于市价,但如有锁定限制,则因流通受限,其公允价值应低于没有锁定限制的股票市价。
确认成本费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计量和确认》的规定,由于公司实施激励计划中的股票期权没有现行市价,也没有相同交易条件的期权市场价格,所以公司采用国际通行的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估计公司股票期权的公允价值。

2011年-2014年限制性股票成本摊销情况见下表:
授予的限制性股票(万股)
需摊销的总费用(万元)
2011年(万元)
2012年(万元)
2013年(万元)
2014年(万元)
288 1,097.36 445.70 529.50 119.80 2.36
本期失效情况:公司2011年待解锁的30%限制性股票系因经营业绩未满足权益工具的可行权条件而无法解锁行权,因此这部分限制性股票对应的公允价值3,390,658.81元不确认股份支付费用。

⑧ FCFE模型的FCFE/FCFF估值模型的框架

首先要看看:FCFE和FCFF的最大区别就是:前者只是公司股权拥有者(股东)可分配的最大自由现金额,后者是公司股东及债权人可供分配的最大自由现金额。因此FCFE要在FCFF基础上减去供债权人分配的现金(即利息支出费用等)。
整个模型的原理就是:你买入的是公司未来自由现金流(可供分配的现金,不等同于股息,除非分红率100%,但是理论上,这些现金都是可以分配的)在当期的贴现值。这和早期的红利贴现模型最大的区别就是:红利贴现模型并不符合实际,因为很多高成长的企业有理由不分配而将资金投入到新项目中去。
按照前面分析的贴现模型,需要明确的就是:公司预期未来的自由现金流、适当的贴现率、贴现的方法。
因此,一套FCFE/FCFF估值模型的要素就包括:
1、如何定义当期的FCFE/FCFF。
2、如何确定未来各期的FCFE/FCFF。
3、如何选择适当的贴现率(WACC)。
4、按照何种方法进行贴现?(两段/三段/或者说无限期?)
可以看出:这个模型的难点就在于:
1)预测未来各期的FCFE/FCFF难度太大!
2)适当的贴现率WACC对于模型最终结果影响很大,但是该贴现率的算法很难有统一的标准。
3)采用何种方式进行贴现关系到如何定义该企业在企业经营周期中处的地位,以及预测企业发展周期的时间。这个其实和第一点一样非常难。
但是学习这个模型也可以给我们带来几点启发:
(1)多关注企业的自由现金流,而不是仅仅关注收益。但是需要注意不同行业的现金流存在形式是不同的。
(2)WACC实际上就是企业所有负债的加权平均期望成本。也就是说,企业发行了股票,向银行借贷用于生产,它必须承担一定的成本。因此,企业拿着这些钱必须投向比WACC收益率更高的领域才能保证生存和发展。因此,要关注企业募集资金或借贷资金投入项目的预期收益率与WACC相比是否存在明显的优势。
(3)要关注企业所处行业周期和企业经营周期。在不同的时期应当给于不同的估值水平。
总收入=销售收入+服务和出租收入+金融性收入
成本和费用=销售成本+服务和租赁成本+存货费用+设备租赁费用+R&D费用 +SG&A 费用+重组费用和资产破坏+其他
SG&A 费用:销售性、一般性和行政性费用
(一)无财务杠杆的公司股权自由现金流
利息税前收益(EBIT)-所得税=净收益+折旧和摊销=经营现金流-资本性支出-营运资本增加额=股权自由现金流
(二)有财务杠杆的公司股权自由现金流
利息税前收益(EBIT)-利息费用=
税前收益-所得税=
净收益+折旧和摊销=
经营现金流-资本性支出-营运资本增加额-偿还本金+新发行债务收入
=股权资本自由现金流

⑨ 如何理解摊余成本

摊余成本是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用插值法计算出实际利率i=4.33%

第一年年末摊余成本

=期初摊余成本(本金)+本期实际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 应付利息(票面利率*票面面值)

=125+125*4.33%-100*10%=120.4125。

阅读全文

与摊销模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控小结 浏览:668
数字版权的权源 浏览:565
驻马店置地弘润山转让 浏览:146
穂康投诉 浏览:146
嘉兴万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344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浏览: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浏览:867
国办发明电200330号 浏览:602
公共服务事项自查报告 浏览:872
2014年社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方案 浏览:873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试题库 浏览:245
购买软件使用权合同 浏览:134
灰烬创造者职业 浏览:566
德州扑克发明者 浏览:78
如申请驰名商标 浏览:225
知识产权平台协议书 浏览:506
个人存款证明的期限 浏览:466
四川正华知识产权公司 浏览:287
海南期货从业资格证书领取时间 浏览:874
防水层合理使用年限 浏览: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