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政府补助的规定及要求对政策性搬迁补偿收入会计业务
一、 会计科目设置及定义
1、 设置长期负债科目“专项应付款”、“递益收益”会计科目,“营业外收入-补贴收入”、“资本公积-拨款转入”
2、 “专项应付款”为核算政府政策性拨款转入款项,用于清算政策性拨款的转入及转出
3、 “递益收益”为核算企业确认的应在以后期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
4、 “营业外收入-补贴收入”核算企业确认的收到当期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
5、 “资本公积-拨款转入”核算企业收入政府补助扣除发生的资产购置或费用损失后的余额,不需退回的补助余额
二、 业务核算
1、 收到政府政策性搬迁补偿
借:银行存款
贷:专项应付款
2、 清理因搬迁而拆解、报废的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清理
借: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
出售资产残料
借:银行存款/现金
贷:固定资产清理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支付资产清理费用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银行存款
结转清理余值为损失
借:专项应付款
贷:固定资产清理
结转清理余值为收益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营业外收入—固定资产处置收入
3、 支付应搬迁发生的搬迁费用或职工安置补偿
借:专项应付款
贷:银行存款
4、 使用专项应付款购置固定资产或其他长期性待摊资产
借:固定资产
贷:银行存款
借:长期待摊费用
贷:银行存款
结转购入资产及长期待摊资产价值
借:专项应付款
贷:递延收益
每期固定资产折旧及分摊
借:管理费用—折旧/制造费用—折旧
贷:累计折旧
或:
借:管理费用—长期待摊费用摊销
贷:长期待摊费用
同时:
借:递延收益
贷:营业外收入—补贴收入
*注:补偿收入递延收益分摊,应按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及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期限为限进行确认当期损益,应建立递延收益转回明细台账。
5、 专项应付款存款发生的存款利息
借:银行存款
贷:专项应付款
6、 专项应付款的核销余额处理
以上核销仍有余额的
借:专项应付款
贷: 资产公积—拨款转入
以上核销专项应付款不足以支付的,将发生的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三、 证明文件要求
1、 有政策性搬迁文件、拨款文件、搬迁折解协议
2、 固定资产重建立项文件、购置合同、职工补偿协议
3、 搬迁计划、资产重置或改良计划或改良合同
4、 费用支付取得的发票或收款凭证
四、 税法适应
1、 国税函【2009】118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政策性搬迁或处置收入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
2、 财税[2011]70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
3、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㈡ 由于市政规划的要求,我们厂区需要搬迁,现在收到用于异地重建的政府拆迁补偿款,应该怎么进行账务处理
收到时可先作为专项应付款处理。具体可以参考财会[2009]8号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相关规定:企业因城镇整体规划、库区建设、棚户区改造、沉陷区治理等公共利益进行搬迁,收到政府从财政预算直接拨付的搬迁补偿款,应作为专项应付款处理。其中,属于对企业在搬迁和重建过程中发生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损失、有关费用性支出、停工损失及搬迁后拟新建资产进行补偿的,应自专项应付款转入递延收益,并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进行会计处理。企业取得的搬迁补偿款扣除转入递延收益的金额后如有结余的,应当作为资本公积处理。
㈢ 政府搬迁补偿费如何做会计处理
企业收到政府拨给的搬迁补偿款,作为“专项应付款”核算。搬迁补偿款存款内利息,一并转容增“专项应付款”。因搬迁出售、报废或毁损的固定资产,作为固定资产清理业务核算,其净损失核销“专项应付款”;机器设备因拆卸、运输、重新安装、调试等原因发生的费用,直接核销“专项应付款”;用于安置职工的费用支出,直接核销“专项应付款”。企业搬迁结束后,“专项应付款”如有余额,作调增“资本公积金”处理,由此增加的“资本公积金”由全体股东共享;“专项应付款”如有不足,应计入当期损益。
㈣ 企业政策性搬迁账务处理怎么做
这个文件的道理在于:搬迁收入是政府拨付的,有固定用途,企专业搬迁是要有费用发生的,属所以规定了5年内不作所得税处理。3年内完成了,就看企业的搬迁收入用完了没有,有节余,5年期到后要将节余并入应税收入征税。如果7年才完成,就不等到第7年了,在第5年到期时,看是否有节余,如果有,就要并入应税收入征收企业所得税,再发生的搬迁费用,如果原拨付的费用不够,企业也只能自己承担了。
㈤ 核算政策性搬迁应该用什么会计科目
根据财企[2005]123号《关于企业收到政府拨给的搬迁补偿款有关财务处理问题的通知》精神,企业的政策性搬迁或处置收入及费用应按规定进行单独的账务处理:
(一)企业在收到搬迁补偿款时:
借:银行存款
贷:其它应付款-专项应付款
(二)因搬迁出售、报废或毁损的固定资产,以净损失额来核销专项应付款:
1、核销固定资产及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作会计分录:
(1)核销固定资产时:
借: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清理
贷:固定资产
(2)发生清理费用时: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现金、银行存款或应付款
(3)取得核销资料的残款时:
借:银行存款、现金或应收账款
贷:固定资产清理
2、将“固定资产清理”净损失转入“其它应付款-专项应付款”科目进行核销:
借:其它应付款-专项应付款
贷:固定资产清理
(三)发生拆卸、运输、重新安装机器设备的费用时,直接核销专项应付款:
借:其它应付款-专项应付款
贷:银行存款 、现金或应付款
(四)原已作为资产单独入账的土地使用权的摊余价值,现因搬迁而灭失,直接核销专项应付款:
借:其它应付款-专项应付款
贷:无形资产
(五)支付职工的安置费,直接核销专项应付款:
借:其它应付款-专项应付款
贷:银行存款或现金
(六)企业搬迁结束后,在搬迁完成年度或在第五个年度,进行搬迁清算,将余额计入当年度企业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纳税,作转增营业外收入处理。
借:其它应付款-专项应付款
贷:营业外收入
(七)企业搬迁结束后,如有搬迁损失,可以一次性在搬迁完成年度,作为企业损失扣除;或自搬迁完成年度起,分3个年度均匀作为企业损失扣除。
㈥ 政策性搬迁账务处理问题!!!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的规定,企业收到政府补助:
1.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在其补偿的相关费用或损失发生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即:①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费用或损失的,在取得时先确认为递延收益,然后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②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费用或损失的取得时直接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
2.企业取得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不能全额确认为当期收益,应当随着相关资产的使用逐渐计入以后各期的收益。也就是说,这类补助应当先确认为递延收益,然后自相关资产可供使用时起,在该项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通常为货币性资产形式,企业应当在实际收到款项时,按照到账的实际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递延收益”科目。将政府补助用于购建长期资产时,相关长期资产的购建与企业正常的资产购建处理一致,通过“在建工程”等科目归集,完成后转为固定资产。自相关长期资产可供使用时起,在相关资产计提折旧或摊销时,按照长期资产的预计使用期限,将递延收益平均分摊转入当期损益,借记“递延收益”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2009年6月1日,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的通知》(财会〔2009〕8号),对搬迁补偿支出的会计处理又进行了进一步明确规定:企业因城镇整体规划、库区建设、棚户区改造、沉陷区治理等公共利益进行搬迁,收到政府从财政预算直接拨付的搬迁补偿款,应作为专项应付款处理。其中,属于对企业在搬迁和重建过程中发生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损失,有关费用性支出、停工损失及搬迁后拟新建资产进行补偿的,应自专项应付款转入递延收益,并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进行会计处理。企业取得的搬迁补偿款扣除转入递延收益的金额后如有结余的,应当作为资本公积处理。
㈦ 企业政策性搬迁所得税管理办法 单独进行税务管理 怎么做才算是单独管理了呢要做些什么工作呢
政策性搬迁业务的会计及税务处理吴雷鸣 来源:中国税务报 时间:2012-10-22
处于城市规划中的企业经常会因城市化建设发生搬迁业务,企业对此类业务的会计规范以及税务处理不甚了解。本文从会计与税务两个方面对企业政策性搬迁业务如何处理进行分析。
何谓政策性搬迁?简而言之,因为公共利益需要,由政府主导的搬迁。目前,会计、税务对此概念的认识是一致的。《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的通知》(财会〔2009〕8号)规定,企业因城镇整体规划、库区建设、棚户区改造、沉陷区治理等公共利益进行搬迁,收到政府从财政预算直接拨付的搬迁补偿款,应作为专项应付款处理。
政策性搬迁业务的会计处理
财会〔2009〕8号文件从收取搬迁补偿款、搬迁和重建补偿、结余处理三方面政策性搬迁业务的会计处理作了规范,将政策性搬迁业务视同政府补助,按收益法核算。具体如下:
(一)收取搬迁补偿款
企业因城镇整体规划、库区建设、棚户区改造、沉陷区治理等公共利益进行搬迁,收到政府从财政预算直接拨付的搬迁补偿款,应作为专项应付款处理。
(二)搬迁和重建补偿
企业在搬迁和重建过程中发生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损失、有关费用性支出、停工损失及搬迁后拟新建资产进行补偿的,应自专项应付款转入递延收益,并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进行会计处理。
(三)结余处理
企业取得的搬迁补偿款扣除转入递延收益的金额后如有结余的,应当作为资本公积处理。
政策性搬迁业务的税务处理
政策性搬迁业务的税务处理,主要涉及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土地增值税、契税等。其中,企业所得税的处理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企业政策性搬迁所得税管理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40号)出台之前,各地理解不一,执行中存在很多争议。
企业所得税。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40号主要按照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八条第二款的规定,即企业的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或者财产,不得扣除或者计算对应的折旧、摊销扣除,将政策性搬迁收入视为不征税收入,其对应的支出包括搬迁费用支出以及由于搬迁所发生的企业资产处置支出。两者之差(所得或者损失)在完成搬迁年度进行结算。
营业税。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营业税税目注释(试行稿)〉的通知》(国税发〔1993〕149号)规定,土地所有者出让土地使用权和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归还给土地所有者的行为,不征收营业税。
土地增值税。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八条规定,因国家建设需要依法征用、收回的房地产免征土地增值税,免征土地增值税。
契税。《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暂行条例细则》(财法字〔1997〕52号)第十条规定,土地使用权交换、房屋交换,交换价格不相等的,由多交付货币、实物、无形资产或者其他经济利益的一方缴纳税款。交换价格相等的,免征契税。第十五条规定,土地、房屋被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征用、占用后,重新承受土地、房屋权属的,是否减征或者免征契税,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企业可以结合实际情况作出处理。
案例
2012年11月,某企业发生政策性搬迁业务,取得搬迁补偿收入1000万元。搬迁中拆除厂房净值、灭失土地使用权折余价值600万元,发生搬迁设备拆卸、运输、安装费用70万元,发生职工安置费30万元,2013年12月1日用搬迁补偿资金重置固定资产200万元。2013年12月完成搬迁。假设以前年度均盈利。
(一)会计处理(单位:万元)
(1)取得搬迁补偿收入
借: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 ) 1000
贷:专项应付款 1000。
(2)拆除厂房净值、灭失土地使用权折余价值处理
借:营业外支出 600
贷:固定资产清理、无形资产 600。
借:专项应付款 600
贷:递延收益 600。
借:递延收益 600
贷:营业外收入 600。
(3)支付搬迁设备拆卸运输安装费和职工安置费用
借:管理费用 100
贷:银行存款 100。
借:专项应付款 100
贷:递延收益 100。
借:递延收益 100
贷:营业外收入 100。
(4)重置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 200
贷:在建工程(银行存款) 200。
借:专项应付款 200
贷:递延收益 200。
需要注意的是,在税务处理上,此时只是资产形式的转变(由“银行存款”变为“固定资产”),并无实质性支出,不能在2013年税前扣除。
(5)结转搬迁补偿收入余额
借:专项应付款 100
贷:资本公积 100。
(二)企业所得税处理
(1)2013年为搬迁项目完成年度,结算搬迁所得为:1000-600-100=300(万元)。
(2)该余额300万元应计入2013年应纳税所得额,在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三第十九行“18.其他”第三列填上300万元。
(3)确定重置固定资产计税基础为200万元。
㈧ 企业收到政府给予的搬迁补偿款应当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企业因城镇整体规划、库区建设、棚户区改造、沉陷区治理等公共利益进行搬迁,收到政府从财政预算直接拨付的搬迁补偿款,应作为专项应付款处理。
其中,属于对企业在搬迁和重建过程中发生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损失、有关费用性支出、停工损失及搬迁后拟新建资产进行补偿的,应自专项应付款转入递延收益,并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进行会计处理。
企业取得的搬迁补偿款扣除转入递延收益的金额后如有结余的,应当作为资本公积处理。 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第七条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入当期损益。
但是,按照名义金额计量的政府补助,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第八条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分别下列情况处理:
(一)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
(二)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8)政策性政府搬迁无形资产损失扩展阅读:
一、拆迁补偿的方式可以实行货币补偿,也可以实行房屋产权调换。
除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二款、第二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外,被拆迁人可以选择拆迁补偿方式。
1、货币补偿
货币补偿的金额,根据被拆迁房屋的区位、用途、建筑面积等因素,以房地产市场评估价格确定。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
2、产权调换
实行房屋产权调换的,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应当依照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的规定,计算被拆迁房屋的补偿金额和所调换房屋的价格,结清产权调换的差价。
拆迁非公益事业房屋的附属物,不作产权调换,由拆迁人给予货币补偿。
二、拆迁补偿费用一般包含8个部分:
1、房地产评估价格;
2、装饰装潢补偿费;
3、搬迁补助费(含生产设备搬运、拆装费);
4、临时安置补助费;
5、附属设施补偿费;
6、树木花卉补偿费;
7、拆迁非住宅房屋造成停产停业的补偿费;
8、权属证书变更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