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
无形资产确认是指将符合无形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加以记录并将其列入企业资产负债表的过程。《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某个项目要确认为无形资产,首先必须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其次还要符合两项条件。
(1)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
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是无形资产确认的前提。即作为无形资产核算的项目,必须是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
符合无形资产定义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企业能够控制该无形资产产生的经济利益。一般来说,如果企业有权获得某项无形资产产生的经济利益,同时又能约束其他人获得这些经济利益,则说明企业控制了该无形资产,或者说控制了该无形资产产生的经济利益。具体表现为企业拥有该无形资产的法定所有权,或企业与他人签订了协议,使得企业的相关权利受到法律的保护。比如:企业自行研制的技术通过申请依法取得专利权后,在一定期限内便拥有了该专利技术的法定所有权;又比如:企业与其他企业签订合约受让商标权,由于合约的签订,使商标使用权受让方的相关权利受到法律的保护。
反之,如果没有通过法定方式或合约方式认定企业所拥有的控制权,则说明相关的项目不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比如:某企业有一支熟练的员工队伍,且能认定通过进一步的培训将会使员工的技术更有长进。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以预期员工将会继续把他们的技术贡献给企业。但是,企业通常无法对因拥有一支熟练的员工队伍以及对他们进行过培训所引起的预期未来经济利益实施足够的控制,因而不能认为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由于类似的原因,特定的管理或技术才能也不大可能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除非这些管理或技术才能的利用以及预期从中获得的未来经济利益受到法定权利的保护。再比如:企业可能拥有一定的客户或市场份额,并且为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和信赖付出了努力,从而期望这些客户继续与其进行商业往来。但是,因为缺乏法定权利来保护或缺乏其他方式来控制这种客户关系或客户对企业的信赖,企业一般无法对这种客户关系和客户信赖引起的经济利益实施足够的控制,从而不能认为这些项目(市场份额、良好的客户关系和客户信赖)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
(2)产生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产生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是无形资产确认的基本条件之一。
会计实务中,要确定无形资产创造的经济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业,需要实施职业判断。在实施职业判断时,需要考虑如下相关因素:企业是否有足够的人力资源、高素质的管理队伍、相关的硬件设备、相关的原材料等来配合无形资产为企业创造经济利益等内在因素;是否存在相关的新技术、新产品冲击与无形资产相关的技术或据其生产的产品的市场等外界因素影响(此因素最为重要)。总之,在实施判断时,企业的管理部门应对无形资产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存在的各种因素作出最稳健的估计。
(3)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是无形资产确认的又一项基本条件。对于无形资产来说,这个条件显得十分重要。
比如:企业自创商誉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但自创商誉过程中发生的支出却难以计量,因而不能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予以确认。又比如:一些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人才,假定其与企业签订了服务合同,且合同规定其在一定期限内预期能够为企业创造经济利益,但由于这些技术人才的知识难以辨认,加之为形成这些知识所发生的确良支出难以计量,从而不能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加以确认。
Ⅱ 市场份额的内涵
市场份额又称市场占有率,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竞争地位和盈利能力,是企业非常重视的一个指标。
市场份额具有两个方面的特性:数量和质量。
提起市场份额,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市场份额的大小。但事实上,市场份额的大小只是市场份额在数量方面的特征,是市场份额在宽广度方面的体现。市场份额还有另外一个质量方面的特征,这就是市场份额的质量,它是对市场份额优劣的反映。市场份额数量也就是市场份额的大小。一般有两类表示方法:一类是用企业销售占总体市场销售的百分比表示,另一类是用企业销售占竞争者销售的百分比表示。
市场份额质量是指市场份额的含金量,是市场份额能够给企业带来的利益总和。这种利益除了现金收入之外,也包括了无形资产增值所形成的收入。衡量市场份额质量的标准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顾客满意率,一个是顾客忠诚率。顾客满意率和顾客忠诚率越高,市场份额质量也就越好,反之,市场份额质量就越差。
企业较少关注市场份额质量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原因是很多企业还没有树立以顾客为中心的现代营销理念;第二个原因是提高市场份额质量所带来的收益不确切,企业对提高市场份额质量心存疑虑。
要提高市场份额质量,企业就必须从顾客的满意率入手做更深入细致的工作,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并且需要较长时间。这种投资由于数量大、要求高、时间长,且投资效果无法准确的测算,显得风险较大,使得不少企业最终放弃了提高市场份额质量的打算。
Ⅲ 市场占有率是如何计算的
市场占有率=本企业产品销售量/市场上同类产品销售量×100%。
市场占有率指某企业某一产品(或品类)的销售量(或销售额)在市场同类产品(或品类)中所占比重。反映企业在市场上的地位。通常市场份额越高,竞争力越强。有三种基本测算方法:
1、总体市场份额,指某企业销售量(额)在整个行业中所占比重。
2、目标市场份额,指某企业销售量(额)在其目标市场,即其所服务的市场中所占比重。
3、相对市场份额,指某企业销售量与市场上最大竞争者销售量之比,若高于1,表明其为这一市场的领导者。
(3)市场份额是无形资产吗扩展阅读:
市场占有率的增加方法
谈到高的市场份额,一般情况下,在以下两种情况下,高的市场份额意味着带来高额利润。
公司提供优质高价的产品,同时价格的升高要超过高质量所带来的额外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并不会增加公司的成本,因为公司也因此减少了废料和售后服务等消耗。而且如果其特色非常适合消费者需要的话,他们宁愿为此支出超过成本的价格。
提高企业或者商品的无形资产也是提高产品市场份额的一个方法。
Ⅳ 市场份额是什么意思
市场份额亦称“市场占有率”。指某企业某一产品(或品类)的销售量(或销售额)在市场同类产品(或品类)中所占比重。反映企业在市场上的地位。通常市场份额越高,竞争力越强。
市场份额的大小只是市场份额在数量方面的特征,是市场份额在宽广度方面的体现。市场份额还有另外一个质量方面的特征,这就是市场份额的质量,它是对市场份额优劣的反映。
市场份额数量也就是市场份额的大小。一般有两类表示方法:一类是用企业销售占总体市场销售的百分比表示,另一类是用企业销售占竞争者销售的百分比表示。
(4)市场份额是无形资产吗扩展阅读:
市场份额的3种基本测算方法:
1、总体市场份额,指某企业销售量(额)在整个行业中所占比重。
2、目标市场份额,指某企业销售量(额)在其目标市场,即其所服务的市场中所占比重。
3、相对市场份额,指某企业销售量与市场上最大竞争者销售量之比,若高于1,表明其为这一市场的领导者。
Ⅳ 确定无形资产的条件是什么
无形资产确认是指将符合无形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加以记录并将其列入企业资产负债表。无形资产准则规定,无形资产在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企业才能加以确认:(1)该资产产生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也就是说,某个项目要确认为无形资产,首先必须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其次还要符合以上两项条件。 1.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 符合无形资产定义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企业能够控制该无形资产产生的经济利益。这虽是企业一般资产所具有的特征,但对于无形资产来说,显得尤其重要。一般来说,如果企业有权获得某项无形资产产生的经济利益,同时又能约束其他人获得这些经济利益,则说明企业控制了该无形资产,或者说控制了该无形资产产生的经济利益,具体表现为企业拥有该无形资产的法定所有权,或企业与他人签订了协议,使得企业的相关权利受到法律的保护。比如,企业自行研制的专利技术通过申请依法取得后,在一定期限内便拥有了该专利技术的法定所有权。又比如,企业与其他企业签订合约,允许其在一定期间内使用其拥有的商标权。由于合约的签订,使商标使用权受让方的相关权利受到法律的保护。 反之,如果没有通过法定方式或合约方式认定企业所拥有的控制权,则说明相关的项目不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比如,某企业有一支熟练的员工队伍,且能认定通过进一步的培训将会使员工的技术更有长进。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以预期员工将会继续把他们的技术贡献给企业。但是,企业通常无法对因拥有一支熟练的员工队伍以及对他们进行过培训所引起的预期未来经济利益实施足够的控制,因而不能认为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出于类似的原因,特定的管理或技术才能也不大可能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除非这些管理或技术才能的利用以及预期从中获得未来经济利益,受到法定权利的保护。再比如,企业可能拥有一定的客户或市场份额,并且为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和信赖付出了努力,从而期望这些客户继续与其进行商业往来。但是,因为缺乏法定权利来保护或缺乏其他方式来控制这种客户关系或客户对企业的信赖,所以企业一般无法对这种客户关系和客户信赖产生的经济利益实施足够的控制,从而不能认为这些项目(市场份额、良好的客户关系和客户信赖)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 2.产生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实务中,要确定无形资产创造的经济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业,需要实施职业判断。在实施这种判断时,需要考虑相关的因素。比如,企业是否有足够的人力资源、高素质的管理队伍、相关的硬件设备、相关的原材料等来配合无形资产为企业创造经济利益。当然,最为重要的是应关注外界因素的影响,比如是否存在相关的新技术、新产品冲击与无形资产相关的技术或赖以生产的产品的市场等。总之,在实施判断时,企业的管理部门应对无形资产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存在的各种因素作出稳健的估计。 3.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是资产确认的一项基本条件。对于无形资产来说,这个条件显得十分重要。企业自创商誉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但形成自创商誉过程中发生的支出却难以计量,因而不能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予以确认。又比如,一些高新科技企业的科技人才,假定其与企业签订了服务合同,且合同规定其在一定期限内不能为其他企业提供服务。
Ⅵ 市场营销里的相对市场占有率怎么计算,还有市场占有率,谢谢
企业某种商品的相对市场占有率=企业自身市场占有率÷市场上三大竞争者所占市场占有率
企业某种商品的市场占有率=(本企业某种商品销售量/该种商品市场销售总量)×100%
市场占有率是分析企业竞争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企业营销状况的综合经济指标。市场占有率高,表明企业营销状况好,竞争能力强,在市场上占有有利地位;反之,则表明企业营销状态差,竞争能力弱,在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
(6)市场份额是无形资产吗扩展阅读
市场占有率增加方法
谈到高的市场份额,一般来讲,在以下两种情况下,高的市场份额意味着带来高额利润。
公司提供优质高价的产品,同时价格的升高要超过高质量所带来的额外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并不会增加公司的成本,因为公司也因此减少了废料和售后服务等消耗。而且如果其特色非常适合消费者需要的话,他们宁愿为此支出超过成本的价格。
提高企业/商品的无形资产也是提高产品市场份额的一个方法。
Ⅶ 几个初级会计学的问题~
解:
1.市场份额为什么不是无形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第二章第三条,对于无形资产的确认指出,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而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符合无形资产定义中的可辨认性标准:
(一)能够从企业中分离或者划分出来,并能单独或者与相关合同、资产或负债一起,用于出售、转移、授予许可、租赁或者交换。
(二)源自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无论这些权利是否可以从企业或其他权利和义务中转移或者分离。
第四条 无形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一)与该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二)该无形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第五条 企业在判断无形资产产生的经济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时,应当对无形资产在预计使用寿命内可能存在的各种经济因素作出合理估计,并且应当有明确证据支持。 市场份额既不可辨认,与它相关的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可能性小(市场份额会随着新技术、更新产品的出现而不断变化),且其最重要的一点是其成本不能可靠地计量。
2.原材料的不理解
生产车间使用机械设备生产产品,虽然润滑油不是产成品的直接原料,但是其间接辅料(生产产品需要机械设备,而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需要润滑油),因此可以看成是原材料。
3.企业用于出租的土地使用权和经营租赁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为什么都不算无形资产?
企业出租土地使用权是用来获得投资收益的,属于投资性房地产; 而经营性租赁土地使用权其租期短,租金小,承租人租赁的目的不在于获得租赁资产的所有权,只是为了获得对其短期内的使用权,因此不予资本化。
4.退休工资计入管理费用问题
按照企业会计制度,退休工资计入管理费用中的劳动保险费,不在职工工资总额中计算,不必交纳个人所得税。且职工退休后所领取的退休金需要到社会保险机构去领取,与企业无任何关系。因此在一般的非上市公司计入管理费用为宜。
Ⅷ 什么叫市场份额
提高市场份额的方法谈到高的市场份额,一般来讲,在以下两种情况下,高的市场份额意味者带来高额利润。
1、单位成本随着市场份额的提高而降低。这是由于市场领导者所经营的工厂较大,享有成本上的规模,另外成本经验曲线下降较快,所以单位成本下降。
2、公司提供优质高价的产品,同时价格的升高要超过高质量所带来的额外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并不会增加公司的成本,因为公司也因此减少了废料和售后服务等消耗。而且如果其特色非常适合消费者需要的话,他们宁愿为此支出超过成本的价格。这种既可增加市场份额又能带来盈利的策略已经被日本索尼公司所采用。
3、提高企业/商品的无形资产也是提高产品市场份额的一个方法.老子在<<道德经>>中说过两句话:一句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另外一句话是: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两句话揭示出了无形的奥妙.
何为无形资产,网上查到无形资产要满足以下三个方面:
(1)不作为物质实体存在并能为企业长期拥有;
(2)作为企业拥有的一种权利,能使企业在较长时期内取得超过同行业一般收 益水平的盈利能力。
(3)必须是企业有偿取得的。凡不是有偿取得的(或在有偿取得之前),都不能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
个人理解无形资产可以是:一个企业的信誉度,知名度.一个门店的外在形象与内在形象.一个商场整体装饰,整体陈列等. [编辑本段]市场份额的不足之处公司的市场份额并不一定总与利润率正相关。有的时候,公司为追求增加市场占有率的手段反而会得不偿失,降低利润率。例如大规模广告促销需要额外支出;减价促销牺牲了短期利润却不一定换来客户对本品牌的忠诚;从专门经营利润率高的高档产品扩展到低档产品市场,也可能减低总利润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