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无形资产 > 尚未摊销的折价投资收益

尚未摊销的折价投资收益

发布时间:2021-05-14 00:37:49

㈠ 为什么投资收益和应收利息的差额利息调整是对债券溢折价的摊销

溢折价发行使企业确定的金融资产成本高于其票面价值,这个差值就是溢折价。但是应收利息是根据票面价值和票面利率确定的,企业要根据应收利息和实际成本计算出实际利率,所以实际利率和票面利率就不一样,按照实际利率确认的投资收益也不一样。投资收益和应收利息的差额就是由于债券折溢价产生的。每年的差额都对折溢价进行一次抵减,使实际成本不断接近票面价值。最后一期正好回归到票面价值。

㈡ 如何采用实际利率法确认投资收益和利息调整摊销

一、初始确认

1、溢价时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面值 (按该笔投资的面值计量)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按实付金额与面值差额入账)

贷:银行存款(按实付金额入账,包括面值、溢价、手续费等)

2、折价时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面值 (按该笔投资的面值计量)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按实付金额与面值差额入账)

贷:银行存款(按实付金额入账,包括面值、折价、手续费等)

二、各期处理:

1、溢价时

借:应收利息(按面值乘以票面利率)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按计算当期期初的面值+利息调整合计额乘以实际利率)

贷:投资收益 (二者差额)

注意,每期对利息调整账户冲减后,下期按面值+最新的利息调整账户余额合计数乘以实际利率,计算摊销额。溢价买入的情况下,以后各期摊销的利息调整金额会越来越小。

2、折价时

借:应收利息(按面值乘以票面利率)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按计算当期期初的面值+利息调整合计额乘以实际利率)

贷: 投资收益 (二者差额)

三、各期利息实际到账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利息

四、到期处理

到期时,把最后一期溢价或折价摊销完毕就好了,不过由于计算时四舍五入的问题,最后一期时的余额和按前面的方法乘出来的结果会有一丝出入,直接按余额摊销才对。

溢价时:

借:应收利息 (按面值乘以票面利率)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该账户账面余额)

投资收益 (二者差额)

折价时:

借:应收利息 (按面值乘以票面利率)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该账户账面余额)

贷: 投资收益 (二者差额)

五、收到本金及最后一次利息时

借:银行存款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面值

贷:应收利息

(2)尚未摊销的折价投资收益扩展阅读:

实际利率法是采用实际利率来摊销溢折价,其实溢折价的摊销额是倒挤出来的。计算方法如下:

1、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 = 期初债券的购买价款* 实际利率。

2、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 = 面值 *票面利率。

3、在溢价发行的情况下,当期溢价的摊销额 = 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 - 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

4、在折价发行的情况下,当期折价的摊销额 = 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 - 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

注意: 期初债券的账面价值 =面值+ 尚未摊销的溢价或 - 未摊销的折价。如果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计提的利息会增加债券的帐面价值,在计算的时候是要减去的。

特点

1、每期实际利息收入随长期债权投资账面价值变动而变动;每期溢价摊销数逐期增加。这是因为,在溢价购入债券的情况下,由于债券的账面价值随着债券溢价的分摊而减少。

因此所计算的应计利息收入随之逐期减少,每期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大于债券投资的每期应计利息收入,其差额即为每期债券溢价摊销数,所以每期溢价摊销数随之逐期增加。

2、在折价购入债券的情况下,由于债券的账面价值随着债券折价的分摊而增加,因此所计算的应计利息收入随之逐期增加。

债券投资的每期应计利息收入大于每期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其差额即为每期债券折价摊销数,所以每期折价摊销数随之逐期增加。

㈢ 新旧企业会计制度投资收益处理差异比较

一、短期投资实现的投资收益的账务处理差异

(一)企业持有短期投资期间所得利息或现金股利的账务处理差异

新旧企业会计制度对于“企业持有短期投资(股票、债券)期间获得的除取得时已记入应收项目的现金或利息外的利息或现金股利”是否作为短期投资实现的投资收益这一问题存在较大差异,具体表现在:

1、《工业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在持有短期投资期间收到的除去在取得时已记入应收项目之外的利息或现金股利,直接作为收到当期的投资收益处理。相应的账务处理为:收到被投资单位发放的现金股利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投资收益”、“其他应收款”科目。

2、《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的规定基本上与《工业企业会计制度》相同,公司收到发放的现金股利、利息,直接计入当期实现的投资收益。相应的账务处理为: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股利”、“应收利息”、“投资收益”等科目。

3、新企业会计制度则规定:短期投资持有期间所收到的现金股利、利息等收益,不确认投资收益,而作为冲减投资成本处理。相应的账务处理为:企业在收到被投资单位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息等收益时,对取得时已记入应收项目之外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短期投资”科目。

(二)企业出售短期持有的股票、债券或到期收回债券实现的投资收益的账务处理差异

1、《工业企业会计制度》不要求企业在持有短期投资期间对短期投资提取“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因此,在出售短期持有的股票、债券或到期收回债券时,企业只需按收到的价款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短期投资账面余额贷记“短期投资”科目,按收到款项与短期投资账面余额的差额,借记或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2、《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要求公司在待有短期投资期间应对短期投资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同时调整当期投资收益。公司在出售短期持有的股票、债券或到期收回债券时,按实际成本转账,但不同时调整已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账务处理时,只需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短期投资”、“投资收益”科目;待中期期末或年度终了时再对已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予以调整,计算当期投资收益的净额。

3、新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企业在持有短期投资期间应对短期投资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企业在出售短期持有的股票、债券或到期收回债券计算当期的投资收益时,要同时结转该项投资已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账务处理时,按实际收到的余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已提的跌价准备,借记“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科目,按短期投资的账面余额,贷记“短期投资”科目,按未领取的股利或利息,贷记“应收股利”、“应收利息”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二、长期股权投资实现的投资收益的账务处理差异

(一)关于是否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差异

新旧企业会计制度在企业长期股权投资实现的投资收益方面的差异在于企业在持有长期股权投资期间是否对其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工业企业会计制度》不要求企业在持有期间对长期股权投资提取“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在处置时也不需考虑长期投资减值因素,直接按处置时收到的价款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处置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贷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按两者之间的差额借记或贷记“投资收益”科目即可;而《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和新企业会计制度则明确要求企业在持有期间根据具体情况对长期股权投资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在处置时需考虑长期投资减值因素,结转该项投资对应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账户余额,以正确计算处置该项长期投资的收益。账务处理时,按实际收到的价款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长期投资账面余额贷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按“长期投资减值准备”账户余额借记“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二)长期股权投资按成本法核算时取得的投资收益的账务处理差异

对于企业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按成本法核算时取得的投资收益,《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和《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两者都未考虑“清算股利”的相应内容,而新企业会计制度则对此作了规定:股权持有期内应于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确认投资收益。企业确认投资收益,仅限于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超过上述数额的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账务处理上,企业应按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中属于本企业享有的部分,借记“应收股利”科目,按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部分,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按两者之间的差额贷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

三、长期债权投资实现的投资收益的账务处理差异

相对而言,新旧企业会计制度在这一方面的差异较小。《工业企业会计制度》规定:

1、企业溢价或折价购入的债券,其溢价或折价应当在债券存续期内分期摊销,以调整企业持有债券期间各期的真实利息收益。溢价购入的债券,按当期应计利息,借记“长期投资(应计利息)”科目,按当期应分摊的实际支付价款中的溢价部分,贷记“长期投资(债券投资)”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折价购入的债券,按当期应计利息,借记“长期投资(应计利息)”科目,按当期应分摊的实际支付价款中的折价部分,借记“长期投资(债券投资)”科目,按应计利息与分摊数的合计数,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2、企业长期债权投资持有期间不考虑减值准备,也较少考虑企业中途处置长期债权投资的情形,因此只需在债券到期收回本息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长期投资”科目和“投资收益”科目。

《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则规定:

1、企业认购溢价发行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债券,应于每期结账时,按应计的利息,借记“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应计利息)”或“应收利息”科目,按当期应分摊的溢价,贷记“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溢折价)”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投资收益”科目;购入折价发行的债券,应于每期结账时,按应计利息,借记“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应计利息)”或“应收利息”科目,按应分摊的折价,借记“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溢折价)”科目,按应计利息与分摊数的合计数,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2、企业持有长期债权投资期间,需根据实际情况,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因此企业中途出售或到期收回债券本息时,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债券本金和已计未收利息,贷记“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面值、应计利息)”或“应收利息”科目,按尚未摊销的溢价或折价,贷记或借记“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溢折价)”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同时,在处置长期投资时,要将与之相对应的已计提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一并结转,以准确计算企业该项长期债权投资的投资收益。

3、新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同《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的规定基本一致。

㈣ 折价收益是什么意思

折价收益是指按债券市场利率与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之差,为了使投资者的债券投资收益账户能正确反应实得利息,并使债券到期时债券投资账户的账面金额与债券的面值相等,应对折价予以分期摊销。对于债券的折价来说,投资者每期的利息收入加上每期摊销的折价,就是每期实得的利息收入。
债券折价是价格小于票面价值的差额,债券折价是由于债券的票面利率低于市场利率而产生的。对于债券购买者来说,低于面值购得债券是为以后逐期少得利息而预先得到的补偿;对债券发行人来说,每期可按低于市场的票面利率支付利息,也就乐于接受按低于债券面值的价格出售债券,折价是为以后逐期少付利息而预先付出的代价,相当于向投资者预付了一部分款项。这种情况下的折价实质上同样是对对票面利息的调整。当投资者折价购入债券后,每期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额小于实得的利息收入,只是应得利息的一部分。在实务处理中,应将折价额在债券的存续期内予以摊销。摊销方式与溢价额摊销相同。

㈤ 债券的折价摊销是什么意思

1.债券的折价抄是按债券袭市场利率与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之差。

2.为了使投资者的债券投资收益账户能正确反映实得利息,并使债券到期时债券投资账户的账面金额与债券的面值相等,应对折价予以分期摊销。对于债券的折价来说投资者每期的利息收入加上每期摊销的折价,就是每期实得的利息收入。

3.债券折价的摊销方法主要有:直线摊销法和实际利息摊销法两种。

㈥ 初级会计实务中途出售持有至到期投资,折价购入的投资 未进入投资收益的部分为什么 转出

需要学习资料可以网上搜
2015初级会计课件电子教材
蛮多的

㈦ 为什么折价的摊销额借方增加(利息调整),贷方减少(投资收益)

应该说的抄是债券销售价格低于袭票面价格吧,那么实际利率就会高于票面利率,为了最后能够使账面价值与票面价值相等,加上会计应该反映的是真实的会计信息,所以要这样计算,多看看例题,注重看一下第一次的会计处理和到期时最后一次会计处理,相信你能够理解的。

㈧ 核算投资收益需要设置哪些会计科目其核算思路是怎样的

答:为了正确核算企业的投资收益,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应设置"投资收益"会计科目。 "投资收益"科目核算企业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或发生的损失。 企业出售短期持有的股票、债券或到期收回债券,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已提的跌价准备,借记"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科目,按短期投资的账面余额,贷记"短期投资"科目,按未领取的股利或利息,贷记"应收股利"、"应收利息"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本科目。 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的,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分派利润时,借记"应收股利"等科目,贷记本科目。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的,被投资单位当年实现的净利润,企业按应分享的份额,借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贷记本科目;被投资单位当年发生净亏损,企业按应分担的份额,借记本科目,贷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 企业计提的投资减值准备,借记本科目,贷记"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等科目。 出售或收回长期股权投资时,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已提的减值准备,借记"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按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贷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本科目。 企业认购溢价发行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债券,应于每期结账时,按应计的利息,借记"长期债权投资"或"应收利息"科目,按当期应分摊的溢价,贷记"长期债权投资"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本科目;购入折价发行的债券,应于每期结账时,按应计利息,借记"长期债权投资"或"应收利息"科目,按应分摊的折价,借记"长期债权,投资"科目,按应计利息与分摊数的合计数,贷记本科目。 出售或到期收回债券本息,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已提的减值准备,借记"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按债券本金和已计未收利息,贷记"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面值、应计利息)"或"应收利息"科目,按尚未摊销的溢价或折价,贷记或借记"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溢折价)"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本科目。 本科目应按投资收益种类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本科目属于损益类科目,因此,应于期末将本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㈨ 在应付利息日,按照债券投资的实际利率计算应取得的利息收入,确认应收利息和投资收益。是错还是对呢

错误的。

实际利率法是采用实际利率来摊销溢折价,其实溢折价的摊销额是倒挤出来的.计算方法如下:

1、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 = 期初债券的购买价款* 实际利率

2、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 = 面值 *票面利率

3、在溢价发行的情况下,当期溢价的摊销额 = 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 - 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

4、在折价发行的情况下,当期折价的摊销额 = 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 - 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

注意:期初债券的账面价值 =面值+ 尚未摊销的溢价或 - 未摊销的折价。如果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计提的利息会增加债券的帐面价值,在计算的时候是要减去的。

(9)尚未摊销的折价投资收益扩展阅读:

特点

1、每期实际利息收入随长期债权投资账面价值变动而变动;每期溢价摊销数逐期增加。这是因为,在溢价购入债券的情况下,由于债券的账面价值随着债券溢价的分摊而减少。

因此所计算的应计利息收入随之逐期减少,每期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大于债券投资的每期应计利息收入,其差额即为每期债券溢价摊销数,所以每期溢价摊销数随之逐期增加。

2、在折价购入债券的情况下,由于债券的账面价值随着债券折价的分摊而增加,因此所计算的应计利息收入随之逐期增加,债券投资的每期应计利息收入大于每期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其差额即为每期债券折价摊销数,所以每期折价摊销数随之逐期增加。

㈩ 持有至到期投资处置,怎么算核算分录是什么 利息调整在处置持有至到期投资时尚未摊销的贷方余额表示

2011年1月1日购入时面值是3000万,持有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在贷方,所以是折价购入,回摊余成本三年按实际利率法答摊销,每年都要确认投资收益,最终要达到购入时的面值,到了2013年1月1日尚未摊销的利息调整贷方余额48万等于就是还有48万没有确认为投资收益,这个时点的摊余成本应该是3000万-48万=2952万再-减值准备60万+应计利息余额300万=账面价值3192万。利息调整贷方余额就是“”我花10块钱买到15块钱的东西赚了5块钱我要在5年每年年末确认1块钱利得,第四年我把东西卖了16块钱,第四年投资收益就是赚的是16-10-4=2。

阅读全文

与尚未摊销的折价投资收益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石柱镇工商局 浏览:854
钢铁发明国 浏览:118
创造与魔法怎么卖人民币 浏览:101
知识产权专题答案 浏览:760
高发明巫溪 浏览:755
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493
亚洲给水排水有版权吗 浏览:397
湖北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 浏览:230
星光创造营后勤在哪 浏览:581
北京办理知识产权 浏览:177
交通银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几年 浏览:913
公司协议股权转让 浏览:531
啥叫担保物权 浏览:60
马鞍山到徐州的火车 浏览:703
羊年限定金克丝多少钱 浏览:573
公共基本卫生服务结核项目试题 浏览:896
宝鸡市工商局电话号码 浏览:8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督导工作方案 浏览:454
信息化成果总结 浏览:948
债务纠纷律师费必须提供发票吗 浏览: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