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无形资产 > 折旧摊销增加现金流

折旧摊销增加现金流

发布时间:2021-05-12 11:23:34

⑴ 为什么折旧和摊销会出现在现金流量表上,且表现为流入

“折旧、摊销业务”“不影响现金流量”,所以它 不出现在 主表部分。

它在“附表”里反映。

“附表”以 “净利润”为起点,最终调整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净利润”包含两部分业务,一类与现金有关,除此都与现金无关。“折旧、摊销业务”属于 “与现金无关”的业务。

“净利润”中已经 减除“折旧、摊销业务”,要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就得将 “影响利润但与现金无关”的业务 加回来。

所以说,“折旧、摊销业务”在 现金流量表中 是 调整项,并不表现为 现金流入。

⑵ 固定资产折旧与现金流量有什么关系

即折旧与摊销等并不产生现金流量,本年利润(或净利润)中将它们扣除了,就减少了实际上支付的“其它与经营活动相关的现金流量”的数额,调整时要重新把它们加回去才是实际上支付的现金流量。

⑶ 计提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都会引起现金流入量增加对吗

错。
计提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不会引起现金流量的变化,因为计提不是实际款项的支付,所以不影响现金流量。

⑷ 固定资产折旧影响现金流量怎么解释

根据上图所示,“经营活动利润”=A+B-C-D(公式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E+F-G-H”(公式⑦)。其中,A代表本期收到现金的经营活动收入,而E代表本期确认为经营收入的现金流入,即A和E代表的都是“本期确认的经营收入”与“本期发生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入”的交集,因此有“A=E”;同理,还可知“C=G”。于是,令“⑥-⑦”可得“经营活动利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A+B-C-D)-(E+F-G-H)”,又因为“A=E”且“C=G”,化简可得“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经营活动利润-B+D+F-H”,即“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经营活动利润-本期未收现的经营收入+本期未付现的经营费用+未确认为本期经营收入的经营现金流入-未确认为本期经营费用的经营现金流出”(公式⑧)。这样,就完成了第二环节的调整,最终获得“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四、第二环节具体调整项目透视

根据公式⑧可知,第二环节将“经营活动利润”调整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的过程中,应调整加上“D”和“F”、同时调整减去“B”和“H”。那么,这四项具体分别代表哪些调整内容呢?

1、关于本期未收现的经营收入(B)之透视

所谓“本期未收现的经营收入”,就是指虽在本期确认、但在本期未因此收到现金的经营活动收入,即因该经营性收入的确认所产生的现金流入是发生在前期或后期。如果以会计分录的形式来表示该经营收入的发生,可以简写成“借:非现金项目,贷:经营收入”。这里的“非现金项目”如果具体到用会计科目来表达,则可以是“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预收账款”等。若以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报表项目的名称来归纳这些借方科目,则有“B=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增加”等。这样,就弄清了为什么这类项目在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中是减项及其包含的具体内容了。

2、关于本期未付现的经营费用(D)之透视

所谓“本期未付现的经营费用”,就是指虽在本期确认、但在本期未因此支付现金的经营活动费用,即因该经营性费用的确认所产生的现金流出是发生在前期或后期。如果以会计分录的形式来表示该经营费用的发生,可以简写成“借:经营费用,贷:非现金项目”。这里的“非现金项目”如果具体到用会计科目来表达,则可以是“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应付职工薪酬”、“其他应付款”、“预付账款”、“应交税费”、“递延所得税负债”、“累计折旧”、“累计摊销”、“长期待摊费用”、“原材料”、“库存商品”、“递延所得税资产”、“资产减值准备”等。若以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报表项目的名称来归纳这些贷方科目,则有“D=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存货的减少+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资产减值准备”。这样,就弄清了为什么这些项目在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中是加项及其所包含的具体内容了。

3、关于未确认为本期经营收入的经营现金流入(F)之透视

所谓“未确认为本期经营收入的经营现金流入”,就是指虽在本期获得经营现金流入、但未在本期确认为经营活动收入的现金流入,即因该经营现金流入所产生的收入是在前期或后期才被确认为经营收入。如果以会计分录的形式来表示该经营现金流入的发生,可以简写成“借:现金项目,贷: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预收账款等”。若以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报表项目的名称来归纳这些贷方科目,则有“F=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这样,我们就弄清楚了为什么这类项目在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中是减项及其所包含的内容了。

4、未确认为本期经营费用的经营现金流出(H)之透视

所谓“未确认为本期经营费用的经营现金流出”,就是指虽在本期发生经营现金流出、但在本期未因此确认经营性费用,即因该经营性现金流出所产生的经营性费用是在前期或后期才被确认为经营性费用。如果以会计分录的形式来表示该经营性现金流出的发生,可以简写成“借: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付账款、其他应付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递延所得税负债、原材料、生产成本、库存商品、递延所得税资产等,贷:现金项目”。若以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报表项目的名称来归纳这些借方科目,则有“H=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减少+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减少+存货的增加+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增加”等。这样,即弄清了为什么这类项目在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中是减项及其包含的具体内容了。

五、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调整过程的最终形成

将代表“经营活动利润”的公式⑤及分别代表“B”、“D”、“F”和“H”的调整项目代入公式⑧,可得“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投资损失(减: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减:收益)+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期其他长期资产活动中产生的损失(减:收益)+固定资产报废损失(减:收益)+财务费用-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增加+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资产减值准备+存货的减少+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减少”、“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减少”、“存货的增加”、“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增加)”,经化简可进一步得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投资损失(减: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减:收益)+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期其他长期资产活动中产生的损失(减:收益)+固定资产报废损失(减:收益)+财务费用+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存货的减少(减:增加)+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减:增加)+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减:减少)”,该计算过程正是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全部调整过程的公式化表现形式。

六、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调整过程总结

1、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的过程可以折分成两个了调整环节,即先将“净利润”调整到“经营活动利润”;再将“经营活动利润”调整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2、将“净利润”调整到“经营活动利润”的过程中,只需将投资活动损益及筹资活动损益调整出去,主要涉及“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及“财务费用”等科目核算的内容。

4、将“经营活动利润”调整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过程中,只需要调整除现金类科目以外的经营性资产及经营性负债类科目的变化金额。其中,经营性资产的增加及经营性负债的减少在调整中为减项,经营性资产的减少与经营性负债的增加为加项。若要简化记忆,则无论是经营性资产还是经营性负债,只要其变化应记在借方,即为调整的减项;只要其变化应记在贷方,即为调整的加项。

5、调整过程中必须牢记“经营性资产”与“非经营性资产”、“经营性负债”与“非经营性负债”的区分。

⑸ 固定资产折旧为什么能使得现金流增加

固定资产折旧只是在将固定资产投资成本公平分配到使用期间,
仅仅在投资当时有所成本支出, 而在摊折旧时并没有支出现金
摊折旧造成了费用的增加, 所以摊折旧后必须加回现金流入.

⑹ 请问资产折旧会影响现金流吗为什么

答案是NO

为你准备了一首口决,这首口决基本上概括了现金流量表的全部编制过程。我想大家只要好好理解它,那么,出什么样的问题你差不多都能对付。
①看到收入找应收,未收税金分开走

②看到成本找应付,存货变动莫疏忽

③有关费用先全调,差异留在后面找

④财务费用有例外,注意分出类别来

⑤所得税直接转 ,营业外去找固定资产

⑥坏账,工资,折旧,摊销,哪来哪去反向抵销

⑦为职工支付的单独处理。

每句话怎样理解呢?别急,我们逐个地看。

第①句话针对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因为直接法是以利润表中营业收入为起算点,所以,我们看到营业收入,就要找应收项目(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未收的税金再单独作账(收到钱的增值税才作为现金流量)也就是说应收账款中包括的应收取的税金部分,若实际未收取现金则贷记应交税金,另外,有关贴现的处理,将应收票据因贴现产生的贴现息(已计入财务费用)作反调。

简言之,在进行“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的处理时,

i) 借: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一 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 (P334, 111)

应收账款(借方或贷方)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收票据

应交税金

ii) 对贴现息处理 (P335, 161)

借:财务费用

贷: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销售商品的收到现金

例如:应收票据发生额10万元(假如 3月发生)后5月份贴现,贴现息为1万元。但是从期初,期末的报表看,应收票据未发生变动,但你不能不作现金流量的调整,因为实际现金现流量为9万元。

贴现时:借:财务费用 1万

银存 9万

贷:应收票据 10万

作现金流量表时:

借:财务费用1万

贷: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1万

iii) 对应交税金的调整 如书上P338,( 20)

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贷:应交税金

第②句“看到成本找应付,存货变动莫疏忽”——告诉你在进行“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的处理时,找应付科目,同时考虑存货的期初 ,期末变动值,看是否与此项目有关,有关的调整 .

第③句“有关费用先全调,差异留在后面找”是指先把“管理费用”“营业费用 ”的数额全部调整“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而后面把6项内容仅调回来。这6项内容是:坏账准备,待摊费用,累计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应付管理人员工资,应付管理人员的福利费 (营业费用无任何调整)

第④句“财务费用有例外,注意分出类别来”指的就是上面说的贴现息 .

第⑤句“所得税直接结转,营业外找固定资产” 所得税直接结转,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都是从固定资产盘盈,盘亏那来的,自然就要找固定资产了。

第⑥句是指这几个项目不影响现金流量,那么就反向抵回来就可以了

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贷:坏账准备,累计折旧,无资摊销费等

第⑦句 支付给职工,和为职工支付的现金项目较特殊,需单独核算。

总的来说,有三项需要注意的(参考书中例子,大家自已看看各步的做法)

① 在进行“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 ”核算时,需调整2项内容。财务费用中贴现息和应交税金中收到的现金 [P334 (1)(6)(20)]

②在进行“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核算时,需调整5项内容。

累计折旧 ,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待摊费用, 应交税金(进项税额)。

[P334,12 (12),(14)(18)(19)(20)]

③ 在进行“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的核算时,需要调整6项内容。坏账准备,待摊费用,累计折旧,应付管理人员工资,应付管理人员福利费,无形资产摊销。

P334 (5)(1)(2)(14)(16)(18)(19)

掌握了这三种情况,我想现金流量表也就没什么难的了,其他内容都是很容易操作的,在这就不多述了。

还有,大家对间接法的运用熟练吗?如果还不够熟练,那大家可以参考一下我为大家总结的间接法核算规律。
① 与损益有关的项目(9项)调整净利润。

固定资产(4项):减值准备,折旧,处置损失,报废损失 .

无形资产(1项):无形资产摊销。

财务费用:反映本期应属投资筹资的财务费用,不包括贴现息(我们上面已经谈过,贴现息是一项特殊的财务费用,实际做题时一定要留。)

投资损失

预提费用

待摊费用

② 与损益无关的项目(四项):存货,递延税款,经营性应收及应付,这几项的调整可以应用平衡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当使所有者权益增加时,调减净利润;当使所有者权益减少时,调增净利润,从而实现了将权责发生制下的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去除不影响现金流量变化的项目。

例如:若固定资产折旧增加,则说明“资产”方减少、负债不变情况下“所有者权益”减少,因为折旧不影响现金流量,所以要把这部分往净利润中增加 ,其他各项都仿照进行处理。 除了现金流量表制作方面的内容以外,还有一些基本的知识点提醒大家。注意:因为我们前面提到过这章内容要么出小题,多选,判断之类的,要出大题肯定难度不小,至少,15分以上吧!所以鉴于这两年的情况,大家在重视大题目的同时,关注小题目,没准他今年还是出选择题。

举个例子吧:下列事项中,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是:

A.企业处置固定资产 B. 计提当期应付福利费 C. 支付广告费

D. 支付银行借款利息 E. 企业办理银行本票

正确答案: C

分析: AD不 属于经营活动 ,A是投资活动产生现金流量的情形,D是筹资活动产生现金流量的情形。B没有现金流量发生,自然不是答案 .E同样道理,由银行存款转到其他货币资金,也没有现金流量发生。

还有,大家都知道,现金流量表中使用的现金,其中 包括银行存款,但大家别忘了一点,银行存款是把“定期存款”排除在外的。(提前通知金融企业便可支取的定期存款,则不被排除在外。)

会计中有八项资产减值准备,对于这八项减值准备大家要掌握两点:

① 各项减值准备都计入什么科目:

计入“管理费用”的: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

计入“投资收益”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计入“营业外支出”的:其余四项,即: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委托贷款减值准备。

② 八项减值准备都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吗?

. 只有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其他七项都在相对应的资产科目中被减掉,反映在资产负债表的资产项目已经是扣除减值准备后的净值,不信,你就翻翻报表

⑺ 折旧率和摊销的现金流什么意思

固定资产的回收是通过折旧逐步回收的,
固定资产折旧
也构成成本支出,但属非现金流支出,当
固定资产投资
达到规模后,折旧支出可以节约相当的现金流。

⑻ 固定资产折旧对现金流量表有何影响

为大家准备了一首口决,这首口决基本上概括了现金流量表的全部编制过程。我想大家只要好好理解它,那么,出什么样的问题你差不多都能对付。
①看到收入找应收,未收税金分开走

②看到成本找应付,存货变动莫疏忽

③有关费用先全调,差异留在后面找

④财务费用有例外,注意分出类别来

⑤所得税直接转 ,营业外去找固定资产

⑥坏账,工资,折旧,摊销,哪来哪去反向抵销

⑦为职工支付的单独处理。

每句话怎样理解呢?别急,我们逐个地看。

第①句话针对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因为直接法是以利润表中营业收入为起算点,所以,我们看到营业收入,就要找应收项目(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未收的税金再单独作账(收到钱的增值税才作为现金流量)也就是说应收账款中包括的应收取的税金部分,若实际未收取现金则贷记应交税金,另外,有关贴现的处理,将应收票据因贴现产生的贴现息(已计入财务费用)作反调。

简言之,在进行“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的处理时,

i) 借: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一 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 (P334, 111)

应收账款(借方或贷方)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收票据

应交税金

ii) 对贴现息处理 (P335, 161)

借:财务费用

贷: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销售商品的收到现金

例如:应收票据发生额10万元(假如 3月发生)后5月份贴现,贴现息为1万元。但是从期初,期末的报表看,应收票据未发生变动,但你不能不作现金流量的调整,因为实际现金现流量为9万元。

贴现时:借:财务费用 1万

银存 9万

贷:应收票据 10万

作现金流量表时:

借:财务费用1万

贷: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1万

iii) 对应交税金的调整 如书上P338,( 20)

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贷:应交税金

第②句“看到成本找应付,存货变动莫疏忽”——告诉你在进行“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的处理时,找应付科目,同时考虑存货的期初 ,期末变动值,看是否与此项目有关,有关的调整 .

第③句“有关费用先全调,差异留在后面找”是指先把“管理费用”“营业费用 ”的数额全部调整“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而后面把6项内容仅调回来。这6项内容是:坏账准备,待摊费用,累计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应付管理人员工资,应付管理人员的福利费 (营业费用无任何调整)

第④句“财务费用有例外,注意分出类别来”指的就是上面说的贴现息 .

第⑤句“所得税直接结转,营业外找固定资产” 所得税直接结转,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都是从固定资产盘盈,盘亏那来的,自然就要找固定资产了。

第⑥句是指这几个项目不影响现金流量,那么就反向抵回来就可以了

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贷:坏账准备,累计折旧,无资摊销费等

第⑦句 支付给职工,和为职工支付的现金项目较特殊,需单独核算。

总的来说,有三项需要注意的(参考书中例子,大家自已看看各步的做法)

① 在进行“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 ”核算时,需调整2项内容。财务费用中贴现息和应交税金中收到的现金 [P334 (1)(6)(20)]

②在进行“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核算时,需调整5项内容。

累计折旧 ,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待摊费用, 应交税金(进项税额)。

[P334,12 (12),(14)(18)(19)(20)]

③ 在进行“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的核算时,需要调整6项内容。坏账准备,待摊费用,累计折旧,应付管理人员工资,应付管理人员福利费,无形资产摊销。

P334 (5)(1)(2)(14)(16)(18)(19)

掌握了这三种情况,我想现金流量表也就没什么难的了,其他内容都是很容易操作的,在这就不多述了。

还有,大家对间接法的运用熟练吗?如果还不够熟练,那大家可以参考一下我为大家总结的间接法核算规律。
① 与损益有关的项目(9项)调整净利润。

固定资产(4项):减值准备,折旧,处置损失,报废损失 .

无形资产(1项):无形资产摊销。

财务费用:反映本期应属投资筹资的财务费用,不包括贴现息(我们上面已经谈过,贴现息是一项特殊的财务费用,实际做题时一定要留。)

投资损失

预提费用

待摊费用

② 与损益无关的项目(四项):存货,递延税款,经营性应收及应付,这几项的调整可以应用平衡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当使所有者权益增加时,调减净利润;当使所有者权益减少时,调增净利润,从而实现了将权责发生制下的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去除不影响现金流量变化的项目。

例如:若固定资产折旧增加,则说明“资产”方减少、负债不变情况下“所有者权益”减少,因为折旧不影响现金流量,所以要把这部分往净利润中增加 ,其他各项都仿照进行处理。 除了现金流量表制作方面的内容以外,还有一些基本的知识点提醒大家。注意:因为我们前面提到过这章内容要么出小题,多选,判断之类的,要出大题肯定难度不小,至少,15分以上吧!所以鉴于这两年的情况,大家在重视大题目的同时,关注小题目,没准他今年还是出选择题。

举个例子吧:下列事项中,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是:

A.企业处置固定资产 B. 计提当期应付福利费 C. 支付广告费

D. 支付银行借款利息 E. 企业办理银行本票

正确答案: C

分析: AD不 属于经营活动 ,A是投资活动产生现金流量的情形,D是筹资活动产生现金流量的情形。B没有现金流量发生,自然不是答案 .E同样道理,由银行存款转到其他货币资金,也没有现金流量发生。

还有,大家都知道,现金流量表中使用的现金,其中 包括银行存款,但大家别忘了一点,银行存款是把“定期存款”排除在外的。(提前通知金融企业便可支取的定期存款,则不被排除在外。)

会计中有八项资产减值准备,对于这八项减值准备大家要掌握两点:

① 各项减值准备都计入什么科目:

计入“管理费用”的: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

计入“投资收益”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计入“营业外支出”的:其余四项,即: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委托贷款减值准备。

② 八项减值准备都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吗?

答案是NO. 只有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其他七项都在相对应的资产科目中被减掉,反映在资产负债表的资产项目已经是扣除减值准备后的净值,不信,你就翻翻报表

⑼ 为什么折旧和摊销可纳入现金流量来源表

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只是按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要求将这些资产的取得成本,专在使用它们的属受益期间合理分摊,并不需要付出现金。
损益表的利润是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核算出来的,权责发生制贯彻递延、应计、摊销和分配原则,核算的利润与现金流量是不同步的。损益表上有利润银行户上没有钱的现象经常发生。近几年来随着大家对现金流量的重视,深深感到权责发生制编制的损益表不能反映现金流量是个很大的缺陷。但是企业也不能因此废权责发生制而改为收付实现制。因为收付实现制也有很多不合理的了方,历史证明企业不能采用。在这种情况下,坚持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核算的同时,编制收付实现制的现金流量表,不失为“熊掌”与“鱼”兼得两全其美的方法。现金流量表划分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按类说明企业一个时期流入多少现金,流出多少现金及现金流量净额。从而可以了解现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了,损益表上的利润为什么没有变动现金流量的角度对企业作出更加全面合理的评价。

⑽ 为什么折旧会使现金流增加

折旧会使现金流增加的原因在于:
固定资产折旧只是在将固定资产投资成本公平分配到使用回期间,仅仅在答投资当时有所成本支出, 而在摊折旧时并没有支出现金,摊折旧造成了费用的增加,所以摊折旧后必须加回现金流入。

折旧定义: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使用寿命是指固定资产的预计寿命,或者该固定资产所能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数量。应计折旧额是指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的原价扣除其预计净残值后的金额。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还应扣除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

现金流定义:
现金流量是现代理财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按照现金收付实现制,通过一定经济活动(包括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和非经常性项目)而产生的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及其总量情况的总称,即企业一定时期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的数量。

阅读全文

与折旧摊销增加现金流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凌文马鞍山 浏览:34
石柱镇工商局 浏览:854
钢铁发明国 浏览:118
创造与魔法怎么卖人民币 浏览:101
知识产权专题答案 浏览:760
高发明巫溪 浏览:755
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493
亚洲给水排水有版权吗 浏览:397
湖北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 浏览:230
星光创造营后勤在哪 浏览:581
北京办理知识产权 浏览:177
交通银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几年 浏览:913
公司协议股权转让 浏览:531
啥叫担保物权 浏览:60
马鞍山到徐州的火车 浏览:703
羊年限定金克丝多少钱 浏览:573
公共基本卫生服务结核项目试题 浏览:896
宝鸡市工商局电话号码 浏览:8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督导工作方案 浏览:454
信息化成果总结 浏览: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