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非生产用固定资产计入什么会计科目
会计分录:
非生产用资产折旧
借: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等)---折旧费
贷:累计折旧-房屋
累计折旧-设备
② 固定资产一次性计入成本费用应该怎么处理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完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4〕75号)对固定资产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税前扣除的规定有三条:
1.对生物药品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6个行业的小型微利企业2014年1月1日后新购进的研发和生产经营共用的仪器、设备,单位价值不超过100万元的,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不再分年度计算折旧
2.对所有行业企业2014年1月1日后新购进的专门用于研发的仪器、设备,单位价值不超过100万元的,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不再分年度计算折旧
3.对所有行业企业持有的单位价值不超过5000元的固定资产,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不再分年度计算折旧。
(2)非生产性固定资产使用费扩展阅读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12个月的,价值达到一定标准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固定资产是企业的劳动手段,也是企业赖以生产经营的主要资产。从会计的角度划分,固定资产一般被分为生产用固定资产、非生产用固定资产、租出固定资产、未使用固定资产、不需用固定资产、融资租赁固定资产、接受捐赠固定资产等。
参考资料
固定资产
③ 生产经营性固定资产和非生产经营性固定资产的区别
生产经营性固定资产和非生产经营性固定资产的区别如下:
1、性质不同
生产性固定资产是直接参加生产经营过程和直接为生产经营服务的,
而非生产性固定资产不直接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如集体福利设施。
2、抵扣范围不同
购进生产性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可以抵扣,而非生产性固定资产用于集体福利的进项税额不能抵扣。
3、计费科目不同
生产性固定资产的计提的折旧按使用部门不同一般记入“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而非生产性固定资产的计提的折旧记入“管理费用”科目。
4、包含范围不同
拥有生产经营性固定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动力设备、运输设备、工具、管理用具、经济林木、产畜及役畜以及其他经营用固定资产。
而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包括:不直接服务于生产经营过程的各种固定资产,企业的职工宿舍、食堂、浴室、俱乐部、招待所、托儿所、以及企业专设的科学研究实验机构的房屋、建筑物、设备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生产经营性固定资产
网络-非生产经营性固定资产
④ 固定资产怎么提折旧 生产用和非生产怎么计分录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使用寿命是指固定资产的预计寿命,或者该固定资产所能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数量。应计折旧额是指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的原价扣除其预计净残值后的金额。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还应扣除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
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
(1)房屋建筑物;
(2)在用的机器设备、食品仪表、运输车辆、工具器具;
(3)季节性停用及修理停用的设备;
(4)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和以融资租赁式租入的固定资产。
不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
(1)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2)以前年度已经估价单独入账的土地;
(3)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
(4)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和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
折旧方法
直线折旧法
(1)年限平均法
年限平均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定使用寿命内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相等。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 =(1 - 预计净残值率)/ 预计使用寿命(年)*100%
月折旧率 = 年折旧率 / 12
月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价 * 月折旧率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算每期应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价 * (1 - 预计净残值率)/ 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 = 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 *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加速折旧法
(1)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也称合计年限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以各年年初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做分子,以预计使用年限逐年数字之和做分母的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 =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100%
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n*(n+1)/2
月折旧率 = 年折旧率 / 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2)双倍余额递减法
设备入账帐面价值为X,预计使用N(N足够大)年,残值为Y。
则第一年折旧C<1>=X*2/N;
第二年折旧 C<2>=(X-C<1>)*2/N
第三年折旧 C<3>=(X-C<1>-C<2>)*2/N
··· ···
最后两年需改为直线法折旧。
折旧年限
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固定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如下:
(一)房屋、建筑物,为20年;
(二)飞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
(三)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
(四)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为4年;
(五)电子设备,为3年。
折旧费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值一(预计残值收入-预计清理费用)]÷预计使用年限
= 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总额÷预计使用年限
年折旧率=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100%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100%
月折旧率= 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值×月折旧率
固定资产折旧率有三种,即个别折旧率、分类折旧率和综合折旧率。
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大多按分类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只有个别特殊的资产(如价值较高、使用年限较长)采用个别折旧率计提折旧。
会计分录:
(1)生产用资产折旧
借:制造费用---折旧费
贷:累计折旧
(2)非生产用资产折旧
借: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等)---折旧费
贷:累计折旧
⑤ 生产用与非生产用的固定资产如何区别
生产用与非生产用的固定资产的区别:
1、购入时的分录不同:
(1)购入生产用的固定资产的分录是(不考虑税费):
借:固定资产-生产用固定资产-电脑
贷:银行存款
(2)购非入生产用的固定资产的分录(不考虑税费):
借:固定资产-非生产用固定资产-电脑
贷:银行存款
2、计提折旧的分录不同:
(1)计提生产用的固定资产折旧分录是:
借:生产成本-折旧
贷:累计折旧
2)计提非生产用的固定资产折旧分录是:
借:管理费用-折旧
贷:累计折旧
⑥ 生产性固定资产和非生产性固定资产区别
生产性固定资产,是指该类固定资产用于生产性投资项目,生产出具体、有形的产品,与之相对应的是非生产性固定资产,非生产性固定资产可分两类:一部分是纯消费性的,没有盈利,投资不能收回,其再投资依靠社会积累,如对学校、国防安全、社会福利设施等的固定资产投资;另一部分是可转化为无形商品的,有盈利,可以收回投资,甚至可实现增值和积累,如对影剧院、电视台、信息中心和咨询公司等的投资。
⑦ 生产经营用和非生产经营用的固定资产业务核算的区别也就是说写会计分录有什么不同。
生产经营用和非生产经营用的固定资产性质不同,核算方式也不一样。
生产性固定资产是直接参加生产经营过程和直接为生产经营服务的,而非生产性固定资产不直接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如集体福利设施。
两者抵扣范围不同
购进生产性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可以抵扣,而非生产性固定资产用于集体福利的进项税额不能抵扣。
两者计费科目不同
生产性固定资产的计提的折旧按使用部门不同一般记入“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而非生产性固定资产的计提的折旧记入“管理费用”科目。
⑧ 生产性固定资产与非生产性固定资产怎样区别
生产性固定资产与非生产性固定资产的区别
1、生产性固定资产与非生产性固定资产最大的区别是生产性固定资产是直接参加生产经营过程和直接为生产经营服务的,而非生产性固定资产不直接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如集体福利设施。
2、购进生产性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可以抵扣,非生产性固定资产用于集体福利的进项税额不能抵扣。
3、生产性固定资产的计提的折旧按使用部门不同一般记入“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非生产性固定资产的计提的折旧记入“管理费用”科目
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它是直接参加生产经营过程或直接为生产经营服务的各种在用固定资产。一般企业主要有:房屋、建筑物、动力设备、运输设备、工具、管理用具以及其他经营用固定资产。
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它是不直接服务于生产经营过程的各种固定资产。一般有:企业的职工宿舍、食堂、浴室、俱乐部、招待所、托儿所等。
⑨ 企业管理费中的固定资产使用费,什么算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 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版 及其他权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 具、工具等。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 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 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也应当作为固定资 产。固定资产是企业的劳动手段,也是 企业赖以生产经营的主要资产。从会计 的角度划分,固定资产一般被分为生产 用固定资产、非生产用固定资产、租出 固定资产、未使用固定资产、不需用固 定资产、融资租赁固定资产、接受捐赠固定资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