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将合并商誉作为一项永久性资产并且不予以摊销,这种处理方法
选择AC
㈡ 自行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按照税法规定可以按照成本的150%进行摊销,这个是永久性差异,为什么不调整应
按照成本的150%加计扣除就是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前税法允许的税前调整,调减了应纳税所得额。
㈢ 将合并商誉作为一项永久性资产并且不予以摊销,这种处理方法()多选
这个答案是A符合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和C符合商誉不能脱离会计主体而独立存在的这一特性
㈣ 土地为永久性使用还用摊销吗谢谢
好像土地法没有规定哪些土地可以永久使用啊,而且你说的摊销是什么意思呢,是否指需不需要延期和补交地价呢?
㈤ 关于无形资产确认时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的问题。到底形成的是暂时性差异还是永久性差异。
形成的是永久性差异。
会计上的摊销额是100%,税法认可的是150%,所以,形成了50%的差异。而这个差异会持续下去,后期不会发生改变,所以是永久性差异,或者叫非暂时性差异。
对于享受税收优惠的研究开发支出,在形成无形资产时,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成本为研究开发过程中符合资本化条件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而因税法规定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则其计税基础应在会计上入账价值的基础上加计50%,因而产生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在初始确认时的差异。
但如该无形资产的确认不是产生于合并交易、同时在确认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则按照所得税会计准则的规定,不确认有关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
(5)永不摊销扩展阅读
无形资产加计扣除的实际会计处理
例如:会计利润105万。当年无形资产原值100万,使用年限10年,每年摊销10万。税法允许每年摊销15万。但是在财务账簿中并没有记载会计和税法5万的差异,公司只是在计税应交所得税时直接扣除。
当期应纳税所得额=105-5万=100,当期应交所得税=100*25%=25万。通过这样的会计调整,就完成了企业税法上的加计扣除。这种差异不调整会计账簿的任何数据,只是在计算应交所得税时计算使用。
㈥ 请教高人"会计"的几个折旧公式
购入设备原价值10万,预计能够使用5年,最后残值1000元,
1、直线法:就是每年的折旧额相同,即直线折旧
例:(100000-1000)/5=19800
2、年数总和法(也叫年限总和法):就是将每一年起使用的年限求和,然后以每一年时使用年限所占份额求取折旧额。
例:5年年限,那么第一年时使用年限还有5年,5
第二年时使用年限还有4年,4
第三年时使用年限还有3年,3
第四年时使用年限还有2年,2
第五年时使用年限还有1年,1
5+4+3+2+1=15(年限总和)年数总和就是15,
第一年的折旧额就是5/15*(100000-1000)=33000
第二年的折旧额就是4/15*(100000-1000)=26400
第三年的折旧额就是3/15*(100000-1000)=19800
第四年的折旧额就是2/15*(100000-1000)=13200
第五年的折旧额就是1/15*(100000-1000)=6600
3、双倍余额递减法:每年的折旧额就是当年原值与年限(都是最高年限)的商的两倍(此方法在计算时是忽略残值的),所以最后两年的折旧额一般不能再用这种方法计算,而会用直线法代替。
第一年的折旧额就是(100000/5)*2=40000
第二年的折旧额就是(60000/5)*2=24000 60000=100000-40000
第三年的折旧额就是(36000/5)*2=14400 36000=60000-40000
第四年的折旧额就是((36000-14400)-1000)/2(直线法)
第五年的折旧额就是((36000-14400)-1000)/2(直线法)
如果你用EXCEL计算,它有相应的函数:
直线法:sln
年数总和法:syd
双倍余额递减法:ddb
㈦ 出售无形资产的会计分录如何理解
如果是正常出售,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累计折旧内
贷:无形资产
应交税费——应容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资产处置损益(可借可贷)
如果是报废,分录:
借:营业外支出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累计折旧
贷:无形资产
㈧ 购买软件永久使用权后的需要摊销吗
俺来回答:
该软件是否需要摊销,需要看该软件是否可确定其使用寿命,能合理估计使用寿命的无形资产需要摊销,并按期使用寿命周期来分期摊销。该软件的年度维护费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入管理费用项下。
详细解释请见以下《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的部分注解:
一、无形资产后续计量的原则
无形资产初始确认和计量后,在其后使用该项无形资产期间内应以成本减去累计摊销额和累计减值损失后的余额计量。需要强调的是,确定无形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累计摊销额,基础是估计其使用寿命,只有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才需要在估计的使用寿命内采用系统合理的方法进行摊销,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每年进行减值测试。
无形资产准则规定,企业应当于取得无形资产时分析判断其使用寿命。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如为有限的,应当估计该使用寿命的年限或者构成使用寿命的产量等类似计量单位数量;无法预见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期限的,应当视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一)估计无形资产使用寿命应考虑的因素
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是以其使用寿命为基础的。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包括法定寿命和经济寿命两个方面,有些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受法律、规章或合同的限制,称为法定寿命。如我国法律规定发明专利权有效期为20年,商标权的有效期为10年。有些无形资产如永久性特许经营权、非专利技术等的寿命则不受法律或合同的限制。经济寿命是指无形资产可以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年限。由于受技术进步、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影响,无形资产的经济寿命往往短于法定寿命,因此,在估计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时,应当综合考虑各方面相关因素的影响,合理确定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
确定无形资产的经济使用寿命,通常应考虑以下因素:该资产通常的产品寿命周期,以及可获得的类似资产使用寿命的信息;技术、工艺等方面的现实情况及对未来发展的估计;以该资产生产的产品或服务的市场需求情况;现在或潜在的竞争者预期采取的行动;为维持该资产产生未来经济利益的能力预期的维护支出及企业预计支付有关支出的能力;对该资产的控制期限,对该资产使用的法律或类似限制,如特许使用期间、租赁期间等;与企业持有的其他资产使用寿命的关联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