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无形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的政策适用范围是哪些
企业无形抄资产发生的非正常损失,原财产损失扣除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第13号)明确规定,无形资产损失允许在税前扣除。但在2008年1月1日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原财产损失扣除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第13号)废止执行。在2009年国家税务总局 财政部关于资产损失又发布了财税[2009]57号和国税发[2009]88号文件,都没有对无形资产损失税前扣除进行明确。在2010年06月22日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关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有关涉税诉求问题的函(国税办函[2010]535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88号)采取列举形式,对企业货币资产、固定资产存货等非货币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的审批、认定等事项进行了明确,其中并没有规定无形资产损失税前不能扣除。鉴此,只要你公司发生的无形资产损失真实存在,损失金额可以准确计量,报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批、认定后,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Ⅱ 企业无形资产损失怎么算
无形资产损失指某项无形资产已经被其它新技术所代替或已经超过了法律保护的期限,已经丧失了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不能给企业再带来经济利益,而使该无形资产成为无效资产,其账面尚未摊销的余额,形成无形资产损失。
企业无形资产损失额度已账面余额为限,具体损失估计预测或专业机构评估确定
什么是无形资产损失
无形资产损失指某项无形资产已经被其它新技术所代替或已经超过了法律保护的期限,已经丧失了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不能给企业再带来经济利益,而使该无形资产成为无效资产,其账面尚未摊销的余额,形成无形资产损失。
无形资产损失的会计规定
如果无形资产预期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当企业存在下列一项或若干项情况时,应将该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全部转入当期损益:
1.该无形资产已被其他新技术等所替代,并且该项无形资产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
2.某项无形资产已超过法律保护期限,并且已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3.其他足以证明某项无形资产已经丧失了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情形。
企业转销某项无形资产时,应按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全部转入当期损益,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无形资产”科目。
无形资产损失的审核
1.确认无形资产的存在并为申报企业所有。
(1)获取或编制无形资产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
(2)审核无形资产的权属证书原件、专利技术的持有和保密状况等,并获取有关协议和董事会纪要等文件、资料,审核无形资产的性质、构成内容、计价依据,确定无形资产的存在性。
(3)评价无形资产计价对应缴所得税的影响,审核无形资产计价是否符合税法及其有关规定。
(4)审核无形资产各项目的摊销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是否与上期一致,若改变摊销政策,审核其依据是否充分。审核本期摊销额及其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是否正确。
①除另有规定者外,外购商誉的摊销费用不得税前扣除;
②外购无形资产的价值,包括买价和购买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企业自行研制开发无形资产,应对研究开发费用进行准确归集,凡在发生时已作为研究开发费直接扣除的,该项无形资产使用时,不得再分期摊销;
③取得土地使用权支付给国家或其他纳税人的土地出让价款应作为无形资产管理,并在不短于合同规定的使用期间内平均摊销;
④购买的计算硬件所附带的软件,未单独计价的,应并入计算机硬件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单独计价的软件,应作为无形资产管理。
2.获取充分必要的证据。
确认无形资产损失,应取得下列证据:
(1)资产被淘汰的经济、技术等原因的说明;
(2)企业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签章证实有关资产已无使用价值或转让价值等的书面证明;
(3)有关技术部门或具有技术鉴定资格的机构出具的品质鉴定报告;
(4)无形资产的法律保护期限文件;
(5)无形资产的成本和价值回收情况的说明。
3.确认无形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的金额。
计算企业无形资产确已形成财产净损失或者已发生永久或实质性损失,并扣除变价收入、可收回金额以及责任和保险赔款后的余额,确认无形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的具体金额。
Ⅲ 无形资产产生无形损耗的三种情况
无形资产损来耗是由自于无形损耗形成的,即由于社会科学技术进步而引起价值减少。
具体来说,主要由下列三种情况决定产生:
①一种新的,更为先进、更经济的无形资产出现这种新的无形资产可以替代旧的无形资产,使采用原无形资产无利可图时,原有无形资产价值就丧失了。(被替代)
②因为无形资产传播面扩大,其他企业普遍掌握这种无形资产,获得这项无形资产已不需要任何成本,使拥有这种无形资产的企业不再具有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时,它的价值也就大幅度贬低或丧失。(共益面太大)
③企业拥有的某项无形资产所决定的产品销售量骤减,需求大幅度下降时,这种无形资产价值就会减少,以至完全丧失。(依托的产品产量骤减)
Ⅳ 举例说明什么是无形资产净损失
举例:一项专利权,价值100万,预计使用时限是5年,相关的摊销也是按5年进行的。
两年后已摊销40万元,由于技术进步,需重新进行研发。原有专利出卖,卖得款项10万元,净损失为50万元。
Ⅳ 无形资产在使用过程中是否存在损耗或者贬值
无形资产在使用过程也要进行计提摊销。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其摊销金额应内当在使用寿命内系统合理容摊销,摊销金额一般应当进入当期损益。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无形资产发生减值应按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相关规定处理。企业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摊销方法进行复核。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摊销方法与以前估计不同的,应当改变摊销期限和摊销方法。在每个会计期间对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进行复核。如果有证据表明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是有限的,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进行处理,并按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进行处理。
Ⅵ 简述导致无形资产产生损耗的3种情况
摘自网友解答:
1.某项无形资产已被其他技术所替代,使其为企业创造经济利益的能力受到专重大不利影响属;
2.某项无形资产的市价在当期大幅度下跌,并在剩余摊销年限内不会恢复;
3.某项无形资产已超过法律保护期限,但仍然具有部份使用价值
Ⅶ 无形资产是无实物损耗和功能性损耗的。可以这样讲吗
无形复资产表现为功能性损耗(贬值制)和经济性损耗(贬值)。
无形资产是指能够长期使用、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收益而不具有实物形态的资产。目前,有关法规规定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商誉等为无形资产。无 形资产没有一定实物形态,但能在今后的使用过程当中为单位带来效益。
Ⅷ 简述无形资产产生无形损耗的三种情况
两种情况吧来
在第一种无形损耗下,源机器设备的技术结构和经济性能不变,但随着它的制造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它的再生产费用就相应降低。马克思指出,一部机器的价值,并不决定于它在当初生产出来时的社会必要劳动消耗,而决定于它的再生产条件下的社会必要劳动消耗①。如果某种机器的再生产费用,由于制造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而降低了,那么随着较便宜的机器的逐渐推广,这种机器的社会平均价值也要降低,从而使原有的同种机器发生贬值。这种无形损耗一般不影响机器设备的经济效能和使用期限,但在大修理费用超过降低了的新机器设备购置价值的场合,也以更新为宜。
第二种无形损耗,是由于新的、具有更高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率的技术设备的出现和推广,使原有机器设备的经济效能相对降低而发生的损耗。这种无形损耗,有时是生产技术发生某些根本性变革的结果,但在更多的场合,则是随着许多局部改良的积累而逐步发生的。不仅机器设备本身的改良和变革,会引起同种用途的原有设备的经济效能相对降低,而且新材料的利用,新产品的制造,新工艺过程的采用、推广等等,也会使利用传统材料、制造老产品、采用旧工艺过程的机器设备,相对地降低经济效能。
Ⅸ 什么是无形资产其特点是什么包括哪些内容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特点是能够从企业中分离或者划分出来,并能够单独或者与相关合同、资产或负债一起,用于出售、转移、授予许可、租赁或者交换。无形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等。
无形资产在使用和形成过程中,具有不同于有形资产的特征:
①非实体性,一方面无形资产没有人们感官可感触的物质形态,只能从观念上感觉它。它或者表现为人们心目中的一种形象,或者以特许权形式表现为社会关系范畴;另一方面,它在使用过程中没有有形损耗,报废时也无残值。
②垄断性。无形资产的垄断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些无形资产在法律制度的保护下,禁止非持有人无偿地取得;排斥他人的非法竞争。如专利权、商标权等。
有些无形资产的独占权虽不受法律保护,但只要能确保密秘不泄露于外界,实际上也能独占,如专有技术,秘决等;还有些无形资产不能与企业整体分离,除非整个企业产权转让,否则别人无法获得,如商业信誉。
③不确定性。一方面,无形资产的有效期受技术进步和市场变化的影响很难准确确定;另一方面,由于有效期不稳定。
④共享性。是指无形资产有偿转让后,可以由几个主体同时共有,而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不可能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中使用,例如,商标权受让企业可以使用,同时出让企业也可以使用。
⑤高效性。无形资产能给企业事业远远高于其成本的经济效益。企业无形资产越丰富,则其获利能力越强,反之,企业的无形资产短缺,则企业的获利能力就弱,市场竞争力也就越差。
(9)无形资产损耗包括哪些扩展阅读
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有限的,应当估计该使用寿命的年限或者构成使用寿命的产量等类似计量单位数量;无法预见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期限的,应当视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1)企业持有的无形资产,通常来源于合同性权利或是其他法定权利,而且合同或法律规定有明确的使用年限。
来源于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的无形资产,其使用寿命不应超过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的期限。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能够在到期时因续约等延续,且有证据表明企业续约不需要付出大额成本的,续约期应当计入使用寿命。
(2)合同或法律没有规定使用寿命的,企业应当综合各方面因素判断,以确定无形资产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期限。
经过上述方法仍无法合理确定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期限的,才能将其作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