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无形资产的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如何介定
无形资产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划分
对于企业自行进行的研究开发项目,应当区分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两个部分分别进行核算.
(一)研究阶段
研究阶段,是指为获取新的技术和知识等进行的有计划的调查,有关研究活动的例子包括:意于获取知识而进行的活动;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的应用研究、评价和最终选择;材料、设备、产品、工序、系统或服务替代品的研究;以及新的或经改进的材料、设备、产品、工序、系统或服务的可能替代品的配制、设计、评价和最终选择等.
研究阶段的特点在于:
1.计划性.研究阶段是建立在有计划的调查基础上,即,研发项目已经董事会或者相关管理层的批准,并着手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市场调查等.例如,某药品公司为研究开发某药品,经董事会或者相关管理层的批准,进行有计划的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市场调查、比较市场中相关药品的药性、效用等活动.
2.探索性.研究阶段基本上是探索性的,为迸一步的开发活动进行资料及相关方面的准备,在这一阶段不会形成阶段性成果.
从研究活动的特点看,其研究是否能在未来形成成果,即通过开发后是否会形成无形资产均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企业也无法证明其能够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无形资产的存在,因此,研究阶段的有关支出在发生时,应当予以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
(二)开发阶段
开发阶段是指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有关开发活动的例子包括:生产前或使用前的原型和模型的设计、建造和测试;含新技术的工具、夹具、模具和冲模的设计;不具有商业性生产经济规模的试生产设施的设计、建造和运营;新的或经改造的材料、设备、产品、工序、系统或服务所选定的替代品的设计、建造和测试等.
开发阶段的特点在于:
1.具有针对性.开发阶段是建立在研究阶段基础上,因而,对项目的开发具有针对性.
2.形成成果的可能性较大.进入开发阶段的研发项目往往形成成果的可能性较大.
由于开发阶段相对于研究阶段更进一步,相对于研究阶段来讲,进入开发阶段,则很大程度上形成一项新产品或新技术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此时如果企业能够证明满足无形资产的定义及相关确认条件,所发生的开发支出可资本化,确认为无形资产的成本.
(三)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不同点
1.目标不同.研究阶段一般目标不具体、不具有针对性;而开发阶段多是针对具体目标、产品、工艺等.
2.对象不同.研究阶段一般很难具体化到特定项目上;而开发阶段往往形成对象化的成果.
3.风险不同.研究阶段的成功概率很难判断,一般成功率很低,风险比较大;而开发阶段的成功率较高、风险相对较小.
4.结果不同.研究阶段的结果多是研究报告等基础性成果;而开发阶段的结果则多是具体的新技术、新产品等.
② 自行研发的无形资产要区分研究阶段跟开发阶段分别进行处理。这道判断题对还是错!
正确,按照规定,无形资产研究阶段的支出只能计入当期损益,不能计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投资才能最后结转入无形资产原值进行摊销,所以记账是就要区分清楚
③ 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的区别
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其成本包括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中开发阶段发生的自符合资本化要求并满足无形资产总体确认条件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所发生的支出总额,但是对于以前期间已经费用化的支出不再调整。这与《企业会计制度》(以及老准则)相比有重大区别。而且因确认方面存在重大变化,计量方面也随之形成差异。
《企业会计制度》第四十五条规定,“自行开发并按法律程序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聘请律师费等费用,作为无形资产的实际成本。在研究与开发过程中发生的材料费用、直接参与开发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开发过程中发生的租金、借款费用等,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老的无形资产准则与此规定基本相同。)按此规定,就案例所述情况分析,无论企业自行开发的技术可否申请专利,以及能否申请成功,所发生的50万元研究开发费用都不能资本化确认为无形资产。
当然,这50万元的具体会计处理还是有所差异的,比如购置研发专用设备、计算机等,如果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应确认为固定资产。而使用的原材料和产成品除结转其成本外,还应将结转相应的流转税额。
如按照《企业会计制度》案例所述企业自行开发的新技术不能确认为为无形资产,除非所开发的新技术能依法申请专利,而且即使企业成功申请专利,最多只能将申请专利权的注册费、律师费等确认为无形资产。而新准则下可以确认为无形资产的部分除前述范围外,还包括非专利技术、专利技术等的符合条件的开发阶段支出,以及相应资源达到预定用途前所发生的其他支出。如此,新准则下无形资产研发支出的会计核算比老准则和制度细了许多,如需要增设成本类科目“研发支出”,并分别按资本化支出和费用性支出作明细核算,在资本化支出达到无形资产确认标准(达到预定用途形成无形资产)时,结转为无形资产,而费用化支出通常是在期(月)末一次转入管理费用。
④ 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发生的无形资产研发支出记入哪里
研究阶段的研发费来用全部源计入管理费用,因此时是否能够用于开发产品还未知,承担较大的风险,提前计入管理费用。
开发阶段发生的费用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未能资本化的费用,一部分是能够资本化费用,无形资产开发阶段不能资本化费用入管理费用,可资本化阶段发生的到无形资产达到预定用途的费用计入无形资产开发成本。
(4)无形资产改造与开发区别扩展阅读:
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
第九条 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
(一)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
(二)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
(三)无形资产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的,应当证明其有用性;
(四)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
(五)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
⑤ 关于无形资产的研究开发阶段,如果企业分不清研究阶段还是开发阶段,就将其全部费用化
你学的还真是认真。打破砂锅问到底啊。无法区分的支出是计入管理费用。
不考虑专其他因素,计入费用,当期是属少纳税了,但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也少了,以后每年的摊销也少了,每年的管理费用,生产成本等就少了(无形资产摊销计入管理费用,生产成本等科目),那每年就得多纳税啊,这一少一多,好像企业也不会占便宜吧。
另外,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如果分不清就都资本化,那会高估无形资产的价值。而信息质量要求有一条是“谨慎性”原则,即不得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
财务报告的使用者(如投资者、债权人等)一看,哦,你们的资产还有1个亿呢,很好嘛,偿债能力没问题,其实没那么多,资产都高估了。
这是我的理解,都是大白话,也不知对否,仅供参考。
⑥ 如何区分研究与开发阶段
(1)研究阶段研究,是指为获取并理解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有计划的调查。研究阶段基本上是探索性的,是为进一步开发活动进行资料及相关方面的准备,已进行的研究活动将来是否会转入开发、开发后是否会形成无形资产等均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2)开发阶段开发是指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相对于研究阶段而言,开发阶段应当是已完成研究阶段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具备了形成一项新产品或新技术的基本条件。
拓展资料: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规定:研究指为了获取并理解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有计划调查。
开发指为了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指出了研究活动的内容:意在获取知识而进行的活动;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的应用研究、评价和最终选择;材料、设备、产品、工序、系统或服务的替代品的研究;新的或经改进的材料,设备、产品、工序、系统或服务的可能替代品的配制、设计、评价和最终选择等。
开发活动的内容包括:生产或使用前的原型和模型的设计、建造和测试;含新技术的工具、夹具、模具和冲模的设计;不具有商业生产经济规模的试生产设施的设计、建造和运营;新的或经改造的材料、设备、产品、工序、系统或服务所选定的替代品的设计、建造和测试等。
网络:开发
⑦ 研发支出与无形资产是怎样的关系
研发支来出是无形资产的一级科目自,属于无形资产的一种。
研发支出是指在研究与开发过程中所使用资产的折旧、消耗的原材料、直接参与开发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开发过程中发生的租金以及借款费用等。这些属于研发支出的类别,必然属于无形资产。而无形资产还包括货币资金、应收账款、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专利权、商标权等。
(7)无形资产改造与开发区别扩展阅读
研发支出的相关账务处理有:
(一)企业自行开发无形资产发生的研发支出,不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借记本科目(费用化支出),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借记本科目(资本化支出),贷记“原材料”、“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
(二)企业以其他方式取得的正在进行中研究开发项目,应按确定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资本化支出),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以后发生的研发支出,应当比照上述(一)规定进行处理。
(三)研究开发项目达到预定用途形成无形资产的,应按本科目(资本化支出)的余额,借记“无形资产”科目,贷记本科目(资本化支出)。
(四)期末,企业应将本科目归集的费用化支出金额转入“研发费用”科目,借记“研发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费用化支出)。
⑧ 自行开发无形资产的,其各个不同阶段如何划分其不同阶段的会计处理有什么不同
自行开发无形资产的,划分为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研究阶段的支出全部费用化,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开发支出达到预定用途计入无形资产。
⑨ 无形资产开发阶段资本化
无形资产开发阶段资本化是指符合条件的相关费用支出不计入当期损益,而是计入相关资产成本,作为资产负债表的资产类项目管理。简单地说,资本化就是公司将支出归类为资产的方式。
开始资本化的条件有三个:
第一个条件是资产支出已经发生。这一条件是指企业购置或建造固定资产的支出已经发生,包括支付现金、转移非现金资产和承担带息债务形式所发生的支出。
支付现金是指用货币资金支付固定资产的购建或建造支出。转移非现金资产是指将非现金资产用于固定资产的购建与安装,如将企业自己生产的产品用于固定资产的购建,或以企业生产的产品向其他企业换取用于固定资产建造所需的物资等。承担带息债务是指因购买工程用材料等而承担的带息应付款项(如带息应付票据)。例如,购入工程物资用商业汇票结算,商业汇票的面值为1000万元,年利率为6%,期限为3个月。那么该项业务发生后计入资产支出的金额为1000万元。如果购入时的商业汇票为不带息汇票,那么该业务计入资产支出的金额为0。
应说明的是,工程项目领用本企业生产的产品,若生产的产品发生的成本及产品中材料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均已支付现金,则领用时发生的资产支出金额为产品成本和产品中材料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之和,而不是产品成本和领用产品时的增值税销项税额之和(因为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的差额此时尚未支付)。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的差额待实际缴纳增值税时才能算资产支出已经发生。
第二个条件是借款费用已经发生。这一条件是指企业已经发生了因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专门借入款项的借款费用,或者所占用的一般借款的借款费用。
第三个条件是为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所必要的构建或者生产活动已经开始。这里所指的"为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所必要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已经开始"主要是指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实体建造或者生产工作已经开始,如主体设备的安装、厂房的实际开工建造等。它不包括仅仅持有资产但没有发生为改变资产形态而进行的实质上的建造或者生产活动。
⑩ 无形资产资本化和费用化的区别
企业研究阶段的支出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开发阶段的支出符合条件的才能资本化,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计入当期损益(首先在研究开发支出中归集,期末结转管理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