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么是资本化,什么是费用化,怎么区分,什么时候资本化,什么时候费用化
资本化亦称资本结构或投入资本。公司资本中所包含的股本、债券等的分布情况,它反映的是公司中各种债权人权益与业主权益的比例。
费用化是一个会计名词,主要指研究与开发支出在发生当期全部作为期间费用,体现了会计的稳健原则。
区别:费用化就是把花的钱计入管理费用等费用科目,资本化就是把花的钱算到特定的资产头上,如为了开发无形资产开发阶段花的钱一般计入到无形资产的成本。
资本化的条件
开始资本化的条件有三个:
第一个条件是资产支出已经发生。这一条件是指企业购置或建造固定资产的支出已经发生,包括支付现金、转移非现金资产和承担带息债务形式所发生的支出。
支付现金是指用货币资金支付固定资产的购建或建造支出。转移非现金资产是指将非现金资产用于固定资产的购建与安装,
第二个条件是借款费用已经发生。这一条件是指企业已经发生了因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专门借入款项的借款费用,或者所占用的一般借款的借款费用。
第三个条件是为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所必要的构建或者生产活动已经开始。这里所指的“为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所必要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已经开始”主要是指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实体建造或者生产工作已经开始,如主体设备的安装、厂房的实际开工建造等。它不包括仅仅持有资产但没有发生为改变资产形态而进行的实质上的建造或者生产活动。
企业只有在同时满足了上述三个条件的情况下,有关借款费用才可以开始资本化,只要其中一个条件没有满足,借款费用就不能开始资本化。
费用化:完工后的利息费用化。
资本化例子:
资本化就是作为资产(尤指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只能分期进行摊销,而不能直接把全部给记入当期损益。比如说借款费用计入在建工程的部分,就是将其资本化,记入固定资产,分期摊销。
另外,中断的情况
会计准则对借款费用暂停资本化的时间做出了规定,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在购建或者生产过程中发生非正常中断、且中断时间连续超过3个月的,应当暂停借款费用的资本化。中断的原因必须是非正常中断,属于正常中断的,相关借款费用仍可资本化。
非正常中断,通常是由于企业管理决策上的原因或者其他不可预见的原因等所导致的中断。比如,企业因与施工方发生了质量纠纷,或者工程、生产用料没有及时供应,或者资金周转发生了困难,或者施工、生产发生了安全事故,或者发生了与资产购建、生产有关的劳动纠纷等原因,导致资产购建或者生产活动发生中断,均属于非正常中断。
非正常中断与正常中断显著不同。正常中断通常仅限于因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所必要的程序,或者事先可预见的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中断。比如,某些工程建造到一定阶段必须暂停下来进行质量或者安全检查,检查通过后才可继续下一阶段的建造工作,这类中断是在施工前可以预见的,而且是工程建造必须经过的程序,属于正常中断。某些地区的工程在建造过程中,由于可预见的不可抗力因素(如雨季或冰冻季节等原因)导致施工出现停顿,也属于正常中断。
参考资料:网络-资本化 网络-费用化
B. 什么情况下持有至到期投资采用实际利率摊销,到期收回时,连最后一年的利息一并收回,什么时候只收成本
购入价大于或小于面值产生溢价或折价的时候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
分期付息的时候最后一年收取成本和最后一期的利息。
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则在最后一年收回成本和全部利息。
C. 长期待摊费用新会计制度规定几年摊销税法规定几年摊销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七十条规定,作为长期待摊费用的支出,自支出发生的次月起,分期摊销,摊销年限不得低于3年。
D. 税法规定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是多少软件作为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又是多少是五年还是十年
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不低于十年;财务软件的摊销年限:不低于两年回。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企答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七条规定: 无形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摊销费用,准予扣除。 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不得低于10年。 作为投资或者受让的无形资产,有关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使用年限的,可以按照规定或者约定的使用年限分期摊销。
2、“企事业单位购进软件,凡符合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确认条件的,可以按照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进行核算,经主管税务机关核准,其折旧或摊销年限可以适当缩短,最短可为2年。”所以 ,企业在经过主管税务机关的核准,财务软件摊销年限可为2年。
(4)利息资本化摊销年限扩展阅读
软件费用可以不分摊,如果你这个服务费金额不大,建议一次性直接计入收到发票的当期费用。金额大小要结合你们公司的情况,或者说主观判断。
一般来说,不过一般这种你这应该付的是一年的费用,一般不通过长期待摊费用(现在已经取消了待摊费用科目),而应该计入预付账款科目,这样不用以后每期摊销,同时金额不大对你的账面影响也很小。
参考资料
网络-无形资产摊销
E. 关于固定资产资本化的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资产支出已经发生。这一条件是指企业购置或建造固定资产的支出已经发生,包括支付现金、转移非现金资产和承担带息债务形式所发生的支出。
第二个条件是借款费用已经发生。这一条件是指企业已经发生了因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专门借入款项的借款费用,或者所占用的一般借款的借款费用。
第三个条件是为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所必要的构建或者生产活动已经开始。这里所指的“为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所必要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已经开始”主要是指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实体建造或者生产工作已经开始。
如主体设备的安装、厂房的实际开工建造等。它不包括仅仅持有资产但没有发生为改变资产形态而进行的实质上的建造或者生产活动。
企业只有在同时满足了上述三个条件的情况下,有关借款费用才可以开始资本化,只要其中一个条件没有满足,借款费用就不能开始资本化。
(5)利息资本化摊销年限扩展阅读
在税法上对于固定资产资本化问题的规定:
1、固定资产改建支出
企业所得税法上所称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是指改变房屋或者建筑物结构、延长使用年限等发生的支出。
1)对于已足额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改建支出以及以经营性方式租入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计入长期待摊费用,按照预计尚可使用年限或按照合同约定的剩余租赁期限分期摊销。
2)对于其他情况,例如未足额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改造支出,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改造支出等,应当将改建过程中发生的改建支出增加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即进行固定资产的资本化,适当延长折旧年限在税前列支。
2、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
对于修理支出达到取得固定资产时的计税基础50%以上,修理后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延长两年以上的,应进行固定资产的资本化,按照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分期摊销。
对不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大修理支出,税法上要求作为长期待摊费用,自支出发生月份的次月起,分期摊销,摊销年限不得低于3年。企业日常发生的修理维护支出应当直接计入当期管理费用,并允许税前扣除。
F. 商誉权的摊销年限按新会计制度有什么规定
按新会计制度,商誉不再摊销。
对商誉的性质,早在19世纪末期就存在争论,直到现在理论界对此问题的看法仍然存在分歧。目前,会计界普遍接受的观点是:①商誉代表被收购企业净资产的“收购价格与其公平价值之差额”。②商誉代表企业所具有的超额盈利能力,也就是说,商誉是能为企业带来预期超额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收购价与被收购企业净资产公允市价之间的差额,并不能代表商誉的性质,而且,将这种差额全部归结为商誉是极其武断和危险的,它不利于对企业盈利能力作出合理预测。事实上,收购企业愿意以超过被收购企业公允市价的代价来收购另一家企业,往往是出于自身战略发展的需要,而超额盈利能力仅仅是其中可能的原因之一。因此,商誉的本质只能是超额盈利能力,而那种将商誉视为差额的观点应该摒弃。
第一,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长期股权投资》、《企业合并》或《资产减值》等规定,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
一般是公允价值,而税法上的投资成本也为公允价值,所以,在合并或初始投资时,财务上或税法上在新准则下没有差异。
第二,新准则为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大量使用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负商誉在当期即确认为收益,法律界或会计界有不同的观点,而我国采用了国际会计准则通用的方法,计入当期收益,对报表盈余难免会产生影响。
另外,商誉是能使企业中的人、财、物等因素在经济活动中相互作用,形成一种“最佳状态”的客观存在。其经济含义是:企业收益水平与行业平均收益水平差额的资本化价格。它是由顾客形成的良好声誉、企业管理卓著、经营效率较好、生产技术的垄断以及地理位置的天然优势所产生的。依据商誉的取得方式,商誉可分为外购商誉和自创商誉。外购商誉是指由于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进行核算而形成的商誉;其他商誉即是自创商誉或称之为非外购商誉。商誉的构成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它们构成一个完整系统,共同反映和影响商誉。由此可见,商誉主要是由一些不可以量化的因素组成的。即使是外购的商誉,其购买价格也不能真正反映其所包含的诸多不可量化的因素。所以商誉不可以摊销。
G. 资本化和费用化的划分标准详细说明
费用化支出与资本化支出最大的区别,就是该支出是否增加固定资产帐面价值,如果不能增加,那么就属于费用化支出,如果可以增加,那么就属于资本化支出。
如,在修理费方面,如果是小修理,日常维护等,是不会增加固定资产价值的,所以通常都是费用化处理,而大修理、更换主要部件等,是会明显增加固定资产价值和使用年限的,通常要做资本化处理,至少要记入长期待摊费用。资本化和费用化,是指对于企业的某笔支出,确认为资产或者记入当期损益。
这个也是老准则里有一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规定。
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比较难以区分:
1、待摊费用,新准则待摊费用直接记入费用,只保留长期待摊费用记入资产;
2、固定资产,改良支出一般符合资本化记入固定资产,修理费费用化;
3、在建工程、生产周期较长的船舶、机械、房产、无形资产等的借款费用资本化问题。
无形资产研究阶段的支出予以费用化,记入“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如果研究成功以后,进入开发阶段,发生的支出满足资本化条件的,记入“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期(月)末,应将“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科目归集的金额转入“管理费用”科目,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科目。
如果期末开发阶段还没有完成,研发支出就是企业的一项长期资产,它的金额就是研发支出中的资本化支出。注意区分研发支出的两个二级科目。开发阶段完成,形成了无形资产,这时要将“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转入无形资产。
为购建固定资产而发生的长期借款利息,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所发生的,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计入所建固定资产价值,予以资本化的条件是:1、资产支出已经发生。2、借款费用已经发生。3、固定资产的实体建造已经开始。 无形资产的开发支出满足无形资产资本化确认条件的,可予资本化。(1)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
(2)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
(3)无形资产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的,应当证明其有用性
(4)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
(5)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计量。费用化和资本化主要区别是支出的时候受益期不同。当期支出当期受益的叫费用,我们就称它费用化,当期支出在以后各期受益叫资本,我们就称它资本化。比如一些原材料,生产的时候领用,它是记入生产成本费用的,就是费用化;如果是工程建设领用的,它就记入在工程成本(即固定资产),就是资本化。
至于资产化,我也不清楚。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资本化和费用化:1、固定资产发生可资本化的后续支出时(如:更新改造支出),企业一般应将该固定资产的原价、已计提的累计折旧和减值准备转销,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转计入在建工程,并在此基础上重新确认固定资产原价。因已转入在建工程,因此停止计提折旧。在固定资产发生的后续支出完工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再从在建工程转为固定资产,并按重新确定的固定资产原价、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发生的可资本化的后续支出,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
2、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修理费等后续支出,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如:修理费用),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在发生时计入当期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一般情况下,固定资产投入使用之后,由于固定资产磨损、各组成部分耐用程度不同,可能导致固定资产的局部损坏,为了维护固定资产的正常运转和使用,充分发挥其使用效能,企业将对固定资产进行必要的维护。固定资产的日常修理费用在发生时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企业生产车间(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计入管理费用;企业设置专设销售机构的,其发生的与专设销售机构相关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计入销售费用。企业固定资产更新改造支出不满足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在发生时也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划分资本性支出与效益性支出原则要求在会计核算中首先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加以区分,然后将收益性支出计入费用账户,作为当期损益列入损益表;将资本性支出计入资产账户,作为资产列入资产负债表。前者称为支出费用化;后者叫做支出资本化。一般研发阶段发生的费用要记到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在开发阶段发生的计入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H. 资本化利息如何以折旧的方式分摊成本呀求具体的会计分录。大侠能举个简单的例子说明下不~
建立项目时,借:在建工程
贷:应付利息
完成项目时:借:固定资产
贷 在建工程内
然后容按固定资产年限和分摊方法分摊
借:相关费用 比如管理费用 制造费用等
贷 累计折旧
I. 工程预备费的计取基数和建设期利息计入固定资产价值的计算
1.工程设计费:一般包括初步设计和概算、施工图设计、按合同规定配合施版工、进行设计技术交底权、参加试车及工程竣工验收等工作的费用。本收费标准中未包括做施工图预算的费用。
.建筑安装工程费包括直接费、间接费、利润及税金。
.设备购置费=设备原价+运杂费(运输费+装卸费+搬运费)+运输保险费+采购及保管费
无形资产按规定期限分期平均摊销;没有规定期限的,按不少于10年分期摊销。递延资产中的开办费按不少于5年的期限分期摊销。
2预备费的计算方法,一般按工程费用和其他费用之和为计算基数
3建设期利息可以资本化,即可在投产后进入固定资产原值。在国家发改委和建设部共同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里有明确的描述。
4利息在无形资产形成之前应该资本化,计入无形资产的成本
J.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装修费用资本化后摊销年限是按什么算
按实质重于形式抄原则,融资租袭入的固定资产应按本企业的固定资产处理,计提折旧,一般小的维修费用是直接费用化,但是大维修费用则应该资本化,大维修后计提折旧的年限,按照维修完成之后还能使用多长时间来处理,而且但维修完成之后还应重新评估该资产的账面价值,按新评估的账面价值计提折旧,维修后的账面价值=该固定资产原价-已计提的折旧-维修时换掉部分的价值+维修是新加部分的价值~
欢迎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