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应付债券为什么要摊销对公司有什么影响
应付债券的面值抄与发行袭价格之间的差额,要在应付债券持有期间按实际利率进行摊销。
因为应付债券到期时,企业的负债额就是应付债券的面值。而应付债券发行时,实际收到的钱与面值不一定一致。
企业发行应付债券,就是通过债券的方式筹集一笔资金,以支付利息的方式,支付这笔资金的使用费。发行债券时,实际筹集到的资金,并不是想筹集的资金(面值),两者的差额,事实上也是资金的使用费。因为购买债券的人愿意为该债券多付钱,或不愿意为其付出债券标明的成本,从而通过实际支付数来表示他们为该债券而期望获取的利息收入。
所以,应付债券发行时实际取得的现金与面值差要作为财务费用的调整数,按实际利率摊销到存续期间。
『贰』 为啥应付债券发行费计入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科目
因为债券发行包括,
会计准则的解释是:
企业发行的一年内期以上的债券,构成企业长期负债的。企容业按照债券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作为账面价值,发行面值计入应付债券——成本,其与账面价值之间存在差额的计入应付债券——利息调整,按照实际利率摊销,计入财务费用
因为可转债通常都是溢价发行的(公允价值大于发行价),100元面值的可转债发行价发行时可以买到130元的,发行费用当然要抵扣溢价咯。
而且可转债一旦转化为股票,会产生大量的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如果是企业直接发行股票,费用也是抵溢价
『叁』 利息调整摊销问题
2007年12月31日发行时:
借:银行存款 9,000,000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1,000,000
贷:应付债券-本金 10,000,000
2008年12月31日计提利息:(到版期一次还本付息)权
借:财务费用 720,000 ( 9,000,000*8%)
贷:应付债券-应计利息 600,000 (10,000,000*6%)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120,000 (倒挤)
2008年12月31日计提利息:(分期付息到期还本)
借:财务费用 720,000 ( 9,000,000*8%)
贷:应付利息 600,000 (10,000,000*6%)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120,000 (倒挤)
『肆』 应付债券为什么要摊销对公司有什么影响
应付债券一般在票面利率和实际利率不同时需要按照实际利率法摊销,其理论根据内是权责发生制原则容。简单地说,在票面利率和实际利率不一致时,债券发行是产生溢价或折价,其本身的性质是对以后企业支付利息金额的调节,比如溢价是因票面利率高于市场利率产生的,其本质是对企业以后多付利息现在收到的补偿。对于其调节时,一般通过增加或减少当期的财务费用,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对于不同会计期间的影响应分别计入相应的会计期间,所以要分期进行摊销。
对企业来说,溢价摊销一般会减少当期的财务费用而增加应付债券的余额,最终使企业的负债增加。
其发行时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贷:应付债券-面值
未确认融资费用
摊销时:
借:财务费用
未确认融资费用
贷: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折价摊销相反。
『伍』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摊销的直线法和实际利率法有何区别它们对报表结果有何影响
直线法的特点是:每期溢折价的摊销数额相等。
实际利率法的特点是:每期实际利息内收入容随长期债权投资账面价值变动而变动;每期溢价、折价摊销数逐期增加。这是因为,在溢价购入债券的情况下,由于债券的账面价值随着债券溢价的分摊而减少,因此所计算的应计利息收入随之逐期减少,每期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大于债券投资的每期应计利息收入,其差额即为每期债券溢价摊销数,所以每期溢价摊销数随之逐期增加。而在折价购入债券的情况下,由于债券的账面价值随着债券折价的分摊而增加,因此所计算的应计利息收入随之逐期增加,债券投资的每期应计利息收入大于每期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其差额即为每期债券折价摊销数,所以每期折价摊销数随之逐期增加。
因此,直线法比较简单易于操作,但不够准确。实际利率法比较精确,但是获取实际利率比较困难。对于在报表结果的影响当然由于摊销数额不同,利润也不同。
『陆』 应付债券一利息调整,借贷方所表示的意思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的贷方余额表示折价购入债券,利息调整摊销额减少。
企业按面值发行债券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债券票面金额,贷记“应付债券——面值”科目;存在差额的,还应借记或贷记“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科目。
对于按面值发行的债券,在每期采用票面利率计算计提利息时,应当按照与长期借款相一致的原则计入有关成本费用,借记“在建工程”、“制造费用”、“财务费用”、“研发支出”等科目。
其中,对于分期付息、到期一次还本的债券,其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付未付利息通过“应付利息”科目核算,对于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其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付未付利息通过“应付债券——应计利息”科目核算。
应付债券按实际利率(实际利率与票面利率差异较小时也可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费用,应按照与长期借款相一致的原则计入有关成本、费用。 应付债券到期,企业支付债券本息时,借记“应付债券——面值”和“应付债券——应计利息”、“应付利息”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6)应付债券利息调整为什么要摊销扩展阅读:
应付债券属于长期负债。其特点是期限长、数额大、到期无条件支付本息。通过设置“应付债券”科目,以及“债券面值”、“债券溢价”、“债券折价”、“应付利息”四个明细科目对应付债券进行核算。
2006年新的会计准则中,将应付债券替换为长期债券。
『柒』 应付债券 —利息调整怎么理解
两个利率你得先搞明白。一个是票面的、名义的。一个是实际的利率。因为两版者有差额,所以你权的入账成本与面值不一致。这个差额就是利息调整了。比如说你买个券面值100元,利率10%。但是手续费是10元,那么实际上你获得的利率就没有10%。就产生了以上的问题。
『捌』 求大神告诉,利息调整的摊销,最后摊销至哪个科目
1、发行债券支付的承销费及担保费金额较大应计入"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科目。
2、原因是:内应按发容行价(即实际收到的价款)借记“银行存款”,按面值贷记“应付债券--面值”,二者如有差额,则借记或贷记“应付债券--利息调整”。所以,支付的承销费及担保费金额应先记入“应付债券--利息调整”,再按实际利率法在持有期间内摊销。摊销计入的科目有可能是“在建工程、制造费用、财务费用、研发支出”等(要看债券的具体用途而定,而且可能资本化也可能费用化)
『玖』 应付债券为什么要摊销对公司有什么影响
应付债券的面值与发抄行价格之间的差额,要在应付债券持有期间按实际利率进行摊销。
因为应付债券到期时,企业的负债额就是应付债券的面值。而应付债券发行时,实际收到的钱与面值不一定一致。
企业发行应付债券,就是通过债券的方式筹集一笔资金,以支付利息的方式,支付这笔资金的使用费。发行债券时,实际筹集到的资金,并不是想筹集的资金(面值),两者的差额,事实上也是资金的使用费。因为购买债券的人愿意为该债券多付钱,或不愿意为其付出债券标明的成本,从而通过实际支付数来表示他们为该债券而期望获取的利息收入。
所以,应付债券发行时实际取得的现金与面值差要作为财务费用的调整数,按实际利率摊销到存续期间。
『拾』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科目的作用是什么
应付债券是指企业为筹集长期资金而实际发行的债券及应付的利息,它是企业内筹集长期资金的一种重要方式。容企业发行债券的价格受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的影响较大,一般情况下,企业可以按面值发行、溢价发行和折价发行债券。发行债券的发行费用应计入发行债券的初始成本,反映在“应付债券——利息调整”明细科目中。
当债券的票面利率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时,溢价发行,实际收到的金额大于债券面值,贷记应付债券--利息调整;当债券的票面利率低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时,折价发行,实际收到的金额小于债券面值,借记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利息调整应在债券存续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溢折价的摊销。当溢价发行时,财务费用小于应付利息,借记应付债券--利息调整;当折价发行时,财务费用大于应付利息,贷记应付债券--利息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