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某些行业披露研发费用的不多可以用无形资产代替吗
1.费用化
研究与开发费用发生当时全部作为期间费用,计入当期损益。采用这种方法主要着眼于稳健性原则,研究与开发能否成功,能否给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作为当期费用使得当年就可以收回用于研究与开发的资金,有利于促进的技以个人名义为单位取得,又因各种原因未能入账核算,形成单位把钱花了,货币资金成为红字余款。还有的单位采取寅吃卯粮的方法,欠款发展,挂账消费,无法取得合法,领导调离时,都搞不清有多少欠款。还有一此乡镇,甚至将粮站代扣的统筹款直接拿去办理支出,绕过财务监督,不在会计账面进行反映。
2.资本化
将研究与开发费用在发生时予以资本化,等到开发成功取得收益时再进行摊销。这种方法假定同时或在连续的几个年度内存在若干研究与开发项目,不论风险有多大,有些项目总能成功,形成某些无形资产并取得收益。这样,将所有研究与开发项目看成一个整体,然后将研究与开发的全部收益与全部费用进行配比。这种方法主要着眼于权责发生制原则。
研发无形资产发生的研发支出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自行开发无形资产发生的研发支出,不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借记本科目(费用化支出),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借记本科目(资本化支出),贷记“原材料”、“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
(二)以其他方式取得的正在进行中研究开发项目,应按确定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资本化支出),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以后发生的研发支出,应当比照上述(一)规定进行处理。
(三)研究开发项目达到预定用途形成无形资产的,应按本科目(资本化支出)的余额,借记“无形资产”科目,贷记本科目(资本化支出)。
期末,应将本科目归集的费用化支出金额转入“管理费用”科目,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费用化支出)。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正在进行中的研究开发项目中满足资本化条件的支出。
Ⅱ 关于无形资产的问题
在旧准则下,盖了房子的土地合并在固定资产中核算。在新准则下,自用版的土地使用权在无行资产中核权算。其实无论在固定资产还是无行资产中核算,本没有本质区别,无非是报表列示的不同而已。
至于题目中的解释,重点不在于是否单独列示,而是在于寿命是否有限。如例题所说,土地使用权使用年限50年,因此需在50年内摊销。如果该土地使用权为国家划拨地,没有使用年限,则不能摊销了,只能每年做减值测试,当然显示中划拨地成本通常远远低于市场价值,不会真的有减值出现。
Ⅲ 无形资产的特征有哪些一般无形资产包括哪几种
定义:特定的主体所控制的,不具有实物形态,对生产经营长期发发挥作用且能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无形资产功能特性 :
1.共益性
是无形资产区别于有形资产很重要的一个功能特征。无形资产的共益性就是说它可以同时为多个主体同时使用。
注意:共益性受到市场有限性和竞争性的制约。
共益性越大,该无形资产价值越低。
2.积累性:
(1)无形资产的形成是基于其他无形资产的发展。
(2)无形资产自身的发展也有一个不断积累和演进的过程。
3.替代性
一种无形资产可能被更新的无形资产所取代。
替代性指导确定无形资产的使用年限有重要意义,替代的速度取决于该领域内的技术进步速度,取决于无形资产带来的竞争
无形资产的分类
1.按无形资产的取得方式分为
⑴自创的无形资产和⑵外购的无形资产。
2.按无形资产能否独立存在分为
⑴可确指的无形资产和⑵不可确指的无形资产(商誉)。
3.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颁布的《国际评估准则》评估指南4中,将无形资产分为:
⑴权利型无形资产(如租赁权);
⑵关系型无形资产(如顾客关系、客户名单等);
⑶组合型无形资产(如商誉);
⑷知识产权(包括专利权、商标权、版权等)。
Ⅳ 无形资产的问题
计入在建工程成本的金额为:
C.1087.5
750+1250*17%+1250*10%=1087.5
在计算应交纳的增值税时要按计税价格去计算。
2009-04-23
13:35
补充问题版
什么是计税价格?增值税是权价外税,但是消费税不应该是价内税吗?
1、计税价格就是在计算交纳增值税时的计税依据,或者是应纳税额的计税基础,税法上是以计税价格作为交纳增值税的依据的。
2、增值税是价外税,消费税是价内税,但他们的计税基础是一样的,与是否是价内税、价外税无关。
Ⅳ 无形资产的功能特性有() 多选 求解 A虚拟性 B附着性 C共益性 D替代性
是BCD才对,无形资产的功能特性有 附着性,共益性,积累性,替代性
Ⅵ 是否所有无形资产都具有非竞争性和网络效应,为什么
并不是所有的无形资产都具有非竞争性和网络效应,因为有些无形资产的话,它的存在的时间比较短,然后他的效应比较低。
Ⅶ 哪些属于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包括货来币资金、自金融资产、专利权、商标权、应收账款、长期股权投资。
中国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无形资产,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的非货币性资产。它一般具有以下一些特点:不存在实物形态;有偿取得的;可以在许多会计期间为企业提供经济效益;它们所能提供的未来经济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无形资产,才能予以确认:与该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无形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7)无形资产有替代性吗扩展阅读
处置报废:
企业租让无形资产使用权形成的租金收入和发生的相关费用,分别确认为其他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成本。企业出售无形资产,应当将取得的价款与该无形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资产处置损益。
无形资产预期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应当将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予以转销,其账面价值转作当期损益(营业外支出)。
Ⅷ 新准则下无形资产与旧准则中无形资产有何不同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
①规范的范围
原准则包括可辨认无形资产和不可辨认无形资产,不可辨认无形资产即商誉;
新准则仅包括可辨认无形资产,不包括商誉。商誉由《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规范。
②企业内部研发费用
原准则:依法申请取得前发生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应于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
新准则:研究阶段的支出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的支出符合条件的确认为无形资产。
③利息
原准则:不考虑购买无形资产延期付款的折现和利息问题;
新准则:购买无形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无形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格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除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应予以资本化的以外,应当在信用期间计入当期损益。
④摊销
A、摊销方法
原准则:无形资产的成本,应自取得当月起在确定的期限内分期平均摊销。
新准则: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应当反映企业预期消耗该无形资产所产生的未来经济利益的方式。无法可靠确定消耗方式的,应当采用直线法摊销。
B、摊销年限
原准则:摊销年限为预计使用年限、合同规定的受益年限或法律规定有效年限三者中较短者,如果合同没有规定受益年限、法律也没有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10年。
新准则: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其应摊销额应当在使用寿命内系统合理摊销;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
C、残值
原准则:无形资产摊销时不考虑残值;
新准则:考虑残值。
⑤减值:原准则允许转回;新准则不允许转回。
⑥新准则增加了至少每年末对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以及未来经济利益消耗方式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使用寿命进行复核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