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计划成本法下发出材料的会计分录
企业在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材料时,购入材料时按实际成本计入“材料采购”科目:
借: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
验收入库后按计划成本计入“原材料”,两者的差额计入“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中核算: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异)
贷: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或)材料成本差异(节约差异)
发出材料时结转发出材料的节约成本差异时:
借:材料成本差异(节约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贷: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
发出材料时结转发出材料的超支成本差异时: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
贷: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这里和实际成本法来对比一下,商业企业和采用实际成本法核算存货的工业企业,购入但尚未入库的材料时:
借:在途物资(实际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
验收入库时:
借:原材料(实际成本)
贷:在途物资(实际成本)
由此可以得出,“材料采购”和“在途物资”核算的内容是相同的,都是企业购入材料的实际成本,只是分别在不同的核算方法下使用而已。
② 计划成本法下怎么做会计分录
举例之前先说说计划成本法涉及的信息点吧:
1.材料采购。这个科目你可以理解为“在途物资”,记录的是原材料的实际成本,也就是实际取得价。
2.原材料。这里的原材料记录的是计划成本。区别于实际成本法,它的存在是为了方便在期初就能有科目进行算账,毕竟涉及到原材料的会计分录还是挺多的,不得不用(这句话是纯为了自己理解方便YY的)。也就是说,无论是计划成本法还是实际成本法,归根结底要进到“原材料”这个科目,你可以认为这个科目是正规军吧。
3.材料成本差异。这个很容易理解,就是在将材料采购转到原材料科目时,你会发现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有差异,毕竟你能把原材料估价估的一分不差也是蛮不容易的。
三个重要的信息点说完了,下面是大量例子,详细的语言不想说,基本有心学都看得懂了:
购入时:
假设一个原材料你在做计划时的计划成本预估为500元,你实际采购时只花了450元,节约了50元。
借:原材料 500
贷:材料采购 450
材料成本差异 50(节约差异)
发出时:
这个其实不复杂,因为有时候入库多少并没有全出去,这就涉及到了材料成本差异率这个概念。
这是因为发出材料时,依旧用的是原材料科目,但是别忘了,这个科目时计划成本下的,预估的数,并不是实际的数啊。所以发出材料结转出的生产成本也是预估的,不是实际的成本,这怎么行。
接上例:
假如这批原材料本期只用了70%。
首先按部就班上分录
借:生产成本(或其他科目) 350
贷:原材料 500*70%=350
我们冷静下看看这个分录,你会发现生产成本比实际要高,因为结转的材料按照的事计划成本,实际上我们的生产成本只有450*70%=315(这个数很重要),那多出来的成本350-315=35要从哪扣掉呢?这里就要把材料成本差异转出去,转多少合适呢,接着看材料成本差异率这个概念,这个数相当于单位发出成本的材料成本差异。
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本期新增材料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
这个例子中材料成本差异率=50/500=10%
也就是说发出70%的材料中要结转的材料成本差异=500*70%*10%=35
这个分录就是
借:材料成本差异 35
贷:生产成本 35
综合这个分录可以得到生产成本的最终值就是350-35=315,这个数是不是很亲切,就是上面算出来的发出70%材料的实际成本。
这么一看,这个计划成本法核算材料是不是多少能理解点了。
③ 关于计划成本法的会计分录
针对于计划成本法的会计分录这个问题,给你上传了一份会计处理的基本分录大全,里面有你要相关的内容,但附件个数有限,可能无法完全满足你的需要,如果有需要,可以给你发更详细更全面的全套资料,你看完,看到最后,对你应该是有帮助的,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望采纳谢谢!
④ 按计划成本法编制有关会计分录
按计划成本法编制有关会计分录,主要有:
1、采购时
借: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
2、入库时,验收入库后按计划成本计入“原材料”,两者的差额计入“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中核算: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异)
贷: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或)材料成本差异(节约差异)
3、发出材料时结转发出材料的节约成本差异时:
借:材料成本差异(节约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贷: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
发出材料时结转发出材料的超支成本差异时: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
贷: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这里和实际成本法来对比一下,商业企业和采用实际成本法核算存货的工业企业,购入但尚未入库的材料时:
借:在途物资(实际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
验收入库时:
借:原材料(实际成本)
贷:在途物资(实际成本)
由此可以得出,“材料采购”和“在途物资”核算的内容是相同的,都是企业购入材料的实际成本,只是分别在不同的核算方法下使用而已。
⑤ 低值易耗品摊销采用计划成本法存在材料成本差异如何做会计分录
1、原则上与核算原材料的方式一样。低值品入出库时用计划价,在一次性领用摊销低值品时,对于差异部分,直接增加或冲减对应成本费用则可。
2、一般地,对于低值品是按照实际价进行核算的。
⑥ 计划成本法 有合理损耗的完整会计分录
计划成本法下,入库数量为实际入库数量,价格为计划价格。你所说的合理损耗在计划成本法下计入材料成本差异。
借:原材料60000。
贷:材料采购59600。
材料:成本差异400。
(6)计划成本法下一般摊销法会计分录扩展阅读:
计划成本法在大中型制造行业一直被广泛使用,即使在信息化环境下,还是很多企业对材料的主要核算方法。其优势具体在以下几方面:
(一)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归集和分配实现品种繁多的材料从计划价格调整为实际价格的核算,有利于企业对存货的管理,简化会计工作。
在信息化环境下,单纯从核算的难易繁简上看,实际成本法和计划成本法的差别不再明显,但对于大中型企业尤其在制造业,材料种类繁多、出入库频繁,使用计划成本核算优势明显。
在实践中我们往往还按材料性质不同分类归集,因为同种类材料其价格走势基本是一致的,而不同种类材料价格的波动幅度差异较大,分类计算可以对同种类材料产生的材差在同种类材料的发出金额中分摊,使材料成本更接近实际成本,达到按实际成本简化核算的效果。
(二)不受任何条件限制,具有很强的适用性。计划成本法只要给材料制定合理的计划价格就可以满足材料收发和核算的需要,而实际成本法要基于库房使用库存管理软件后,用计算机做大量的核算工作下才能进行,对库存管理的要求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