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如何核算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21号,对融资费用处理的相关规定:
1. 分摊未确认的融资费用应专采用实际利率法;属
2. 以银行同期借款利率为折现率确认资产现值,作为入账价值的,应当将银行同期借款利率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率。
【例题1】假定A公司2007年1月1日购入固定资产已到货,购货合同约定,N型机器的总价款为2000万元,分3年支付,2007年12月31日支付1000万元,2008年12月31日支付600万元,2009年12月31日支付400万元。假定A公司按照3年期银行借款年利率6%为折现率。【答案】(1)总价款的现值=1000/(1+6%)+600/(1+6%)2+400/(1+6%)3=1813.24(万元)借:固定资产 1813.24未确认融资费用 186.76贷:长期应付款 2000(2)2007年末支付价款时摊销上述未确认融资费用:借:长期应付款 1000贷:银行存款 1000借:财务费用108.79(1813.24×6%)贷:未确认融资费用108.79
⑵ 如何理解每年摊销的未确认融资费用
未确认融资费用账户所反映的内容,是融资租入资产(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或长期借款所发生的应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进行分摊的未实现的融资费用,换一个角度,可将其理解为由于融资而应承担的利息支出在租赁期内的分摊。也可视为承租方必须向出租方支付的因融资而产生的利息,因为融资租赁本身就包含了融资的目的。
《企业会计准则——租赁》对融资租赁业务的承租人会计处理规定如下:在租赁开始日,承租人通常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并将两者的差额记为未确认融资费用。但是如果该项租赁资产占企业资产总额的比例不大,承租人在租赁开始日可按最低租赁付款额记录租人资产和长期应付款。未确认融资费用应当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进行分摊。承租人可以采用实际利率法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采用此法的关键是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率的确定。
①租赁资产按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作为入账价值时,应将最低租赁付款额折为现值时的折现率确定为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摊率;
②租赁资产按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作为入账价值时,应将使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等于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的折现率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摊率;
③租赁资产:按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入账价值时,不存在未确认融资费用,故无需进行分摊。
⑶ 怎样理解“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会增加长期应付账款的摊余成本”
未确认融资费用是长期应付款的抵减项目(长期应付款的摊余成本=长期应付款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随着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摊销(越来越小),摊余成本就会变大
⑷ 不太明白摊销的未确认融资费用和长期应付款账面价值怎么计算
根据新会计准则,外购固定资产分期付款带有融资性质的,将应付款总额的现值确认专为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属,将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和应付款总额之间的差额计入未确认融资费用,在分期付款的期限内按照实际利率法摊销。
我的理解是,固定资产的现值和实际支付金额之间的差额=未确认融资费用,长期应付款=实际支付的款项的金额。
题目中说 这项固定资产的现值为 995500
实际支付是 40万*3年+产权1000=1201000
第一年的摊销 =期初摊余价值×实际利率=995500*10%=99550
所以 年末的剩余价值为 995500-400000+99550=695050(说明,支付的400000 已包含99550,所以 加上)
第二年摊销=695050*10%=69505
所以 第二年年末的剩余价值为 695050-400000+69505=364555
最后一年 就应该倒推了 第三年摊销 1201000-995500-69505=36445
第三年年末的剩余价值为 364555-400000+36445=1000
⑸ 谁能给我解释一下 为啥 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摊销=未付融资金额的现值×实际利率 这个公式到底是啥意思
这个先不用太过多的去考虑,这是数学公式的推导得出的结论,当你学了财务管理成本回就知道了,答不过先你把结论告诉你,有个公式是这样的,推导过程就不说了,太长。 P(A,i,n)*i=A-A/(1+i)^n A-A/(1+i)^n就是第n年当年的利息,也就是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摊销额,P(A,i,n)就是第n年的现值,就是未确认融资费用的现值,i就是实际利率,所以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现值x实际利率。如果还不懂没关系,学了财管就都明白了。
⑹ 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怎么理解
未确认融资费用反映的是融资租入资产(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或长期借款所发生的应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进行分摊的未实现的融资费用,这是融资而应承担的利息支出在租赁期内的分摊。长期应付款反映的是本利和,而未确认融资费用就是其中的利息,所以两者相减后得出的是本金,所以用期初长期应付款-期初未确认融资费用得出的就是期初的本金,所以用这个期初的本金×实际利率,得出的就是本期应确认的利息费用,即本期应摊销的未确认融资费用。
主要账务处理:
(一)企业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在租赁期开始日,按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金额(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加上初始直接费用),借记“在建工程”或“固定资产”科目,按最低租赁付款额,贷记“长期应付款”科目,按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本科目。
采用实际利率法分期摊销未确认融资费用,借记“财务费用”、“在建工程”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二)购入有关资产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价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应按购买价款的现值,借记“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科目,按应支付的金额,贷记“长期应付款”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本科目。
⑺ 如何理解这句话:要把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摊完,必须用相同利率,否则摊不完。
这话不对吧。从数学的角度上说。
把未确认融资费用这一固定金额摊销,有无限多种摊销方法,都可以摊完。
这个意思可能是说,原来未确认融资费用的金额怎么出来的,是相关资产按长期应付款按一定的利率折现出来后,与长期应付款轧差轧出来的。所以,摊销时,也应按该利率摊销,才能在合理的情况下,到期将未确认融资费用摊完。
⑻ 为什么未确认融资费用在摊销的时候每期利息=(长期应付款-未确认融资费用)*实际利率
这是对实际利率法的应用,企业采用实际利率法计提利息时应该是用长期应付款的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而长期应付款的摊余成本等于其账面价值。
即长期应付款的期初余额减去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期初余额,然后乘以实际利率,而实际利率等于折现率,因此就出现了上述计算。
未确认融资费用是负债账户,是长期应付款的备抵账户
长期应收款:
未实现融资收益(本期的摊销金融)=摊余成本*实际利率=(长期应收款的期初余额-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期初余额)*折现率
长期应付款:
未实现融资费用(本期摊销金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长期应付款期初余额-未实现融资费用的期初余额)*折现率
实际利率法最后一年摊销未确认融资费用是进行尾差调整,即用未确认融资费用最初的余额-已经摊销的部分,倒挤最后一年的财务费用的。
(8)未摊销完的未确认融资扩展阅读:
企业摊销无形资产,应当自无形资产可供使用时起,至不再作为无形资产确认时止。
企业选择的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应当反映与该项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无法可靠确定预期实现方式的,应当采用直线法摊销。
无形资产的摊销金额一般应当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其他业务成本等)。某项无形资产所包含的经济利益通过所生产的产品或其他资产实现的,其摊销金额应当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
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摊销方法进行复核。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摊销方法与以前估计不同的,应当改变摊销期限和摊销方法。
1、摊销范围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应进行摊销,通常将其残值视为零。
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但要计提减值准备。
2、摊销时间企业应当按月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对于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应当自可供使用(即其达到预定用途)当月起开始摊销,处置当月不再摊销。
3、去向企业自用的无形资产,其摊销金额计入管理费用;
出租的无形资产,其摊销金额计入其他业务成本;
某项无形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通过所生产的产品或其他资产实现的,其摊销金额应当计入相关资产成本。
⑼ 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
未确认融复资费用按实制际利率法摊销,即以当期期初的长期应付款账面余额*实际利率计算而得。
借:财务费用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摊销后,本期长期应付款的余额=本期期初的长期应付款余额-本期支付的长期应付款+未确认融资费用本期摊销额(即入财务费用金额)
可参见:http://hi..com/knroo/blog/item/ebc4ebdc8c90fe3c5882dda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