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们小区更换电梯,请问新电梯费用如何分摊
这种事情建议业主自己决定
B. 32层电梯费用如何分摊
电梯费用如何分摊一直是个难题。下面这个分摊办法比较公平,大部分业主都能接受。
1、一楼住户费用全免;
2、以中间层住户为分割线,每高一层住户累计增加5%的费用,每低一层住户则累计递减5%的费用。
电梯费用的分摊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公平,需要广大业主互谅互让,才能保证电梯的正常运行,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
C. 电梯维修费用应该如何分摊
没有来这方面的法律法规的源,一般按层站来分的,大家协商解决,一般5楼以下的少交一点,5楼以上的多交一点,或者建议物业公司在物业费里划出一块用来进行电梯维保和检验,这个事情是比较麻烦的,还是大家坐下来协商解决比较好
D. 电梯维修费应该如何分摊
电梯维修费用,应该由业务同意以后使用缴纳的维修基金来维修。
根据《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
第六条
下列物业的业主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交存住宅专项维修资金:
(一)住宅,但一个业主所有且与其他物业不具有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除外;
(二)住宅小区内的非住宅或者住宅小区外与单幢住宅结构相连的非住宅。
前款所列物业属于出售公有住房的,售房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交存住宅专项维修资金。
第七条
商品住宅的业主、非住宅的业主按照所拥有物业的建筑面积交存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每平方米建筑面积交存首期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数额为当地住宅建筑安装工程每平方米造价的5%至8%。
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建设(房地产)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地区情况,合理确定、公布每平方米建筑面积交存首期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数额,并适时调整。
第八条
出售公有住房的,按照下列规定交存住宅专项维修资金:
(一)业主按照所拥有物业的建筑面积交存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每平方米建筑面积交存首期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数额为当地房改成本价的2%。
(二)售房单位按照多层住宅不低于售房款的20%、高层住宅不低于售房款的30%,从售房款中一次性提取住宅专项维修资金。
(4)电梯使用费用如何分摊扩展阅读:
根据《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
第二十五条
下列费用不得从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中列支:
(一)依法应当由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承担的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更新和改造费用;
(二)依法应当由相关单位承担的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通讯、有线电视等管线和设施设备的维修、养护费用;
(三)应当由当事人承担的因人为损坏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所需的修复费用;
(四)根据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应当由物业服务企业承担的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和养护费用。
第二十六条
在保证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用于购买国债。
利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购买国债,应当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或者商业银行柜台市场购买一级市场新发行的国债,并持有到期。
利用业主交存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购买国债的,应当经业主大会同意;未成立业主大会的,应当经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且占总人数三分之二以上业主同意。
利用从公有住房售房款中提取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购买国债的,应当根据售房单位的财政隶属关系,报经同级财政部门同意。
禁止利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从事国债回购、委托理财业务或者将购买的国债用于质押、抵押等担保行为。
第二十七条
下列资金应当转入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滚存使用:
(一)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存储利息;
(二)利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购买国债的增值收益;
(三)利用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进行经营的,业主所得收益,但业主大会另有决定的除外;
(四)住宅共用设施设备报废后回收的残值。
第三十五条
公有住房售房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会同同级建设(房地产)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
(一)未按本办法第八条、第十二条第三款规定交存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
(二)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将房屋交付买受人的;
(三)未按本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分摊维修、更新和改造费用的。
第三十六条
开发建设单位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将房屋交付买受人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房地产)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3万元以下的罚款。
开发建设单位未按本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分摊维修、更新和改造费用的,同第三十六条第一款,处以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挪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房地产)主管部门追回挪用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挪用金额2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
物业服务企业挪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情节严重的,除按前款规定予以处罚外,还应由颁发资质证书的部门吊销资质证书。
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建设(房地产)主管部门挪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建设(房地产)主管部门追回挪用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挪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追回挪用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同第三十七条第三款。
E. 国家对电梯电费如何分摊有依据吗
国家对电梯费分摊无明确规定。
首层不使用电梯的用户不用摊分。第二层及以上各层的电梯使用费(电费)的分摊按照广州市供电局的分摊办法执行。电梯使用费(电费)摊分按楼层系数法: 按公安门牌号码,1~5层为第一段,系数为1,5~10层为第二段,系数为1.2,10~15层为第三段,系数为1.4,如此按5层为一段类推,每段系数按20%递增,即系数为1+(N-1)×0.2。
F. 高层电梯费一般如何分摊
你好!1、电来梯费的收取方式在源销售阶段就一已经制定好了,业主买房后就按照这个标准执行。
2、根据最新的《物权法》, 电梯属于公共设施,产权为所有权产权人共有。为维护电梯的正常使用,按权利和义务对等的原则,电梯起始层住户应交纳电梯维护费,但是可以不交电梯运行费。
3、电梯费应按楼层区别,按户分摊,物业公司计算好每户的分摊金额后,代收代缴。
G. 如何按楼层分摊电梯成本
假设该楼一共7层,每层3个住户,那么1楼不用用电梯,2楼用1层电梯,3楼用2层电梯,以此内类推,7楼使容用6层电梯。
那么电梯共使用楼层数为:(1+2+3+4+5+6)*3=63
二楼分摊:(3x1)÷63x100%=4.76%
三楼分摊:(3x2)÷63x100%=9.52%
四楼分摊:(3x3)÷63x100%=14.29%
五楼分摊:(3x4)÷63x100%=19.05%
六楼分摊:(3x5)÷63x100%=23.81%
七楼分摊:(3x6)÷63x100%=28.57%
实际每个住户的花费再除以3即可。
H. 旧楼加装电梯,费用怎么分摊合理
旧楼加装电梯资金分摊方案(供参考)费用分摊需结合楼层及面积来计算。
旧楼加装电梯资金分摊方案;
费用分摊需结合楼层及面积来计算。即楼层高、面积大的住户分摊的费用相应也会高一些。这也符合房产升值以及高楼层比低楼层更需要加装电梯的现实。基于2、3楼住户对电梯的需求不大,以及安装电梯后对1、2楼住户造成的一些采光上的影响。
1、2楼住户不承担安装费用。
总费用=楼层分摊系数×面积×每平方米分摊费用。
住户面积=实际面积的整数计算。
(8)电梯使用费用如何分摊扩展阅读:
深圳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了加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的管理工作,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方便居民出行,根据《广东省既有住宅增设电梯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推进全省既有住宅增设电梯的补充指导意见》,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我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的规划管理工作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既有住宅是指具有合法权属证明,非单一产权,已建成投入使用、未设电梯的四层以上(含四层,不含地下室)的单元式住宅。
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可以单元为单位申请(本规定所称的加装电梯工程均以单元为单位)。以栋或者整个小区申报的,申请加装电梯的各单元均应符合本规定相关要求。
第三条 既有住宅在满足建筑结构、消防安全等前提下,可以申请在建设用地红线内加装电梯。
I. 电梯损坏,更换新电梯业主怎么分摊费用
由整个单元均摊,一般是动用维修基金,来换电梯的,
电梯电费,可以按楼层高低分摊,这是使用能耗。
但维修费,必须是均摊的,因为电梯属于公共设施。
J. 小区电梯电费如何分摊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其中第六章“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第七十条规定“业主对建筑物内的住宅、经营性用房等专有部分享有所有权,对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权利”。
业主对共有部分如电梯等公用设施和绿地等公用场所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权利。如果电梯坏了,需要维修,或者电梯报废了,需要更换,所产生的费用由业主缴纳的维修资金支付,如果维修资金不够,则需要业主平摊。
《物权法》第八十条规定,“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费用分摊、收益分配等事项,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业主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的比例确定。”
(10)电梯使用费用如何分摊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第一条为了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明确物的归属,发挥物的效用,保护权利人的物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民事关系,适用本法。
本法所称物,包括不动产和动产。法律规定权利作为物权客体的,依照其规定。
本法所称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第三条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国家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障一切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
第四条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第五条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规定。
第六条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登记。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应当依照法律规定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