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固定资产成本中的资本化利息是什么
将因购建固定资产而专门借入的款项所发生的利息、折价或溢价的摊销。辅助费用以及因外币借款所发生的汇兑差额等借款费用,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中。
资本化的条件有三个:第一个条件是资产支出已经发生。这一条件是指企业购置或建造固定资产的支出已经发生,包括支付现金、转移其他资产或者承担带息债务。第二个条件是借款费用已经发生。
这一条件是指已经发生了因购建固定资产而专门借入款项的利息、折价或溢价的摊销,辅助费用或汇兑差额。第三个条件是为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所必要的购建活动已经开始。
(1)资本化利息摊销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审查是否有将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称作报废的固定资产,以便于低价转让,或将非闲置或暂时不用的固定资产低价出售的情况,从而达到谋取个人利益的目的。
审查是否有将处置固定资产收到的残值收入不入账,而是占为个人所有的情况。
若使用寿命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应当调整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应当调整预计净残值;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有重大改变的,应当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贰』 如何利息资本化如何计算
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的计算:
借款费用的计量从内容上涉及到每期借款费用发生总额的计量、应予资本化的借款费用金额的计量和应当计入当期损益的借款费用的计量。每期借款费用发生总额的计量只需要根据当期实际发生的借款利息、折价或者溢价的摊销、辅助费用和汇兑差额计算确定即可,每期应当计入当期损益的借款费用金额则需要根据当期实际发生的借款费用总额减去当期应予资本化的借款费用金额后的余额来加以计量。因此,借款费用计量的关键是如何计算确定每期应予资本化的借款费用金额。
根据借款费用计量原则,企业在确定每期专门借款利息和折价或者溢价的摊销的资本化金额时,应当将其与每期实际发生的资产支出数相挂钩,根据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乘以资本化计算确定;在确定每期专门借款辅助费和汇兑差额的资本化金额时,出于简化核算的考虑,可直接根据其实际发生额计算确定,不必与资产支出相挂钩。以下分别阐述借款利息(鉴于借款折价或者溢价的摊销的实质是借款利息的调整,所以,以下将折价或者溢价摊销的资本化金额确定方法放在利息资本化金额的确定方法中一并阐述。)、辅助费用和汇兑差额资本化金额的确定方法。
1、利息(包括折价或者溢价的摊销,下同)资本化金额的计算确定
每期利息资本化金额的计算应当与在固定资产购建过程中发生的资产支出相挂钩。对于那些已经用于固定资产购建支出的专门借款利息应当予以资本化,计入在建工程成本;对于那些专门借款虽然已经借入,但是尚未用于固定资产购建的专门借款的利息,说明企业筹资安排与工程进度用款没有相一致,所发生的利息应当视同理财费用,作为财务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不能将其资本化。尚未使用的专门借款存入银行而获得的利息收入,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根据上述原则,企业每期利息资本化金额,应当以至当期末止购置或者建造该项资产的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乘以资本化率计算确定,其计算公式为:
每一个会计期间利息的资本化金额=至当期末止购建固定资产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资本化率
考虑到企业的购建固定资产的支出往往不是一次发生,而是逐步发生的,这样每笔支出所应承担的利息费用就有所不同(因为每笔支出的利息计算期不同),所以在计算利息资本化金额时,首先应当计算购建固定资产的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作为购建固定资产的平均资金占用额;与此同时,考虑到企业为购建固定资产所使用的借款往往不止一笔,而每笔借款的利率又往往不同,所以企业在计算每期利息资本化金额时,就不能单纯地用一个利率去与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相乘,而应当首先计算出一个加权平均利率作为资本化率,然后再将其与累计支出国权平均数相乘求得当期利息资本化金额。以下具体说明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资本化率和利息资本化金额的计算方法:
(1)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的计算
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应当按照每笔资产支出金额乘以每笔资产支出占用的天数与会计期间涵盖的天数之比计算确定。其计算公式为:
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每笔资产支出金额×(每笔资产支出占用的天数÷会计期间清单的天数)]
上述公式中的“每笔资产支出占用的天数”是指发生在固定资产上的支出所应承担借款费用的时间长度。“会计期间涵盖的天数”是指计算应予资本化的借款费用金额的会计期间的长度。上述时间长度一般应当以天数计算,有时考虑到资产支出发生笔数较多,而且发生比较均衡,为简化计算,也可以以月数计算,具体可根据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的计算期和发生的资产支出笔数的多寡及其均衡情况而定。
①如果企业按月计算应予资本化的利息金额,则应当以该月中每笔资产支出金额乘以每笔支出所需要承担利息费用的天数与当月天数之比,计算确定该月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如果每月资产支出的笔数较多,支出发生比较均衡,为简化计算,也可以按照每月月初资产支出余额和当月资产支出的算术平均数之和作为当月的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即:
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月初资产支出余额+当月资产支出算术平均数
上述公式中的“当月资产支出算述平均数”按如下公式计算:
当月资产支出算术平均数=当月资产支出总额÷2
②如果企业按季、半年或者年计算应予资本化的利息金额,在资产支出笔数较少的情况下,可以以每笔资产支出金额乘以每笔支出所需要承担利息费用的天数与该季(半年或年)天数之比,计算确定该季(半年或年)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如果资产支出笔数较多,支出发生比较均衡。此时可以根据每月月初资产支出余额和每月资产支出算术平均数除以会计期间涵盖的月数,加总计算确定该季(半年或年)的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其计算公式如下:
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月初资产支出余额+当月资产支出算术平均数)÷会计期间涵盖的月数]
(2)资本化率的计算
从理论上讲,资本化率应为借款利率,但是如果为购建固定资产而动用的专门借款有多笔,而且各笔专门借款利率又不相同,则采用其中任何一笔借款的利率作为资本化率都会使所计算的利息资本化金额与实际所负担的资金成本不相吻合,因而需要计算一个加权平均利率作为资本化率。所以,资本化率的确定方法如下:
①如果为购建固定资产只借入一笔专门借款,则资本化率即为该项借款的利率;
②如果为购建固定资产借入了一笔以上的专门借款,则资本化率为这些借款的加权平均利率。加权平均利率按如下公式计算:
加权平均利率=专门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之和÷专门借款本金加权平均数×100%
其中,专门借款本金加权平均数可采用以下公式计算:
专门借款本金加权平均数=∑[每笔专门借款本金×(每笔借款实际占用的天数÷会计期间涵盖的天数)]
一般情况下,如果企业每期发生的专门借款笔数较多,而且发生比较均衡,出于简化工作量的考虑,企业也可以将上述专门借款本金加权平均数计算公式中所涉及的时间长度以月数为基础加以计算,具体公式如下:
专门借款本金加权平均数=∑[(月初专门借款本金余额+当月新增专门借款本金算术平均数)÷会计期间涵盖的月数]
(3)利息资本化金额的计算
前已述及,每期利息资本化金额应当为至当期末至购建固定资产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乘以资本化率之积,即:
每一会计期间利息的资本化金额=至当期末止购建固定资产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资本经率
所以,在计算确定每期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和资本化率的基础之上,只需要将两者相乘即可以计算每一会计期间的利息资本化金额。
(4)利息资本化金额的限额
当企业按照前述简化方法计算每期利息(包括折价或者溢价的摊销)的资本化金额时,有时由于资产支出的发生不够均衡,有可能会出现所计算的利息和折价或者溢价的摊销的资本化金额超过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和折价或者溢价的摊销金额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每期允许企业资本化的利息和折价或者溢价的摊销金额应当以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和折价或者溢价的摊销额为限,即不得超过当期专门借款实际发生的利息和折价或溢价的摊销金额。对利息和折价或者溢价的摊销的资本化金额设置限额,可以有效避免资产价值高估和利润虚增。
『叁』 资本化利息支出怎么算
资本化利息支出金额按如下公式计算:
1、每一会计期间利息的资本化金额=至当期末止购建固定资产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资本化率;
2、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每笔资产支出金额×每笔资产支出实际占用的天数(月数)÷会计期间涵盖的天数(月数)
3、资本化率=专门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之和÷专门借款本金加权平均数。
(3)资本化利息摊销扩展阅读
差异处理
由于税法与会计准则对资本化利息的本金、时间上规定的差异产生了资本化利息差额,同时也产生了应纳税时间性差异或可抵减时间性差异,涉及的账务处理比较复杂,这里以固定资产折旧为例说明。
某企业年初借入资金建造固定资产,年底交付使用,按会计制度规定应资本化的利息为20万元,而按税法规定应为30万元,适用的所得税率为33%,则当年计算所得税时企业应作会计分录:
借:递延税款33000
贷:应交税金33000
如果按20年计提折旧,则以后每年要结转时间性差异
借:应交税金 1650
贷:递延税款 1650
这里必须注意,二者资本化利息的差异并非会计差错,企业无需调整固定资产原值,只要对产生的时间性差异作账务处理。如果上例中按会计准则计算的资本化利息比按税法规定计算的要多,则作反方向会计分录。在作以上账务处理时,企业应同时做好台账记录。
『肆』 一般借款利息费用资本化金额 为什么要用加权平均法来计算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规定,在借款费用资本化期间内,每一会计期间的利息(包括折价或溢价的摊销)资本化金额,应按照下列方法确定:
每一会计期间利息的资本化金额=专门借款的利息资本化金额数+占用的一般借款的利息资本化金额数
(1)专门借款的利息费用资本化金额的确定
专门借款利息费用资本化金额=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费用-尚未动用的借款资金存入银行取得的利息收入或进行暂时性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
(2)所占用的一般借款的利息费用资本化金额的确定
一般借款利息费用资本化金额=累计资产支出超过专门借款部分的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所占用一般借款的资本化率
所占用一般借款的资本化率=所占用一般借款加权平均利率=所占用一般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之和/所占用一般借款本金加权平均数
所占用一般借款本金加权平均数=∑(所占用每笔一般借款本金×每笔一般借款在当期所占用的天数/当期天数)
累计资产支出超过专门借款部分的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按如下公式计算:
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每笔资产支出金额×每笔资产支出实际占用的天数/会计期间涵盖的天数)
为简化计算,也可以以月数作为计算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的权数。
(3)资本化率的确定(只针对所占用的一般借款而言)
为购建或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只占用了一笔一般借款,则资本化率即为该项借款的利率。如果这项一般借款为采用面值发行的债券,则债券的票面利率即为资本化率;如果是折价或者溢价发行了一笔债券,这种情况下不能直接将票面利率作为资本化利率,而应重新计算债券的实际利率并将其作为资本化率,计算公式为:
资本化率=(债券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当期应摊销的折价或溢价)/(债券期初账面价值-前期已计未付利息)×100%
为购建或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占用了一笔以上的一般借款的,则资本化率应为这些一般借款的加权平均利率。
加权平均利率=(一般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之和)/一般借款本金加权平均数×100%
如果这些一般借款存在折价或溢价的情况,还应当将每期应摊销折价或溢价的金额作为利息费用的调整额。
(4)利息资本化金额的限额
在应予资本化的每一会计期间,利息和折价或溢价摊销的资本化金额,不得超过当期相关借款实际发生的利息和折价或溢价的摊销金额。
在按资产支出计算每一会计期间利息的资本化金额时,如果企业购置或者建造固定资产的资金除了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外,还包括其他资金,此时如果资产支出大于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金额,就可能会出现计算出的每一会计期间利息的资本化金额大于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金额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在应予以资本化的每一会计期间,利息和折价或溢价的资本化金额,不得超过当期相关借款实际发生的利息和折价或溢价的摊销金额。
『伍』 建设期贷款利息如何计入固定资产原值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
第五条 借款费用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版能开始资本化:权
(一)资产支出已经发生,资产支出包括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以支付现金、转移非现金资产或者承担带息债务形式发生的支出;
(二)借款费用已经发生;
(三)为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所必要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已经开始。
很显然,你建设期间(在建工程)发生的贷款利息是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所以建设期间的借款利息可以资本化,计入在建工程,工程完工后结转入固定资产原值。
处理分录如下:
一、计提费用
借:在建 工程
贷:应付利息
二、支付利息
借:应付利息
贷:银行存款
三、工程骏工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陆』 资本化利息如何以折旧的方式分摊成本呀求具体的会计分录。大侠能举个简单的例子说明下不~
建立项目时,借:在建工程
贷:应付利息
完成项目时:借:固定资产
贷 在建工程内
然后容按固定资产年限和分摊方法分摊
借:相关费用 比如管理费用 制造费用等
贷 累计折旧
『柒』 计算固定资产折旧费是否加建设期利息
贷款在建设期产生的利息,计入固定资产的,但是还款的时候还是会产生利息的,假如第一年还款的时候产生的利息,这就不能算入固定资产中的。
建设期利息是要予以资本化的,所以计算折旧应当加入建设期利息,但是建设期利息一定要区分好,属于用于在建工程的借款的利息才可予以资本化。
(7)资本化利息摊销扩展阅读:
固定资产折旧注意事项:
1、从应计折旧的价值看,折旧应从固定资产投入使用之日起开始计提,到停止使用或减少之日起停提。要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就一个单位(企业、车间)来说,都是以月初固定资产原值为准,所以月份内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就不能计提折旧,但月份内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已经计提了折旧。
2、在计提折旧时,应对所有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是否属于当期应提对象的原值作出判断,要检查固定资产应计提对象的原值,是否有多计或漏计的情况,做到计值准确。
3、个别折旧率是对每一项固定资产确定的折旧率,采用这种折旧率计算折旧费用时,要分别按每一项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与折旧率相乘,单独计算其折旧费用,然后按一定类别以及全企业固定资产汇总出某一时期的折旧费用。
4、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固定资产折旧费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建设期利息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固定资产折旧
『捌』 有关借款费用资本化的会计分录
分录:
一般借款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的确定。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占用了一般借款的:一般借款利息费用资本化金额=累计资产支出超过专门借款部分的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所占用一般借款的资本化率。
其中:所占用一般借款的资本化率=所占用一般借款加权平均利率=所占用一般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之和÷所占用一般借款本金加权平均数。
按新会计准则作答如下:
专门借款应付利息=5000*5%=250万元,其中资本化利息=5000*5%*6/12=125万元.
专门借款资本化的时间为11个月减4个月非正常停工再减1个月未动用款项为6个月。所以乘6/12,借款时间为2006年12月1日,2007年1月1日动工,2月1日支出款项,三个时间取最晚的,资本化时间从2月1日开始计算,至11月30日止,再减去中间非正常停工的4个月时间,总共为6个月时间.
费用化利息=250-125=125万元。
一般借款应付利息=7500*6%=450万元.一般借款资化利息需要计算资产支出平均数。
一般借款资产支出平均数=1800*6/12+4500*5/12+1200*2/12=2975万元。
一般借款资本化利息=2975*6%=178.5万元.费用化利息=450-178.5=271.5万元。
总共资本化利息=125+178.5=303.5万元,费用化利息=125+271.5=396.5万元。
分录:
借:财务费用 396.5
借:在建工程 303.5
贷:应付利息 700
(8)资本化利息摊销扩展阅读
例如 :某公司于2006年1月1日向银行借人资金10000万元,期限5年,年利率为8%,按年支付利息,到期还本;于2006年 12月1日向银行借人资金2000万元,期限为3年,年利率为 6%,按年支付利息,到期还本。
公司在2007年1月1日动工兴建一幢办公楼,工期1年,工程采用出包方式,分别于2007年1月1日、7月1日和10月1日支付工程进度款1 500万元、3000万元和1 000万元。公司为建造办公楼于2007年1月1日发行了期限为3年的公司债券,面值2000万元,发行价格为2100万元,溢价100万元,票面年利率为8%,市场年利率为6%,按年支付利息,到期还本。
按协议,中介机构按债券总值的1%收取手续费,直接从发行价格中扣除,另外,以银行存款支付债券的印刷费2000元;2007年7月1日借入专门借款2000万元,期限5年,年利率为10%,利息按年支付,到期还本。
闲置的专门借款资金均用于有固定收益的债券投资,假定该短期投资月收益率为0.5%,债券的公允价值等于其实际价值。办公楼于2007年12月31日完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分析:某公司在2007年1月1日这一时点,同时满足借款费用资本化的三个条件,开始借款费用资本化。借款费用资本化期间为2007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专门借款两笔共计 4000万元,累计资产支出5500万元,超过专门借款部分的资产支出为1500万元,使用了一般借款。债券溢价按实际利率法摊销。
会计处理:2007年借款利息费用总额=10000×8%+2000×6%+2000×8%+2000×10%×6÷12=1 180(万元)债券应计利息=2000×8%=160(万元)
债券实际利息费用=2100×6%=126(万元)
溢价摊销额=160-126=34(万元)
1.1月1日:发行债券:借:银行存款 20790000
在建工程——办公楼 210000
贷:应付债券——债券面值 20000000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1 000000
支付印刷费:
借:在建工程——办公楼 2000
贷:银行存款 2000
支付工程款:
借:在建工程——办公楼 15000000
贷:银行存款 15000000
进行暂时性债券投资: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5000000
贷:银行存款 5000000
2.7月1日:借人专门借款:
借:银行存款 20000000
贷:长期借款 20000000
收回暂时性债券投资:
借:银行存款 5 150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5000000
投资收益 150000
支付工程款:
借:在建工程——办公楼 30000000
贷:银行存款 30000000
3.10月1日:
支付工程款:
借:在建工程——办公楼 1000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000
4.12月31日:计算专门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2100×6%+ 2000×10%×6÷12-500×O.5%×6=211(万元)计算一般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
一般借款累计资产支出超过专门借款部分的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4500-4000)×6÷12+1000×3÷12=500(万元)一般借款资本化率=(2000×6%+10000×8%)÷(2000×12÷12+10000×12÷12)=7.67%一般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
=500×7.67%=38.35(万元)公司2007年建造办公楼应予资本化的利息金额=211+38.35=249.35(万元)借:在建工程——办公楼 2 493 500
财务费用 8 966 500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340 000
贷:应付利息 1 600000
长期借款——应计利息 10 200000
借:固定资产——办公楼 57 705 500
贷:在建工程——办公楼 57 705 500
『玖』 借款费用资本化分和费用化的分录,和解释
1、借款费用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开始资本化:
(1)资产支出已经发生。
(2)借款费用已经发生。
(3)为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所必要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已经开始。
企业只有在上述三个条件同时满足的情况下,有关借款费用才可开始资本化,只要其中有一个条件没有满足,借款费用就不能开始资本化。
2、会计分录:
(1)借:在建工程。
(2)贷:银行存款。
3、所借款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其借款利息等财务费用在项目投产前要记入该投资项目的建设费用,该费用是形成固定资产价值的一部分,这个借款费用就是资本化了,它是资产的组成部分。
4、 但项目正式投产开始,其尚未归还的贷款所发生的利息等费用,则要记入生产经营活动的财务费用中,也就是要在利润表上反映。
(9)资本化利息摊销扩展阅读:
1、借款费用资本化处理规定:
(1)本准则第十条规定,专门借款发生的辅助费用,在所购建或者生产的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之前,应当在发生时根据其发生额予以资本化,计入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成本。
(2)在所购建或者生产的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之后,应当在发生时根据其发生额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2、借款费用资本化处理根据:
(1)上述资本化或计入当期损益的辅助费用的发生额,是指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按照实际利率法所确定的金融负债交易费用对每期利息费用的调整额。
(2)借款实际利率与合同利率差异较小的,也可以采用合同利率计算确定利息费用。一般借款发生的辅助费用,也应当按照上述原则确定其发生额并进行处理。
借款费用资本化-网络
会计分录-网络
『拾』 利息调整本期摊销额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利息调整本期摊销额与实际利率法相关。
实际利率法又称“实际利息法”,是指每期专的利息费用按实际属利率乘以期初债券账面价值计算,按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与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应计利息的差额,即为本期(摊销的溢价或折价)。
计算方法:
假设不考虑本金的收回以及资产减值因素,
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累计利息调整摊销额
也等于持有至到期投资“本金”借方余额+“利息调整”借方余额(贷方余额以“-”列示)+“应计利息”借方余额,即账面价值,在持有期间将“利息调整”明细账户余额摊销至零。
(10)资本化利息摊销扩展阅读:
金融资产(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1、扣除已收回或偿还的本金;
2、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3、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即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收回或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