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长期应付款,和长期待摊费用有什么区别我知道前者负债,后者资产,可是总是不明白,后者为什么算是资产
为什么算资产
因为长期待摊费用是核算企业本期支付应由以后期间分摊的内费用,一般分摊期限在容1年以上
举个例子,房屋大修支出1000万,3年摊销完成
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虽然本期支出了1000万,即资产减少 了1000万,但是本期只承担1000/36的金额,所以放在长期待摊费用科目核算,即,资产减少1000万,长期待摊增加1000万,然后再把本月应摊销的扣出
⑵ 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长期待摊费用和长期应收款的区别
长期借款就是期限大于1年的银行借款,相似于短期借款。长期应收款是一个往来账科目,一般用于核算分期收款销售等有融资性质的款项,可以相对于应收账款记忆,长期应付款就和长期应收款项对应的了,长提待摊费用是一个资产类科目,相似于待摊费用科目,是对于已经付款的在以后长于1年的期限内摊销的款项进行的摊销,比如说大型修理费用,支付时你就做借“长期待摊费用 贷银行存款 摊销时你就做:借:管理费用 贷:长期待摊费用
⑶ 为什么未确认融资费用在摊销的时候每期利息=(长期应付款-未确认融资费用)*实际利率
这是对实际利率法的应用,企业采用实际利率法计提利息时应该是用长期应付款的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而长期应付款的摊余成本等于其账面价值。
即长期应付款的期初余额减去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期初余额,然后乘以实际利率,而实际利率等于折现率,因此就出现了上述计算。
未确认融资费用是负债账户,是长期应付款的备抵账户
长期应收款:
未实现融资收益(本期的摊销金融)=摊余成本*实际利率=(长期应收款的期初余额-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期初余额)*折现率
长期应付款:
未实现融资费用(本期摊销金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长期应付款期初余额-未实现融资费用的期初余额)*折现率
实际利率法最后一年摊销未确认融资费用是进行尾差调整,即用未确认融资费用最初的余额-已经摊销的部分,倒挤最后一年的财务费用的。
(3)长期应收款摊销扩展阅读:
企业摊销无形资产,应当自无形资产可供使用时起,至不再作为无形资产确认时止。
企业选择的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应当反映与该项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无法可靠确定预期实现方式的,应当采用直线法摊销。
无形资产的摊销金额一般应当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其他业务成本等)。某项无形资产所包含的经济利益通过所生产的产品或其他资产实现的,其摊销金额应当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
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摊销方法进行复核。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摊销方法与以前估计不同的,应当改变摊销期限和摊销方法。
1、摊销范围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应进行摊销,通常将其残值视为零。
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但要计提减值准备。
2、摊销时间企业应当按月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对于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应当自可供使用(即其达到预定用途)当月起开始摊销,处置当月不再摊销。
3、去向企业自用的无形资产,其摊销金额计入管理费用;
出租的无形资产,其摊销金额计入其他业务成本;
某项无形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通过所生产的产品或其他资产实现的,其摊销金额应当计入相关资产成本。
⑷ 本期摊销金额=(长期应付款期初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期初余额)×折现率,不理解,请老师解释。
这是对实际利率法的应用,企业采用实际利率法计提利息时应该是用长期应付款的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而长期应付款的摊余成本等于其账面价值。
即长期应付款的期初余额减去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期初余额,然后乘以实际利率,而实际利率等于折现率,因此就出现了上述计算。
未确认融资费用是负债账户,是长期应付款的备抵账户
长期应收款:
未实现融资收益(本期的摊销金融)=摊余成本*实际利率=(长期应收款的期初余额-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期初余额)*折现率
长期应付款:
未实现融资费用(本期摊销金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长期应付款期初余额-未实现融资费用的期初余额)*折现率
实际利率法最后一年摊销未确认融资费用是进行尾差调整,即用未确认融资费用最初的余额-已经摊销的部分,倒挤最后一年的财务费用的。
(4)长期应收款摊销扩展阅读:
企业摊销无形资产,应当自无形资产可供使用时起,至不再作为无形资产确认时止。
企业选择的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应当反映与该项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无法可靠确定预期实现方式的,应当采用直线法摊销。
无形资产的摊销金额一般应当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其他业务成本等)。某项无形资产所包含的经济利益通过所生产的产品或其他资产实现的,其摊销金额应当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
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摊销方法进行复核。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摊销方法与以前估计不同的,应当改变摊销期限和摊销方法。
1、摊销范围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应进行摊销,通常将其残值视为零。
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但要计提减值准备。
2、摊销时间企业应当按月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对于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应当自可供使用(即其达到预定用途)当月起开始摊销,处置当月不再摊销。
3、去向企业自用的无形资产,其摊销金额计入管理费用;
出租的无形资产,其摊销金额计入其他业务成本;
某项无形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通过所生产的产品或其他资产实现的,其摊销金额应当计入相关资产成本。
⑸ 长期应付款和长期应收款这两个科目,都是只在具有融资性质的交易事项中用到的吗还有长期待摊费用问题
1、未确认融资费用是因为当前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未来付出的对价有差异,未实现融资收益是因为目前付出的对价与将来收到的有差异,若是忽略二者之间的差异,当然就是没有未确定部分了
2、新准则设置“长期待摊费用”科目,核算企业已经发生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分摊期限在1年以上的各项费用
3、经营租入的固定资产,改良费用一起资本化,然后摊销计入管理费用等,
不是连成一体的金额小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超过1年的计入长期待摊费用就是了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改良费用可以资本化的计入固定资产,费用化计入损益
说的不大清楚,尽力啦!
⑹ 长期应付款和长期待摊费用
区别:
长期应付款是负债,需要支付的应付款项超过了一年,比如说融资租赁的租金支付,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等。这些跟银行没有关系,就是欠了另一个企业长于一年的款项。这两个都属于非流动负债。
而长期待摊费用是属于非流动资产,主要是一次性支付了一年的款项,我们不能一次性计入到当期损益中,需要分期摊销的,比如我们我们经营租赁的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这个改良支出发生的费用不能一次性计入当期损益中,所以就先计入到长期待摊费用中,然后再分期摊销到相应的费用中。
例题:
(1)207年1月1日,从西方公司融资租入一台需要安装的机床作为固定资产使用,购入后即计入安装调整工程中,购入固定资产发生运费20万,装卸费10万,购买合同约定,固定资产总价款1053万元,每年年底支付150万元,一共分6年支付,长期应付款的限制现值653.30万,固定资产公允价值650万元。正保公司用银行存款支付增值税153万,实际利率10%。假设安装工程持续到07年12月底。作出购入固定资产时候分录和07年底在建工程完工时候摊销为确认融资费用分录。
(1)长期应付款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653.30万,固定资产公允价值为650万,那么入账价值=650+20+10+153=833
借:在建工程833
未确认融资费用250
贷:长期应付款900
银行存款183
07年应该摊销的未确认融资费用=(900-250)×10%=75
借:在建工程75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75
“长期待摊费用”账户用于核算企业已经支出,但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项费用,包括固定资产修理支出、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以及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的其他待摊费用。在“长期待摊费用”账户下,企业应按费用的种类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按照费用项目披露其摊余价值,摊销期限、摊销方式等。
例题:
企业自行对经营租入发电设备进行大修理,经核算共发生大修理支出24
000元,修理间隔期为4年。
分录如下:
借:长期待摊费用──大修理支出24
000
贷:银行存款
24
000
[例2]上述大修理费用按修理间隔期4年平均摊销,每月摊销500元。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500贷:
长期待摊费用──大修理支出500
⑺ 长期待摊费用不能摊销的话,能进入其他应收账款
不能入其他应收款。其他应收款是核算除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应收股息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暂付款项,包括不设置备用金科目的企业拨出的备用金,应收的各种赔款,罚款,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项等。
⑻ 未实现融资收益摊销公式是“(当期长期应收款余额-未实现融资收益余额)*实际利率”怎么理解,啊,,不懂
当期长期应收款余额-未实现融资收益余额:这相减后得到的实际是长期应收款的摊余成回本。
摊余成答本*实际利率:是计算的当期应确认的未实现融资收益摊销额。
当发生未实现融资收益余额时的分录是:
借:长期应收款 贷: 未实现融资收益 及其它科目
摊销时:借:未实现融资收益 借:财务费用(红字)收到分期款时:借:银存 贷:长期应收款
⑼ 长期应收款的摊余成本要不要考虑减值因素
当期长期应收款余额抄-未实现融资收益余额:这相减后得到的实际是长期应收款的摊余成本。 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是计算的当期应确认的未实现融资收益摊销额。 当发生未实现融资收益余额时的分录是: 借:长期应收款 贷: 未实现融资收益 及其它科目 摊销时:借:未实现融资收益 借:财务费用(红字)收到分期款时:借:银存 贷:长期应收款
⑽ 长期应付款的摊余成本如何算
1、长期应付款按照摊余成本计量,并按照摊余成本列报。就是例题中摊余成本一列,金额等于长期应付款总账余额减去未确认融资费用总账余额。实际利率就是财务管理中的内含报酬率。
这里需要注意一下的就是实际利率摊销法。基本思路可以参照持有至到期投资的额摊销方法,基本是异曲同工。实际利率的选择一般会给出,不需要考生计算。和持有至到期投资相互参照:长期应付款是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明细科目,未确认融资费用是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明细科目。那么长期应付款的摊余成本=长期应付款的账面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
2、关于具有融资性质的理解。一般如果分期的年限超过三年的就可以理解为是具有融资性质的。如果是少于三年的分期付款购买基本上不需要折现来考虑。对于分期收款销售来说,按照收款额度来确认销售。分期付款购买也是按照实际的付款额来确认入账价值。
3、不管是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还是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付款购买,如果是有安装工程的,那么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摊销都需要计入到在建工程中,也就是资本化处理。这个需要记住。另外安装期完成的,为确认融资费用的摊销就全部确认为当期的财务费用。这个实际上就是企业确认的融资利息支出。对于融资出租方来分期收款销售方来说,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摊销其实就是属于企业的融资利息收入,要冲减企业当期的财务费用。
但是为实现融资收益的摊销并不是征收营业税的范围。因为不管是融资租出固定资产还是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收款销售产品来说都是实质上的分期收款销售行为,那么税法上都是作为销售增值税应税产品来处理的,那么作为混合销售征收增值税。如果能合理区分利息收入的可以按照含税价格处理。一般情况收到的租金都是无法区分融资性质的利息收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