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长期待摊费用和递延收益的关系。
“长期待摊费用”是一次或几次付岀了应多期分推的支岀。
“递延收益”是一次或几次收进了应多期分推的收入。
这两个科目之间没有什么关系,前者需每月分摊结转至费用类科目,后者需每月分摊结转至收入类科目。其资金性质相反。前者最终会减少利润额,后者最终会增加利润额
❷ 估价入账产生递延收益,之后递延收益每月分摊,等资产按实际入账时,之前已摊销的递延收益怎么处理
之了解释:
1、已摊销的递延收益不用处理
2、剩余未摊销的递延收益需要重新调整确认金额后进行分摊。
望采纳,谢谢。
❸ 递延收益和长期待摊费用有什么区别
递延收益是指尚待确认的收入或收益,也可以说是暂时未确认的收益,它是权责发生制在收益版确认上的运权用。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较,在中国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中,递延收益应用的范围非常有限,主要体现在租赁准则和收入准则的相关内容中。
长期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项费用,包括开办费、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以及摊销期在1年以上的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股票发行费用等。应当由本期负担的借款利息、租金等,不得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处理。
两者,一个属于公司的收入,一个属于公司的支出,完全不同的会计科目
递延收益主要跟政府补助有关
❹ 政府补助用于研发,没有期限,无偿的,计入递延收益吗递延收益如何分摊呢
政府补助如果是用于弥补成本的直接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如果是形成了资产,应当计入递回延收益,答并随着资产的折旧进度进行分摊。
从你说的来看,应该就是给了你一笔钱,怎么用自定,也就是说分不清资本性还是费用性,建议直接计入营业外收入。
❺ 递延收益,三年摊销,如何在资产负债表中体现
有人认为,“递延收益”应在资产负债表“其他流动负债” 项目反映。理由回是——在企答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有这样的规定,但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正式稿没有了这样的表述。
但我认为,按照科目的性质,“递延收益”不是在一年内摊销结束,应放在非流动负债中的"其他非流动负债"反映更妥当一些。
❻ 递延收益和长期待摊费用在用法上有什么区别
长期待摊费用是用于经营租赁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而递延收益是用于收入实现,但是应当在未来期间确认的情况。对于递延收益一般在奖励积分、政府补助、和售后租回使用的情况比较多的。
❼ 政府补助的固定资产的递延收益是次月摊销,一般收益类的政府补助当月摊销递延收益,对吗
不要被会计书本误导,会给企业带来损失的,税法规定不是这样的。
❽ 递延收益最后转销的金额问题
你说的是现实中客观存在的,但题目中的答案是可以讲出道理来的。
递延收专益的分摊是属自长期资产可供使用时起,按照长期资产的预计使用期限,将递延收益平均分摊转入当期损益。也就是说递延收益的分摊应当与固定资产的折旧同期进行,所以你说月底才做账实务中没问题,但与要求是不符的。
尤其是考试中,涉及到类似情况的,都是做完计提折旧的分录,立即做递延收益分摊的分录。所以考试中一定要注意,有些实务中的习惯不要带到考试中。
❾ 将设备售出点为2012年2月份,未摊销的递延收益在2012年的哪个月份开始计算
递延收益何时摊销要看递延收益何时能够实现。如果是分期收款销售商品,商品合同销售价格与商品原价中的差额确认为递延收益,递延收益在每次分期收款确认销售收入时同时按一定利率确认递延收益。
❿ 资产按照工作量法计提折旧,递延收益如何摊销
政府补助购入固定资产,该资产按照工作量法计提折旧,相对的递延收益也按工作量法摊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