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无形资产所得税问题,谢谢
你自己都写了研发新技术新产品,还用问么,有国家颁发的高新技术证书的都可以
⑵ 关于无形资产对所得税影响的问题,求解
理论上是要两者都考虑的。但是很多题目多收不考虑费用化支出。或者说在前期发生。
⑶ 无形资产涉及的所得税问题
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为80万元,计税基础为80*1.5=120万元。
⑷ 会计所得税,无形资产的所得税怎么处理
我当时学的时候在这一块也是很迷茫,给你一个例题看看
《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对研发费用计入当期损益未形成无形资产的,允许再按其当年研发费用实际发生额的50%,直接抵扣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研发费用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该无形资产成本的150%在税前摊销。除法律另有规定外,摊销年限不得低于10年。因此,在计算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时,应对利润总额进行纳税调减:调减的金额分别是“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科目支出金额50%,“累计摊销”科目摊销金额的50%,从而减少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缴所得税。
例: 2010年1月1日甲公司经董事会批准研发某项新产品专利技术,该公司董事会认为,研发该项目具有可靠的技术和财务等资源的支持,并且一旦研发成功将降低该公司的生产成本。该公司在研发过程中发生材料费用4273.5(进项税726.5)万元,人工工资1000万元,其它费用4000万元,总计发生研发支出10000万元,其中,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为6000万元。该公司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在2010年10月20日达到预定用途。假设甲公司对该新技术采用直线法,按10年摊销,无残值。
分析:首先,甲公司经董事会批准研发某项新产品专利技术,并认为完成该项新型技术无论从技术上还是财务等方面能够得到可靠的资源支持,并且一旦研究成功将降低公司的生产成本,因此,符合条件的开发费用可以资本化。其次,甲公司在开发该项新型技术时,累计发生10000万元的研究与开发支出,其中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开发支出6000万元,符合“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的条件。
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单位:万元):
(1)发生研发支出:
借: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6000
——费用化支出 4000
贷:原材料 5000
应付职工薪酬 1000
银行存款 4000
(2)2010年10月20日,该专利技术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借:管理费用 4000
无形资产 6000
贷: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6000
——费用化支出 4000
(3)2010年12月末摊销
摊销金额的计算:6000÷10×3÷12=150(万元)
借:管理费用——专利技术 150
贷:累计摊销 150
甲企业对该新技术采用直线法,按10年摊销。无残值。2010年10月31日,该新专利技术的可收回金额为9000万元。假设甲企业2010年的利润总额为7000万元,无其他的纳税调整事项。则甲企业2010年的所得税会计处理为:
(1)2010年末自行研发无形资产的账面净=6000-6000÷10×3÷12=5850(万元)。
因为2010年末可收回金额为9000万元,可回收金额大于账面净值所以不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所以2010年末自行研发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账面净值=5850(万元)。
(2)2010年末自行研发无形资产计税基础=5850×150%=8775(万元)。
(3)自行研发无形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8775-5850=2925(万元)。
(4)自行研发无形资产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计入递延所得税资产=0。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由于自行研发形成的暂时性差异不符合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条件,所以只能计算出自行研发的无形资产的暂时性差异的金额,但不能将2925×25%=731(万元)计人递延所得税资产。也就是说虽然这项自行研发无形资产存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但其应计入递延所得税资产的金额为0.
2010年的应缴所得税=(7000-4000×50%-6000÷10×3÷12×50%)×25%=1231(万元)。
甲公司2010年的所得税会计处理为(单位: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 1231
贷:应缴税费——应缴所得税 1231
⑸ 无形资产的所得税问题
这题出现在2013年中级会计实务中的例题中。
实际上应纳税所得额的扣除额应该为100万元。
费用化金额500-300=200万元。
税法规定,企业费用化的研究开发支出按150%税前扣除。那么这个费用化支出形成的税前扣除金额为200×150%=300万元,但是当期利润表中,企业已经将200万的费用化金额计入利润表中了,所以剩下的100万元(300万元-200万元)是余下的可扣除金额。
所以应该是100万元。
⑹ 无形资产所得税问题
【答案】58.74万元
【解析】
①2006年应交所得税=(200+20+5)*30%=67.5万元。
②递延所得税资产累计余额=(2+15+5+20)*33%=13.86万元。
③已经确认金额=(2+15)*30%=5.1万元。
④本期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13.86-5.1=8.76万元。
⑤所得税费用=67.5-8.76=58.74万元。
⑥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费用 58.74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8.76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67.5
⑺ 无形资产加计扣除所得税问题
一,无形抄资产加计扣除是税法单方袭面给的税收优惠,会计上并不核算这个事项,所以更不会确认递延所得税。
二,暂时性差异本质在于“暂时性”也就是说税法和会计处理暂时存在差异,以后会一致,但是无形资产只是税法单方面核算,和会计的日常账务处理,没有关系。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五条“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条第(一)项所称研究开发费用的加计扣除,是指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⑻ 关于自行研发无形资产的所得税会计
按照新无形资产会计准则的规定,研发支出的账务处理为:企业发生的研发支出,不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借记“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科目,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借记“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贷记“原材料”、“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研究项目达到预定用途形成无形资产的,应按“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的余额,借记“无形资产”科目,贷记“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笔者现结合“注会教材”自创无形资产的举例进行案例分析。
例1:2007年1月1日,甲公司经董事会批准研发某项新产品专利技术,该公司董事会认为,研究项目具有可靠的技术和财务等资源的支持,并且一旦研发成功将降低该公司的生产成本。该公司在研究开发工程中发生材料费5 000万元、人工工资1 000万元以及其他费用4 000万元,总计10 000万元,其中,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为6 000万元。2007年12月31日,该专利技术已经达到了预定用途。
(1)发生研发支出:
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40 000 000
—资本化支出60 000 000
贷:原材料50 000 000
应付职工薪酬10 000 000
银行存款40 000 000
(2)2007年12月31日,该专利技术已经达到预定用途:
借:管理费用40 000 000
无形资产60 000 000
贷: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40 000 000
—资本化支出60 000 000
本题中符合准则规定资本化条件的为60 000 000元,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为40 000 000元,所以按照规定,发生研发支出时,计入“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的金额为60 000 000元,计入“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科目的金额为40 000 000元。题目所述项目年末达到预定使用状态,所以年末应该按照“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的余额转入“无形资产”科目。
⑼ 无形资产费用化企业所得税加计扣除题
1.2012应纳税所得额=1000-200*50%-30*50%=885 2012应交所得税=885*25%=221.252.2012无形资专产账面价值=300-30=270 2012无形资产计税基础=(300-30)*150%=4053.不符属合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条件,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