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企业合并商誉应如何进行减值测试
商誉减值测试,对于因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的账面价值,应当自购买日起按照合理的方法分摊相关的资产组;难以分摊至相关的资产组的,应当将其分摊至相关的资产组组合。 在交商誉的账面价值分摊至相关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时,应当按照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的公允价值占相关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进行分摊。公允价值难以可靠计量的,按照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的账面价值占相关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账面价值总额的比例进行分摊。 在对包含商誉的相关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了减值测试时,如与商誉相关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对包含商誉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比较这些相关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包括所分摊的商誉的账面价值与其可收回金额,如相关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确认商誉的减值损失,但确认的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商誉减值损失不应超过其分摊的商誉金额,超过部分属于该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的减值损失。 会计处理:借:资产减值损失贷:商誉减值准备或相关资产减值准备科目
摊销的话,获取入账时的原值以及预计的可使用年限,自己测算每专年应当摊销多少,与企业属实际摊销金额相比,看是否有差异
减值的话,就看现在这个无形资产还能否给企业带来收益,估算能带来多少收益,再比较企业账上的无形资产净值
3. 什么是商誉减值测试,商誉减值测试方法有哪几种
商誉减值测试是指企业财务会计人员根据企业外部信息与内部信息,判断企业商誉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有确切证据表明商誉确实存在减值迹象时,则需要合理估计该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企业在对包含商誉的相关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时,如与商誉相关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存在减值迹象
4. 合并商誉如何做减值测试
商誉减值测试,对于因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的账面价值,应当自购买日起按照合理的方法分摊相关的资产组;难以分摊至相关的资产组的,应当将其分摊至相关的资产组组合。
在交商誉的账面价值分摊至相关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时,应当按照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的公允价值占相关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进行分摊。公允价值难以可靠计量的,按照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的账面价值占相关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账面价值总额的比例进行分摊。
在对包含商誉的相关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了减值测试时,如与商誉相关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对包含商誉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比较这些相关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包括所分摊的商誉的账面价值与其可收回金额,如相关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确认商誉的减值损失,但确认的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商誉减值损失不应超过其分摊的商誉金额,超过部分属于该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的减值损失。
会计处理: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商誉减值准备或相关资产减值准备科目
5. 有关于一家公司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测试的问题。
直接找专业的评估机构来做
无形资产减值测试复核的程序以及相关内容主要包括:
1、通过获取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复核和测试管理层作出会计估计的过程,并与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
2、通过检查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和转销的批准程序,取得书面报告等证明文件。
3、通过检查被审计单位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依据是否充分,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4、通过检查无形资产转让时,相应的减值准备是否一并结转,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5、对于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通过逐项检查是否存在减值迹象,并作出详细记录。
6、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审核被审计单位是否都进行减值测试。
7、通过检查期后事项,以及比较前期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数与实际发生数,评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合理性。
我们的执业是独立进行的,没有受到其他中介机构及报告的影响,我们的责任是根据审计准则及我们的专业判断独立执行业务。评估报告的合理性、正确性及完整性由评估机构负责,注册资产评估师的工作不能代替注册会计师的工作。
会计估计与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相应概念一致。会计估计,通常是指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无形资产的减值准备就是会计估计之一。
在复核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了商标权的内部证据(企业的减值测试都是按照会计准则来操作的)和外部审计证据(企业的环境并没有对商标权产生不利影响)以及关注到评估报告中所涉及的净现金流量、折现率和企业进行资产减值测试中所采用数据的差异,我们关注评估报告仅限于报告本身,因客观原因的限制,我们无法关注到评估报告工作底稿。通过复核,我们并没有发现企业的无形资产有明显减值的迹象。
对于折现率的选择,在新的会计准则中没有明确规定,也没有说明究竟何为恰当的折现率。但是《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指出,为了资产减值测试的目的,计算资产未来现金流量时所使用的折现率应当是反映当前市场货币时间价值和资产特定风险的税前利率。
企业在确定折现率时,应当首先以该资产的市场利率为依据。如果该资产的利率无法从市场获得,可以使用替代利率估计。在估计替代利率时,企业应当充分考虑资产剩余寿命期间的货币时间价值和其他相关因素,比如资产未来现金流量金额及其时间的预计离异程度、资产内在不确定性的定价等。
6. 在对包含商誉的相关资产组进行减值测试时,如与其存在减值迹象的应该怎么处理
先抵减分摊至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中商誉的账面价值,再根据资产组中除商誉之外的其他各项资产的账面价值所占比重,按比例抵减其他各项资产账面价值。
进行资产账面价值的抵减时,应当作为各单项资产的减值损失处理,计入当期损益。抵减后的各资产的账面价值不得低于以下三者之中的最高者: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后的净额,该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零。
商誉减值的会计处理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商誉减值准备
(6)商誉和无形资产如何测试减值扩展阅读
在对包含商誉的相关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时,如与商誉相关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按照下列方法处理:
1、对不包含商誉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计算可收回金额,并与相关账面价值相比较,确认相应的减值损失。
2、对包含商誉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比较这些相关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的账面价值(包括所分摊的商誉的账面价值部分)与其可收回金额,如相关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应当确认相应的减值损失。
7. 因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对于这两类资产,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
正确。
企业合并所来形成源的商誉,至少应当在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
会计制度要求企业定期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如果账面价值高于可收回金额,应当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入当期的营业外支出;如果前期已计提减值准备的无形资产的价值得以恢复,07年新准则规定已计提减值准备也不能予以转回。
8. 如何确认和计量无形资产减值损失
无形资产减值损来失的确定自
1、可收回金额的计量结果表明,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
2、资产减值损失确认后,减值资产的折旧或者摊销费用应当在未来期间作相应调整,以使该资产在剩余使用寿命内,系统地分摊调整后的资产账面价值(扣除预计净残值)。
3、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但对已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确认减值损失后,如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价值已恢复,原确认的减值损失应当予以转回,记入当期损益 。
无形资产减值损失的计量:
资产减值损失=资产账面价值-资产可收回金额
资产账面价值=资产账面余额-已提坏账准备。
9. 新会计准则下 无形资产减值 处理方法 有那些
案例
http://www.wx68.cn/html/03/n-703-2.html
商誉的减值核算
http://www.51kj.com.cn/news/20070803/n125599.shtml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因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每年都应当进行减值测试。”同时,《<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应用指南》明确,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反映的商誉,不包括子公司归属于少数股东的商誉。但对相关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时,应当调整资产组的账面价值,将归属于少数股东权益的商誉包括在内,然后根据调整后的资产组账面价值与其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的预计包括了少数股东在商誉中的权益价值部分)进行比较,以确定资产组(包括商誉)是否发生了减值。如果资产组已发生减值,应当按照资产减值准则规定计提减值准备。但由于根据上述步骤计算的商誉减值损失包括了应由少数股东权益承担的部分,应当将该损失在可归属于母公司和少数股东权益之间按比例进行分摊,以确认归属于母公司的商誉减值损失。下面举例予以说明。
例3:承例1。A企业于2007年12月31日对并购B公司所形成的商誉进行减值测试。因B公司单独生产W新产品,能独立产生现金流量予以计量,故将其作为一个“资产组”看待。2007年12月31日,A企业确认的B公司可辨认资产账面价值 3900万元(其中,存货账面价值1600万元、固定资产账面价值1900万元),可辨认负债账面价值1650万元,测定的可收回金额2240万元。A企业2007年12月31日进行如下计算和处理:
(1)2007年12月31日A企业确认的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值=3900-1650=2250(万元)
(2)A企业购买日(2007年1月1日)确认的全部股东的商誉:归属A公司股东权益的商誉45+归属于少数股东权益的商誉7.94=51.94(万元)
(3)2007年12月31日B公司作为一个“资产组”归属A公司确认的可收回金额=2240(万元)
(4)2007年12月31日A企业确认的B公司资产减值=2250+52.94-2240=62.94(万元)
(5)2007年12月31日A企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62.94-52.94=10(万元)
其中:存货跌价准备=10÷(1600+1900)×1600=4.57(万元)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0÷(1600+1900)×1900=5.43(万元)
(6)2007年12月31目A企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分录如下(单位: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55
贷:商誉 45
存货跌价准备 4.57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5.43
为了充分反映例3中“主权股东”和“少数股东”在商誉减值测试致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关系,同时进一步验证确认资产减值损失的正确性,现将例3计算列表如下(见表格)。
从表中计算可见,A公司2007年12月31日资产发生减值10万元,2007年1月1日收购时产生的商誉为45万元,由此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55万元。与此相应,少数股东2007年12月31日资产发生减值1.77万元,2007年1月1日收购时产生的商誉为7.94万元,由此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9.7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