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下列项目中,不属于损失范畴的有() A、期末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下降 B、处置固定资产带来的损
做这道题首先要了解损失的概念,财税【2009】57号文件规定:
资产损失,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实际发生的、与取得应税收入有关的资产损失,包括现金损失,存款损失,坏账损失,贷款损失,股权投资损失,固定资产和存货的盘亏、毁损、报废、被盗损失,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损失以及其他损失。
因此,C(结转出售产品成本)、D(结转出售产品成本)显然不在损失的范畴中,而B(处置固定资产带来的损失)、E(处置无形资产带来的损失)属于损失范畴。
对于A(期末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下降),处置前属于未实现的损失,不符合上述资产损失的范围内,不能被确认为损失;只有实际处置时才真正实现损失,符合上述损失的判定,才能被确认为损失。
所以,答案应该为ACD,而不是ABD。
是否可以解决您的问题?
⑵ 处置无形资产净损失计入什么科目
无形资产是非流动资产,处置非流动资产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⑶ 无形资产处置净损失列入资产减值损失么
无形资产处置净损失列入其他业务支出,不列入资产减值损失
资产减值损失(asset impairment loss;Assets Devaluation)是指因版资产的账面权价值高于其可收回金额而造成的损失。 新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范围主要是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除特别规定外的其他资产减值的处理。《资产减值》准则改变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的减值准备计提后可以转回的做法,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消除了一些企业通过计提秘密准备来调节利润的可能,限制了利润的人为波动。
⑷ 下列项目中,不属于损失范畴的有()
答案应该为ACD。
选项A,列入“管理费用”,归于营业利润范畴;选项C,列入“管理费用”,属于费用;选项D,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如果换出的是存货,则其转让损失属于营业利润范畴。
资产损失,是指企业清产核资清查出的在基准日之前,已经发生的各项财产损失和以前年度的经营潜亏及资金挂账等。
企业清产核资中清查出各项资产损失的核实和认定,依据有关会计科目,按照货币资金损失、坏账损失、存货损失、待摊费用挂账损失、投资损失、固定资产损失、在建工程和工程物资损失、无形资产损失、其他资产损失等分类分项进行。
(4)处置无形资产带来的损失属于损失范畴吗扩展阅读
资产损失认定
在清产核资工作中,企业需要申报认定的各项资产损失,均应提供合法证据,包括: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社会中介机构的经济鉴证证明和特定事项的企业内部证据。
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是指企业收集到的司法机关、公安机关、行政部门、专业技术鉴定部门等依法出具的与本企业资产损失相关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文件,主要包括:
(一)司法机关的判决或者裁定;
(二)公安机关的立案结案证明、回复;
(三)工商管理部门出具的注销、吊销及停业证明;
(四)企业的破产清算公告及清偿文件;
(五)政府部门的公文及明令禁止的文件;
(六)国家及授权专业技术鉴定部门的鉴定报告;
(七)保险公司对投保资产出具的出险调查单,理赔计算单等;
(八)符合法律条件的其他证据。
⑸ 以下哪些损失属于非预期损失的范畴
做这道题首先要了解损失的概念,财税【2009】57号文件规定:
资产损失,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实际发生的、与取得应税收入有关的资产损失,包括现金损失,存款损失,坏账损失,贷款损失,股权投资损失,固定资产和存货的盘亏、毁损、报废、被盗损失,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损失以及其他损失.
因此,C(结转出售产品成本)、D(结转出售产品成本)显然不在损失的范畴中,而B(处置固定资产带来的损失)、E(处置无形资产带来的损失)属于损失范畴.
对于A(期末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下降),处置前属于未实现的损失,不符合上述资产损失的范围内,不能被确认为损失;只有实际处置时才真正实现损失,符合上述损失的判定,才能被确认为损失.
所以,答案应该为ACD,而不是ABD.
⑹ 无形资产处置和报废的会计处理是怎样的呢
1、无形资产出租:企业让渡无形资产使用权形成的租金收入记入“其他业务收入”科目,发生的相关费用,记入“其他业务成本”科目,应交的营业税记入“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
2、无形资产出售:企业出售无形资产时,应将所取得的价款与该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及相关税费的差额作为资产处置利得或损失,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
3、无形资产报废:如果无形资产预期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例如,该无形资产已被其他新技术所替代,则应将其报废并予转销,其账面价值转作当期损益。
如果无形资产预期不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例如,某无形资产已被其他新技术所替代或超过法律保护期,不能再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则不再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应将其报废并予以转销,其账面价值转作当期损益。
转销时,应按已计提的累计摊销额,借记“累计摊销”科目,按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借记“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按无形资产账面余额,贷记“无形资产”科目,按其差额,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
1、无形资产出租
取得价款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摊销
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累计摊销
2、无形资产出售
企业出售无形资产,应该将取得的价款与该无形资产账面价值(成本减去累计摊销和已计提的减值准备)的差额,作为资产处置利得和损失,计入当期损益(资产处置损益)
借:银行存款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累计摊销
贷:无形资产
资产处置损益(或借记)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⑺ 企业出售无形资产发生的净损失,应计入( )
企业出售无形资产发生的净损失,应计入(
营业外支出)。
企业处置无形资产,应当将专取得的属价款扣除该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以及出售相关税费后的差额,记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一般账务处理为:
借:银行存款(按实际收到的金额)
累计摊销(按已计提的累计摊销)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按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营业外支出—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借差)
贷:无形资产(按无形资产账面余额)
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售价×营业税税率)
营业外收入——处置非流动资产利得(贷差)
⑻ 出售无形资产形成的净损失应计入什么科目
出售无形资产形成的净损失,计入资产处置损益科目。
出售无形资产损失是指企业专出售无形资产所取得的收属入减去出售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及发生的相关税费后的净额。纳税人“营业外支出”会计核算科目中处置无形资产净损失数额。
企业发生的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包括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债务重组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盘亏损失等。企业应设置“营业外支出”科目,本科目核算企业发生的各项营业外支出。
(8)处置无形资产带来的损失属于损失范畴吗扩展阅读:
企业转让固定资产时,先结转固定资产原值和已提累计折旧额,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累计折旧”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科目;收到双方协议价款,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最后结转清理损益,计入资产处置损益,不再通过营业外支出科目核算。
企业处置无形资产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等,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已计提的累计摊销,借记“累计摊销”科目,按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及其他费用,贷记“应交税费”、“银行存款”等科目。
按其账面差额,贷记或借记“资产处置损益”科目,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减值准备。只有当无形资产报废时,按其账面价值转作当期营业外支出。
⑼ 企业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所发生的净损失是否属于直接计入当期利润损失
第七条 企业在进行企业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申报时,可将资产损失申报材料和纳税资料作为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的附件一并向税务机关报送。
第八条 企业资产损失按其申报内容和要求的不同,分为清单申报和专项申报两种申报形式。其中,属于清单申报的资产损失,企业可按会计核算科目进行归类、汇总,然后再将汇总清单报送税务机关,有关会计核算资料和纳税资料留存备查;属于专项申报的资产损失,企业应逐项(或逐笔)报送申请报告,同时附送会计核算资料及其他相关的纳税资料。
企业在申报资产损失税前扣除过程中不符合上述要求的,税务机关应当要求其改正,企业拒绝改正的,税务机关有权不予受理。
第九条 下列资产损失,应以清单申报的方式向税务机关申报扣除:
(一)企业在正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按照公允价格销售、转让、变卖非货币资产的损失;
(二)企业各项存货发生的正常损耗;
(三)企业固定资产达到或超过使用年限而正常报废清理的损失;
(四)企业生产性生物资产达到或超过使用年限而正常死亡发生的资产损失;
(五)企业按照市场公平交易原则,通过各种交易场所、市场等买卖债券、股票、期货、基金以及金融衍生产品等发生的损失。
为什么不申请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呢?
⑽ 处置无形资产净损失只计入营业外支出,不计入别的科目吗
处来置无形资产净损失只计入营业自外支出,不可以计入别的科目。
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期间,固定资产清理所发生的损失,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企业在清查财产过程中,查明固定资产盘亏,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固定资产盘亏),贷记"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科目。
企业按规定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借记"营业外支出",贷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营业外支出"科目应按支出项目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期末,应将"营业外支出"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营业外支出"科目应无余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