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新旧税法的比较,新税法有哪些变化
1、法位之变
《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由国务院制定,属于行政法规的范畴。而《企业所得税法》则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属于法律范畴。后者法律地位上要高于前者。《企业所得税法》也成为继《个人所得税法》《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以及《税收征管法》之后的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第四部法律。
2、结构之变
《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全篇共二十条,而没有章节结构,只有条款之分。《企业所得税法》全篇共六十条,并且按照一般的法律体例,设总则等章节。
3、纳税人之变
《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只适用于内资企业,而不适用于外商投资企业与外国企业。《企业所得税法》则对所有企业适用,既包括内资企业,也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因此,《企业所得税法》的制定与施行标志着在中国并行了二十多年的内外资两套所得税法的合并,同时也宣告了外商投资企业与外国企业在中国享受超国民待遇的终结。
4、税率之变
《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所规定的法定税率为33%。《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税率为25%。同时明确对非居民企业取得的应税所得适用20%的税率。除此之外,还规定对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5、应纳税所得额概念之变
《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对应纳税所得额的解释是: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基础上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企业所得税法》的界定则是“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对照税收征管实际,后者显然更加规范。
6、收入构成之变
《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的纳税人的收入构成包括七大项,即生产经营收入、财产转让收入、利息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收入、股息收入、其他收入。其中的生产经营收入其实包括了后几项,存在着重复的嫌疑。《企业所得税法》所规定的收入则是由九大项构成,即销售货物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转让财产收入、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接受捐赠收入、其他收入。新的规定不仅消除了重复界定问题。而且更加详细、规范。
7、税前扣除项目之变
《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可在所得税前扣除的项目包括成本、费用和损失。《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可在所得税税扣除的项目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后者的规定显然加的全面。
8、税前不可扣除项目之变
《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纳税人所发生的资本性支出、无形资产受让开发支出、经营的罚款和被没收的财物的损失、各项税收滞纳金、罚金和罚款等八项支出不得在税前扣除。这种规定常常使人产生误解,比如说固定资产的支出,实际上并不是不能在所得税前扣除,而是不能一次性扣除。《企业所得税法》进行了调整,取消了其中的不规定的规定,并新增了一些内容,规定了八项不得在税前扣除的项目:向投资者支付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款项;企业所得税税款;税收滞纳金;罚金、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税法第九条规定以外的捐赠支出;赞助支出;未经核定的准备金支出;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其他支出。
9、资产处理之变
《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对资产的处理问题未予明确,而是由其实施细则规定的。《企业所得税法》则全责和详细地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的处理与税前扣除问题进行了规定。
10、公益性捐赠之变
《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将纳税人的捐赠区分为公益、救济性捐赠与非公益、救济性捐赠,并规定超过国家规定允许扣除的公益、救济性捐赠与非公益、救济性捐赠不得在所得税税前扣除,至于公益、救济性捐赠的税前扣除比例则是年度应纳税所得额3%。《企业所得税法》作出了重大调整:一是调整了名称,以公益性捐赠进行称呼;二是将税前扣除的比例调整为12%;其三将计算依据由应纳税所得额调整为利润总额。
11、计算依据之变
《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纳税人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时,如果有关的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同国家的有关税收的规定相抵触的,须按照国家的有关税收的规定计算纳税。其中,国家的有关税收的规定包括了为数众多的规范性文件,这种规定显然不符合课税法定主义的原则和要求。《企业所得税法》则规定:纳税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与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不一致的,应当依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计算纳税。也就是说,纳税人自2008年1月1日起,只须按照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计算缴纳所得税,而不再是按照规范性文件的规定计算。这可以说课税法定主义原则在我国企业所得税法上的一大体现。
12、税收优惠政策之变
《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对税收优惠的规定相当简单和原则。《企业所得税法》则充分考虑总结现行的所得税优惠政策,进行了全面的调整和规范:一是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实行20%的优惠税率;二是对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实行15%的优惠税率;三是扩大对创业投资企业的税收优惠;四是对企业投资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税收优惠;五是是保留对农林牧渔业、基础设施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六是对劳服企业、福利企业、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的直接减免税政策采取替代性优惠政策;七是法律设置的发展对外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的特定地区(即经济特区)内,以及国务院已规定执行上述地区特殊政策的地区(即上海浦东新区)内新设立的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以享受过渡性优惠;八是继续执行国家已确定的其他鼓励类企业(即西部大开发地区的鼓励类企业)的所得税优惠政策等等
13、税收优惠权之变
《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虽然没有明确对税收优惠权作出限定,但从其规定分析,国务院,乃至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都有相当的权限。《企业所得税法》则对税收优惠权了相当明确的规定:其一,从总体上明确税收优惠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其二,规定了税收优惠办法的备案制度,即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或者由于突发事件等原因对企业经营活动产生重大影响的,国务院可以制定企业所得税专项优惠政策,但须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14、纳税调整之变
《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对关联交易的纳税调整虽然也作了规定,但相对简单,如果没有《税收征管法》等配套法律法规,是很难执行的。《企业所得税法》则专设《特别纳税调整》一章,对关联交易事项的纳税调整问题作了具体而详细的规定,并且在报送纳税资料等方面还完善了现行《税收征管法》的不足。
15、征管之变
《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所规定的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期为年度终了后的四个月内,而《企业所得税法》则调整为五个月;《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的纳税人向税务机关报送年度申报表的期限为年度终了后的四十五天之内;而《企业所得税法》则调整为五个月;《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纳税人在报送申报表时须向税务机关报送会计报表,而《企业所得税法》则要求纳税人报送财务报告,财务报告与财务报表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内容却有很大的区别。
16、解释权之变
《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的税法解释权归属于财政部。后来国务院进行机构改革,国家税务总局拥有了税法解释权。《企业所得税法》则明确,新的税法解释权归属于国务院,由国务院负责《企业所得税法》的解释。这也可以看作是中国税法层次的提升。
⑵ 小微企业有哪些税收优惠政策
一、自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无论采取查账征收方式还是核定征收方式,其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100万元的,均可以享受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的政策二、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在预缴和年度汇算清缴企业所得税时,通过填写纳税申报表的相关内容,即可享受减半征税政策。三、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统一实行按季度预缴企业所得税。四、企业预缴企业所得税时,按照规定享受减半征税政策:五、企业预缴时享受了减半征税政策,年度汇算清缴时不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的,应当按照规定补缴税款。六、按照本公告规定小型微利企业2018年度第一季度预缴时应享受未享受减半征税政策而多预缴的企业所得税,在以后季度应预缴的企业所得税税款中予以扣减。
⑶ 初中思想品德《维护财产权》教案和说课内容要一致吗
新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
1.了解宪法和法律对公民财产权利的规定,财产继承的两种方式。能够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2.作为正在接受教育的未成年人,他们尚未参加劳动,没有创造物质财富,但他们同样拥有属于自己的财产,同样具有财产权,
3.学习法律常识,懂得如何去保护自己应有的合法财产。
第一课时 公民的财产所有权和继承权
一、导入揭题
出租车司机李某应旅客王某的要求将其送往火车站。王某下车时不小心将钱包丢在了出租车上。李某发现后,打开一看,内有5000元现金。此时,他正好从收音机里得知某大学的学生因患白血病而向社会求助。李某就产生了将这笔意外之财捐给患病的学生的想法,于是就将这拾到的5000元现金寄给了这位大学生用以治病。
请同学们说说
1、你会怎样评价这位出租车司机的行为?他该不该在未征得失主的同意自行处理其财物?
2、如果你是失主,当你找到李某听到他将5000元捐给了白血病患者的消息后,你会做出什么反应?如果到法院状告会告赢吗?
要解决大家头脑中的这个疑问,就需要我们从公民的财产所有权问题说起,从而引入课题。
板书:公民的财产所有权
二、学习目标
1. 了解我国保护财产权权的基本法律。
2. 了解我国公民的财产所有权、公民的财产继承权。
3. 认识未成年人的财产权主要是通过继承的方式获得的;我国
法律依法保护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增强公民的权利意识,会判断生活中财产权是否被侵犯的行为。
4. 理解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是受到国家法律特殊保护的。
教学重点:公民的财产所有权的含义、财产继承的两种方式。
教学难点:如何保护公民的财产所有权不受非法侵害、如何理解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是受到国家法律特殊保护的。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展示
一学习“探索园”,初步感知。
请同学们自学“探索园”P58“情景研讨”,然后小组讨论交流,
完成下面的问题:
1、女儿不能继承遗产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2、不尽赡养义务可以继承遗产吗?为什么?
3、张老伯可以立遗嘱把遗产捐赠吗?为什么?
4、城堡的荔枝树能作为遗产吗?为什么?
二请同学们自学“法律导航” P60第一框“公民的财产所有权 ”,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是财产所有权(即含义)?私有财产主要包括那些方面?
2、我们如何划分财产归属的种类呢?
(我们可以将财产分为个人所有财产、集体所有财产和国家所有财产)。
3、国家保护公民私有财产的基本法律是什么?
二请同学们自学“法律导航” P60第二框“公民的财产继承权 ”,思考下列问题:
1、专门规范财产继承的法律是 。
2、财产继承的两种方式 和 。
3、什么是法定继承?第一顺序的继承法定继承人包括那些?
4、在法定继承中遗产的分配原则是什么?
5、什么是遗嘱继承?什么是遗赠?遗嘱继承的财产分配原则是什么?
6、理解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是受到国家法律特殊保护的。
7、维护财产继承权的方法是什么?
三深度引导,实现能力,情感目标。
为了切实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我国的根本大法──宪法做出了具体的规定。
现实生活中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具体手段有哪些呢?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个案例:
案例:农民甲于1991年3月2日,在县城农贸市场以600元买了一只毛驴。1991年3月4日,甲一时疏忽,毛驴从家中走失。这只毛驴恰被邻村农民乙发现并将其赶回了自家。乙对其邻居说这只毛驴是刚从集市上买来的。1991年3月23日,乙赶着这头毛驴到集市上去卖,正好经过甲家门口,当即被甲认出。甲即向其索要。乙拒绝返还,在争执不下的情况下,甲遂向县人民法院起诉。
请同学注意,如果你是案件中的甲,你怎样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
如果你是法官,你又会做出怎样的处理?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以上通过民事法律手段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是最普遍的做法)。
我国法律对财产所有权的保护方式主要有两种:
①通过民事法律手段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这是最普遍的做法。
当公民的合法财产受到侵犯时,公民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确认所有权、请求恢复原状、请求排除防害、请求赔偿损失等方式予以保护。
②通过刑事法律手段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这是最严厉也是最有效的保护方法。
四、当堂训练
一、选择题:
1、何某有一子一女,儿子是婚生子女,女儿是继女。何某去世后,何某的遗产( )
A.只应由儿子继承 B.只应由女儿继承
C.儿子女儿都有继承权 D.儿子女儿都无继承权
2、老李患病昏迷时,其大女儿趁机立下10万元遗产留给自己的遗嘱。其所立遗嘱( )
A.合法有效 B.不合法
C.真实有效 D.受法律保护
3、下面不是我国继承法承认的遗产是( )
A.公民的合法收入 B.公民的文物和图书
C.公民的房屋、储蓄 D.公民与他人共有的财产
4、公民赵某去世后,留下了百万家产,他生前立下有效遗嘱要把全部家产留给照顾自己十几年的养女。而其亲生子女以自己也是法定继承人为由向法院要求分割遗产,你认为( )
A.法院应该支持其子女的请求
B.法院应该按法定继承方式处理此案
C.法院不会支持其子女的请求
D.其子女和养女共同分割全部遗产
5、王老太是国有工厂的退休职工,丈夫逝世后,留给她和她收养的女儿王某三间房屋。王某长大成人后,拒不履行赡养扶助养母的义务,王老太含恨自杀,王某在外听说养母自杀立即回来继承王老太三间房屋和400元退休金。正确的说法有 ( )
A.法院可以剥夺王某的继承权
B.王老太的遗产应归村委会集体所有
C.因王某不尽扶助义务,不能继承遗产
D.因王某是养女,故没有遗产继承权
6、刘老太有一养子刘某,在刘老太中风瘫痪后,刘某不但不尽抚养义务,还嫌弃辱骂老人。老人去逝后,刘某便独自占有了刘老太的三间房。人民法院在查明事实真相的情况下,依法剥夺了刘某的继承权。这启示我们( )
A.并非所有的继承人都能继承遗产
B.有扶养能力和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得到的遗产
C.对于有扶养能力和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抚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可以不分
D.公民一定要对父母尽扶养义务
补充:(以下可以选取应用)
1、遗产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 ①必须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财产。②必须是个人所有财产。③ 必须是合法财产。
2、我国实行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的原则。
二、问答题
张老汉妻子早逝,只有一个儿子。儿子外出工作结婚后,对张老汉不理不问,从来没有关心照顾过。老汉全靠退休金和邻居小李的照料度日。张老汉见小李长期以来关心照顾自己,便立下遗嘱,决定死后把自己的两层楼房留给小李,不给儿子。
请回答:
(1)张老汉立下的遗嘱有效吗?为什么?
(2)张老汉的遗嘱属于遗嘱继承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1)张老汉立下的遗嘱有效。因为我国继承法规定:“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给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
(2)张老汉的遗嘱不属于遗嘱继承,而是遗赠。遗嘱继承是指继承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个或数人继承。遗嘱继承人必须是法定继承人范围的一个或数人,但不受继承顺序的限制。法定继承人以外的公民不享有遗嘱继承的权利。
第二课时
一、导入揭题
情境剧场:(课本59页王玲的遭遇)
(选用)王珊 8 岁,常常自言自语,搞文学创作的爸爸细心地将女儿的话记录下来,竟然是一首首小诗,以后王珊又多次将自己的诗词放在校刊上发表,好几首儿童诗还得过奖呢 ! 不久,爸爸在书店发现一本儿童获奖诗词选,其中收录了女儿四篇获奖作品,于是找到出版社,索要稿酬和样书,出版社却答复: “ 我们出这样的书根本就不赚钱,只是为鼓励儿童写诗创作。再者你女儿才8岁,要什么稿酬?!” 王珊的爸爸坚持要为女儿争个明白,诉至法院。思考:你知道出版社侵犯了王珊的什么权利?导入主题。我们的智力成果权
二、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智力成果权(知识产权)?智力成果权包括的内容那些?。
2、保护我们的智力成果权的法律法规有那些?(有《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民法通则》、《著作权法》、《商标法》等)
3、如何维护智力成果权?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智力成果权的内容。
教学难点:怎样维护公民的智力成果权。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展示
(一)在同学们自学课本p59“探究园”活动二“情景剧场”,自学后探究下面的问题。
1、编辑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2、王玲怎样做才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教师巡视检查。
注意引导学生达到:
1、便觉得说法不对。因为他侵犯了王玲的同学的智力成果(著作权)。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国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和荣誉权不受侵犯。
2、通过角色扮演:《假如我是……》
教师鼓励学生任选一角色:假如你是编辑叔叔,请你阅读后写一封回信,并与同桌交流。
假如你是律师,你该怎样运用法律维护王波的智力成果权?
(她可以向编辑部追究责任并要求赔偿损失,必要时,可以诉诸法律,依知识产权法的有关规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引导学生自学p61课本“法律导航”第三框:我们的智力成果权,然后完成下列思考题。
1、什么是智力成果权(知识产权)?智力成果权包括的内容有那些?
2、保护我们的智力成果权的法律法规有那些?(有《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民法通则》、《著作权法》、《商标法》等)
3、如何维护智力成果权?
拓展活动:
介绍你最欣赏的智力成果,并分析对社会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影响。
(学生讨论)
“大家的福娃大家护”
此前报道奥运会会徽“中国印”公布还不到一周,北京朝阳工商部门就在秀水街市场查获了28件仿冒奥运会会徽“中国印”的T恤。而在万通,记者也发现有人在偷卖“中国印”。奥运一向为社会所关心,因此,“中国印”一公布,新一轮的奥运标志保卫战就此开始。奥林匹克吉祥物也是这样,奥林匹克吉祥物是一种最易受侵权的知识产权。依照《著作权法》,奥林匹克吉祥物创作完成,就自动生成了著作权。北京奥组委吉祥物发布公告的日子是2005年11月11日,北京市版权局同时将2008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版权登记完毕。北京奥组委不但拥有福娃的商标权,同时还拥有福娃的著作权,所以,未经奥组委的许可,他人是不可以随意使用福娃形象的。
为了及时地、更好地保护福娃,不让他人侵害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智力成果权(知识产权),请同学们为“保护福娃”出谋划策。
(学生讨论)略
师:(点评)略
师:根据今天所学,以及你对保护智力成果权的理解,在保护智力成果权方面,你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学生讨论)略
四、当堂训练
一、选择题:
1、为了激励人们创造无形资产,各个国家先后通过立法保护智力成果所有人的权利。下列做法属于保护人们的智力成果的具体法律是:( C )
① 消费者权利保护法 ② 专利法 ③ 著作权法 ④ 商标权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在死者的遗产中,他的发明属于( A )
① 智力成果权 ② 知识产权 ③著作权 ④ 商标权 ⑤ 专利权
⑥ 版权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五、教师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公民的财产所有权、财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权有了一个大致了解,知道了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财产权利。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增强了财产方面的权利意识,学会了判断生活中侵犯公民合法权益的行为,初步树立维权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