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无形资产 > 固定资产未付款税法能摊销

固定资产未付款税法能摊销

发布时间:2021-04-12 01:08:53

① 税法规定无形资产摊销年限是多少软件作为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又是多少是五年还是十年

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不低于十年;财务软件的摊销年限:不低于两年回。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企答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七条规定: 无形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摊销费用,准予扣除。 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不得低于10年。 作为投资或者受让的无形资产,有关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使用年限的,可以按照规定或者约定的使用年限分期摊销。

2、“企事业单位购进软件,凡符合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确认条件的,可以按照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进行核算,经主管税务机关核准,其折旧或摊销年限可以适当缩短,最短可为2年。”所以 ,企业在经过主管税务机关的核准,财务软件摊销年限可为2年。

(1)固定资产未付款税法能摊销扩展阅读

软件费用可以不分摊,如果你这个服务费金额不大,建议一次性直接计入收到发票的当期费用。金额大小要结合你们公司的情况,或者说主观判断。

一般来说,不过一般这种你这应该付的是一年的费用,一般不通过长期待摊费用(现在已经取消了待摊费用科目),而应该计入预付账款科目,这样不用以后每期摊销,同时金额不大对你的账面影响也很小。

参考资料

网络-无形资产摊销

② 税法上或会计上对于折旧/摊销年限有硬性规定吗

第六十条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固定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如下:
(一)房屋、建筑物,为20年;
(二)飞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
(三)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
(四)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为4年;
(五)电子设备,为3年。第六十七条无形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摊销费用,准予扣除。
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不得低于10年。
作为投资或者受让的无形资产,有关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了使用年限的,可以按照规定或者约定的使用年限分期摊销。
外购商誉的支出,在企业整体转让或者清算时,准予扣除。
第六十八条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三条第(一)项和第(二)项所称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是指改变房屋或者建筑物结构、延长使用年限等发生的支出。
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三条第(一)项规定的支出,按照固定资产预计尚可使用年限分期摊销;第(二)项规定的支出,按照合同约定的剩余租赁期限分期摊销。
改建的固定资产延长使用年限的,除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三条第(一)项和第(二)项规定外,应当适当延长折旧年限。
第六十九条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三条第(三)项所称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是指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支出:
(一)修理支出达到取得固定资产时的计税基础50%以上;
(二)修理后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延长2年以上。
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三条第(三)项规定的支出,按照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分期摊销。
第七十条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三条第(四)项所称其他应当作为长期待摊费用的支出,自支出发生月份的次月起,分期摊销,摊销年限不得低于3年。
以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具体规定。应该是“硬性”的吧?

③ 计提长期待摊费用而未摊销税法上如何处理

是的。

如果你的税法规定是12年摊销的话。

那么,你每年应纳税调增的应纳税所得额=1100/10-1100/12= 18.33

④ 款未付清未取得发票的固定资产能提折旧吗

可以

可以估价确认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然后按估价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等发票来时对固定资产的原值进行调整,已计提的折旧不用调整。

⑤ 如何理解税法上的未使用和不需用的固定资产不允许计提折旧

停止使用后不能进行折旧.
折旧是指把固定资产的一部分价值通过生产,转移到产品的价值中去,如果该固定资产已经不使用,则不能对该资产进行折旧,不然会增加产品的成本.

⑥ 税法上对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如何规定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12号)第六十条规定:“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固定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如下: (一)房屋、建筑物,为20年。

(二)飞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

(三)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

(四)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为4年。

(五)电子设备,为3年。

⑦ 新税法对固定资产的影响

一、固定资产确认方面 新准则在总则部分,首先确定了固定资产的核算范围,将满足投资性房地产确认条件的已出租的房屋、建筑物等,排除在固定资产的范围之外,归入投资性房地产核算;新税法将房屋、建筑物没有再进行细化处理,而是一律归入固定资产进行税务处理。即税法中所称固定资产包括:新准则中的固定资产和作为投资性房地产核算的已出租的房屋、建筑物。下面主要探讨新准则和新税法中确定的固定资产在初始计量方面、后续计量方面存在的差异。 二、固定资产初始计量方面 新准则规定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新税法则将初始成本作为计税基础。 新准则与新税法对外购的固定资产成本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新准则考虑了时间价值因素,规定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而新税法则仍然按照购买价款作为计税基础。其二是针对某些特殊行业较高的固定资产弃置费用,比如石油天然气企业水井弃置、核电站核废料的处置等,新准则规定,应当考虑预计弃置费用因素,固定资产应按其取得时的成本及预计的弃置费用折现值入账;而依据企业所得税法税前据实扣除原则,弃置费用不构成固定资产的成本,在实际发生时,作为当期费用一次性扣除。 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成本由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新准则规定,对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没有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估计价值确定其成本,并计提折旧。待办理竣工结算后,再按照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不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新税法按竣工结算前实际发生的支出作为计税基础,对预定可使用状态的把握以竣工结算为标志;而新准则并没有将预定可使用状态等同于工程的竣工结算。 对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成本,新准则规定,在租赁期开始日,承租人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的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其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承租人在租赁谈判和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可归属于租赁项目的手续费、律师费、差旅费、印花税等初始直接费用,应当计入租入资产价值。新税法规定,以租赁合同约定的付款总额和承租人在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为计税基础;租赁合同未约定付款总额的,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承租人在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为计税基础。二者比较,新税法实施条例采用相对简单化的处理方式,按租赁合同约定的租赁付款额或公允价值作为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将会计准则中确认的未实现融资费用直接计入固定资产原值,然后分期计提折旧,与新准则规定的在租赁期内摊入财务费用相比,差别不大,对应纳税所得额的影响不大。而且,由于有合同参照、不需要确定折现率、不需要计算现值,因而比会计准则的规定更直观、更简洁。 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换入的固定资产成本,新准则规定,如果一项交换未同时满足具有商业实质和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条件的,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如果一项交换同时满足具有商业实质且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条件的,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除非有确凿证据表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比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加可靠。新税法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当分解为销售非货币性资产和购买非货币性资产两项经济业务处理,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利得或损失。也就是说,新准则中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换入的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需要运用不同的计量基础和判断标准;而新税法则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三、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方面 固定资产后续计量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固定资产折旧的 计提、减值损失的确定以及后续支出等方面。 (一)固定资产折旧 对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范围,新准则中采用排除法,规定企业应当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但已提足折旧仍然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和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除外。新税法依据企业所得税法税前扣除的相关性原则,对于房屋、建筑物以外未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与经营活动无关的固定资产,不得计提折旧。 对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新准则规定,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并且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进行复核,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有重大改变的,应当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复核。使用寿命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应当调整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应当调整预计净残值。 税法对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残值和折旧方法都有统一明确的规定,允许扣除的折旧费用主要体现了国家的社会经济政策。新税法规定,固定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折旧。由于科技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的固定资产,常年处于强震动、高腐蚀状态的固定资产,可以采用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用加速折旧的方法,并且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对于折旧的最低年限作了相应的规定,如将飞机和火车、轮船并列为10年,电子设备由原来的5年调整为3年;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变更。由此可以看出,新税法对于折旧方法、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这主要是为了防止企业在年度之间随意调节利润,以规避税收。(二)固定资产的减值损失 新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在会计期末判断固定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估计其可收回金额,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减值损失确认后,减值资产的折旧或者摊销费用应当在未来期间作相应调整,以使该资产在剩余的使用寿命内,系统地分摊调整后的资产账面价值。新税法规定,未经核定的准备金不得在税前扣除。对不符合

⑧ 未使用的固定资产需要计提折旧吗 会计与税法规定一样吗

财务上照提折旧,因为毕竟随着技术的更新和设备的老化腐蚀,总不能说你买来设备放在仓库里搁一年还跟原来一样值钱吧?所以财务上的操作是一样要提折旧的。

另外存货便是存货,固定资产就是固定资产,这两个科目完全不同的,你们公司将暂时备用的固定资产列入存货,本身就是一个错误——正确做法应当是在固定资产科目下开设一个“备用”科目以归集这些设备,领用时从“备用”明细科目转到“在用”明细科目中即可——但你们公司当初可能想让资产负债表上好看一些、流动比率更大一些,就出了这么个孬注意~~

当然折旧的方法你们可以考虑设备的领用情况,灵活掌握,这无所谓的

但税法规定,未使用的固定资产不允许列支其提取的折旧,因为未使用的固定资产明显没有参加对当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贡献,所以不允许列支——因此实务上很多企业为了省事,也就不对未使用的固定资产提取折旧,这种变通的方法也说得过去的。

总结:买入备用的固定资产应当记入固定资产-备用科目,领用时转入固定资产对应的明细科目;至于折旧,完全可以领用前不提,自领用的下一个月份开始提取。

⑨ 未使用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可否税前扣除

税法规定,未使用的固定资产不允许列支其提取的折旧,因为未使用的固定资产明显没有参加对当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贡献,所以不允许列支——因此实务上很多企业为了省事,也就不对未使用的固定资产提取折旧,这种变通的方法也说得过去的。

买入备用的固定资产应当记入固定资产-备用科目,领用时转入固定资产对应的明细科目;至于折旧,完全可以领用前不提,自领用的下一个月份开始提取

⑩ 未使用的固定资产在税法上要计提折旧吗 在会计上呢

不对!
您还记得递延所得税这个会计科目吗?
会计上1-5年的折旧费用均为每年600元;
税上的折旧1-3年每年为950元,4-5年无折旧
所产生的财税差异如下:
1
2
3
4
5
合计

600
600
600
600
600
3000

950
950
950
0
0
2850
差异
350
350
350
-600
-600
-150
所得税
87.5
87.5
87.5
-150
-150
-37.5
第1-3年分录如下:
借:
所得税
87.5
贷:
递延所得税负债
87.5
第4-5年分录如下:
借:
递延所得税负债
150
贷:
所得税
150
当第5年结帐时,递延所得税负债仍有借方余额37.5,那是因为,财上的残值为零,而税上的残值为150,150*0.25=37.5
待处份此固定资产时,仍需将此递延余额冲转为零,这样才符合操作。
请问是哪家税务师事务所?不会是这个回答吧?
或是您那边是小规模?小规模是按5年没错的。
税务师说得没错,会计政策就要从一而终,就像是婚姻,"不得随意变更",但是,我心已决!我要换一个不行喔!不就是写份报告给专管员,说明电子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财务用的电脑不到三年就不能用了呀!我就要改啊!行不行不是税务师说了算,决定权还是在公司的.

阅读全文

与固定资产未付款税法能摊销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作业谁发明的名字 浏览:633
狮山工商局电话是多少 浏览:542
厦门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74
农民大爷发明秸秆炉 浏览:210
碘伏开口有效期 浏览:455
马鞍山二中卢大亮 浏览:583
建筑证书培训 浏览:62
马鞍山潘荣 浏览:523
2019年公需课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80
基本卫生公共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浏览:62
初中数学校本研修成果 浏览:30
长沙市知识产权局张力 浏览:369
荣玉证书 浏览:382
凌文马鞍山 浏览:34
石柱镇工商局 浏览:854
钢铁发明国 浏览:118
创造与魔法怎么卖人民币 浏览:101
知识产权专题答案 浏览:760
高发明巫溪 浏览:755
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