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无形资产 > 企业为改进技术研发一项无形资产

企业为改进技术研发一项无形资产

发布时间:2021-04-08 20:10:32

Ⅰ 研发企业研发出一向技术可作为无形资产。文化传媒企业,自己包办、举办的一次文艺演出可否作为无形资产

属于日常的生产经营费用,不属于研发支出,不能作为无形资产处理

Ⅱ 请问 如果企业是非高新技术企业 那研发费用和研发形成的无形资产可以加计扣除么最好把法条列出来

可以
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国税发[2008]116号)
第二条回  本办法适用于答财务核算健全并能准确归集研究开发费用的居民企业(以下简称企业)。(简单说,只要是企业就可以)

但是日常操作中,非高新技术企业申请加计扣除真的很困难,需要提供的材料很多。建议咨询一下当地税务主管部门。

Ⅲ 企业为开发新技术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

C:50%,100%
实际上:
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Ⅳ 大家好,请教一个问题。我公司以研发为主,研发人员报销了一个材料费,用于研发试验,是否可以直接计入

你好好看看我给你提供的这个,对你肯定有帮助:
为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国家鼓励企业技术投入,并制定了优惠政策,它不仅能加速企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而且能使企业享受到税收的经济优惠。企业为了可持续发展,延长企业生命周期,促进企业资产保值增值,加大了技术投入,而企业技术开发费应按照新《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以下简称新《准则》)进行。同时此事项的税务处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国税发〔2008〕116号)中又有特殊的规定。

一、企业研发支出的会计核算

(一)研发整个过程划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

新《准则》将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分为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两个部分。研究是指为获取并理解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有计划调查,其特点在于研究阶段是探索性的。为进一步的开发活动进行资料及相关方面的准备,从已经进行的研究活动看,将来是否会转入开发,开发后是否会形成无形资产等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开发是指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其特点在于开发阶段相对研究阶段而言,应当是完成了研究阶段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一项新产品或新技术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新《准则》规定,对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应分别处理: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完成研究后进入开发阶段所发生的支出在满足一定条件后允许资本化。

(二)研发费用归集分费用化支出与资本化支出

《指南》规定:为核算企业进行研究与开发无形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设“研发支出”会计科目,该科目应当按照研究开发项目,分别“费用化支出”与“资本化支出”进行明细核算。因此,分清费用化支出与资本化支出的界限是对企业自行开发无形资产进行会计核算的关键。

新《准则》规定,企业研究阶段的支出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而将开发阶段符合无形资产确认条件的开发支出予以资本化,并规定了开发支出资本化的五个具体条件,即企业内部开发项目发生的开发支出,在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时,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一是从技术上来讲,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具有可行性;二是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三是无形资产产生未来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具有市场或该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时,应当证明其有用性;四是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的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五是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

《指南》指出,无法区分研究阶段支出和开发阶段支出的,应当将其所发生的研发支出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研发支出无法明确在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分配的,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不计入开发活动的成本。由此可见,开发阶段的支出并不都是能够资本化的。

另外,新《准则》规定: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其成本包括自满足本准则第四条和第九条规定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总额,但是对以前期间已经费用化的支出不再调整。也就是说,对于那些已经计入各期费用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在该项无形资产获得成功并依法申请取得权利后,并不能通过追溯调整,再将原已计入损益的开发费用资本化。

(三)区别企业自行进行的研究开发项目与取得的已作为无形资产确认的正在进行中的研究开发项目

新《准则》规定:企业取得的已作为无形资产确认的正在进行中的研究开发项目,在取得后发生的支出应当按照本准则第七条至第九条的规定处理。在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明确:一是“已作为无形资产确认”;二是“正在进行中的研究开发项目”。既然已作为无形资产确认,那么在取得时应按确定的金额作资本化支出,取得后其追加支出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该无形资产取得时,其研究阶段已经结束,取得后主要是继续开发,则其后续支出在同时满足规定条件时应予资本化,计入资本化支出;另一种是如果企业在取得该项无形资产后,需要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新的研究和开发,则其后续支出应作为一项新的无形资产研究开发项目进行会计核算处理,即对研究阶段的支出费用化,对开发阶段的支出在同时满足资本化条件时应予资本化。为此,企业取得的已经作为无形资产确认的正在进行中的研究开发项目的后续支出,如何分别计入费用化支出和资本化支出,需要会计人员依据具体情况作出职业判断。

二、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的税务处理

新《企业所得税法》(简称新法)实施前,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技术创新有关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88号)关于技术开发费的要求,与新产品、新工艺试制和研究相关的费用,在按规定100%扣除的基础上,允许再按当年实际支出额的50%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财税〔2006〕88号文件,没有将研究开发费用区分为是否形成无形资产的不同扣除办法,而是将企业研发费用在发生当年全额扣除150%。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五条,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为规范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的税前扣除及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的执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6〕6号)的有关规定,国家税务总局制定了《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国税发〔2008〕116号)。

(一)研究开发加计扣除的使用范围

适用于财务核算健全并能准确归集研究开发费用的居民企业(以下简称企业)。企业从事《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公布的《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07年度)》规定项目的研究开发活动,其在一个纳税年度中实际发生的下列费用支出,允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规定实行加计扣除。包括:1.新产品设计费、新工艺规程制定费以及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技术图书资料费、资料翻译费。2.从事研发活动直接消耗的材料、燃料和动力费用。3.在职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的工资、薪金、奖金、津贴、补贴。4.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折旧费或租赁费。5.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软件、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摊销费用。6.专门用于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的模具、工艺装备开发及制造费。7.勘探开发技术的现场试验费。8.研发成果的论证、评审、验收费用。

(二)企业应于年度汇算清缴所得税申报时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的相应资料

企业申请研究开发费加计扣除时,应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如下资料:1.自主、委托、合作研究开发项目计划书和研究开发费预算。2.自主、委托、合作研究开发专门机构或项目组的编制情况和专业人员名单。3.自主、委托、合作研究开发项目当年研究开发费用发生情况归集表。4.企业总经理办公会或董事会关于自主、委托、合作研究开发项目立项的决议文件。5.委托、合作研究开发项目的合同或协议。6.研究开发项目的效用情况说明、研究成果报告等资料。

(三)其他注意事项

企业必须对研究开发费用实行专账管理,同时必须按照本办法附表的规定项目,准确归集填写年度可加计扣除的各项研究开发费用实际发生金额。企业在一个纳税年度内进行多个研究开发活动的,应按照不同开发项目分别归集可加计扣除的研究开发费用额。对企业共同合作开发的项目,凡符合上述条件的,由合作各方就自身承担的研发费用分别按照规定计算加计扣除。对企业委托给外单位进行开发的研发费用,凡符合上述条件的,由委托方按照规定计算加计扣除,受托方不得再进行加计扣除。企业集团采取合理分摊研究开发费的,应提供集中研究开发项目的协议或合同,该协议或合同应明确规定参与各方在该研究开发项目中的权利和义务、费用分摊方法等内容。如不提供协议或合同,研究开发费不得加计扣除。企业集团母公司负责编制集中研究开发项目的立项书、研究开发费用预算表、决算表和决算分摊表。

例:某企业2008年当期发生研发支出1 000万元,其中资本化形成无形资产的为600万元。

会计处理:

(1)发生时

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400

——资本化支出 600

贷:原材料、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 1 000

(2)期末,应将“研发支出”科目归集的费用化支出金额转入“管理费用”科目

借:管理费用 400

贷: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400

(3)研究开发项目达到预定用途形成无形资产时

借:无形资产 600

贷: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600

“研发支出”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正在进行无形资产研究开发项目满足资本化条件的支出。会计上,计入当期“管理费用”的是400万元,符合资本化条件发生的支出构成无形资产成本,同时计入“无形资产”成本的600万元以后分期摊销。

税务处理:

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实行100%扣除的基础上,按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无形资产成本的150%进行摊销。当期税法比会计多扣除400×(1+50%)-400=200(万元)应填列附表五第10行“1.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200万元。

会税差异分析:

税务处理:假定无形资产的使用期为10年,在无形资产的使用期内,各年按会计准则年摊销额为600/10=60万元,各年按税法年摊销额为600×50%/10=90(万元),10年中,每一纳税年度调减应纳税所得额90-60=30(万元),在无形资产的使用期内,各年按企业会计准则年摊销额为600/10=60万元,各年按税法年摊销额为600×150%/10=90万元。未来10年中,税前扣除额400×(1+50%)+90×10=1 500(万元),而会计上作为管理费用抵减利润额400+60×10=1 000,差异额为500万元。

Ⅳ 非高新技术企业可以自行研发无形资产吗 研发成功后转为无形资产时需要审批吗如何审批

1.非高新技术企业可以自行研发无形资产。

2.研发成功后转为无形资产时不需要审批,但你如果想税前按1.5扣除,就必须要审批。

3.非常复杂,首先要科技局审批,然后是税务。

Ⅵ 企业自行研发无形资产财税处理及纳税调整

企业自行研发无形资产财税处理及纳税调整
一、自行研发形成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要求对企业进行的研究开发项目,应当区分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分别进行核算。对于研究阶段的支出,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支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本化计入无形资产成本,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
(一)研究阶段支出的确认与计量。研究,是指为了获取并理解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有计划的调查。研究阶段是探索性的,是为进一步的开发活动进行资料及相关方面的准备,已经进行的研究活动将来是否会转入开发、开发后是否会形成无形资产等均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考虑到研究阶段的探索性及其成果的不确定性,企业无法证明其能够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无形资产的存在,不符合资产确认的条件,因此对于企业自行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有关支出应当在发生时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有关支出发生时,借记“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科目,贷记“原材料”、“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期末,将研究阶段发生的支出转入当期管理费用,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研究支出——费用化支出”科目。
(二)开发阶段支出的确认与计量。开发,是指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相对于研究阶段而言,开发阶段应当是已完成研究阶段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具备了形成一项新产品或新技术的基本条件。考虑到开发阶段的研发项目往往形成成果的可能性较大,对于自行研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满足特定条件的予以资本化,确认为无形资产,否则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1、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开发阶段支出的会计处理。开发支出发生时,借记“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贷记“原材料”、“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研究开发项目达到预定用途形成无形资产的,应按“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的余额,借记“无形资产”科目,贷记“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
2、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开发阶段支出的会计处理。有关支出发生时,借记“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科目,贷记“原材料”、“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期末,将开发阶段发生的支出转入当期管理费用,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科目。
(三)自行研发形成无形资产的列报
1、自行研发达到预定用途无形资产的列报。只有达到预定用途形成无形资产的,才将“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金额转入“无形资产”科目。资产负债表中的“无形资产”项目需根据“无形资产”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累计摊销”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2、自行研发尚未形成达到预定用途无形资产的列报。由于“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科目的余额在期末已转入“管理费用”科目,因此“研发支出”科目的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正在进行的研发项目中满足资本化条件的支出。这也就是说,对于尚未形成达到预定用途无形资产的项目,仍然在“研发支出”科目中进行核算。资产负债表中的“开发支出”项目则需要根据“研发支出”科目的“资本化支出”明细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填列。
例: 2010年1月1日甲公司经董事会批准研发某项新产品专利技术,该公司董事会认为,研发该项目具有可靠的技术和财务等资源的支持,并且一旦研发成功将降低该公司的生产成本。该公司在研发过程中发生材料费用4273.5(进项税726.5)万元,人工工资1000万元,其它费用4000万元,总计发生研发支出10000万元,其中,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为6000万元。该公司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在2010年10月20日达到预定用途。假设甲公司对该新技术采用直线法,按10年摊销,无残值。
分析:首先,甲公司经董事会批准研发某项新产品专利技术,并认为完成该项新型技术无论从技术上还是财务等方面能够得到可靠的资源支持,并且一旦研究成功将降低公司的生产成本,因此,符合条件的开发费用可以资本化。其次,甲公司在开发该项新型技术时,累计发生10000万元的研究与开发支出,其中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开发支出6000万元,符合“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的条件。
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单位:万元):
(1)发生研发支出:
借: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4000
——费用化支出 6000
贷:原材料 5000
应付职工薪酬 1000
银行存款 4000
(2)2010年10月20日,该专利技术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借:管理费用 4000
无形资产 6000
贷: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6000
——费用化支出 4000
(3)2010年12月末摊销
摊销金额的计算:6000÷10×3÷12=150(万元)
借:管理费用——专利技术 150
贷:累计摊销 150
二、自行研发形成无形资产的税务处理
(一)自行研发项目对当期所得税的影响。
《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对研发费用计入当期损益未形成无形资产的,允许再按其当年研发费用实际发生额的50%,直接抵扣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研发费用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该无形资产成本的150%在税前摊销。除法律另有规定外,摊销年限不得低于10年。因此,在计算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时,应对利润总额进行纳税调减:调减的金额分别是“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科目支出金额50%,“累计摊销”科目摊销金额的50%,从而减少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缴所得税。
(二)自行研发形成无形资产对递延所得税的影响
1、自行研发无形资产计税基础的确定。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对于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以开发过程中该资产符合资本化条件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为计税基础,与按照会计准则初始确认的成本是一致的。
对于享受税收优惠的研发支出,在形成无形资产时,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成本和计税基础是不同的。会计准则确定的成本为研发过程中符合资本化条件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而税法确定的计税基础则是在会计入账价值的基础上加计50%.即享受税收优惠的自行研发无形资产的计税基础为账面价值的1.5倍。
2、自行研发无形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
对于自行研发形成的无形资产,在后续计量中,如果是由于摊销或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应当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金额为暂时性差异的金额与适用税率的乘积。
对于享受税收优惠的自行研发无形资产,当达到预定用途时,即从“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转入“无形资产”,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形成了差异。但由于此事项不是企业合并,并且事项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虽然产生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也不得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企业会计期末研发尚未形成无形资产的,在“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核算,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列入的项目为“开发支出”而不是“无形资产”。对于“开发支出”项目来说,其形成无形资产尚存在不确定性因素。“开发支出”列入了资产负债表,在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时,应就“开发支出”项目来确定其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其账面价值为“研发支出”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对于计税基础没有明确规定。
承上例,假如甲企业对该新技术采用直线法,按10年摊销。无残值。2010年10月31日,该新专利技术的可收回金额为9000万元。假设甲企业2010年的利润总额为7000万元,无其他的纳税调整事项。则甲企业2010年的所得税会计处理为:
(1)2010年末自行研发无形资产的账面净=6000-6000÷10×3÷12=5850(万元)。
因为2010年末可收回金额为9000万元,可回收金额大于账面净值所以不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所以2010年末自行研发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账面净值=5850(万元)。
(2)2010年末自行研发无形资产的计税基础=5850×150%=8775(万元)。
(3)自行研发无形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8775-5850=2925(万元)。
(4)自行研发无形资产形成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计入递延所得税资产=0。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由于自行研发形成的暂时性差异不符合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条件,所以只能计算出自行研发的无形资产的暂时性差异的金额,但不能将2925×25%=731(万元)计人递延所得税资产。也就是说虽然这项自行研发无形资产存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但其应计入递延所得税资产的金额为0.
2010年的应缴所得税=(7000-4000×50%-6000÷10×3÷12×50%)×25%=1231(万元)。
甲公司2010年的所得税会计处理为(单位: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 1231
贷:应缴税费——应缴所得税 1231
三、纳税调整
(一)2010年专利技术摊销纳税调整
2010年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九《资产折旧、摊销纳税调整明细表》第15行无形资产,本期会计摊销金额150万元,税收摊销金额225万元,纳税调减额75(225-150)万元,相应在附表三《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第46行无形资产摊销,调减应纳税所得额75万元。
(二)2010年费用化支出加计扣除纳税调整
2010年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五《税收优惠明细表》第10行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费用,本期发生额4000万元,税法准予扣除额6000(4000×1.5)万元,纳税调减额2000(6000-4000)万元,相应在附表三《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第39行加计扣除,调减应纳税所得额2000万元。

Ⅶ 自行研发无形资产成本如何确定

近日,某企业来电咨询
,该企业自行研发了一项无形资产。2009年,研究开发阶段发生的费用,按照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五条的规定,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但在2010年企业开发成功,形成了无形资产,在计算自制无形资产的成本时,是否将企业在2009年已在当期扣除的研发成本重新冲回,补计到无形资产的总成本中进行摊销?税务人员的回答是:已经费用化的研发支出,不再进行调整。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十六条的规定,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以开发过程中该资产符合资本化条件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为计税基础。在企业会计准则中将企业内部研究开发无形资产费用的确定按照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来划分。
一是研究阶段,是指为获取新的技术和知识等进行的有计划的调查、研究,包括意于获取知识而进行的活动;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的应用研究、评价和最终选择;材料、设备、产品、工序、系统或服务替代品的研究;以及新的或经改进的材料、设备、产品、工序、系统或服务的可能替代品的配制、设计、评价和最终选择。从研究活动的特点看,其研究是否能在未来形成成果,即通过开发后是否会形成无形资产均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企业也无法证明其研究活动一定能够形成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无形资产,因此,研究阶段的有关支出在发生时应当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
二是开发阶段,是指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开发阶段是以研究阶段为基础,对项目的开发具有针对性,并且形成成果的可能性较大。由于开发阶段相对于研究阶段更进一步,且很大程度上形成一项新产品或新技术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此时如果企业能够证明满足无形资产的定义及相关确认条件,所发生的开发支出可资本化,确认为无形资产的成本。
在开发阶段,判断可以将有关支出资本化确认为无形资产,必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1.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2.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3.无形资产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的,应当证明其有用性;4.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5.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的计量。
对于开发阶段的支出,应单独核算,如发生的研发人员的工资、材料费等,从事多项开发的所发生的支出按一定的标准在各个开发项目间进行分配。无法明确分配的,应予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不计入开发活动的成本。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的成本仅包括在满足资本化条件的时点至无形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总额,对于同一项无形资产在开发过程中达到资本化条件之前已经费用化计入损益的支出不再进行调整。
《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规定,企业研究阶段的支出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开发阶段的支出符合条件的才能资本化,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如果确实无法区分研究阶段的支出和开发阶段的支出,应将其所发生的研发支出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自行开发无形资产发生的研发支出,未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借记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科目,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借记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贷记原材料、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等。研究开发项目达到预定用途形成无形资产的,应按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的余额,借记无形资产科目,贷记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然后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按不得低于10年的期限进行摊销。
所以,再次提醒纳税人,在研发无形资产时,是否存在把已经费用化的研究支出,又计入资本化费用中重复计算扣除,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二条第(一)项规定,自行开发的支出已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的无形资产不得计算摊销费用扣除。

Ⅷ 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而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的支出,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再按照规

国税总局颁发《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国税发〔内2008〕116号),为企业进行研发容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的执行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是指企业按照税法的规定在研发费用实际发生并扣除的基础上,再加成50%的比例,作为企业计算年度应纳税所得额时附加扣除的一种税收优惠政策。
如企业能合理利用此项优惠政策,将对整体降低企业所得税负担起到明显的作用。
对于企业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资料:
企业立项决议及立项报告;
研发项目计划及费用预算;
研发机构及人员设置文件;
研发项目可加计扣除研究开发费用归集;
委托、合作研发协议起草与审定;
研发成果报告及效用等说明;
其他需要提交的文件。

Ⅸ 1. 甲公司有关无形资产的业务如下: (1)甲公司2008年初开始自行研究开发一项无形资产,在研究开发过程中

(1)2008年度:

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400

——资本化支出 1 2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900

银行存款 700

借:管理费用 400

贷: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400

借:无形资产 1 200

贷: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1 200

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 200万元,可收回金额为1 000万元,账面价值高于可收回金额,所以应该计提减值准备,金额=1 200-1 000=200(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200

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200

(2)2009年度:

2009年12月31日应计提的减值准备=1 000-800=200(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200

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200

(3)2010年度:

2010年度的摊销额=800/5=160(万元)

2010年12月31日应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800-160)-540=100(万元)

借:管理费用 160

贷:累计摊销 160

借:资产减值损失 100

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100

(4)2012年度:

借:管理费用 135

贷:累计摊销 135

借:累计摊销 430(160+135×2)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500(400+100)

营业外支出 270

贷:无形资产 1 200

Ⅹ 税法规定,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

你的理解有误
1、你要明白,这个加计扣除、加计摊销影响的是你企业所得税的应回纳税所得额,这答个加计在财务账面上是不直接放映的
2、按照规定,把研发支出的加计扣除分成了两种,这两种是分开分别加计互不影响的,也就是你说的,如果当期费用化支付100,那么实际可以在所得税前扣除的金额就应该是150(加计50%),这个跟你另外资本化的部分是否已经形成无形资产是没有直接关系的
而对于资本化的部分,就是你说的已经转为无形资产的部分,这部分账面按照正常的无形资产计提摊销,假设当期摊销了10,那么最后你可以税前扣除的应该是15(同样加计50%),这个也跟你费用化那个没直接关系
3、在实际中,这个加计扣除税务局会有一些具体要求的,要符合税务局的要求和认定的,才可以加计扣除

阅读全文

与企业为改进技术研发一项无形资产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创造丰盛传销2016 浏览:787
公共卫生服务年度工作报告 浏览:921
石狮城管投诉电话 浏览:538
武汉环保局投诉电话 浏览:87
伊成果个人资料 浏览:25
软件著作权可以赚钱吗 浏览:481
作业谁发明的名字 浏览:633
狮山工商局电话是多少 浏览:542
厦门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74
农民大爷发明秸秆炉 浏览:210
碘伏开口有效期 浏览:455
马鞍山二中卢大亮 浏览:583
建筑证书培训 浏览:62
马鞍山潘荣 浏览:523
2019年公需课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80
基本卫生公共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浏览:62
初中数学校本研修成果 浏览:30
长沙市知识产权局张力 浏览:369
荣玉证书 浏览:382
凌文马鞍山 浏览: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