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无形资产 > 摊销折旧减值的联系

摊销折旧减值的联系

发布时间:2021-04-08 19:38:47

Ⅰ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累计折旧之间的关系

固定资产价值超过一十二万吗?分多少年呢?
因为低于此价值或少于五年,做起计提减值准备和累计折旧计提的变化意义不大.
如果固定资产价值大于一十二万并多于五年.
自计提减值准备月份起,依新价值提累计折旧.
与以前价格的累计折旧于下一会计年度转入新帐目时做一次性调整,
以减值后残值合理基础核算已提累计折旧与价值有无矛盾仅供参考

Ⅱ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与累计折旧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1、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与累计折旧的联系。
①两者都核算固定资产价值的降低:一个是固定资产净值的减损,一个是固定资产价值的转移。
②两者计提的原因有相同之处:技术进步和遭受破坏使得固定资产价值降低是两者计提的共同原因。
③两者之间相互关联。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累计折旧的补充,它对累计折旧中的估计偏差进行矫正。固定资产的折旧要以减值后的固定资产净值为基础进行调整。
2、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与累计折旧的区别。
①两者所针对的对象不同。累计折旧是固定资产原值的减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则是固定资产净值的减项。这一点由财务报表列示的情况就可以看出。
②两者处理问题的及时性不同。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折旧方法等,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当折旧估计发生偏差、固定资产价值发生减损时,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可以在期末及时地予以调整。
③两者发生的频率和规律性不同。折旧一般是按月计提,所以折旧计提是经常发生的,计提的金额是有规律的,它与当期的收益相配比。而固定资产减值则不同,它是一项非经营性支出,固定资产减值产生的原因也不是经常发生的。
④两者所处的时点不同。在取得固定资产后,企业就要预计折旧年限、净残值和选择合理的折旧方法,这是在购置时点的一种估计,所以累计折旧金额是主观性较强的估计值。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期末根据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之差来确定金额的,它是对购置固定资产后某期期末的一种估计,相对比较客观。
⑤两者有部分核算内容相互独立。除了技术进步和遭受破坏使得固定资产价值降低外,累计折旧更关注固定资产由于正常使用而发生的价值转移。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还核算长期闲置固定资产的减值。

Ⅲ 会计学,摊销,减值和折旧的区别是什么

摊销一般是无形资产或者费用类的科目在账期内进行合理摊销
减值是原值和可变现净值相比
折旧是固定资产及其他资产必须进行的

Ⅳ 计提折旧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2002年1月1日起施行)为固定资产折旧作出明确定义:“折旧,指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的系统分摊。其中,应计折旧额,指应当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的原价扣除其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如果已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还应当扣除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固定资产的净残值在计算折旧额时可以预先扣除,而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不能预先扣除,而是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通过期末计价,按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在投入使用初期,一般只计提折旧不计提减值准备。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价格的变化和科技的进步,使固定资产不断减值,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往往低于其账面价值,为真实核算固定资产的期末价值,应按其差额计提减值准备。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如果还按原计算的折旧额计提折旧,折旧额总和与预计净残值和减值准备三项相加之和就会高于固定资产原值。因此,企业应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第29条的规定,对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原计算的折旧率和折旧额进行重新计算,确定新的折旧率和折旧额。现以年限平均法(直线法)为例,对其计算方法介绍如下:

新计算的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已提累计折旧率-已提减值准备率)÷(预计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100%

已提累计折旧率=已提累计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

已提减值准备率=已提减值准备累计金额÷固定资产原值

新计算的月折旧率=新计算的年折旧率÷12

新计算的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新计算的月折旧率

例:某企业1999年6月份购入一辆运货卡车,当月投入使用,入账价值10万元,预计使用5年,其报废时的残值率为4%,企业自2001年1月1日起执行新的《企业会计制度》,于2001年末对该辆运货卡车计提减值准备1万元,截止2001年末该辆运货卡车累计折旧余额为48000元。2002年新计算的年折旧率、月折旧率、月折旧额各是多少?

新计算的年折旧率=(1-4%-48%-10%)÷(5-2.5)×100%=15.2%

新计算的月折旧率=15.2%÷12=1.26667%

新计算的月折旧额=100000元×1.26667%=1266.67元

如果该企业2002年末对该辆运货卡车又计提减值准备1万元,2003年执行新计算的年折旧率、月折旧率、月折旧额各又是多少?

已提累计折旧率=(48000+1266.67×12)÷100000×100%=63.2%

新计算的年折旧率=(1-4%-63.2%-20%)÷(5-3.5)×100%=8.5333%

新计算的月折旧率=8.5333%÷12=0.7111%

新计算的月折旧额=100000元×0.7111%=711.11元

仔细看看,还是能从中找出累计折旧与减值准备的区别的!

Ⅳ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与累计折旧在核算程序方面具有哪些联系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与累计折旧的关系:
1、两者都是核算固定资产价值降低的会计科目
无论是固定资产净值的减损,还是固定资产价值的转移,都意昧着固定资产价值的减少。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与累计拆旧作为固定资产的减项,共同反映这一价值的降低,使得最终的固定资产净值等于可收回金额。

2、两者计提的原因有相同之处
在技术进步和遭受破坏的情况下,企业的固定资产价值会降低。这也是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和计提累计折旧的共同原因。
3、两者之间相互关联
固定资产原值扣减企业估计的累计折旧可以得到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再通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可以将账面净值调整为可收回净值。所以,由此看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累计折旧的补充科目,它将累计拆旧中估计有偏差的地方进行矫正,使得减值后的固定资产净值能体现可收回金额。另一方面,在计提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后,固定资产的折旧要以减值后的固定资产净值为基础进行调整,也就是说,未来累计折旧的计提要考虑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影响。

Ⅵ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与累计折旧的区别和联系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与累计折旧的区别和联系:
1、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与累计折旧的区别:
累计折旧是按规定计提的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是在增加固定资产时确定的按照一定的计提方法每年计提一定的数额。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则是在下面的情况发生时计提:
如果在事实、证据表明固定资产有减损使得固定资产原值减去累计折旧之后的余额仍大于现值或将来应收金额,就需要就其差额部分计提减值准备。

2、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与累计折旧的联系:
固定资产减值与折旧是固定资产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资产负债表》内容上看,“折旧”与“减值准备”都是“固定资产”的备抵项目,两者互为补充,共同反映固定资产帐面价值的减少。无论是计提减值准备,还是提取折旧,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正确计算损溢、减少风险损失、合理确定成本补偿尺度”的“谨慎”原则。

Ⅶ 累计摊销、累计折旧、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减值损失的账户处理。

累计摊销、累计折旧、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减值损失都是资产类的,但专很特殊,增属加时在借方,减少时在贷方
;(计提时在贷方,摊销,折旧增加在借方;冲减在借方,对外出售等在借方)
发生减值时: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对外出售时:
借:银行存款
累计摊销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营业外支出--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
贷:无形资产
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Ⅷ 固定资产折旧和减值的关系,既然折旧了为什么还要减值呢

一、固定资产折旧
(一)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范围
固定资产准则规定,企业应对所有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但是,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和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除外。在确定计提折旧的范围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固定资产应当按月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应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开始计提折旧,终止确认时或划分为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时停止计提折旧。为了简化核算,固定资产应用指南仍沿用了实务中的做法: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不计提折旧。
2.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不论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计提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所谓提足折旧是指已经提足该项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
3.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估计价值确定其成本,并计提折旧;待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
(二)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折旧方法。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合法等。企业选用不同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将影响固定资产使用寿命期间内不同时期的折旧费用,因此,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1.年限平均法
年限平均法又称直线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均相等。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l-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年)×l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算每期应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3.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指在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后的金额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应用这种方法计算折旧额时,由于每年年初固定资产净值没有扣除预计净残值,所以在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时,应在其折旧年限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寿命(年)×l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4.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又称年限合计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乘以一个以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寿命为分子、以预计使用寿命逐年数字之和为分母的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l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一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固定资产应当按月计提折旧,计提的折旧应通过“累计折旧”科目核算,并根据用途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者当期损益。例如,企业自行建造固定资产过程中使用的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应计入在建工程成本;基本生产车间所使用的固定资产,其计提的折旧应计入制造费用;管理部门所使用的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应计入管理费用;销售部门所使用的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应计入销售费用;经营租出的固定资产,其应提的折旧额应计入其他业务成本。
(三)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的复核
在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其所处的经济环境、技术环境以及其他环境有可能对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产生较大影响。例如,固定资产使用强度比正常情况大大加强,致使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大大缩短;替代该项固定资产的新产品的出现致使其实际使用寿命缩短,预计净残值减少等等。为真实反映固定资产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的期间及每期实际的资产消耗,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进行复核。如有确凿证据表明: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应当调整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应当调整预计净残值。
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所处经济环境、技术环境以及其他环境的变化也可能致使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发生重大改变,企业也应相应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例如,某采掘企业各期产量相对稳定,原来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年度复核中发现,由于该企业使用了先进技术,产量大幅增加,可采储量逐年减少,该项固定资产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已发生重大改变,需要将年限平均法改为产量法。
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的改变应作为会计估计变更,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处理。

当企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时,即表明资产发生了减值,企业应当确认资产减值损失,并把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根据资产减值准则的规定,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估计其可收回金额,然后将所估计的资产可收回金额与其账面价值相比较,以确定资产是否发生了减值,以及是否需要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并确认相应的减值损失。

Ⅸ 摊销、折旧、减值

摊销
一般是指除了固定资产外的资产
再使用年限里
均匀摊销
也有根据工作量进行摊销的情况
折旧是固定资内产在使用年限中用选定的折旧方法平均或者加速折旧
减值一般是指
资产的减值
一般情况记入资产减值损失中
摊销一容般在
无形资产
一章中最先提到
折旧是固定资产一章
减值有
专门的
资产减值一章
相关的知识很多
如果只是了解建议下载本
会计基础
或者
初级会计师
看看

阅读全文

与摊销折旧减值的联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创造丰盛传销2016 浏览:787
公共卫生服务年度工作报告 浏览:921
石狮城管投诉电话 浏览:538
武汉环保局投诉电话 浏览:87
伊成果个人资料 浏览:25
软件著作权可以赚钱吗 浏览:481
作业谁发明的名字 浏览:633
狮山工商局电话是多少 浏览:542
厦门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74
农民大爷发明秸秆炉 浏览:210
碘伏开口有效期 浏览:455
马鞍山二中卢大亮 浏览:583
建筑证书培训 浏览:62
马鞍山潘荣 浏览:523
2019年公需课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80
基本卫生公共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浏览:62
初中数学校本研修成果 浏览:30
长沙市知识产权局张力 浏览:369
荣玉证书 浏览:382
凌文马鞍山 浏览: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