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长期债权投资溢折价摊销的账务处理
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例子:
Y企业1995年1月3日购入B企业1995年1月1日发行的五年期债券,票面利率12%,债券面值1000元,企业按1050元的价格购入80张,另支付有关税费400元(因金额较小,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该债券每年付息一次,最后一年还本金并付最后一次利息。假设Y企业按年计算利息,Y企业计提利息并分别按实际利率法和直线法摊销溢价的会计处理如下:
(1)投资时:
初始投资成本(80×1050) =84000
减:债券面值(80×1000) =80000
债券溢价 =4000
(2)购入债券时的会计分录:
借: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面值) 80000
——债券投资(溢价) 4000
投资收益——长期债券费用摊销 400
贷:银行存款 84400
(3)年度终了计算利息并摊销溢价:
①按实际利率法计算:
实际利率法在计算实际利率时,如为分期收取利息,到期一次收回本金和最后一期利息的,应当根据“债券面值+债券溢价(或减去债券折价)=债券到期应收本金的贴现值+各期收取的债券利息的贴现值”,并采用“插入法”计算得出。
债券面值+债券溢价(或减去债券折价)=债券到期应收本金的贴现值+各期收取的债券利息的贴现值
根据上述公式,先按10%的利率测试:
80000×0.620921+9600×3.790787=86065>84000(注1)(年金现值表)
(注1:0.620921是根据“期终1元的现值表”查得的5年后收取的1元按10%利率贴现的贴现值;3.790787是根据“年金1元的现值表”查得的5年中每年收取的1元按10%的利率贴现的贴现值。)
③再按11%的利率测试:
80000×0.593451+9600×3.695897=82957<84000(注2)
(注2:0.593451是根据“期终1元的现值表”查得的5年后收取的1元按11%利率贴现的贴现值;3.695897是根据“年金1元的现值表”查得的5年中每年收取的1元按11%的利率贴现的贴现值。)
根据上述等式设A2利率对应的数据为B2,A1利率对应的数据是B1,实际利率为A,对应的数据为B,A1、B1、B、A2、B2为已知数,求得实际利率A=A1+(B1-B)/(B1-B2)*(A2-A1)
根据插入法计算实际利率=10%+(11%-10%)×(86065-84000)÷(86065-82957)=10.66%
注:按照上述公式计算的金额应为8632元(80974×10.66%),差额6元(8632-8626),这是由于计算时小数点保留位数造成的,在最后一年调整。
各年会计分录如下:
1995年12月31日:
借:应收利息 9600
贷:投资收益——债券利息收入 8954
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溢价) 646
1996年12月31日:
借:应收利息 9600
贷:投资收益——债券利息收入 8886
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溢价) 714
1997年12月31日:
借:应收利息 9600
贷:投资收益——债券利息收入 8809
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溢价) 791
1998年12月31日:
借:应收利息 9600
贷:投资收益——债券利息收入 8725
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溢价) 875
1999年12月31日:
借:应收利息 9600
贷:投资收益——债券利息收入 8626
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溢价) 974
(3)按直线法计算:
会计分录如下(每年相同):
借:应收利息 9600
贷:投资收益——债券利息收入 8800
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溢价) 800
(4)各年收到债券利息(除最后一次付息外):
借:银行存款 9600
贷:应收利息 9600
(5)到期还本共收到最后一次利息:
借:银行存款 89600
贷: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面值) 80000
应收利息 9600
Ⅱ 溢价或折价发行债券的会计分录
债券按溢价发行
借:银行存款 350
贷:应付债券-债券面值 300
应付债券-债券溢价回 50
计提利息
借:财务答费用 35
贷:应付债券-应计利息 35
溢价摊销额
按应计利息与溢价摊销额的差额
借:财务费用 105
借:应付债券-债券溢价 70
贷:应付债券-应计利息 35
折价发行又称“低价发行”,“高价发行”或“溢价发行” 的对称,发行债券时,发行价格低于债券票面金额,到期还本时依照票面金额偿还的发行方法。正常情况下,低价发行可以提高债券的吸引力,扩大债券的发行数量,加快发行速度,有利于发行者在短期里筹集较多的资金。
一般而言,债券折价发行的原因有下面几个:
①发行者信用低或是新发行债券者,为保证债券顺利推销而采用折价发行;
②债券发行数量很大,为了鼓励投资者认购,用减价的方式给予额外收益补贴;
③由于市场利息率上升,而债券利息率已定,为了保证发行,只能降低发行价格。折价发行时,由于债券的发行价格低于票面价值,使投资者的收益率大于债券票面利率,因此折价发行债券的票面利率可适当降低。
Ⅲ 应付债券溢价摊销怎么做分录
溢价的,减回来去:借:自相关成本和费用科目、应付债券-利息调整、贷:应付利息。
折价的,加回去:借:相关成本和费用科目、贷:应付利息、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Ⅳ 溢价或折价发行债券的账务处理
债券处理抓两头:
1、债券面值
2、银行存款
3、倒挤出债券溢折价(差额根据面值和银行做借贷方)
借:银行存款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贷:应付债券-面值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Ⅳ 债券溢价摊销的分录如何做
债券溢价的摊销方法主要有:直线摊销法和实际利息摊销法两种。
Ⅵ 债券溢价摊销的分录
购入债券时:
借: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面值)
长期债权投资——(溢回价)
贷:银行存答款
收取利息时:
借: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应计利息)
贷: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溢价)
投资收益
(6)摊销的折价或溢价会计分录扩展阅读
长期债权投资是企业购买的各种一年期以上的债券,包括其他企业的债券、金融债券和国债等。债权投资不是为了获取被投资单位的所有者权益,债权投资只能获取投资单位的债权,债权投资自投资之日起即成为债务单位的债权人,并按约定的利率收取利息,到期收回本金。
长期债权投资的主要特点:
1、投资只能按约定的利率收取利息,到期收回本金。
2、债权投资可以转让,但在债权债务双方约定的期限内一般不能要求债务单位提前偿还本金。
3、债权投资与其他债权一样,存在一定的债权风险。
Ⅶ 公司债溢价和折价的含义、性质、摊销方法及其账务处理。
gfdgd
Ⅷ 应付债券溢价摊销怎么做分录呢
应付债券是指企业为筹集长期资金而实际发行的债券及应付的利息,它是企回业筹集长期资金的一种重要答方式。
会计分录如下:
1、溢价的减回去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相关成本和费用科目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贷:应付利息
2、折价的,加回去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相关成本和用科目
贷:应付利息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8)摊销的折价或溢价会计分录扩展阅读
债券溢价摊销的方法
1、直线摊销法是将债券购入时的溢价在债券的偿还期内平均分摊的方法,按照直线摊销法,企业每期实际收到的利息收入都是固定不变的,在每期收到利息时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
2、实际利息摊销法就是按各期期初债券的置存价值和债券发行时的实际利率(即市场利率)计算各期利息,并据以进行溢价摊销的方法。
3、债券投资每期的利息收入等于不变的实际利率乘以期初的债券置存价值;每期溢价的摊销数,则等于该期实得的利息收入与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收入的差额。
Ⅸ 应付债券溢、折价摊销如何记账
企业债券应按期计提利息,溢价或折价发行债券,其债券发行价版格总额与债券面权值总额的差额,应当在债券存续期间分期摊销。摊销方法可以采用实际利率法,也可以采用直线法。
分期计提利息及摊销溢价、折价时,应当区别情况处理:面值发行债券应计提的利息,
借:在建工程
财务费用
贷:应付债券——应计利息溢价发行债券,按应摊销的溢价金额,
借:应付债券——债券溢价
在建工程
财务费用
贷:应付债券——应计利息折价发行债券,按应摊销的折价金额和应计利息之和,
借:在建工程
财务费用
贷:应付债券——债券折价应付债券——应计利息
Ⅹ 折价或溢价摊销是什么意思
简单点说吧,如果甲发行债券,该债券票面上表明的面值是1000。其明确的票面利率是10%(也就是以后企业支付利息时按10%的利率计算),但是当时市场上的实际利率为9%(比如你把钱存入银行时银行提供的存款利率)。此时,你想想以后当甲支付利息时,它是按票面利率10%乘以票面价值1000计算的利息支付给购买债券的,但当时市场上的实际利率只有9%,甲却按10%的利率支付了。到时甲是不是会多付了1%的利息,那甲不是亏了,谁会做亏本的买卖啊。于是为了弥补甲以后多支付给购其债券买者的1%利息,甲就会在刚开始发行债券时,把以后会多付的利息提前给收回来,即溢价发行,按高于票面价值1000卖出去(假如是1100),高于1000的部分就是溢价。该溢价就会在未来每期计算利息时给摊销掉。比如:到时支付利息时会计账务处理按1000*10%=100 贷:应付利息 100, 但其实其应当确认的实际利息是(1100*9%)=99,借:财务费用 99
其差额1就是甲多付的利息,因为在发行债券时甲多付的利息已经提前收回来了,所以在以后支付利息时再把它抵销,这就是溢价摊销。会计分录:
借:财务费用 99(实际利息)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1(溢价摊销)
贷:应付利息 100 (票面利息)
所以溢价摊销就是融资者以高于市场利率的票面利率,溢价发行债券,多余票面价值的溢价会在以后每次利息支付时分期摊销。溢价摊销就是相比于市场利率多付的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