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固定资产取得
固定资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取得时的成本入账。取得时的成本包括买价、进口关税、运输和保险等相关费用,以及为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必要的支出。必须特别指出的是,按照新的增值税征收规定地勘单位购买固定资产所支付的增值税额可以作为进项税进行抵扣,因而将这部分增值税不计入固定资产的取得成本之中(以下所指的相关税费不包括增值税)。
一、购入固定资产
地勘单位从外部购置的、不需要经过建造过程即可使用的固定资产,按实际支付的买价、包装费、运输费、安装成本、缴纳的有关税金等,作为入账价值。
(一)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
在购入固定资产时,按实际支付的价款(包括买价、包装费、运输费、交纳的相关税费等),作为入账价值,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二)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
地勘单位购入需要经过安装以后才能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其支付的价款和安装费用,先作为在建工程处理,待安装完毕交付使用后再转作固定资产。购入时,按实际支付的价款(包括买价、包装费、运输费、交纳的相关税费等)借记“在建工程”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发生的各种安装费用等,借记“在建工程”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安装完工交付使用时,按实际成本(包括买价、包装费、运输费、交纳的相关税费、安装费用等)作为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在建工程”科目。
二、自建固定资产
地勘单位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按照建造该项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以前所发生的全部支出,作为入账价值。这部分支出首先在“在建工程”科目中归集,待建造完工交付使用时,再转入“固定资产”科目。
1.自营工程
地勘单位采用自营方式进行的固定资产工程,实际发生的各项支出,应先在“在建工程”科目中归集,工程完工交付使用并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实际成本转入“固定资产”科目。对尚未完工或虽已完工交付使用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工程实际成本应在“在建工程”科目保留余额。
地勘单位为在建工程准备的各种物资,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买价、增值税额、运输费、保险费等相关费用,作为实际成本,在“工程物资”科目中核算。该科目应该按照各种专项物资的种类进行明细核算。自营工程领用物资时,借记“在建工程——某工程项目”科目,贷记“工程物资”科目。
2.出包工程
地勘单位采用出包的方式建造固定资产,工程的具体支出一般是由承包商核算,地勘单位按合同规定支付或预付工程款时,借记“预付账款”,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工程完工后与承包商进行工程价款结算时,结算价款,借记“在建工程——某工程项目”科目,贷记“应付账款”科目;结转预付工程款时,借记“应付账款”科目,贷记“预付账款”科目;补付的工程款,借记“预付账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同时,按实际购建成本,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在建工程——某项工程项目”科目。
三、接受投资取得的固定资产
地勘单位接受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按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作为入账价值。按实际接受投入的固定资产及确认的金额,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实收资本”科目。
四、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地勘单位向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经营融资租赁业务的单位(企业公司)租入的固定资产,一般租期较长,租赁费包括设备价款、租赁费、借款利息等。租赁期满后,产权归承租方。租入固定资产时,按租赁设备的价款,加上运输费、保险费、安装调试费等作为租入固定资产的原价,借记“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在建工程”(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长期应付款”科目。租赁期间,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由承租方计提折旧。
五、改扩建固定资产
地勘单位在原有固定资产的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的,按原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由于改建、扩建而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支出,减去改建、扩建过程中发生的变价收入,作为入账价值。改扩建发生的全部支出,借记“在建工程”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竣工验收交付使用时,减变价收入后,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在建工程”科目。
六、接受抵债取得固定资产
地勘单位接受的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或以应收债权换入固定资产的,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涉及补价的,按以下规定确定受让的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1)地勘单位收到对方支付补价的,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减去补价,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
(2)地勘单位向对方支付补价的,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支付的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
【例5-1】地勘单位的一笔金额为300 000元的应收账款,因为对方单位无力如期偿还,经双方协商,同意对方以一栋建筑物抵债,地勘单位必须对该建筑物进行改造后方可使用。该单位已经为该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1 500元。在办理建筑物产权过户手续等过程中共发生相关税费 2 300元。另外,该单位向对方支付补价50 000元,并在对该建筑物进行改造过程中,共耗费物资、资金等共计188 600元。本例中,该建筑的取得成本为:
300 000-1 500+2 300-50 000=350 800(元)
会计分录为:
借:在建工程 350 800
坏账准备 1 500
贷:应收账款 300 000
银行存款 50 000
应交税金等科目 2 300
改造后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为:
350 800+188 600=539 400(元)
改造完工、交付使用的会计分录为:
借:固定资产 539 400
贷:在建工程 539 400
七、非货币性交换取得固定资产
地勘单位以非货币性交换取得的固定资产,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涉及补价的,按以下规定确定换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
(1)地勘单位收到对方支付的补价,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确认的收益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减去补价后的余额,作为入账价值。
其中,应确认的收益的计算公式为:
应确认的收益=补价-(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
这样,换入资产入账价值的计算公式为:
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2)地勘单位向对方支付补价的,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和补价,作为入账价值。
【例5-2】地勘单位以本单位的产品一批,换入一辆汽车。换出的产成品市场价值为280 000元,账面实际价值为190 000元。使用的增值税率为17%。收到对方支付的补价30 000元,支付汽车过户等各项税费8 200元。
本例中,应确认的收益为:
30 000-(30 000/280 000)×190 000=9 643(元)
应交增值税为:
280 000×17%=47 600(元)
换入汽车的取得成本为:
190 000+9 643+47 600+8 200-30 000=225 443(元)
会计分录为:
借:固定资产 225 443
银行存款 30 000
贷:库存商品 190 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47 600
银行存款等科目 8 200
营业外收入 9 643
八、接受捐赠固定资产
地勘单位接受其他单位或个人捐赠取得的固定资产,应按照以下规定确定其入账价值:
(1)捐赠方提供了有关凭据(发票、合同、账单等),按凭证上标明的金额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地勘单位接受捐赠时,按照捐赠方提供的账单金额加上应由本单位负担的运杂费、保险费、安装调试费和税金等,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地勘发展基金”、“银行存款”等科目。
(2)捐赠方没有提供相关凭据的,按如下顺序确定入账价值:
①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应该按照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估计的金额,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
②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有关按照该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预计未来现金净流量现值,作为入账价值。
地勘单位接受捐赠时,按照上述方法确定的金额,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地勘发展基金”、“银行存款”等科目。
(3)如受赠的系旧的固定资产,按照上述方法确认的价值,减去按该项资产的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后的余额,作为入账价值。地勘单位接受捐赠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地勘发展基金”等科目。
九、盘盈固定资产
现行地勘单位会计制度规定,地勘单位在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过程中盘盈的固定资产,按照有关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减去按该项资产的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后的余额,作为入账价值。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固定资产盘盈”科目,报经批准后,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固定资产盘盈”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新《企业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盘盈的会计处理作了较大调整。新准则规定,企业在资产清查中盘盈的固定资产,应作为前期差错处理,盘盈的固定资产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盘盈的固定资产,按以下原则确定其入账价值:如果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按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减去按该项资产的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后的余额,作为入账价值;如果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按该项固定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限制,作为入账价值。发生固定资产盘盈,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累计折旧”、“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视情况调整企业所得税,即借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科目;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余额调整到“利润分配”科目,借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新准则之所以将企业固定资产盘盈作为前期差错处理,主要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一是企业固定资产盘盈的可能性极小,企业出现了固定资产的盘盈必定是企业以前会计期间少计、漏计而产生的,因此应当作为会计差错进行更正处理;二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人为调剂企业利润的可能性的发生。
十、无偿调入固定资产
地勘单位经批准无偿调入的固定资产,按调出单位的账面价值加上实际发生的运输费、安装费等相关费用,作为入账价值。
地勘单位无偿调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按调出单位的账面价值扣除原安装成本,加上运输费、安装费,借记“在建工程”科目,按调出单位的账面价值减去原安装成本,贷记“国家基金”科目,按支付运输费,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发生的安装费费用,借记“在建工程”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安装工程完工交付时候,按调出单位账面原值扣除原安装成本再加上新安装成本、运输费等,借记“固定资产”科目,按在建工程实际成本,贷记“在建工程”科目,按其差额,贷记“累计折旧”科目。
地勘单位调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应按调出单位账面原值加上包装费、运杂费,借记“固定资产”科目,按调出单位净值,贷记“国家基金”科目,按支付的包装费、运杂费,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中,还应包括地勘单位为取得固定资产而交纳的契税、耕地占用税、车辆购置税等相关税费。
『贰』 固定资产使用费、零星固定资产购置费
固定资产抄使用费是如房屋、设备仪袭器等的折旧、大修、维修或租赁等费用。是指管理和试验部门及附属生产单位使用的属于固定资产的房屋、设备仪器等的折旧、大修、维修或租赁费。
固定资产购置,是指不需按照建设项目进行管理的固定资产的简单购置。比如零星固定资产购置:办公用,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属固定资产范围内的物品。主要包括办公用的计算机终端及文字处理设备、音像设备、家具及其他办公设备、动力空调设备、运输设备等固定资产内容,
『叁』 固定资产使用费与机械费区别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内、经容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使用费是你用这个固定资产交的费用
另一个是一项费用
『肆』 固定资产和固定资产使用费是一个意思吗区别在哪里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专他与生产、属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使用费是你用这个固定资产交的费用
区别就是 一个是你了一项资产 看了见摸了找 另一个是一项费用
『伍』 固定资产安装费如何计入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安装费,通过“在建工程”计入固定资产。
『陆』 固定资产使用费是什么意思呢
同学你来好,很高兴为您解答!自
固定资产使用费:是指管理和试验部门及附属生产单位使用的属于固定资产的房屋、设备仪器等的折旧、大修、维修或租赁费。
是指管理和试验部门及附属生产单位使用的属于固定资产的房屋、设备仪器等的折旧、大修、维修或租赁费。
希望高顿网校的回答能帮助您解决问题,会计硕士问题欢迎提交给高顿企业知道。
高顿祝您生活愉快!
『柒』 什么固定资产使用费
是指现场管理及试验部门使用的属于固定资产的设备、仪器等的折旧、大修理、维修费或租赁费等。
『捌』 购入固定资产怎么做分录
购入固定资产的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打印机 3076.9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593.10
贷:库存现金 4300使用期
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 电子设备和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以及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
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从下个月开始计提折旧。
1)计提折旧的账务处理:
借:管理费用/制造费用/销售费用贷:累计折旧
2)计提折旧的计算方法: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
『玖』 固定资产使用年限规定新规定
折旧年限的最新规定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十条规定: 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固定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如下:
(一)房屋、建筑物,为20年;
(二)飞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
(三)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
(四)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为4年;
(五)电子设备,为3年。
汽车折旧年限及净残值如何规定?
汽车折旧年限为4年,净残值比例在原价的5%以内,由企业自行确定。
固定资产的折旧,按下列规定处理:
(一)下列固定资产应当提取折旧:
1、房屋、建筑物;
2、在用的机器设备、运输车辆、器具、工具;
3、季节性停用和大修理停用的机器设备;
4、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
5、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
6、财政部规定的其他应当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
(二)下列固定资产,不得提取折旧:
1、土地;
2、房屋、建筑物以外未使用、不需用以及封存的固定资产;
3、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
4、已提足折旧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5、按照规定提取维简费的固定资产;
6、已在成本中一次性列支而形成的固定资产;
7、破产、关停企业的固定资产;
8、财政部规定的其他不得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
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不得计提折旧。
(三)提取折旧的依据和方法
1、纳税人的固定资产,应当从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计提折旧;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应当从停止使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计提折旧。
2、固定资产在计算折旧前,应当估计残值,从固定资产原价中减除,残值比例在原价的5%以内,由企业自行确定;由于情况特殊,需调整残值比例的,应报主管税务机关备案。
3、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和折旧年限,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