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无形资产 > 折旧摊销交所得税

折旧摊销交所得税

发布时间:2021-04-02 13:15:33

1. 固定资产折旧和所得税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固定资产折旧和所得税之间的关系是:折旧能抵减应纳税所得额,即减少利润,利润减少从而所得税减少。

具体而言:

1,折旧是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通过逐渐损耗(包括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而转移到产品成本或商品流通费用中的那部分价值。折旧的核算是一个成本分摊的过程,即将固定资产取得成本按合理且系统的方式,在它的估计有效使用期间内进行摊配。这不仅是为了收回投资,使企业在将来有能力重置固定资产,而且是为了把资产的成本分配于各个受益期,实现期间收入与费用的正确配比。而不同折旧方法使每期摊销额不同,从而影响企业的应税所得,影响企业的所得税税负。

2,采用加速折旧法,可使固定资产成本在使用期限中加快得到补偿。但这并不是指固定资产提前报废或多提折旧,因为不论采用何种方法提折旧,从固定资产全部使用期间来看,折旧总额不变,因此,对企业的净收益总额并无影响。但从各个具体年份来看,由于采用加速的折旧法,使应计折旧额在固定资产使用前期摊提较多而后期摊提较少,必然使企业净利前期相对较少而后期较多。

3,从应纳税额的现值来看,运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时,税额最少,年数总和法次之,而运用直线法计算折旧时,税额最多。原因在于:加速折旧法(即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在最初的年份内提取了更多的折旧,因而冲减的税基较多,使应纳税额减少,相当于企业在初始的年份内取得了一笔无息贷款。这样,其应纳税额的现值便较低。在运用普通方法(即直线法、产量法)计算折旧时,由于直线法将折旧均匀地分摊于各年度,而产量法根据年产量来分摊折旧额,该企业产量在初始的几年内较高,因而所分摊的折旧额较多,从而较多地侵蚀或冲减了初始几年的税基。因此,产量法较直线法的节税效果更显著。在比例课税的条件下,加速固定资产折旧,有利于企业节税,因为它起到了延期缴纳所得税的作用。

2. 固定资产折旧的所得税纳税调整

问的太含糊,没办法回答,只能做如下假设:

比如你公司有个电脑,9000元 无残值 按3年摊销
一年的折旧=9000/3=3000

而税法规定的电脑折旧年限为5年,那么,税收准予税前扣除的折旧为
=9000/5=1800

第一年纳税调增 3000-1800=1200
第二年纳税调增 1200
第三年纳税调增 1200
第四年纳税调减 1800
第五年纳税调减 1800

账务处理:
计提折旧时:
借:销售费用-折旧费 3000
贷:累计折旧 3000
第一年纳税调增:1200
第一年调增交企业所得税1200*25%=300
借:所得税费用 300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300
因计提折旧分录都一样,我就不重复了
第二年、第三年所得税费用的分录也一样,我也不重复了
第三年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300+300+300=900

第四年纳税调减1800
第四年调减企业所得税1800*25%=450
借:所得税费用 -450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450
第五年分录一样
第五年递延所得税负债=-450-450+900=0
账务刚好处理完毕

不过在实际业务中,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转回时,是要有审计报告的,而且,转回期间不得超过5年,而且还涉及到所得税税率变动时,就更麻烦了,不过账务处理的依据都一样、程序也一样

3. 企业所得税年报,资产折旧、摊销纳税调整明细表如何填

1.第4列“资产计来税基础”:自填报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据以计算折旧、摊销的资产原值(或历史成本)的金额。-------一般 情况下是按资产原值来填。

2.按税收计提的折旧:关于固定资产折价的最低年限,《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十条规定,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固定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如下:(1)房屋、建筑物,为20年;(2)飞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3)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4)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为4年;(5)电子设备,为3年。以上是按税务的折旧年限,如果你会计上不是按上述年限计提的折旧,要按照差额来进行调整。

4. 固定资产的折旧在所得税汇算清缴时怎样扣除呢

详见相关固定资产的税务处理,解读如下:
企业的各项资产,包括固定资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投资资产、存货等,以历史成本为计税基础。历史成本是指企业取得该项资产时实际发生的支出。企业持有各项资产期间资产增值或者减值,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可以确认损益外,不得调整该资产的计税基础。
一、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
1. 外购的固定资产,以购买价款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发生的其他支出为计税基础;
2. 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以竣工结算前发生的支出为计税基础;
3. 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以租赁合同约定的付款总额和承租人在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为计税基础,租赁合同未约定付款总额的,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承租人在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为计税基础;其中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中,对融资性租赁的资产,仍按承租人出售前原账面价值作为计税基础计提折旧。
4. 盘盈的固定资产,以同类固定资产的重置完全价值为计税基础;
5. 通过捐赠、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计税基础;
6. 改建的固定资产,除已足额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及租入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外,以改建过程中发生的改建支出增加计税基础。其中企业对房屋、建筑物固定资产在未足额提取折旧前进行改扩建的,如属于推倒重置的,该资产原值减除提取折旧后的净值,应并入重置后的固定资产计税成本;如属于提升功能、增加面积的,该固定资产的改扩建支出,并入该固定资产计税基础。
7. 企业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由于工程款项尚未结清未取得全额发票的,可暂按合同规定的金额计入固定资产计税基础计提折旧,待发票取得后进行调整。但该项调整应在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12个月内进行。
二、固定资产折旧
(一) 折旧范围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按照规定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准予扣除。
下列固定资产不得计算折旧扣除:
1. 房屋、建筑物以外未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
2. 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
3. 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
4. 已足额提取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5. 与经营活动无关的固定资产;
6. 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
7. 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资产,其计算的折旧、摊销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8. 其他不得计算折旧扣除的固定资产。
其中对房屋、建筑物以外未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和与生产经营活动无关的固定资产,按会计准则规定应计提折旧,税收规定其折旧不能税前扣除,汇算清缴过程中应注意纳税调增。
(二)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及折旧年限
固定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折旧,准予扣除。
企业应当自固定资产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计算折旧;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应当自停止使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计算折旧。
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变更。
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固定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如下:
l 房屋、建筑物,为20年;
l 飞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
l 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
l 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为4年;
l 电子设备,为3年。
(三) 可在税前扣除的加速折旧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下述两种情况,可以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包括:
l 由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的固定资产;
l 常年处于强震动、高腐蚀状态的固定资产。
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方法的,最低折旧年限不得低于最低折旧年限的60%;采取加速折旧方法的,可以采取双倍余额递减法或者年数总和法。
(四) 折旧调整
1.政策规定
企业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由于工程款项尚未结清未取得全额发票的,可暂按合同规定的金额计入固定资产计税基础计提折旧,待发票取得后进行调整。但该项调整应在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12个月内进行。
新税法实施前已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企业已按原税法规定预计净残值并计提的折旧,不做调整。新税法实施后,对此类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可以重新确定其残值,并就其尚未计提折旧的余额,按照新税法规定的折旧年限减去已经计提折旧的年限后的剩余年限,按照新税法规定的折旧方法计算折旧。新税法实施后,固定资产原确定的折旧年限不违背新税法规定原则的,也可以继续执行。
企业对房屋、建筑物固定资产在未足额提取折旧前进行改扩建的,如属于推倒重置的,按重置后的固定资产计税成本在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的次月起,按照税法规定的折旧年限,一并计提折旧;

5. 固定资产折旧、摊销税前扣除标准

在申报年度所得税时,有一张“资产折旧、摊销纳税调整明细表”,其中有内三大项,
原值为账上原值(会容计和税收一致)
年限为账上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一般有规定(房屋建筑物25年,机器设备10年,办公设备5年),会计和税务基本一致。
折旧额(按使用年限法方法计算折旧,如果是加速折旧必须经税务部门认可),如果与税务认可的方法一致,会计和税务基本一致。
以上几项没有差额,税务和会计数据一致,如果有就按税务口径的数据填列在税收一栏,自然就能计算出差额。不过,一般企业是没有差额的。

6.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为啥职工薪酬和资产折旧摊销要记入纳税调增

如果计入职工薪酬的工资薪金有不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部分,资产折旧摊销超过内税法允许折旧摊销的容部分,比如,给非在本企业任职受雇的人员发放工资薪金,不允许扣除;会计账上折旧年限小于税法规定的最短折旧年限,多计提的不允许扣除,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要进行纳税调增。以上回答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7. 计算企业所得税时,折旧和摊销可以税前抵扣坏账损失和资产减值损失不可以抵扣

纳税人经营活动中抄使用的固定资袭产的折旧费用、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的摊销费用可以扣除。坏账损失和资产减值损失不可以,会计上可以扣除,但税法上是不认的,由此会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企业所得税法第十条第(七)项所称未经核定的准备金支出,是指不符合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风险准备等准备金支出。公司办公用车的车辆保险费可以税前抵扣,因为这属于管理费用,公司正常的经营支出。

8. 固定资产折旧和所得税之间的关系

简单说,折旧能抵减应纳税所得额,即减少利润,利润减少从而所得税减少。
具体而言:折旧是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通过逐渐损耗(包括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而转移到产品成本或商品流通费用中的那部分价值。折旧的核算是一个成本分摊的过程,即将固定资产取得成本按合理且系统的方式,在它的估计有效使用期间内进行摊配。这不仅是为了收回投资,使企业在将来有能力重置固定资产,而且是为了把资产的成本分配于各个受益期,实现期间收入与费用的正确配比。而不同折旧方法使每期摊销额不同,从而影响企业的应税所得,影响企业的所得税税负。

采用加速折旧法,可使固定资产成本在使用期限中加快得到补偿。但这并不是指固定资产提前报废或多提折旧,因为不论采用何种方法提折旧,从固定资产全部使用期间来看,折旧总额不变,因此,对企业的净收益总额并无影响。但从各个具体年份来看,由于采用加速的折旧法,使应计折旧额在固定资产使用前期摊提较多而后期摊提较少,必然使企业净利前期相对较少而后期较多。

从应纳税额的现值来看,运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时,税额最少,年数总和法次之,而运用直线法计算折旧时,税额最多。原因在于:加速折旧法(即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在最初的年份内提取了更多的折旧,因而冲减的税基较多,使应纳税额减少,相当于企业在初始的年份内取得了一笔无息贷款。这样,其应纳税额的现值便较低。在运用普通方法(即直线法、产量法)计算折旧时,由于直线法将折旧均匀地分摊于各年度,而产量法根据年产量来分摊折旧额,该企业产量在初始的几年内较高,因而所分摊的折旧额较多,从而较多地侵蚀或冲减了初始几年的税基。因此,产量法较直线法的节税效果更显著。在比例课税的条件下,加速固定资产折旧,有利于企业节税,因为它起到了延期缴纳所得税的作用。

9. 固定资产折旧的所得税处理

不可以,根据实施条例第二十八条的规定,上述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资产,其计算的折旧、摊销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10. 《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中资产折旧、摊销纳税调整明细表如何填写

一、固定资产原值填年末数。本年折旧填本年度的累计折旧额,当然包括固定资产出售前计提的折旧额。

二、摊销纳税调整明细表填写如下:

第1列“账载金额”:填报纳税人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计算提取折旧、摊销的资产原值(或历史成本)的金额。

第2列“计税基础”,填报纳税人按照税收规定计算税前扣除折旧、摊销的金额。

第3列:填报纳税人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计算提取折旧、摊销额的年限。

第4列:填报纳税人按照税收规定计算税前扣除折旧、摊销额的年限。

第5列:填报纳税人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计算本纳税年度的折旧、摊销额。

第6列:填报纳税人按照税收规定计算税前扣除的折旧、摊销额。

第7列:金额=第5-6列。如本列为正数,进行纳税调增;如本列为负数,进行纳税调减。

第8列“以前年度纳税调整增加额”:填报以前年度资产折旧、摊销因会计和税收的时间性差异而纳税调整增加的金额。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十条规定,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固定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如下:

(1)房屋、建筑物,为20年;

(2)飞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

(3)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

(4)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为4年;

(5)电子设备,为3年。以上是按税务的折旧年限,如果你会计上不是按上述年限计提的折旧,要按照差额来进行调整。

(10)折旧摊销交所得税扩展阅读:

在纳税申报表中,除了有11项的年所得项目以外,还有每项对应的“应纳税额”、“已缴(扣)税额”、“抵扣税额”、“应补(退)税额”。

其中按照税法规定属于免税或免征的所得的项目在“应纳税额”中按0填写;对已经缴纳或已经由单位扣缴的税款在“已缴(扣)税额”中填写;按税法规定允许抵扣的税款在“抵扣税额”中填写;“应补(退)税额”中填写的,是“应纳税额”与“已缴(扣)税额”、“抵扣税额”的差额部分。

扣缴义务人应于签订合同或协议后20日内将合同或协议副本,报送主管税务机关备案,并办理有关扣缴手续。

阅读全文

与折旧摊销交所得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德伟 浏览:231
创造丰盛传销2016 浏览:787
公共卫生服务年度工作报告 浏览:921
石狮城管投诉电话 浏览:538
武汉环保局投诉电话 浏览:87
伊成果个人资料 浏览:25
软件著作权可以赚钱吗 浏览:481
作业谁发明的名字 浏览:633
狮山工商局电话是多少 浏览:542
厦门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74
农民大爷发明秸秆炉 浏览:210
碘伏开口有效期 浏览:455
马鞍山二中卢大亮 浏览:583
建筑证书培训 浏览:62
马鞍山潘荣 浏览:523
2019年公需课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80
基本卫生公共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浏览:62
初中数学校本研修成果 浏览:30
长沙市知识产权局张力 浏览:369
荣玉证书 浏览: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