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额怎么计算
即在资产负债表中,“长期应付款”项目以“长期应付款”科目余额减去“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余额和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应付款金额填列。
未确认融资费用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企业购入有关资产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价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应按购买价款的现值,借记“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研发支出”等科目,按应支付的金额,贷记“长期应付款”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本科目。
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确定当期的利息费用,借记“财务费用”、“在建工程”、“研发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
(二)企业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在租赁期开始日,按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金额(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加上初始直接费用),借记“在建工程”或“固定资产”科目,按最低租赁付款额,贷记“长期应付款”科目,按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本科目。
未确认融资费用应当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进行分摊。承租人可以采用实际利率法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采用此法的关键是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率的确定。
①租赁资产按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作为入账价值时,应将最低租赁付款额折为现值时的折现率确定为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摊率;
②租赁资产按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作为入账价值时,应将使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等于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的折现率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摊率;
③租赁资产:按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入账价值时,不存在未确认融资费用,故无需进行分摊。
㈡ 长期应付款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额怎么计算
长期应付款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额计算公式: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额=(期初长期应付款余额-期初未确认融资费用余额)×实际利率=期初应付本金余额×实际利率。长期应付款是指企业除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以外的其他各种长期应付款项。
账务处理:
方式一
本科目核算企业除长期借款和企业债券以外的其他各种长期应付款项,包括以分期付款方式购入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发生的应付账款、应付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等。
方式二
本科目应当按照长期应付款的种类和债权人进行明细核算。
方式三
长期应付款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企业购入有关资产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价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应按购买价款的现值,借记"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研发支出"等科目,按应支付的金额,贷记本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
按期支付价款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二)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在租赁期开始日,应按租赁准则确定的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金额,借记"在建工程"或"固定资产"科目,按最低租赁付款额,贷记本科目,按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
按期支付租金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方式四
四、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支付的各种长期应付款。
频道。环球青藤友情提示:以上就是[ 长期应付款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额怎么计算? ]问题的解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㈢ 分期付款方式购入固定资产,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额在什么情况下算符合资本化条件什么是资本化
简单来说,就是未分摊的费用分摊当期符合资本化条件,一般情况下都是费用化,但是用版途上构成相权关资产成本的,就应当资本化。
如分期付款固定资产在构建期间,此时不应计入当期损益,即财务费用而是应当计入“在建工程”等,资本化条件,这里就不用定义方式来解释了,就是计入相关成本中去,最后反映到资产负债表中去,而不是计入利润表中去,
如果实在不明白,举个简单例子,理解可以参照这个,您自己分期付款买了一个新房500万。又花了100万装修,此时您认为这100万是构成房子的成本 还是说100万直接走费用。都是花出去的钱,就算不懂会计重要性原则。你自己也会认为,这个房子你当初花了600万反映你内心的资产负债表上去。假如你买了一些壁纸 贴纸花了300元,这个300按照金额可以费用化。
㈣ 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怎么理解
未确认融资费用反映的是融资租入资产(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或长期借款所发生的应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进行分摊的未实现的融资费用,这是融资而应承担的利息支出在租赁期内的分摊。长期应付款反映的是本利和,而未确认融资费用就是其中的利息,所以两者相减后得出的是本金,所以用期初长期应付款-期初未确认融资费用得出的就是期初的本金,所以用这个期初的本金×实际利率,得出的就是本期应确认的利息费用,即本期应摊销的未确认融资费用。
主要账务处理:
(一)企业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在租赁期开始日,按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金额(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加上初始直接费用),借记“在建工程”或“固定资产”科目,按最低租赁付款额,贷记“长期应付款”科目,按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本科目。
采用实际利率法分期摊销未确认融资费用,借记“财务费用”、“在建工程”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二)购入有关资产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价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应按购买价款的现值,借记“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科目,按应支付的金额,贷记“长期应付款”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本科目。
㈤ 为什么未确认融资费用在摊销的时候每期利息=(长期应付款-未确认融资费用)*实际利率
这是对实际利率法的应用,企业采用实际利率法计提利息时应该是用长期应付款的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而长期应付款的摊余成本等于其账面价值。
即长期应付款的期初余额减去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期初余额,然后乘以实际利率,而实际利率等于折现率,因此就出现了上述计算。
未确认融资费用是负债账户,是长期应付款的备抵账户
长期应收款:
未实现融资收益(本期的摊销金融)=摊余成本*实际利率=(长期应收款的期初余额-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期初余额)*折现率
长期应付款:
未实现融资费用(本期摊销金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长期应付款期初余额-未实现融资费用的期初余额)*折现率
实际利率法最后一年摊销未确认融资费用是进行尾差调整,即用未确认融资费用最初的余额-已经摊销的部分,倒挤最后一年的财务费用的。
(5)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额为什么计入成本扩展阅读:
企业摊销无形资产,应当自无形资产可供使用时起,至不再作为无形资产确认时止。
企业选择的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应当反映与该项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无法可靠确定预期实现方式的,应当采用直线法摊销。
无形资产的摊销金额一般应当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其他业务成本等)。某项无形资产所包含的经济利益通过所生产的产品或其他资产实现的,其摊销金额应当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
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摊销方法进行复核。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摊销方法与以前估计不同的,应当改变摊销期限和摊销方法。
1、摊销范围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应进行摊销,通常将其残值视为零。
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但要计提减值准备。
2、摊销时间企业应当按月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对于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应当自可供使用(即其达到预定用途)当月起开始摊销,处置当月不再摊销。
3、去向企业自用的无形资产,其摊销金额计入管理费用;
出租的无形资产,其摊销金额计入其他业务成本;
某项无形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通过所生产的产品或其他资产实现的,其摊销金额应当计入相关资产成本。
㈥ 怎样理解“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会增加长期应付账款的摊余成本”
未确认融资费用是长期应付款的抵减项目(长期应付款的摊余成本=长期应付款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随着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摊销(越来越小),摊余成本就会变大
㈦ 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为什么要这么做
利用期初长期应付款现值(期初本金)乘以实际利率,可以得到长期应付款本期版未确认融资权费用摊销额(你可以理解为按照实际利率法计算出的本期利息),本期支付长期应付款中一部分是为了支付该部分融资费用摊销,剩余部分才是支付长期应付款本金。
㈧ 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摊销额计入什么科目
每一期的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摊销额=(长期应付款的期初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
;
括号里面其实就是摊余成本,结合持有至到期投资大概就可以理解了。
那什么是未确认融资费用:
暂时先不确认,但是未来一定会确认的费用支出,而且是分期确认的。假如买了1000万的东西,分五年付清,每年年底付款200万。我们知道第一年付的200万就是200万,但第二年付的200万,从第一年的角度看会小于200万,因为货币的时间价值。所以第三年,四年、五年,的200万,折现到第一年是逐年减少的。从第一年的角度看,我们买的东西其实也就是850万(假如)。另外的150万就是我们需要付的利息就是未确认融资费用。更通俗的讲就是,我们买了850的东西,但不是立即付款,要分五年付款,所以得支付150的利息。这150元我们不会一次性确认为财务费用、或者管理费用,而是先放在未确认融资费用的账户上,待实际支付时我们再分次确认。例如,第三年年底我们支付了200万,但其中只有170万(假如)是购买的东西的价款,另外三十万相当于我们付的利息、此时我们把这30万确认为财务费用,从未确认融资费用账户中拿出来,进行确认。。借财务费用:30万。贷:未确认融资费用30万。
㈨ 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额能不能计入在建工程成本
按照规定,在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摊销的未确认融资费用,可以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之后的摊销额就不能计入了
所以,你2012年摊销的这部分可以计入在建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