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产企业工资的会计分录
我认为和正常的一样做,还是
借:制造费用--工人工资
贷:现金
如果上月有计提
借:应付工资
贷:现金
月末和其它人的工资一起结转时一起结转。
2. 生产工人的工资计入产品成本中的会计分录怎么做
借:制造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
借:生产成本
贷:制造费用
生产完成后:
借:库存商品
贷:生产成本
销售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3. 摊销工资是啥意思 分录怎么做
摊销工资是指按部门将工资分摊到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研发费用,生产费用明版细下,记入相关成本费权用科目。
常见的摊销资产如大型软件、土地使用权、商誉等无形资产和开办费,它们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为公司业务和收入做出贡献,所以其购置成本也要分摊到各年才合理。
摊销期限一般不超过10年,与折旧一样,可以选择直线法和加速法来摊销无形资产。从金额上看,一般情况下,摊销的费用相对于折旧费用要小很多,也就是说,大多数公司固定资产要远远大于无形资产,因此摊销和折旧一般会放在一起披露而不加区分。
4. 工资分摊一般怎样分摊怎么做分录
工资分摊,首先要划分各部门和单位的属性,属于销售类、管理类、内生产类、福利类或在建容工程类等,然后根据各部门和单位实际发生的工资额分别计入相应的科目中,不能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分摊,那样不准确,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费用状况,当然对当期效益影响不大。
第一种情况:先发工资后分摊
1、发放工资时(同时统计出各部门和单位的工资额)
借:应付工资
贷:现金(银行存款)
2、工资分摊
借: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制造费用
应付福利费
在建工程
贷:应付工资
第二种情况:先分摊后发工资
上述1和2顺序倒过来就行了。
5. 工人工资怎么做会计分录
(1)工资计提(应发工资数)借:制造费用—工资 (生产人员)
管理费用—工资 (管理人员)
销售费用—工资 (销售人员)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2)计提企业缴纳的五险一金借:制造费用 (生产人员)
管理费用 (管理人员)
销售费用 (销售人员)
贷:其他应付款—养老 / 医疗等
其他应付款—住房公积金
(3)发放工资时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应发工资数)
贷:库存现金 /银行存款(实发工资数)
其他应付款—养老 / 医疗等 (代扣代缴金额)
其他应付款—住房公积金 (代扣代缴金额)
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代扣代缴金额)
(5)生产人员工资摊销分录扩展阅读:
初学者在编制会计分录时,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涉及的账户,分析经济业务涉及到哪些账户发生变化;
第二:账户的性质,分析涉及的这些账户的性质,即它们各属于什么会计要素,位于会计等式的左边还是右边;
第三:增减变化情况,分析确定这些账户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增减金额是多少;
第四:记账方向,根据账户的性质及其增减变化情况,确定分别记入账户的借方或贷方;
第五:根据会计分录的格式要求,编制完整的会计分录。
6. 按工人工资进行制造费用分配的会计分录怎么做
一、制造费用分配的会计分录是: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或劳务成本
贷: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的分配无论采用何种方法,结转的分录都是一样的,只是不同的分配方法,计算分配给各成本对象的费用金额有所区别)
二、企业设置“制造费用”科目核算企业生产车间(部门)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以及虽然直接用于产品生产但管理上不要求或不便于单独核算的费用。(如车间机物料消耗、车间管理人员工资等职工薪酬、生产车间计提的折旧、车间支付的办公费、水电费等、发生的季节性停工损失)
“制造费用”科目属于成本类,其账户结构与资产类相似。发生各项间接费用时,记入账户的借方进行归集,期末将制造费用分配计入有关的成本核算对象时,从该账户贷方转出。除季节性的生产企业外,该账户一般期末没有余额。
三、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有多种,如生产工时比例法、生产工资比例法、机器工时比例法、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等。企业应当根据制造费用的性质,按照合理、简便的原则选择分配方法。
制造费用的分配过程:
1、先求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各产品分配标准之和
2、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该种产品的分配标准X制造费用分配率
四、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是指按成本核算对象(各种产品)的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即计算制造费用分配率用的分母是各产品生产工人工资之和。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种产品生产机械化程度相差不多的企业。
7. 生产企业工资分配,会计分录如何做
1、计提工资会计分录的处理:
(1)对于生产工人的工资,则计入生产成本,分录如下:
借:生产成本
贷:应付职工薪酬
(2)对于车间管理者的工资,则计入制造费用,分录如下:
借:制造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
2、次月发放工资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贷:应付职工薪酬——社保(个人部分)
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库存现金/银行存款
(7)生产人员工资摊销分录扩展阅读
1、生产部门人员的职工薪酬,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科目,贷记本科目。
2、应由在建工程、研发支出负担的职工薪酬,借记“在建工程”、“研发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
3、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
4、外商投资企业按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借记“利润分配——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科目,贷记本科目。
5、非货币性福利按产品或商品的市场公允价值,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
8. 发放工资会计分录
1、工资计提(应发工资数)
借:制造费用—工资 (生产人员)
管理费用—工资 (管理人员)
销售费用—工资 (销售人员)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2、计提企业缴纳的五险一金
借:制造费用 (生产人员)
管理费用 (管理人员)
销售费用 (销售人员)
贷:其他应付款—养老 / 医疗等
其他应付款—住房公积金
上面1和2可以合并处理,这里分开是为了说明问题
3、发放工资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应发工资数)
贷:库存现金 / 银行存款 (实发工资数)
其他应付款—养老 / 医疗等 (代扣代缴金额)
其他应付款—住房公积金 (代扣代缴金额)
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代扣代缴金额)
4、实际交纳
借:其他应付款—养老 / 医疗等
其他应付款—住房公积金
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会计分录亦称“记帐公式”。简称“分录”。它根据复式记帐原理的要求,对每笔经济业务列出相对应的双方帐户及其金额的一种记录。
在登记帐户前,通过记帐凭证编制会计分录,能够清楚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归类情况,有利于保证帐户记录的正确和便于事后检查。每项会计分录主要包括记帐符号,有关帐户名称、摘要和金额。会计分录分为简单分录和复合分录两种。
简单分录也称“单项分录”。是指以一个帐户的借方和另一个帐户的贷方相对应的会计分录。复合分录亦称“多项分录”。是指以一个帐户的借方与几个帐户的贷方,或者以一个帐户的贷方与几个帐户的借方相对应的会计分录。
为了保证帐户对应关系的正确、清晰、便于了解经济业务的内容,会计分录必须严格掌握一借多贷或一贷多借的基本原则,不允许多借多贷。
三要素
一,记账方向(借方或贷方)
二,账户名称(会计科目)
三,金额
种类
根据会计分录涉及账户的多少,可以分为简单分录和复合分录。
简单分录是指只涉及两个账户的会计分录,即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
复合分录是指涉及两个(不包括两个)以上账户的会计分录[2]
方法
层析法
层析法是指将事物的发展过程划分为若干个阶段和层次,逐层递进分析,从而最终得出结果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利用层析法进行编制会计分录教学直观、清晰,能够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其步骤如下:
1、分析列出经济业务中所涉及的会计科目。
2、分析会计科目的性质,如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目等。
3、分析各会计科目的金额增减变动情况。
4、根据步骤2、3结合各类账户的借贷方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增加或减少),来判断会计科目的方向。
5、根据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编制会计分录。
此种方法对于学生能够准确知道会计业务所涉及的会计科目非常有效,并且较适用于单个会计分录的编制。
9. 生产工人工资和一般工人工资做分录的区别
1、生产工人工资一般计入生产成本,一般工人工资则根据部门不同分别计入其他科目,例如,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
2、生产工人工资要计入生产的产品成本,会计分录如下:
借:生产成本——xx产品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3、一般工人工资要分工人所在部门来计入相关成本费用,会计分录如下:
借:制造费用——工资(车间管理人员工资)
管理费用——工资(厂部管理部门人员工资)
销售费用——工资(销售部门人员工资)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9)生产人员工资摊销分录扩展阅读
1、生产成本是生产过程中各种资源利用情况的货币表示,是衡量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2、包括直接材料费、直接工资、其他直接费用以及分配转入的间接费用; 贷方登记转入“库存商品”账户的完工产品的制造成本。
3、生产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部分组成。
4、直接材料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对象,通过加工使之成为半成品或成品,它们的使用价值随之变成了另一种使用价值。
5、直接人工是指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人力资源,可用工资额和福利费等计算。
6、制造费用则是指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厂房、机器、车辆及设备等设施及机物料和辅料,它们的耗用一部分是通过折旧方式计入成本,另一部分是通过维修、定额费用、机物料耗用和辅料耗用等方式计入成本。
10. 分配车间人员工资会计分录
通常是包含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的工资,
借:生产成本--生产人员工资
制造费用--管理人员工资
贷:应付职工薪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