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符合谨慎性原则有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期末存货计价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
a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
B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C存货期末计价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
D 固定资产计提跌价准备
『贰』 购入无形资产后,无形资产的费用是否要每月摊销,应如何做会计处理
购入无形资产,帐务处理为 借 无形资产 贷 银行存款等 按会计制度规定,无形资产在受益期内按月摊销,计入当期管理费用,分录为 借 管理费用-无形资产摊销 贷 无形资产
『叁』 问一下,无形资产和投资性房产的期末账面价值如何计算
投资性房地产分为按照成本模式计价的和按照公允价值模式计价的,
按照公允价内值模式计价的投资性房容地产,期末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其变动记入当期损益:
借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或者反向处理.
以成本模式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和无形资产的投资性房地产按照账面价值与可回收金额孰低计量,当可回收金额低于账面价值时就要计提减值准备
借 资产减值损失
贷 无形资产减值损失\投资性房地产减值损失
『肆』 怎么写会计专业之“浅谈无形资产价值的确认”的提纲急!!!!!!!1
无形资产确认的条件
1.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
2.该资产产生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3.该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无形资产确认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关于某项目是否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的判断
考虑到无形资产产生经济利益时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企业在认定某项目符合无形资产定义时,应能够控制无形资产所产生的经济利益,比如企业拥有无形资产的法定所有权,或企业与他人签订了协议使得企业的相关权利受到法律的保护。企业在判断无形资产产生的经济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业时,管理部门应对无形资产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存在的各种因素做出稳健的估计。
2.关于土地使用权
根据现行制度规定,企业通过行政划拨无偿获得的土地使用权,在会计上不作为无形资产。企业通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方式,依法支付出让金或转让金而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则应作为无形资产。
3.关于商誉
从形成来源分析,商誉可以分为外购商誉和自创商誉。外购商誉通常是在企业兼并与收购中形成的,当收购一家企业时,如果收购企业所支付的收购价格不等于被收购企业可辨认的有形和无形净资产的公平市价,则其差额就代表外购商誉。自创商誉则指作为持续经营的企业,其价值高于或低于它所拥有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平市价。根据惯例,只有外购商誉才在会计上确认为无形资产,而自创商誉则不予确认,
·无形资产的计价
1.无形资产取得的计价
企业的无形资产在取得时,应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量。
2. 无形资产的期末计价
(1)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检查各项无形资产预计给企业带来
未来经济利益的能力,对预计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计提减值准备。
(2)应当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几种情况。
当存在下列一项或若干项情况时,应当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① 某项无形资产已被其他新技术所替代,使其为企业创造经济利益的能力受到重大不利影响;
② 某项无形资产的市价在当期大幅度下跌,并在剩余摊销年限内不会恢复;
③ 某项无形资产已超过法律保护期限,但仍然具有部分使用价值;
④ 其他足以证明某项无形资产实质上已经发生了减值的情形。
(3)应当将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全部转入当期损益的几种情况。
当存在下列一项或若干项情况时,应当将该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全部转入当期损益:
①某项无形资产已被其他新技术等所替代,并且该项无形资产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
②某项无形资产已超过法律保护期限,并且已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③其他足以证明某项无形资产已经丧失了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情形。
·无形资产计价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在计算确定无形资产成本时不考虑现值因素。
2. 对于一揽子购入的无形资产,其成本通常应按该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的公允价值相对比例确定。
『伍』 无形资产的计价方法
兄弟,你要看几份年报,就知道太复杂了.而且这计价方法,按会计原则,是有弹性的
『陆』 期末存货计价有哪些方法
期末存货计价方法有一下几类:
1、成本法,是指按照期末结存存货的实际采购成本或制造成本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便易行,并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缺点是当存货市价下跌时,会导致资产虚增,不符合会计的谨慎原则。
2、市价法,是指按照期末结存存货的市场价格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反映存货的实际价值,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缺点是收集市价资料的工作量过大,不便于实际操作,当存货市价升高时,还会导致当期利润虚增。
3、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是指在会计期末通过比较存货的成本与市价,取两者中较低的一个作为存货计价基础,即当存货成本低于市价时,按成本计价;当市价低于成本时,按市价计价。
这里的成本指的是存货购入或生产时的实际成本,即存货的账面价值。与成本相比较的市价,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市场销售价格,它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规定,一般多采用重置成本和可变现净值。
其中,重置成本是指在现有条件下重新购买相同存货而应支付的全部费用,可变现净值是指在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以存货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规定,在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价。
计算公式:
可变现净值=该材料所生产的产成品的估计售价—进一步加工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
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
1、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是指以先入库的存货先发出为前提来假定成本的流转顺序,对发出及结存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
2、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也称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是以本月全部收入数量加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本月全部收货成本加月初存货成本,先计算出本月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然后再计算本月发出存货成本及月末库存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
①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月初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月收入存货实际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收入存货数量]
②本月发出存货成本=本月发出存货数量X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③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X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3、移动平均法
移动平均法亦称移动加权法,是在月初存货的基础上,每入库一批存货都要根据新的库存存货数量和总成本重新计算一个新的加权平均单价,并据以计算发出存货及结存存货实际成本的一种计价方法。
计算公式:
①新加权平均单位成本=[原结存存货成本+新入库存货成本]÷[原结存存货数量+新入库存货数量]
②本次发出存货成本=本次发出存货数量X新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③本次发出后结存存货成本=本次发出后结存存货数量X新加权平均单价
4、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又称个别认定法、具体辨认法、分批实际法。采用这一方法是假定存货的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一致,按照各种存货逐一辨认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所属的购进批次或者生产批别,分别按其购入或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作为计算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成本的方法 。
『柒』 什么叫做固定资产的期末计价
固定资产期末计价
(一)固定资产的减值是指,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
可收回金额,是指资产的销售净价与预期从该资产的持续使用和使用寿命结束时的处置中形成的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中的较高者。其中,销售净价是指,资产的销售价格减去处置资产所发生的相关税费后的余额。
(二)如果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企业应当按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
(三)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以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
如果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价值又得以恢复,应当按照固定资产价值恢复后的账面价值,以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因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而调整固定资产折旧额时,对此前已计提的累计折旧不作调整。
(四)如果有迹象表明以前期间据以计提固定资产减值的各种因素发生变化,使得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大于其账面价值,则以前期间已计提的减值损失应当转回,但转回的金额不应超过原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在转回已确认的固定资产减值损失时,转回后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不应超过不考虑计提减值因素情况下计算确定的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即:取得固定资产时的原价扣除正常情况下计提的累计折旧后的余额。
同时,冲销没有转回的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并增加已计提的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具体账务处理如下:转回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时,按不考虑减值因素情况下应计提的累计折旧与因计提减值准备而少计提的折旧额之间的差额,借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
在确定转回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入损益的金额时,应当以该项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与按不考虑减值因素情况下固定资产账面净值两者孰低确定的金额,与其价值恢复前账面价值的差额确定,借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贷记"营业外支出--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
即: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时的会计处理如下:
(1)全额恢复因计提减值准备而少计提的折旧;
(2)转回减值准备时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与不考虑减值因素情况下计算确定的固定资产账面净值两者中较低者-价值恢复前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例】甲企业2000年12月购入管理用固定资产,购置成本为10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2003年年末,甲企业对该项固定资产进行的减值测试表明,其可收回金额为595万元。假定计提或转回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不影响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和净残值。
要求:
(1)若2006年年末,该项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425万元,编制2001年至2006年该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及固定资产计提(或转回)减值准备的会计分录。
(2)若2006年年末,该项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360万元,编制2006年12月31日固定资产计提(或转回)减值准备的会计分录。
(1) 2001年计提折旧=100010=100万元
借:管理费用 100
贷:累计折旧 100
2002年和2003年计提折旧及会计分录与2001年相同。
2003年12月31日计提减值准备=(1000-100*3)-595=105万元
借:营业外支出 105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105
2004年计提折旧=595/7=85万元
借:管理费用 85
贷:累计折旧 85
2005年和2006年计提折旧及会计分录与2004年相同。
2006年末价值恢复前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1000-(100*3+85*3)-105=340万元
2006年12月31日,不考虑减值准备因素情况下计算的固定资产账面净值=1000-100*6=400万元
2006年12月31日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425万元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时应计入损益的金额=400-340=60万元
固定资产以前年度因计提减值准备而少计提的折旧=(100-85)*3=45万元。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105
贷:营业外支出 60
累计折旧 45
(2)2006年12月31日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360万元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时应计入损益的金额=360-340=20万元
固定资产以前年度因计提减值准备而少计提的折旧=(100-85)*3=45万元。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65
贷:营业外支出 20
累计折旧 45
『捌』 1.写出无形资产取得、摊销、出租、处置和期末计价的会计分录 2.其他资产的核算内容,写出发生,摊销
无形资产取得,借:无形资产 贷:银行存款/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等
无形资产内摊销容,借:管理费用 贷:累计摊销
无形资产出租,确认租金收入,借:应收账款或银行存款,贷:其他业务收入;确认出租成本及税金,借: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 贷:累计摊销、应交税费
无形资产处置,按实际收到金额,借记银行存款,按无形资产累计摊销金额,借记累计摊销,按账面余额贷记无形资产,按账面价值与收到现金的差额,借记营业外支出或贷记营业外收入。
『玖』 期末按照计价和摊销的会计科目
期末需要摊销的会计科目有,低值易耗品,包装物。无形资产
『拾』 在资产负债表上,无形资产项目一般应当分别列示哪几项科目
分别列抄示以下3个项目:
1、无形资产项目,反映无形资产的摊余价值。
2、无形资产减值准备项目,反映无形资产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
3、无形资产净额项目,反映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是无形资产项目减无形资产减值准备项目的差额。无形资产是以净额计入资产总值的。
在资产负债表中“无形资产”项目,应当根据“无形资产”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备抵科目余额后的净额填列。
(10)无形资产期末计价扩展阅读
无线资产的核算
无形资产的取得有外购,自行研发,股东投入等方式。对于外购的无形资产,其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所发生的其他支出。自行研发的无形资产,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在发生时全部计入当期损益。
开发阶段的支出满足资本化条件时计入无形资产的成本;无法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支出,应当在发生时作为管理费用,全部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企业应按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假定该价值公允),借记“无形资产”科目,贷记“实收资本”或“股本”等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