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不需要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
不需要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
不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
1.土地;
2.房屋、建筑物以外未使用、不需要以及封存的固定资产;
3.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和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
4.已提足折旧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5.按照规定提取维简费的固定资产;
6.已在成本中一次性列支而形成的固定资产;
7.破产、关停企业的固定资产;
8.财政部规定的其他不得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提前报废的固定财产,不得计提折旧。
我国准则规定,除下列情况外,企业应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①已提足折旧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②单独计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
③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
④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
⑤处于更新改造过程中的固定资产。
⑥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
除上述情况外,均须计提折旧。
应计折旧的7种特殊情况(下列情况均需计提折旧):
①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
②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
③不需用固定资产
④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结算的固定资产(竣工决算后调整资产价值,但不调原计折旧)
⑤因经营任务变更而停用的固定资产
⑥因季节性经营而停用的生产设备
⑦因修理而停用的设备(属于资本化除外)
(1)企业无需资产的摊销应注意扩展阅读:
当月新增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下月开始计提折旧;当月减少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下月开始不计提。
无形资产与固定资产恰恰相反:
当月增加的无形资产,当月开始摊销;当月减少的无形资产,当月不再摊销。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注意问题:
1.注意计提折旧的范围,按现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除以下情况外,企业应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a.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b.按照规定单独计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
c.处于更新改造过程中的固定资产。
2.未使用的机器设备、仪器仪表、运输工具、工具器具、季节性停用也要计提折旧。
3.注意再计提固定资产这就是应考虑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4.注意折旧期间跨年度时年折旧额的确定。
固定资产提取的折旧额大小受计提折旧基数、净残值、折旧年限、折旧方法等因素的影响,《企业会计准则》(简称准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简称税法)分别对固定资产折旧的提取作了相应规定。
只有把握固定资产计提旧的因素,才能保证计提的折旧额正确,纳税不受影响。现就影响固定资产折旧额的各因素分别从准则、税法作以比较。
全面把握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能保证计提的折旧额正确,但企业在实际生产经营中,还会遇到一些例外情况,现从以下几种情况来说明如何计提折旧。
㈡ 企业无形资产的摊销要注意什么
特点 1.无形资产摊销的开始月份为当月;
2.无形资产的版摊权销方法为直线法;
3.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一般为预计使用年限;
4.无形资产摊销时,残值应假定为零。
无形资产应当自取得当月起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分期平均摊销,计入损益。如预计使用年限超过了相关合同规定的受益年限或法律规定的有效年限,该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按如下原则确定:
无形资产摊销的核算
(1)合同规定受益年限但法律没有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合同规定的受益年限;
(2)合同没有规定受益年限但法律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法律规定的有效年限;
(3)合同规定了受益年限,法律也规定了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受益年限和有效年限二者之中较短者。
(4)合同没有规定受益年限,法律也没有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10年。
㈢ 企业自用无形资产的摊销金额都应当计入管理费用,这句话对吗,如何解释
肯定的回答对
为什么对请看详细内容
管理费用包括
管理费用
企业管理和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各项费用。管理费用包括的内容较多。包括公司经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险费、待业保险费、董事会费、咨询费、审计费、诉讼费、排污费、绿化费、税金、土地使用费、海域使用费、土地损失补偿费、技术转让费、技术开发费、无形资产摊销、开办费摊销、业务招待费、坏账损失、存货盘亏、毁损和报废、上缴上级管理费、劳动保险费、待业保险费以及其他管理费用。以工业企业为例具体包括:
公司经费,即企业管理人员工资、福利费、差旅费、办公费、水电费、折旧费、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和其他经费;
工会经费,即按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计提拨交给工会的经费;
职工教育经费,即按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计提,用于职工培训学习以提高文化技术水平的费用;
劳动保险费,即企业支付离退休职工的退休金或按规定交纳的离退休统筹金、价格补贴、医药费或医疗保险费、退职金、6个月以病假人员工资、职工死亡丧葬补助费及抚恤费、按规定支付离休人员的其他经费;指离退休职工的退休金、价格补贴、医药费(包括离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基金)、易地安家费、职工退职金、职工死亡丧葬补助费、抚恤费、按规定支付给离休干部的各项经费以及实行社会统筹基金;
待业保险费,即企业董事会或最高权力机构及其成员为执行职能而发生的差旅费、会议费等;指企业按照国家规定缴纳的待业保险基金;
咨询费,即企业向有关咨询机构进行科学技术经营管理咨询所支付的费用;
审计费,即企业聘请注册会计师进行查账、验资、资产评估等发生的费用;
诉讼费,即企业因起诉或应诉而支付的各项费用;
税金,即企业按规定支付的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
土地使用费,即企业使用土地或海域而支付的费用;
土地损失补偿费,即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破坏土地而支付的土地损失补偿费;
技术转让费,即企业购买或使用专有技术而支付的技术转让费用;
技术开发费,即企业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所发生的新产品设计费、工艺规程制定费、设备调整费、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试验费、技术图书资料费、未获得专项经费的中间试验费及其他有关费用;
无形资产摊销,即场地使用权、工业产权及专有技术和其他无形资产的摊销;
递延资产摊销,即开办费和其他资产的摊销;
坏账损失,即企业按年末应收账款损失;
业务招待费,即企业为业务经营的合理需要在年销售净额一定比例之内支付的费用;指企业为业务经营的合理需要而支付的交际应酬费用
其他费用,即不包括在上述项目中的其他管理费用,如绿化费、排污费等。
车间办公用品”是属于制造费用
专业人员为您解答
希望帮助到您
㈣ 关于企业无形资产摊销问题
企业来应当按月对无形资产自进行摊销。无形资产的摊销额一般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企业自用的无形资产,其摊销金额计入管理费用;出租的无形资产,其摊销金额计入其他业务成本;某项无形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通过所生产的产品或其他资产实现的,其摊销金额应当计入相关资产成本。
借:管理费用
制造费用
其他业务成本
研发支出
贷:累计摊销
参考资料: http://www.dongao.com/zjzcgl/fdzl/201109/55450.shtml
㈤ “企业摊销无形资产,应当自无形资产可供使用时起,至不再作为无形资产确认时止”,,,
恩,无形资产在期末是没有净残值的,所以它在摊销时是以其全部的价值摊销的,那样的话肯定会有摊销完毕的时候。到了那个时候资产账面价值为零了,所以就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了
㈥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是应注意哪些问题
一要注意计提折旧的范围,按现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除以下情况外,企业应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① 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② 按照规定单独计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
③ 处于更新改造过程中的固定资产。未使用的机器设备、仪器仪表、运输工具、工具器具、季节性停用也要计提折旧。
二要注意再计提固定资产这就是应考虑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三要注意折旧期间跨年度是年折旧额的确定。
㈦ 什么样的无形资产不需要摊销
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需要摊销。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应以成本减内去累计摊销额和容累计减值损失后的余额进行后续计量。
估计无形资产使用寿命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1、该资产通常的产品寿命周期,以及可获得的类似资产使用寿命的信息;
2、技术、工艺等方面的现实情况及对未来发展的估计;
3、以该资产在该行业运用的稳定性和生产的产品或服务的市场需求情况;
4、现在或潜在的竞争者预期采取的行动;
5、为维持该资产产生未来经济利益的能力所需要的维护支出,以及企业预计支付有关支出的能力;
6、对该资产的控制期限,以及对该资产使用的法律或类似限制,如特许使用期间、租赁期间等;
7、与企业持有的其他资产使用寿命的关联性等。
(7)企业无需资产的摊销应注意扩展阅读
不能作为无形资产的情况:
①商誉由于其不可辨认性,所以不能作为无形资产。
②非货币性资产是指持有过程中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情况不确定,不属于以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收取的资产,例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③常见的无形资产有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特许权、土地使用权。然而,企业内部产生的品牌、报刊名等不确认为无形资产。
㈧ 判断:企业摊销无形资产,应当自无形资产可供使用起,至不再作为无形资产确认止
对的
无形资产的摊销期自其可供使用(即达到预定用途)时起至终止确认时止。
就是当月使用当月开始摊销
over 原创勿抄
㈨ 企业无形资产的摊销要注意什么
特点 1.无形资产摊销的开始月份为当月;
2.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为直回线法;
3.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一答般为预计使用年限;
4.无形资产摊销时,残值应假定为零。
无形资产应当自取得当月起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分期平均摊销,计入损益。如预计使用年限超过了相关合同规定的受益年限或法律规定的有效年限,该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按如下原则确定:
无形资产摊销的核算
(1)合同规定受益年限但法律没有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合同规定的受益年限;
(2)合同没有规定受益年限但法律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法律规定的有效年限;
(3)合同规定了受益年限,法律也规定了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受益年限和有效年限二者之中较短者。
(4)合同没有规定受益年限,法律也没有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