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新会计准则取消了待摊费用,现在该摊销的该如何处理
一、原准则中具有待摊性质的费用支出在新准则中的会计处理 (一)低值易耗品和出租出借包装物 对于旧准则中的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在新准则中归类到“周转材料”科目核算。在指南关于“周转材料”的解释规定:1.本科目核算企业周转材料的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包括包装物、低值易耗品,以及企业(建造承包商)的钢模板、木模板、脚手架等。企业的包装物、低值易耗品,也可以单独设置“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科目。2.本科目可按周转材料的种类,分别“在库”、“在用”和“摊销”进行明细核算。 此外,指南规定企业购入、自制、委托外单位加工完成并已验收入库的周转材料等,比照“原材料”科目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而周转材料的摊销可以采用一次转销法和其他摊销方法。至于其他摊销法具体包括哪些方法没有说明。我们认为,其他摊销方法应该和原来一样包括分期摊销和五五摊销。 此外,由于指南仅对总账科目作了统一的规定,对于明细账设置并没有统一要求,因此,我们认为,为了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及会计核算的方便,对于出租出借包装物的核算可以通过“周转材料??包装物(出租/出借)进行。具体摊销时分别借记”销售费用“、”其他业务成本“,贷记”周转材料??包装物(摊销)“ 而对于原准则中的低值易耗品则可以完全按新准则指南的规定进行核算。 (二)预付财产保险费、预付经营租赁固定资产租金和预付报刊订阅费 对于预付财产保险费、预付经营租赁固定资产租金和预付的报刊费的处理,在会计实务界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应通过“其他应收款”科目进行核算,但是其他应收款核算的是除存出保证金、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应收代位追偿款、应收分保账款、应收分保合同准备金、长期应收款等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及暂付款项,这与预付财产保险费、预付经营租赁固定资产租金和预付报刊订阅费的性质不同,因此我们认为,由于这三类费用支出均是企业按相应合同预付给服务提供方的款项,与购买商品、采购材料时预付账款的性质相同,因此通过“预付账款”科目核算比较合理,同时为了与采购材料、购进商品所预付的款项区别开来,可以通过相应的明细账予以区分。 (三)摊销期在一年(含一年)以内的待摊固定资产修理费用 新准则规定,对于固定资产的修理费用如不满足资本化条件应当直接计入当期费用。 (四)一次购买印花税票和一次缴纳税额较多且需要分月摊销的税金 对于一次购买印花税票和一次缴纳税额较多且需要分月摊销的税金的处理,新准则及指南均没有明确规定。我们认为根据哪一个期间受益,哪一个期间承担的原则,对于一次购买印花税票较多的可以通过“预付账款”科目核算,具体在每一受益期分摊时借记“管理费用”,贷记“应交税费”,同时借记“应交税费”,贷记“预付账款”。 而对一次缴纳税额较多的税金新准则中并没有提到是否可以分月摊销,因此我们认为也应按受益期限进行处理比较合理。 二、原准则中具有预提性质的费用支出在新准则中的会计处理 (一)短期借款的利息费用 新准则指南规定:企业借入的各种短期借款,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归还借款做相反的会计分录。资产负债表日,应按计算确定的短期借款利息费用,借记“财务费用”、“利息支出”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利息”等科目。即对于短期借款的利息的预提是通过“应付利息”科目进行的。 (二)预提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预提的租金和保险费等 根据对待摊费用部分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的分析可以得知,新准则及相关指南不再对固定资产的修理费用进行预提,而是在实际发生时根据支出能否资本化分别进行相应的处理。不能资本化的修理费用直接计入当期费用,可以资本化的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而对于当期应付未付的租金和保险费,由于其性质是应付的款项,但为了与购买商品和外购劳务所产生的应付款项区别,通过“其他应付款”科目进行处理比较恰当。即每期根据本期应承担的义务借记相关成本费用科目,贷记“其他应付款”科目。 由于会计处理中一般遵循的原则是,准则或制度没有规定应该怎样处理交易或者事项,会计人员可以根参考类似的交易或事项进行相应的处理。因此,对新准则中具有待摊性质和预提性质的费用支出的分析,也仅是在参考类似交易或事项的基础上进行的。
⑵ 未确认融资费用应该怎样理解,以及和资本化条件的关系
未确认融资费用还是要从会计的角度进行理解,具体可以分为:
1、“未确认融资费用“”实际上是负债类(长期应付款)的一个备抵科目,是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所发生的应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进行分摊的未实现的融资费用,也可以将其理解为由于融资而应承担的利息支出在租赁期内的分摊,实际上将它理解为利息也可以。
2、在购买固定资产时,由于固定资产可能会延期支付,实质上就是具有融资性质的,在实际支付的价款和购买的价款的现值之间形成一个差额,这个差额就是"未确认融资费用"。
未确认融资费用和资本化条件的关系
当设备还未达到预定的使用状态,则未确认融资费用不资本化;而当设备达到预定的使用状态后,再分摊的未确认融资费用就不再资本化了,而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了,即计入管理费用等科目了。
(2)未摊销资本化费用扩展阅读:
“未确认融资费用”账户所反映的内容,是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所发生的应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进行分摊的未实现的融资费用,换一个角度,我们可将其理解为由于融资而应承担的利息支出在租赁期内的分摊。具体摊销分为:
1、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形成的利息支出本质上属于借款费用,因此其资本化/费用化也遵循借款费用准则的一般规定,即:如果是一般的融资租赁合同,则在相关租赁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发生的利息支出可以资本化,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发生的利息支出只能费用化。
2、如果是售后回租构成的融资租赁,则其实质是资产抵押借款,要看租赁合同中对出售价款的用途有无限制,以及是否实质上专款专用,来判断是否可以认定为专门借款,分别按照借款费用准则中对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的借款费用资本化/费用化所规定的不同原则处理。
⑶ 高财,会计。问个问题,谢谢。不是未形成无形资产的按50%摊销,那个230里面不是算上了符合资本化条
根据税法规定,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根据财政部 税务总局 科技部《关于提高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的通知》(财税〔2018〕99号)规定: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在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75%在税前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在上述期间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75%在税前摊销。]
未形成无形资产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50%,形成无形资产的,摊销部分加计摊销50%。具体到本题目中:就是研发阶段100万元和开发阶段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100万元,加计扣除50%,就是(100+100)*50%=100万元;符合资本化条件的300万元,按5年摊销,本年度摊销6个月,金额:300/5*6/12=30万元,加计摊销50%:30*50%=15万元,合计加计扣除115万元,影响企业所得税115*25%=28.75万元。
应缴纳所得税:(1000-115)*25%=221.25万元。
⑷ 无形资产摊销算研发费用吗
如该无形资产是用于一项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工作的,后续摊销可入研发支出,其中研究阶段费用化;开发阶段能资本化的资本化,不能资本化的费用化。
如该无形资产与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工作无关,后续摊销入当期损益。
无形资产的摊销金额一般应当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其他业务成本等)。某项无形资产所包含的经济利益通过所生产的产品或其他资产实现的,其摊销金额应当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
(4)未摊销资本化费用扩展阅读:
核算
1、摊销范围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应进行摊销,通常将其残值视为零。
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但要计提减值准备。
2、摊销时间企业应当按月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对于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应当自可供使用(即其达到预定用途)当月起开始摊销,处置当月不再摊销。
3、去向企业自用的无形资产,其摊销金额计入管理费用;
出租的无形资产,其摊销金额计入其他业务成本;
某项无形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通过所生产的产品或其他资产实现的,其摊销金额应当计入相关资产成本。
⑸ 甲公司2008年研发费用1200万,其中资本化570万,年末未开始摊销。 计税基础是多少
甲公司2008年研发费用1200万,其中资本化570万,年末未开始摊销。
形成费用的研发费用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的计税基础=630万元*50%+630万元=945万元;
资本化570万按照形成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570万元*150%=855万元;
企业年度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当年不足抵扣的部分,可在以后年度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中结转抵扣,抵扣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五年。
⑹ 分期付款方式购入固定资产,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额在什么情况下算符合资本化条件什么是资本化
简单来说,就是未分摊的费用分摊当期符合资本化条件,一般情况下都是费用化,但是用版途上构成相权关资产成本的,就应当资本化。
如分期付款固定资产在构建期间,此时不应计入当期损益,即财务费用而是应当计入“在建工程”等,资本化条件,这里就不用定义方式来解释了,就是计入相关成本中去,最后反映到资产负债表中去,而不是计入利润表中去,
如果实在不明白,举个简单例子,理解可以参照这个,您自己分期付款买了一个新房500万。又花了100万装修,此时您认为这100万是构成房子的成本 还是说100万直接走费用。都是花出去的钱,就算不懂会计重要性原则。你自己也会认为,这个房子你当初花了600万反映你内心的资产负债表上去。假如你买了一些壁纸 贴纸花了300元,这个300按照金额可以费用化。
⑺ 会计分录及未融资费用分摊表问题
()购买价款的现值为:468×(P/A,6%,5)=468×4.212=1971.216(万元)。
2008年1月1日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在建工程 1971.216
未确认融资费用 368.784
贷:长期应付款 2340
(2)确定信用期间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额,如表所示:
*为尾数调整。
(3)2008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为设备的安装期间,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额符合资本化条件,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2008年12月31日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在建工程 118.27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118.27
借:长期应付款 468
贷:银行存款 468
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借:固定资产 2089.486
贷:在建工程 2089.486
固定资产成本=1971.216+118.27=2089.486(万元)。
(4)2009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该设备已经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额不再符合资本化条件,应计入当期损益。
相应的账务处理如下(后边的几年的合体分录):
借:财务费用 250.514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250.514
借:长期应付款 1872
贷:银行存款 1872
⑻ 会计上讲的资本化和费用化是什么意思
划分资抄本性支出与效袭益性支出原则要求在会计核算中首先将先将资本性的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加以区分,然后将收益性支出计入费用账户,作为当期损益列入损益表。将资本性支出计入资产账户,作为资产列入资产的负债表。
前者称为支出费用化,后者叫做支出资本化。
⑼ 未摊销的折价的账务处理
(1)计算2008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适用的资本化率:
由于第一季度只占用了一笔一般借款,资本化率即为该借款的利率,即1.5%(6%×3/12)。
由于第二季度占用了两笔一般借款,适用的资本化率为两项一般借款的加权平均利率。
加权平均利率计算如下: 加权平均利率=(一般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之和+当期应摊销的折价)/一般借款本金加权平均数=[200×6%×3/12+300×5%×3/12+(285×6%×3/12-300×5%×3/12)]/(200×3/3+285×3/3)×100%=1.5%
(2)计算2008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一般借款应予资本化的利息金额及编制相应会计分录:
第一季度超过专门借款的一般借款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100×3/3+50×2/3+50×1/3=150(万元)
第一季度应予资本化的利息金额=150×1.5%=2.25(万元)
第一季度一般借款实际发生的利息金额=200×6%×3/12=3(万元)
账务处理为:
借:在建工程--借款费用 2.25
财务费用 0.75
贷:应付利息 3
第二季度超过专门借款的一般借款的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100+50+50+200)×3/3+60×2/3=440(万元),则第二季度应予资本化的利息金额=440×1.5%=6.6(万元),第二季度一般借款实际发生的利息和折价摊销金额=200×6%×3/12+300×5%×3/12+(285×6%×3/12-300×5%×3/12)=7.275(万元)
账务处理为:
借:在建工程--借款费用 6.6
财务费用 0.675
贷:应付利息 3
应付债券--应计利息 3.75 (300×5%×3/12)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