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太懂!董事会决定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由5年变为10年,这属于会计估计的变更专,但是总该有属个说法吧,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变更,不肯能无缘无故这样做吧,证据比如经过市场调查,预计该无形资产在未来10年内能为企业带来利益等研究报告等等,但是这样做很牵强的,应是社会是向前发展的,某项资产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时间按只会越来越短,不会出现什么越来越长的情况或者很少出现。唯一合理的解释是该企业预计在一段时间内自己企业的经营状况可能不太乐观,所以延长摊销年限,减少摊销额,从而能够减少费用,在报表上能好看一些。明白人一看就知道咋回事。
㈡ 长期待摊费用能否缩短年限
答案是选的A哈。B是会计政策变更,C是你所说的新交易或事项,说说D。
D由于经营专指标变化,必须属缩短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年限。错就错再前半句,由于经营指标的变化,缩短摊销年限是要根据经济业务的变化情况合理确定的,而不是为了满足经营指标的需要而进行随意的调整,如果这样处理的话,就属于造假了。
㈢ 长期待摊费用可以在另外一个年度变更摊销年限吗本来是3年,改为5年,分录怎么做呢
长期待摊费用不可以在另外一个年度变更摊销年限,摊销年限一经确定,不得更改年限。
㈣ 无形资产摊销年限更改的问题
不知你是什么情况?税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六十七条无形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摊销费用,准予扣除。
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不得低于10年。
作为投资或者受让的无形资产,有关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了使用年限的,可以按照规定或者约定的使用年限分期摊销。
外购商誉的支出,在企业整体转让或者清算时,准予扣除。
如果是企业购买的无形资产,摊销年限不能低于10年。如果你要改正,也可以,但纳税还要按税法,提前摊销的金额要还原所得税额,交纳所得税。
如果调整无形资产摊销年限,属于会计估计变更,需要在资产负债表附注上说明。会计估计变更,不使用追溯调整法,而使用未来适用法,所以,剩余年限(6年)重新计算摊销额,在变更月份直接按新的摊销额入账就行了,以前年度的不能调整了。
㈤ 无形资产摊销年限更改,帐务如何调整
摊销年限变更是会计估计变更,用未来适用法。
即现在的账面价值=249200-249200/5/12*2=240893.33
变更后,每月摊销额=240893.33/(9*12+10)=2041.47
㈥ 固定资产折旧年限错误,可以直接改吗
不可以的。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九条规定:固定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折旧,准予扣除。企业应当自固定资产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计算折旧;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应当自停止使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计算折旧。
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变更。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固定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如下:房屋、建筑物,为20年;飞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为4年。
(6)摊销时间随意更改扩展阅读:
固定资产折旧的相关要求:
1、企业应当自生产性生物资产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计算折旧;停止使用的生产性生物资产,应当自停止使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计算折旧。
2、无形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摊销费用,准予扣除。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不得低于10年。作为投资或者受让的无形资产,有关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了使用年限的,可以按照规定或者约定的使用年限分期摊销。
3、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三条第(四)项所称其他应当作为长期待摊费用的支出,自支出发生月份的次月起,分期摊销,摊销年限不得低于3年。
㈦ 土地使用权摊销年限是否可调
【解答】《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第十二条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按照规定计算的无形资产摊销费用,准予扣除。 下列无形资产不得计算摊销费用扣除:(一)自行开发的支出已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的无形资产;(二)自创商誉;(三)与经营活动无关的无形资产;(四)其他不得计算摊销费用扣除的无形资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第六十五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二条所称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等。 第六十七条规定,无形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摊销费用,准予扣除。 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不得低于10年。 作为投资或者受让的无形资产,有关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了使用年限的,可以按照规定或者约定的使用年限分期摊销。 外购商誉的支出,在企业整体转让或者清算时,准予扣除。 新税法实施后符合规定的无形资产应按不低于10年的期限进行摊销。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一经确定,便不能随意变更。由于客观经济环境改变,确实需要变更摊销年限的,应将变更作为会计估计变更处理。
㈧ 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期限是否可以根据公司经营情况随意确定
百练会计为你解答:抄长期待摊费用是指已经支出,但根据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分摊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各项费用,主要包括除开办费以外,摊销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固定资产修理支出、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以及其他待摊费用。应由本期负担的借款利息、租金等,不应计入“长期待摊费用”科目。长期待摊费用应在受益期内按期平均摊销,计人损益。
按照《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的规定,固定资产大修理采取待摊方法的,实际发生的大修理支出应在大修理间隔期内平均摊销;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应在租赁期内平均摊销;其他长期待摊费用应在受益期内平均摊销。公司应当严格按照会计制度规定的费用项目和摊销期限平均摊销计入损益,不得少摊或不摊。对于1993年财务会计制度改革时允许转入长期待摊费用的长期惜款利息和汇兑损益,应当制定严格的摊销计划,并按计划摊 销计人损益,不得长期挂帐。长期待摊费用的期末余额,今当如全计报先附作中论职费用。目披露其余额、摊销期限、摊销方式等。。
各级财政部门不得批准公司将不符合长期待摊费用性质的各项费用,以及不按规定期限分期摊销的长期待摊费用,挂帐处理。
㈨ 长期待摊费用开始摊销时间弄错 是追溯调整还是按未来适用法调整
长期待摊费用摊销一段时间后,摊销金额原值调增,应该是发生可以资本化后续支出,这专个支出的收益属期是在支出发生以后,不是在支出发生以前,按照权责发生制,应该调整以后期间的摊销额,不需要调整前期已摊销的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