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无形资产 > 矿区使用费废止

矿区使用费废止

发布时间:2020-12-12 12:49:15

A. 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的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的科目设置

1)本科目反映有偿转让国有资源(资产)使用费而取得的收入。 2)在新科目中,“国有资源(资产专)有偿使用收入”款属下设置了海域使用金收入、场地和矿区使用费收入、特种矿产品出售收入、专项储备物资销售收入、利息收入、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经营收入、出租车经营权有偿出让和转让收入及其他国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八项。其中特种矿产品出售收入、专项储备物资销售收入、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经营收入、出租车经营权有偿出让和转让收入为新设科目。

B. 矿区使用费取消了吗

矿产资源补偿费由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征收

这个并没有废止。

C. 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和税费改革

1. 进一步完善矿产资源补偿费制度,维护国家所有者权益

为避免矿区使用费取消后矿产资源补偿费的漏征、国家财产权益的流失和宏观调控手段的缺失,国土资源部印发《国土资源部关于修改〈关于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工作中若干问题补充规定〉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229 号)和《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外合作开采石油资源补偿费征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2〕14 号),对原缴纳矿区使用费的中外合作开采陆上、海洋石油的中外企业依法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对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征收范围、计算方法、实行属地化征收和信息化管理等做出了规定。

2012 年,国土资源部印发《关于做好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统计直报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2〕3 号),在全国正式启用矿产资源补偿费直报系统,加强征收管理和征收统计。随着征收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和征管措施的逐步完善,近年来,矿产资源补偿费、探矿权和采矿权使用费和价款等矿产资源专项收入中央分成部分整体保持稳定增长(表 7-1)。

表7-1 矿产资源收入中央分成情况

注:①矿产资源补偿费:中央与省、直辖市分成比例为5∶5;中央与自治区分成比例为4∶6。②矿业权使用费:谁登记谁征收。③矿业权价款:中央与地方分成比例为2∶8。

2. 配合有关部门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等法规,推进资源税改革

2011 年,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的决定》(国务院令第 605 号)及其细则,将资源税计征方式由“从量定额”计征修改为“从价定率或者从量定额”计征,并将全国范围内原油、天然气资源税的税率统一为销售额的 5%。

随着资源税改革的推进,资源税税收收入持续增长,其占全国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也逐步提高,特别是 2010 年在新疆开展资源税改革试点以来,资源税收入增速超过了全国税收总收入的增速(表 7-2)。

表7-2 资源税收入情况

D. 矿区使用费

根据《中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缴纳矿区使用费暂行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的中国企业和外国企业,应当依法缴纳矿区使用费。

矿区使用费按照每个油、气田日历年度原油或者天然气总产量和矿区使用费率进行计征,以年度原油总产量超过5万吨、年度天然气总产量超过1亿标立方米作为矿区使用费起征点。对超过的部分实行超额累进费率,实物缴纳。

原油和天然气的矿区使用费由税务机关负责征收管理。中外合作开采的油气田的矿区使用费,由油、气田的作业者代扣,交由中国石油开发公司负责代缴。费率见表1-2。

表1-2 开采陆上石油资源缴纳矿区使用费费率表

根据《开采海洋石油资源缴纳矿区使用费的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海、领海、大陆架及其他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使管辖权的海域内依法从事开采海洋石油资源的中国企业和外国企业,应当依法缴纳矿区使用费。矿区使用费按照每个油、气田日历年度原油或者天然气总产量计征,设有起征点,超过的部分实行超额累进费率,实物缴纳。

原油和天然气的矿区使用费,由税务机关负责征收管理。中外合作开采的油气田的矿区使用费由油、气田的作业者代扣,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负责代缴。矿区使用费费率见表1-3。

表1-3 开采海洋石油资源缴纳矿区使用费费率表

提示:对于已经缴纳矿区使用费的企业,不再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并暂不征收资源税。

E. 理清矿产资源税费加强探矿权采矿权价款的管理

在矿产资源管理中,常常涉及到各种矿产资源税、费、基金和价款,矿产资源的税费、价款都包括哪些,如何正确区分这些税费和价款呢?笔者下面对此进行具体梳理。

一、矿产资源管理中的税费和价款的主要种类

(1)资源税。资源税目的是调节矿业企业由于开采不同品位的资源产生的级差收入,促进企业之间公平竞争。资源税最初是一种累进制的超额利润税, 1986年,石油资源税开始实行按产量定额征收。1993年发布的《资源税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139号)规定,按产量定额计征资源税。

(2)矿产资源补偿费。矿产资源作为资源性资产,使用和开发这种资源,必须向其所有权人支付一定的费用。矿产资源补偿费是矿业权人因使用(开采)矿产资源向其所有者支付的费用。 矿产资源补偿费是1986年《矿产资源法》设立的,但到1994年才真正实施征收。1994年颁布的《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规定》(国务院令第150号)规定,各地按照销售额一定比例征收的矿产资源补偿费,应及时全额上缴中央财政,年终再由中央与地方按一定比例分成。具体分配比例为:中央与省、直辖市分成比例为5:5;中央与自治区分成比例为4:6。

(3)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包括探矿权使用费和采矿权使用费。探矿权使用费是指国家将矿产资源探矿权出让给探矿权人,按规定向探矿权人收取的使用费。 采矿权使用费是指国家将矿产资源采矿权出让给采矿权人,按规定向采矿权人收取的使用费。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按矿区面积实行定额收费,探矿权使用费以勘查年度计算,按区块面积逐年缴纳,第一个勘查年度至第三个勘查年度,每平方千米每年缴纳100元;从第四个勘查年度起每平方千米每年增加100元,最高不超过每平方千米每年500元;采矿权使用费按矿区范围面积逐年缴纳,每平方千米每年1000元。

(4)探矿权、采矿权价款。探矿权采矿权价款包括探矿权价款和采矿权价款。探矿权价款是指国家将其出资勘查形成的探矿权出让给探矿权人,按规定向探矿权人收取的价款;采矿权价款是指国家将其出资勘查形成的采矿权出让给采矿权人,按规定向采矿权人收取的价款。探矿权采矿权价款以国务院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确认的评估价格为依据,一次或分期缴纳,但探矿权价款缴纳期限最长不得超过2年,采矿权价款缴纳期限最长不得超过6年。

(5)试点地区建立的基金和保证金。2004年4月国务院以山西省作为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试点,批准山西省征收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提取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和建立煤矿转产发展基金,旨在促进煤炭资源可持续利用。

(6)矿区使用费。《开采海洋石油资源缴纳矿区使用费的规定》(财政部令第1号)和《中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缴纳矿区使用费暂行规定》(财政部令第3号)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海、领海、大陆架及其他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使管辖权的海域内依法从事开采海洋石油资源的中国企业和外国企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的中国企业和外国企业,均应当依照规定缴纳矿区使用费。1994年税制改革以后对合作开采石油、天然气资源的,仍按原规定缴纳矿区使用费,不缴纳资源税。另外,1994年,原地质矿产部对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关于确认在中国海域开采海洋石油资源不重复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复函》(地质矿产部地函156号)中明确,在中国海域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按照《开采海洋石油资源缴纳矿区使用费的规定》和《中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缴纳矿区使用费暂行规定》两个行政法规的规定缴纳矿区使用费的采矿权人,不再重复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

二、明确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取得的具体形式

依据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取得的具体形式包括以下三种:

1.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

《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240号)第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国家实行探矿权有偿取得的制度。探矿权使用费以勘查年度计算,逐年缴纳。”《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241号)第九条规定:“国家实行采矿权有偿取得的制度。采矿权使用费,按照矿区范围的面积逐年缴纳,标准为每平方千米每年1000元。”财政部、国土资源部1999年6月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 <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和价款管理办法>的通知》(财综字[1999]74号)又对探矿权使用费、采矿权使用费作了明确的界定。根据上述规定可以看出,在1996年《矿产资源法》修订以来,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取得的制度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国家通过向探矿权人、采矿权人收取探矿权使用费、采矿权使用费。

2.探矿权采矿权价款

《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第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申请国家出资勘查并已经探明矿产地的区块的探矿权的,探矿权申请人除依照本办法第十二条的规定缴纳探矿权使用费外,还应当缴纳经评估确认的国家出资勘查形成的探矿权价款;探矿权价款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一次缴纳,也可以分期缴纳。”《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第十条第一款规定:“申请国家出资勘查并已经探明矿产地的采矿权的,采矿权申请人除依照本办法第九条的规定缴纳采矿权使用费外,还应当缴纳经评估确认的国家出资勘查形成的采矿权价款;采矿权价款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一次缴纳,也可以分期缴纳。”财政部、国土资源部1999年6月联合下发的《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和价款管理办法》也对探矿权价款、采矿权价款作了明确的界定。根据上述规定可以看出,探矿权价款、采矿权价款收取对象有严格的界限,即申请国家出资勘查并已经探明矿产地的探矿权、采矿权的申请人。

3.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探矿权采矿权形成的价款

国土资源部下发的《关于印发 <探矿权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土资发[2003]197号)中规定,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确定中标人、竞得人后,主管部门应当与中标人、竞得人签订成交确认书。成交确认书应当包含“探矿权采矿权价款和探矿权采矿权价款缴纳时间、方式”。虽然这里用的是 “探矿权采矿权价款”一词,与上述的第二种有偿方式一样,但具体含义应该是不同的,所以笔者用“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探矿权采矿权形成的价款”加以区别。

三、正确区分探矿权采矿权价款与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探矿权采矿权形成的价款

从上述概念中,笔者认为两者的不同主要体现为以下几方面:

(1)价款适用的范围不同。探矿权采矿权价款收取是有严格范围的,即国家出让“国家出资勘查并已经探明矿产地的探矿权或采矿权”时,才能在收取探矿权采矿权有偿使用费的同时,收取探矿权采矿权价款。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探矿权采矿权形成的价款,是只要通过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探矿权或采矿权的,就应当收取探矿权价款或采矿权价款。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的探矿权采矿权,包括“国家出资勘查并已经探明矿产地的”,但并不限于该范围。

(2)价款形成的方式不同。 探矿权采矿权价款以国务院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确认的评估价格为依据,也就是说是经过确认的评估价。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探矿权采矿权形成的价款是成交价,在招标方式中,是中标人的投标价;在拍卖方式中,是竞买人的最高应价;在挂牌方式中,是竞买人的最高报价。需要指出的,成交价必须不低于确定的招标标底、拍卖挂牌底价。

(3)价款的实质内涵不同。探矿权采矿权价款以国务院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确认的评估价格为准,评估价格实质上是国家勘查投入的成本,并且评估价格一经确定就确定了价款的具体数额;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探矿权采矿权形成的价款是探矿权采矿权的市场价格,是在设定的底价基础上交易双方自愿达成的协议价格,是矿产资源市场配置的重要体现。

大力推进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充分发挥市场对矿产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是矿产资源管理的必然要求。 在实践中,也有的地方对以申请方式取得的探矿权采矿权,尽管不符合“国家出资勘查并已经探明矿产地的”的条件,仍以探矿权采矿权有偿使用为由,收取申请人探矿权或采矿权价款,这是不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正如笔者前面指出,收取探矿权采矿权价款的条件是十分明确的,即“国家出资勘查并已经探明矿产地的”。对于不符合该条件,又是通过申请方式获得的探矿权采矿权,矿产资源有偿使用的形式只能是收取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

F. 采矿证使用年限

采矿许可抄证有效期,按照矿山建设规袭模确定。

《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对其有相应的规定:

第七条 采矿许可证有效期,按照矿山建设规模确定:大型以上的,采矿许可证有效期最长为30年;中型的,采矿许可证有效期最长为20年;小型的,采矿许可证有效期最长为10年。

采矿许可证有效期满,需要继续采矿的,采矿权人应当在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届满的30日前,到登记管理机关办理延续登记手续。采矿权人逾期不办理延续登记手续的,采矿许可证自行废止。

(6)矿区使用费废止扩展阅读:

《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相关法条:

第八条 登记管理机关在颁发采矿许可证后,应当通知矿区范围所在地的有关县级人民政府。有关县级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通知之日起90日内,对矿区范围予以公告。

国家实行采矿权有偿取得的制度。采矿权使用费,按照矿区范围的面积逐年缴纳,标准为每平方公里每年1000元。国家出资勘查形成的采矿权价款,由具有矿业权评估资质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

第十条 申请国家出资勘查并已经探明矿产地的采矿权的,采矿权申请人除依照本办法第九条的规定缴纳采矿权使用费外,还应当缴纳国家出资勘查形成的采矿权价款。

G. 矿业政策与矿产资源保护之初步研究

此文系作者和鲍荣华(中国地质矿产经济研究院)合作。原载《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1997年第9期

摘要 本文叙述了我国矿业管理体制的沿革和资源保护的历史简况;介绍了美国、原苏联和印度尼西亚在矿业管理和资源保护方面的经验,提出了改进我国矿业管理和开发的意见。

国家的宏观经济体制、政策,影响着矿业政策的制定。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政策及矿业上下游产业政策的倾向性直接作用于矿产资源的保护。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供给制,矿山企业无偿占有、使用探明储量,在短期的微观利益驱使下,以牺牲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换取企业利益是必然的;国拨地勘费、无效益要求下的勘探活动,探明的呆矿,尽管保存地下未流失,但其资金损失是大的;低价矿产品供给产品效益较高的选冶企业,不仅保护了下游企业的惰性,更可能浪费掉矿石的伴、共生有价物质,造成资源的浪费。保护性、限制性开发矿产的做法,固然有利于矿产资源的后续利用,但这是被动的,以减少国民生产总值为代价的保护。我们所探讨的是合理的、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矿业政策。本文试图从历史的角度,现实的分析及横向的对比中探究我国的矿产资源保护问题,以期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在此,希望对此有所研究的同行提出批评指正。

1 我国矿业管理的沿革及矿产资源保护简述

我国矿业管理是伴随着国家宏观政治体制、经济管理体制的变化表现出来的。从时间上划分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

(1)1949年~1955年,矿产资源勘探、开发高度集中,统一领导,保证或基本保证了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发展的需要,同时对矿产资源的保护工作很重视。

新中国成立之前,国民经济体系几近崩溃,矿业凋零,被列强和官僚资本家掠夺性开采过的矿山更是满目疮痍。成立于1952年的地质部于第二年即配合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集中60%的力量突击勘探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及煤炭等国民经济发展急需的矿种,同时以16%的力量有重点地开展普查。仅用两年的时间,鞍山、包头、大冶三大钢铁基地所需的矿产资源,包括铁矿石、炼焦煤和各种辅助原料,均取得足够的储量,东川、白银厂、铜官山、个旧等处的有色金属矿的资源情况也查明;建设煤矿的资源得到保证;另外还取得了一定数量的磷储量。

这一时期的矿业活动,主要任务是维持生产,寻找新的接替资源。新开发基地的设计,仓促失误在所难免,但人为性、利益驱动性资源浪费不多。总体来讲,这一阶段的保护工作较稳定,所出现的浪费属于技术性的。

(2)1956年~1978年,探采分离、条块分割管理体制的形成、固化,矿产资源保护工作起伏波动。1956年,国务院撤销重工业部和燃料工业部,成立了冶金部、化工部、建材部、煤炭部、石油部等矿业主管部门,分别主管相应矿产的开发。同时,与矿山建设直接相关的资源勘查(主要是详查、精查),也开始由地质部规划为主转向多部门规划,形成了探、采分离脱节的矿业管理体制。1957年,国务院作出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将部分管理权利下放地方。地质部和各矿业主管部门纷纷下放机构,建立各省、自治区的地质局和有关的厅、局。中央和省两级矿业管理体制都形成了条块分割。条条有规划,有矿业项目;块块也为自身发展或地方利益作规划,上项目。1966年,为克服条块分割带来的矿业管理弊端,曾在全国试办了两个托拉斯,即制铝工业公司和石油工业公司。遗憾的是这个好的试点因“文化大革命”的来临而中途停止。

“文化大革命”期间,国家对矿产资源的统一管理在探采分离、条块分割体制下被进一步削弱。一系列法规和制度被不加分析地视为“管、卡、压”加以废除,矿产资源勘探的经济、技术、管理被取消,储量审批机构和制度被取缔等,使矿产资源的管理处于失控状态。

这一时期,矿业国有化倾向进一步扩大化,在“大跃进”,钢产量“赶英超美”刺激下,“一大二公”错误思想引导下,众多乡镇集体矿山企业“升格”为国有矿山企业。为完成钢产量,不顾资源的节约,综合利用,采厚丢薄、采富弃贫,大量的铁矿伴生元素流失掉。1965年12月17日颁布试行的旨在“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以保证社会主义建设当前和长远需要”的《矿产资源保护试行条例》,从地质勘探、矿山设计、开采、选矿、冶炼、矿产加工和使用等各个环节对矿产资源的保护均作了规定,要求切实贯彻综合勘探、综合开发和综合利用,但最终流于形式,使矿产资源保护工作的法规性条例成为一纸空文。这段时间所形成并固化的矿业体制一直影响至今。在矿产资源保护的具体做法上,主要表现为无人重视,少有人管,或者管理不严。

(3)1979年至今,矿产资源开发管理渐趋加强,矿产资源保护日益得到重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工作逐渐正规化。地质工作以地质部为主、地方为辅的双重领导体制重新确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的起草;1982年在国务院机构改革中明确地质部“对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进行监督管延的职能”,并将地质部改为地质矿产部。1983年地质矿产部矿产开发管理局的成立标志着矿产资源的开发管理及保护工作有了专门的机构。1986年3月19日颁布并于同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使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管理达到了有法可依的程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第3条第2款明确规定的“国家保障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矿产资源。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加强矿产资源的保护工作”。这就从法律上保证了矿产资源保护性开采,10年来,尽管法律本身有欠缺,未能从根本上克服乱采滥挖等破坏资源的现象,但从总体上讲,这部法律为加强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庆幸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地矿事业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修正案)》在时代的呼唤下于1996年8月27日诞生了。修正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肯定了探矿权、采矿权的财产权属性,确立了有偿取得制度;在进一步强调各级人民政府都担负维护矿业秩序责任的同时,肯定了县级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是行政执法主体的地位,明确了行政主体违法或不适当行政行为的法律责任,以及上级行政机关的行政监督权限;改变了过去按照矿山企业的所有制成分和行政隶属关系审批办矿的法律程序;增加了勘查、开采矿产资质行为主体资质条件的规定;强调了采矿区范围的排他性原则;强化了对非法采矿行为的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的力度等。所有这些,都将对建立正常的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生产秩序,使有限的矿产资源得以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产生积极的作用。

2 矿业发达国家在矿业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及给我们的启示

综观世界上矿业管理较好,在矿产保护方面效果较显著的矿业发达国家,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明确规定矿产资源国家所有,勘探、开采许可证管理相当集中,开发监督相当广泛,对矿业违法活动执行机关严格按有关法律进行经济处罚,直到责令停止,追究刑事责任,下面分三种类型分别予以介绍分析。

2.1 以市场经济法则为主的矿产资源保护

美国最为典型。自1807年颁布实施的《铅矿出租法》以来,美国的矿业立法及其矿产开发管理制度已有近200年的历史。在这一个多世纪里,美国依靠其丰富的矿产资源基础,在20世纪20年代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超级大国。与之相伴,美国的矿产开发管理制度也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演变过程,即由单纯的鼓励开发的“自由进入”政策,逐步转变为目前加强政府的管理控制政策,以便达到所谓“理智”地综合利用,保护开发各种矿产资源的目标。

美国南北战争结束不久,国内经济处于重工业迅速发展时期,对矿物原料的需求极度膨胀,同时大片西部领土也亟待开发。因此,美国联邦政府为鼓励人口西迁,对公有土地的矿产勘查和开发工作,制定了特别的“自由进入”政策,只要在某一土地上发现矿点后提出申请,办理简单的登记手续(现场立桩标界),就可获得在这块土地上进行采矿的特许权,甚至连矿区使用费也不交。实际上政府对矿产开发活动几乎没有任何限制。1872年《通用矿业法》的颁布实施,限制了某些矿业活动。进入20世纪,美国政府关心的重点转向保证本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对矿物原料的需求,对某些矿产的开发实行矿产勘查许可证和矿地租借制度,并于1920年出台了《矿地租借法》。同时,为充分合理地利用矿产资源,对某些已知矿床的开发活动实行竞争性的投标制度,其中环境影响和开发盈利程度、矿区使用费等都是投标中的重要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又先后通过了1947年的《材料法》,1953年的《外大陆架土地法》(1978年又进行修订),以及1980年的《深海底固体矿产资源法》,无论出于何种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都从不同侧面完善、补充了矿产资源开发保护方面的规定,使各种矿业活动均有法可依。

为满足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保护或鼓励某类矿产的开发,实行灵活的经济调控手段,如矿区使用费,按1970年修订的《矿产租赁法》规定,在公有土地上开采可租赁矿产时,要交纳矿区使用费,具体计算办法和标准由联邦政府有关部门确定。在公有土地上开采可租赁矿产时,要交纳矿区使用费,具体计算办法和标准因矿种、开采条件、市场供求状况不同而异,对需要鼓励开发的地区(如偏远落后地区,急需增加就业机会的地区),有意识地降低矿区使用费率、采掘税率,提高资源耗竭补贴率。而对那些需要限制开发的矿产和地区,则采取相反的经济调节政策,以保护矿产资源和环境。为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扩大国内矿产生产,美国政府还制订并长期坚持执行“战略矿产储备计划”,建立国家的矿产战略储备地(如只准勘查不准开采的阿拉斯加国家石油储备地)。

通过上述对美国矿业政策的概述,可以得到如下几点启发。

其一,矿业立法和矿产开发管理政策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经济决定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缺乏矿产资源的保障将难以为继。因此,我国的矿产资源管理政策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开发的道路,必须坚定“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矿产资源”的指导思想。同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对资源的分配,一定要坚持国家宏观指导,充分发挥市场在分配资源方面的基础性作用。

其二,我国矿产资源的开发应分类、分区管理,经济调节措施要灵活。我国矿产资源种类丰富,达162种,是世界上少有的矿种配套较好的国家,但丰欠差异很大,尤其是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大宗矿产严重不足,因此在经济政策上要有所偏差;另外,矿种的地域分布及各地经济发展的巨大差距也要求在矿业政策方面予以区别对待。很显然,对开发西部矿产,应采取类似美国19世纪下半叶的矿业开发政策,而对东部地区则加以适度限制,等等。

2.2 以行政监督为主的矿产资源保护

原苏联最为典型。1987年以前,苏联境内的地质调查、矿床勘查活动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全过程自始至终都受到国家严肃认真的统一监督。这种机制在保证国家法律、地质事业方向、计划等有关规定的贯彻,保证矿产开发利用评价正确性,提高矿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保护资源不遭破坏,环境不受污染等方面起到一定作用。经部长会议批准的国家地质监察局、国家储量委员会、国家安全生产、矿业监督委员会等监督和监察机关是国家管理地质事业和矿业的强有力机构。

原苏联的矿产资源保护政策法规主要体现在矿山的微观管理上。20世纪60年代,为减少矿产开采的损失,出台了地质勘探补偿措施,用经济手段减少采矿损失。20世纪70年代,进一步在国民经济计划中规定了矿山开采和加工时回收矿产的任务,颁发了一些确定和计算采矿损失的指令性标准文件,实行了全国统一的开采损失报表制度。1984年原苏共二十五大在苏联经济发展的基本任务中提出:“要推行新的有效的矿床开采方法和系统,应用先进的采矿、选矿和加工工艺,以便提高有用矿产的回收程度,保证矿物原料得到较完全和综合的加工,以及极大地减少废物对环境的危害。”实践结果表明,由于制定的矿产回收率定额指标和效益指标与超定额损失罚款对矿山企业效益冲击较小,未达到预期效果。面对矿业逐渐恶化的现实,原苏共中央1987年6月通过《根本改革经济管理的基本原则》,实施《国营企业联合公司法》。使前苏联经济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地质和矿业部门改革的主要特点是以转变企业经营机制为核心,改革中央机关和整个矿业管理体制,中心思想是由行政领导转向经济领导,向管理民主化、发挥企业和个人作用过渡。企业实行完全经济核算和自筹资金为特征的反消耗型经营机制,从而使矿产资源保护工作由完全行政性管理转向经营性市场化管理。

从原苏联的行政性矿产资源保护管理中,我们得到如下启发:

其一,条块分割体制下的矿产资源保护工作,即使有高于各部委的独立行使职权部门也难以达到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矿产资源的目标。行政性管理与企业管理的脱节,矿业主体行为与矿产资源合理开发,有效保护不统一,加上矿山企业低价或无价取得可采储量,使得矿产保护工作弱化。这同样是我国矿产资源保护工作所面临的问题。为此,探索矿产资源资产化管理的道路,在行政管理机制上设计一套国家宏观政策完善、地方行政管理到位、用经济和行政杠杆协同矿山企业自觉执行矿产资源保护政策的管理体制是非常必要的。

其二,在目前情况下,为协调矿产资源分配、勘探开发方面的诸多问题。应充分发挥全国矿产资源管理委员会的职能,统筹规划、协调管理。借鉴前苏联在矿山管理中的技术方法,使企业生产严格按照技术指标执行。同时,汲取低惩罚失效的教训,使“三率”指标的考核与企业利润密切挂钩。在宏观上,建立健全地质勘查成果和采矿权交易市场,使资源的价值真正、真实地体现出来。

2.3 政府监控与企业根据市场情况自主决策下的矿产资源保护

印度尼西亚最为典型。印尼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实行分类管理。即A类战略矿产,如石油、天然气、煤、铀、镍、钴、锡等,只允许国家进行开发,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如某些小煤矿,矿山能源部长有权划出有限地段供私营企业进行开采;B类重要矿产,包括金、银、铜、铁、锰、铝土矿等34种矿产,可由国营企业,也可由本国的私营企业和合资企业及个体经营者进行勘查和开发工作,但开发权仍由矿山能源部部长掌握,在特殊情况下可交地方政府的有关部门掌握;C类矿产包括石棉、云母、岩盐、宝石、大理石、白云岩、砂、粘土等数十种矿产,这些矿产的开发活动主要由省政府掌握和管理。由于印尼矿产资源的开发主要依赖外国的资金和技术,因此考察她的矿业政策及矿产保护方面的做法可以从政府与外资矿山企业签订的合同条款中看出端倪。

在对外开放的初期,即1967年前后,印尼政府为尽快摆脱当时矿业面临的困境,迅速增加矿业产值和收益,对外实行了破格的优惠政策。“第一代合同”,即印尼政府与弗里波特公司签订的埃茨伯格斑岩铜矿的开发合同,政府同意公司免交土地租金和矿区使用费,而且要帮助公司解决可能发生的市场问题等。重开发、轻保护的倾向非常明显。

1968年~1972年间签订的第二代工作合同中明确地提出外资采矿企业不仅要交纳一定的土地租金和矿区使用费,而且要将其股份逐年转让给印尼(每年出售2%),开始重视矿产资源所有者权益及国民利益,对矿产保护工作有所要求。

1973年~1984年间签订的第三代工作合同除要求加速股份转让(每年转让5%),提高土地租金和矿区使用费外,还增加了外资采矿企业要交纳“地区开发费”、“超定额利润税”、“出口税”和“政府对采矿企业实施控制和监督权”等条款。政府开始以合同形式限制采矿者的活动,以达到矿产资源保护的目的。

1985年以后签订的第四、五代工作合同,不仅进一步加强了政府对外资采矿企业的监督,而且还特别规定了矿山企业要保证作好环境保护和采矿后的复垦工作等,并为此制定了具体有效的各种措施,督促公司执行。

印尼在引进外资开发矿产方面的态度(或政策),经历了一个从拒绝、排斥转向全面开放,同时逐渐加强政府控制的演变过程,既达到了合理有效开发本国资源的目的,又使印尼在矿产开发中不断获益。矿山企业在政府的监控下,根据与政府签订的工作合同开采、加工、销售矿产品,对地下探明资源由于是自行投资勘探或有偿取得的,也非常珍惜,从经济上使矿产保护工作取得较好的成效。这对我国的矿产开发及保护工作有许多启发。

其一,分类管理,采矿权的高度集中保证了本国矿产资源的有效利用,从开始就避免了乱采滥挖的可能。

其二,我国在现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建立时期,为弥补矿业资金的不足,采取个别地区、个别矿种的“工作合同”方式与外商合资或合作勘探或开发,吸收国外的先进管理、生产技术并培养各类人才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办法。

H. 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的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全文

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2014修订版)

为了加强对矿产资源开采的管理,保护采矿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矿产资源开采秩序,促进矿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41号文件制定《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41号发布,根据2014年7月29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修正。

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矿产资源开采的管理,保护采矿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矿产资源开采秩序,促进矿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管辖的其他海域开采矿产资源,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开采下列矿产资源,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审批登记,颁发采矿许可证:
(一)国家规划矿区和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内的矿产资源;
(二)领海及中国管辖的其他海域的矿产资源;
(三)外商投资开采的矿产资源;
(四)本办法附录所列的矿产资源。
开采石油、天然气矿产的,经国务院指定的机关审查同意后,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登记,颁发采矿许可证。
开采下列矿产资源,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审批登记,颁发采矿许可证:
(一)本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以外的矿产储量规模中型以上的矿产资源;
(二)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审批登记的矿产资源。
开采本条第一款、第二款、第三款规定以外的矿产资源,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地质矿产管理工作的部门,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管理办法审批登记,颁发采矿许可证。
矿区范围跨县级以上行政区域的,由所涉及行政区域的共同上一级登记管理机关审批登记,颁发采矿许可证。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地质矿产管理工作的部门在审批发证后,应当逐级向上一级人民政府负责地质矿产管理工作的部门备案。

第四条

采矿权申请人在提出采矿权申请前,应当根据经批准的地质勘查储量报告,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划定矿区范围。
需要申请立项,设立矿山企业的,应当根据划定的矿区范围,按照国家规定办理有关手续。

第五条

采矿权申请人申请办理采矿许可证时,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下列资料:
(一)申请登记书和矿区范围图;
(二)采矿权申请人资质条件的证明;
(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四)依法设立矿山企业的批准文件;
(五)开采矿产资源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六)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规定提交的其他资料。
申请开采国家规划矿区或者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内的矿产资源和国家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的,还应当提交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
申请开采石油、天然气的,还应当提交国务院批准设立石油公司或者同意进行石油、天然气开采的批准文件以及采矿企业法人资格证明。

第六条

登记管理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40日内,作出准予登记或者不予登记的决定,并通知采矿权申请人。
需要采矿权申请人修改或者补充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资料的,登记管理机关应当通知采矿权申请人限期修改或者补充。
准予登记的,采矿权申请人应当自收到通知之日起30日内,依照本办法第九条的规定缴纳采矿权使用费,并依照本办法第十条的规定缴纳国家出资勘查形成的采矿权价款,办理登记手续,领取采矿许可证,成为采矿权人。
不予登记的,登记管理机关应当向采矿权申请人说明理由。

第七条

采矿许可证有效期,按照矿山建设规模确定:大型以上的,采矿许可证有效期最长为30年;中型的,采矿许可证有效期最长为20年 ;小型的,采矿许可证有效期最长为10年。采矿许可证有效期满,需要继续采矿的,采矿权人应当在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届满的30日前,到登记管理机关办理延续登记手续。
采矿权人逾期不办理延续登记手续的,采矿许可证自行废止。

第八条

登记管理机关在颁发采矿许可证后,应当通知矿区范围所在地的有关县级人民政府。有关县级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通知之日起90日内,对矿区范围予以公告,并可以根据采矿权人的申请,组织埋设界桩或者设置地面标志。

第九条

国家实行采矿权有偿取得的制度。采矿权使用费,按照矿区范围的面积逐年缴纳,标准为每平方公里每年l000元。

第十条(2014有修订)

申请国家出资勘查并已经探明矿产地的采矿权的,采矿权申请人除依照本办法第九条的规定缴纳采矿权使用费外,还应当缴纳国家出资勘查形成的采矿权价款;采矿权价款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一次缴纳,也可以分期缴纳。
国家出资勘查形成的采矿权价款,由具有矿业权评估资质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评估报告报登记管理机关备案。

原:申请国家出资勘查并已经探明矿产地的采矿权的,采矿权申请人除依照本办法第九条的规定缴纳采矿权使用费外,还应当缴纳经评估确认的国家出资勘查形成的采矿权价款;采矿权价款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一次缴纳,也可以分期缴纳。
国家出资勘查形成的采矿权价款,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认定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评估结果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确认。
修订依据: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2014年07月29日发布,2014年07月29日实施),删去《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第十条第一款中的“经评估确认的”。第十条第二款修改为:“国家出资勘查形成的采矿权价款,由具有矿业权评估资质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评估报告报登记管理机关备案。”第二十九条修改为:“中外合作开采矿产资源的,中方合作者应当在签订合同后,将合同向原发证机关备案。”

第十一条

采矿权使用费和国家出资勘查形成的采矿权价款由登记管理机关收取,全部纳入国家预算管理。具体管理。使用办法,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计划主管部门制定。

第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采矿权人提出申请,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登记管理机关按照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的采矿权使用费和采矿权价款的减免办法审查批准,可以减缴。免缴采矿权使用费和采矿权价款:
(一)开采边远贫困地区的矿产资源的;
(二)开采国家紧缺的矿种的;
(三)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的原因,造成矿山企业严重亏损或者停产的;
(四)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和国务院财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三条

采矿权可以通过招标投标的方式有偿取得。
登记管理机关依照本办法第三条规定的权限确定招标的矿区范围,发布招标公告,提出投标要求和截止日期;但是,对境外招标的矿区范围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确定。
登记管理机关组织评标,采取择优原则确定中标人。中标人缴纳本办法第九条、第十条规定的费用后,办理登记手续,领取采矿许可证,成为采矿权人,并履行标书中承诺的义务。

第十四条

登记管理机关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采矿权人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保护环境及其他应当履行的法定义务等情况依法进行监督检查。采矿权人应当如实报告有关情况,并提交年度报告。

第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采矿权人应当在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内,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一)变更矿区范围的;
(二)变更主要开采矿种的;
(三)变更开采方式的;
(四)变更矿山企业名称的;
(五)经依法批准转让采矿权的。

第十六条

采矿权人在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内或者有效期届满,停办、关闭矿山的,应当自决定停办或者关闭矿山之日起30内,向原发证机关申请办理采矿许可证注销登记手续。

第十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未领取采矿许可证擅自采矿的,擅自进入国家规划矿区和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范围采矿的,擅自开采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的,超越批准的矿区范围采矿的,由登记管理机关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八条

不依照本办法规定提交年度报告、拒绝接受监督检查或者弄虚作假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地质矿产管理工作的部门按照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规定的权限,责令停止违法行为,予以警告,可以并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采矿许可证。

第十九条

破坏或者擅自移动矿区范围界桩或者地面标志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地质矿产管理工作的部门按照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规定的权限,责令限期恢复;情节严重的,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条

擅自印制或者伪造、冒用采矿许可证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地质矿产管理工作的部门按照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规定的权限,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不按期缴纳本办法规定应当缴纳的费用的,由登记管理机关责令限期缴纳,并从滞纳之日起每日加收千分之二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采矿许可证。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不办理采矿许可证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手续的,由登记管理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采矿许可证。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开采石油、天然气矿产的,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按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罚。

第二十四条

采矿权人被吊销采矿许可证的,自采矿许可证被吊销之日起2年内不得再申请采矿权。

第二十五条

登记管理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六条

采矿许可证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统一印制。申请登记书、变更申请登记书和注销申请登记书的格式,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统一制定。

第二十七条

办理采矿登记手续,应当按照规定缴纳登记费。收费标准和管理、使用办法,由国务院物价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财政部门规定。

第二十八条

外商投资开采矿产资源,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办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特别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九条(2014有修订)

中外合作开采矿产资源的,中方合作者应当在签订合同后,将合同向原发证机关备案。

原:中外合作开采矿产资源的,中方合作者应当在签订合同前,将合作的矿区范围、开采矿种、开发利用方案等资料报原发证机关复核并签署意见;在签订合同后,向原发证机关备案。
修订依据: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2014年07月29日发布,2014年07月29日实施),删去《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第十条第一款中的“经评估确认的”。第十条第二款修改为:“国家出资勘查形成的采矿权价款,由具有矿业权评估资质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评估报告报登记管理机关备案。”第二十九条修改为:“中外合作开采矿产资源的,中方合作者应当在签订合同后,将合同向原发证机关备案。”

第三十条

本办法施行前已经取得采矿许可证的,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统一组织换领新采矿许可证。
本办法施行前已经开办的矿山企业,应当自本办法施行之日起开始缴纳采矿权使用费,并可以依照本办法的规定申请减缴、免缴。

第三十一条

登记管理机关应当对颁发的采矿许可证和吊销的采矿许可证予以公告。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所称矿区范围,是指经登记管理机关依法划定的可供开采矿产资源的范围、井巷工程设施分布范围或者露天剥离范围的立体空间区域。
本办法所称开采方式,是指地下开采或者露天开采。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附录的修改,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987年4月29日国务院发布的《全民所有制矿山企业采矿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和1990年11月22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全民所有制矿山企业采矿登记管理暂行办法〉的决定》同时废止。

【附录】

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
审批发证矿种目录

I. 什么是矿区使用费

又称权利金,我国的矿产资源补偿费与其性质一样。我国对中外合作开采海洋、陆上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采矿权人征收矿区使用费。矿区使用费按照每个油、气田年度原油或者天然气总产量计征,用实物缴纳。

J. 矿产资源补偿费改革建议

矿业资源补偿费是国家凭借对矿产资源的所有权,为了维护国家对矿产资源的财产权益,对在我国领域和其他管辖海域开采矿产资源而征收的一种费用。矿业资源补偿费实质上是国有资产收益,所调整的是国家作为矿产资源所有者与采矿权人间的经济关系,是采矿权人开采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对作为矿产资源所有者的国家的补偿。开采海洋石油资源和中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收取的矿区使用费在性质上等同于矿产资源补偿费。

我国矿产资源补偿费在性质上可视同国外一些国家征收的权利金,体现了矿产资源的国家产权。根据我国《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规定》,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计算公式为: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金额=矿产品销售收入×补偿费费率×开采回采率系数,开采回采率系数=核定开采回采率/实际开采回采率核定开采回采率,其收入在中央与省、直辖市的分成比例为5∶5,在中央与自治区(包括青海、云南、贵州)的分成比例为4∶6。矿产资源补偿费纳入国家预算,实行专项管理,主要用于矿产资源勘查,体现了取之于矿,用之于矿的原则。根据规定,中央所得的矿产资源补偿费主要用途为:矿产资源勘查支出,主要用于国家经济建设急需矿种和战略储备需要的重大地质普查找矿工作;矿产资源保护支出,主要用于国有矿山企业为提高矿产资源开采及回收利用水平而进行的技术改造工作,实行专款专用;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部门经费补助,主要用于征收部门及人员经费。

我国矿产资源补偿费自1994年开征以来,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开征,有利于体现国家对矿产资源的产权,维护国家权益,也有利于反映资源稀缺性和矿产资源保护,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矿产资源开发中滥采滥挖、资源浪费普遍的现象。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发展和经济形势的变化,原有的矿产资源补偿费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其弊端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越来越多地表现出来。

(一)我国现行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1.矿产资源补偿费费率偏低

我国矿产资源补偿费平均费率为1.18%,而国外与我国矿产资源补偿费性质基本相似的权利金费率一般为销售收入的2%~8%,相比之下,我国石油、天然气、煤炭等矿种的矿产资源补偿费费率(均为1%),远远低于国外相同性质的权利金水平。

我国矿产资源补偿费费率偏低,造成资源廉价使用,有着严重的后果:一是国家对其所有资源性资产的合法收益未能得到有效地维护,部分资源资产的合法收益以利润的形式、通过企业净收益的分配流向投资者;二是因矿产品价格中没有包含矿山企业应承担的,其开采矿产资源活动造成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的治理与恢复成本,导致矿山企业成本不完全,资源类商品的价格和市场利益扭曲,削弱了资源价格对资源市场的调节力度;三是抬高了矿业投资的实际收益率,刺激各种投资主体纷纷涌入矿业领域,加剧了矿业市场的无序竞争,导致开发秩序的混乱、滥采乱挖现象严重和安全事故频发;四是虚增矿山企业利润率,不利于企业转变经营粗放的管理方式,采用先进生产工艺、组织方式和提高技术装备,节约使用、有效利用矿产资源,从而增强保护意识、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2.费率固定不变,没有与资源利用水平相结合

矿业是全球化程度很高的产业,矿产品价格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大。矿山企业的利润会随着市场供需情况变化产生较大的波动。国家应根据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结合市场状况,及时调整补偿费率。但资源补偿费征收十多年来,我国矿产品价格水平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而补偿费率始终未作调整。同时,由于开采回采率系数截至到目前始终确定为1,客观上造成补偿费的征收与资源储量消耗水平、资源利用率水平脱钩,导致企业缺乏节约资源的压力和动力,“采富弃贫”、“采易弃难”、“采主弃辅(伴生)”现象普遍存在,造成资源水平浪费的同时,更加剧资源紧张的局面。

3.征收方式不灵活,征管效率低

按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矿产资源补偿费采用从价、属地化的征收方式。这种征收方式一方面是加重征收成本,不利于提高征收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不利采矿权节约、合理利用资源。全国各地存在着众多小型矿山企业,由于这些小型矿山不仅点多、分散,且大多地处偏远农村、山区,按销售收入的比例分期征收,不仅人为提高了征收管理的成本,也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特别是砂石、黏土、建材矿,也一律按销售收入征收,不仅不符合工作实际;更加剧了征管成本的提高和工作效率的降低。同时,以矿产资源销售情况而非开采情况作为征收依据,不利于鼓励广大中小型采矿权人自觉珍惜、合理利用资源,加剧了资源的浪费。同时由于矿产资源补偿费由地方矿业部门征收,征管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规范的行为,所征收的款项常常被截留、挪用。

4.征收范围不完整

我国有关法规规定,开采海洋石油的中外企业和中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的企业,由税务机关征收矿区使用费,矿区使用费设有起征点,超过部分实行超额累进费率,实物缴纳。矿区使用费为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其中:海上矿区使用费归中央所有;陆上石油矿区使用费归地方所有。对已缴纳矿区使用费的企业,暂不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和资源税。从性质上来看,矿产资源补偿费和矿区使用费均属于国有资源收益,而仅仅根据开采地点和主体的不同将其割裂开来,不利于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有效推进。

(二)矿产资源补偿费的改革建议

针对我国现行矿产资源补偿费所存在的问题,其改革方向应为完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机制,促进矿产资源开发的集约化与可持续发展。

1.调整资源补偿费费率,实行与资源利用水平挂钩的浮动费率制

为有效的维护国家对资源性资产的合法权益,结合我国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进展情况和矿业企业税费负担水平,按照“分步实施、逐步到位”的原则,调整矿产资源补偿费费率,并建立与资源利用水平挂钩的浮动费率制度。总体思路是先从石油、煤炭资源和有色金属起步,再逐步扩大到其他矿种。主要改革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国家调整补偿费费率,并将固定费率调整为级差费率。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将石油资源补偿费率调整为5%~10%,基本费率为5%;煤炭资源补偿费费率为3%~6%,基本费率为3%;有色金属3%~5%,基本费率3%。在确定的费率幅度内,国家可根据资源价格涨落、矿山企业利润水平变化以及资源政策导向等因素,适时调整征收补偿费费率。二是取消开采回采率系数为1的规定,实行补偿费的征收与资源利用水平(资源储量的消耗水平)挂钩。开采回采率系数是核定开采回采率与实际开采回采率的比值。通过开采区内资源采出量占开采区内动用资源储量的百分比计算实际回采率;核定开采回采率由负责补偿费征收的矿产资源资源主管部门依据经批准的矿山设计和开发利用方案据实核定。

2.改革补偿费的征收方式,实行分类分级征收管理方式

为降低补偿费征收工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必须改革现行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方式,将现行法律法规的属地化、一刀切的征收方式,改为分级分类征收方式。具体办法:一是将属地化的征收管理方式,改为分级征收方式。即按矿业权登记管理权限,按矿山规模实行分级征收。二是将统一按销售收入一定比例征补偿费的计征方式改为区分矿产资源种类和资源储量以及开采量大小分类征收。矿产资源实行分级分类征收管理,一方面有利于降低征管工作成本,提高征收入库率和征管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有利于采矿权人自觉珍惜、节约、合理利用矿产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另外,对矿产资源补偿费款的预算管理,保证专款专用,防止款项截留和坐支挪用现象的发生。

3.将矿区使用费并入矿产资源补偿费

矿区使用费在性质上与矿产资源补偿费并无区别,只是其开采资源的地点和主体不同。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同为开采矿业资源的企业,其税费负担应当一致。为此,应取消对开采海洋石油的中外企业和中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的企业所征收的矿区使用费,统一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促进我国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阅读全文

与矿区使用费废止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嘉兴万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344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浏览: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浏览:867
国办发明电200330号 浏览:602
公共服务事项自查报告 浏览:872
2014年社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方案 浏览:873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试题库 浏览:245
购买软件使用权合同 浏览:134
灰烬创造者职业 浏览:566
德州扑克发明者 浏览:78
如申请驰名商标 浏览:225
知识产权平台协议书 浏览:506
个人存款证明的期限 浏览:466
四川正华知识产权公司 浏览:287
海南期货从业资格证书领取时间 浏览:874
防水层合理使用年限 浏览:875
执转破成果 浏览:20
羊年限定金克丝现在多少钱 浏览:568
附近店面转让或出租 浏览:412
广东海亿食品有限公司商标 浏览: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