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糖料分布南莱北蔗对吗
我国糖料作物主要包括甘蔗和甜菜,其中甘蔗主要分布在南方沿海各省区,甜菜分布在北方各省区,所以有“南蔗北菜”的特点,其影响因素是热量.
故选:B.
❷ 甘蔗可作为哪些资源加以利用
甘蔗最大的作用就是作为糖分的一个来源,尤其是红糖的
❸ 如何写一篇糖厂防止本蔗区甘蔗外流的预案
你这个问题. 标题用;关于甘蔗外流的调查报告!文章编写如下;一,概况 1.面积.管理.产量.效益《可比性》,二,对甘蔗外流现状的调查;1.你的厂里的收购价格和其他厂的价格比.有什么利弊?2.蔗农管理及其利益分配《对比数字 》3.你的厂对蔗农的服务态度及质量有无问题?三,调查结果<如实细述调查结果利弊。四,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的建议。 喜欢的话,就按我的这个安排内容去搜集资料去做去写! 祝你成功!
❹ 能说说温州的基本情况吗
温州,位于浙江省东南部,是浙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是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是全国首批13个农村改革试验区之一,是全国18个港口城市之一,是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是中国综合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的试点城市,也是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试点城市之一。全市辖三区两市六县,陆地总面积11784平方公里,人口750多万,其中市区人口190多万。
温州气候宜人,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东无严寒,夏少酷暑。全年平均气温18.8℃,全年平均降雨量1922毫米,作物年可三熟,素称"鱼米之乡"。经济作物有茶叶、柑桔、杨梅、甘蔗等160余种。西部山区有大量的林木产品和动植物资源。温州海域广阔,渔场有洞头、南麂、乐清湾等处。海产鱼类有带鱼、黄鱼、鳗鱼等370余种,浅溪滩涂主要养殖虾、蟹、蛏、蛤等水产品。
温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郡,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先民在
这里劳动生息。这里风光秀丽,拥有雁荡山、楠溪江两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有乌岩岭、南麂岛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有仙岩、瑶溪、寨寮溪,玉苍山等七个省级风景名胜区;有蒲壮所城、玉海楼两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人才辈出,代有名家,南宗时形成永嘉事功学派;近现代阵黼宸、孙诒让、夏鼐、夏承焘、苏步青等人为我国教育文化和科技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这里还是浙江省的著名侨乡,全市有华侨华人30多万人,分布在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
温州位处我国黄金海岸线的中部,交通通信事业发达。温州海岸线长达355公里,港口条件优越,是一个集河口港、海湾港于一体的综合性天然良港,为浙南、闽北货物进出的咽喉。是全国20个主枢纽港之一。温州机场已开辟60条国内航线,并开通了与香港、澳门的地区航线。温州火车站是我国第一条股份制合资建设铁路----金温铁路的终点站,旅客列车可直达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国内主要城市。温州市已经成为全国45个公路主枢纽城市之一,公路运输四通八达,104国道和330国道贯穿南北,黑龙江同江至海南三亚高速公路温州段正在建设之中。温州邮政通信事业迅猛发展。至2002年,全市电信业务总量达49.3亿元,程控电话交换机容量200多万门,列全国地级城市前茅。温州城市供水供电设施日益完善。电力建设已同华东电网连接,泽雅水库、珊溪水利枢纽工程相继建成,城市日供水量达45万多吨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温州把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同本地实际相结合,率先发展家庭工业、专业市场和个体私营经济,率先进行市场取向改革,率先开展以股份合作制为重点的企业制度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发展路子,取得了温州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辉煌。改革开放20年来,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均翻了5至6番。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055亿元, 工业总产值2270亿元,财政总收入126.3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34.54亿美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91元,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091元。
经过改革开放20年的发展,温州区域经济呈现了五个鲜明的特色:
一: 是灵活的市场机制成为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机制灵活,是温州的最大优势,温州的先发性优势主要也在于此,它始终使温州经济保持生机和活力。
二: 是股份合作制和股份制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骨干。全市股份合作制和股份制经济占了70%以上的比重。
三: 是社会投入成为建设资金来源的主渠道。2002年,全市用于基础设施投资的90.9亿元资金,用于文化教育设施建设的20.89亿元资金,主要是靠社会来筹集、来投入的。
四: 是小城镇的崛起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全市建制镇从改革开放前的18个增加到现在的146个。五是敢闯市场的温州人成为温州发展的独特优势。讲到底,温州经济是温州人经济,是老百姓经济。走南闯北的温州人在全国、在世界各地建起了众多的温州城、温州街、温州村、温州店,把温州经济与全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现在,温州人已经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一个特殊的群体,"温州"两个字已经成为一种品牌、一种文化、一种无形资产。
说实话这是网上找来的!!!
❺ 80后在原承包蔗地边开荒块未定权的地种甘蔗至2干年后改种树。现辖区征地,那么开荒那块是归谁的
根据《土地管理法》第四十条、第七十四条和《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对经依法批准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同意,签订了家庭土地承包合同的农户新开垦土地,应按原土地承包关系进行确权登记颁证。
对未经依法批准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同意,农户私自开垦的荒地,应报请国土资源部门依法处置。
对报请国土资源部门批准,确认为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且签订了家庭土地承包合同的农户新开垦土地,应按原土地承包关系进行确权登记颁证;对未经村集体经济组织同意,未签订家庭土地承包合同的农户新开垦土地,可采取村民议决方式,决定是否纳入农户家庭承包经营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对村民议决不同意的,应在承包经营权登记簿中对新开垦土地进行备注登记,但不颁发承包经营权证书,待有关规定明确后再处置。
❻ 中国甘蔗的主产区在哪里
糖料作物主要包括甘蔗和甜菜,其中以甘蔗为主。甘蔗主要分布在南方沿海各省区,甜菜分布在北方各省区,所以有“南蔗北菜”的特点。
1.甘蔗:热带和亚热带经济作物,具有喜高温、喜湿、喜肥的特性,生长期长。我国甘蔗主要分布在北纬24°以南的地区。其中以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海南、云南、四川等省区种植面积最大,广东是大陆上种植甘蔗最多的省份。
2.甜菜:喜温凉气候,耐寒、耐旱、耐碱。我国甜菜主要分布在40°N以北各省区,如黑龙江、内蒙古、新疆、吉林、甘肃、宁夏,其中黑龙江是我国甜菜的最大产区。甜菜生产基地有:黑龙江松嫩平原西部、吉林西部、内蒙古河套地区和新疆玛纳斯地区。
❼ 甘蔗的种植条件,生长习性,分布地区,及甘蔗的经济效益
生长习性:甘蔗为喜温、喜光作物,年积温需5500℃~8500℃,无霜期330d以上,年均空气湿度60%,年降水量要求800~1200mm,日照时数在1195小时以上。
种植条件以及产区:甘蔗的分布主要在北纬33°至南纬30°之间,其中以南北纬25°之间,面积比较集中。如以温度线为世界蔗区的分布是年平均气温17~18℃的等温线以上。甘蔗的垂直分布在赤道附近可达1500米。在中国云南的滇西南蔗区,海拔已达1500米~1600米。中国地处北半球,甘蔗分布南从海南岛,北至北纬33°的陕西汉中地区,地跨纬度15°;东至台湾东部,西至西藏东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跨越经度达30°,其分布范围广,为其它国家所少见。中国的主产蔗区,主要分布在北纬24°以南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包括广东、台湾、广西、福建、四川、云南、江西、贵州、湖南、浙江、湖北、海南等南方12个省、自治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蔗糖产区迅速向广西、云南等西部地区转移,至1999年广西、云南两省的蔗糖产量已占全国的70.6%(不包括台湾省)。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在中国大陆的中原地区也有分散性大棚种植(如河南,山东,河北等地)。
种植地区:现广泛种植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
价值: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甘蔗中含有丰富的糖分、水分,此外,还含有对人体新陈代谢非常有益的各种维生素、脂肪、蛋白质、有机酸、钙、铁等物质。甘蔗不但能给食物增添甜味,而且还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和热量。含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天门冬素、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丝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正这氨酸、赖氨酸、羟丁氨酸、谷氨酰胺、脯氨酸、酪氨酸、胱氨酸、苯丙氨酸、γ-氨基丁酸等多种氨基酸,延胡索酸、琥珀酸、甘醇酸、苹果酸、柠檬酸、草酸等有机酸及维生素B1、B2、B6、C。榨去汁的甘蔗渣中,含有对小鼠艾氏癌和肉瘤180有抑制作用的多糖类。
还可制成蔗糖酯、果葡糖浆等。
蔗渣、废蜜和滤泥等可制成纸张、纤维板、碎粒板、糠醛、饲料、食用品培养基、酒精、干冰、酵母、柠檬酸、赖氨酸、冰醋酸、味精、甘油、水泥、肥料等。
蔗梢、蔗叶、蔗渣糠、废糖蜜或酒精废液作牛、羊等可作反刍动物的饲料;把糖蜜、滤泥掺到谷物类饲料中可制成颗粒饲料;糖厂排出的废渣、废液又可作甘蔗的肥料。
甘蔗是中国制糖的主要原料。在世界食糖总产量中,蔗糖约占65%,中国则占80%以上。糖是人类必需的食用品之一,也是糖果、饮料等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同时,甘蔗还是轻工、化工和能源的重要原料。因而,发展甘蔗生产,对提高人民的生活、促进农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乃至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❽ 什么是甘蔗种质资源
甘蔗种质资源(sugarcane germplasm resources):广义上的甘蔗种质资源是:“泛指一切可用于甘蔗育种的植物遗传资源”,是所有甘蔗属及其近缘属种。狭义上通常是指甘蔗属某一具体物种而言的。
❾ 甘蔗那个地方有产
我国的主产蔗区,主要分布在北纬24°以南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包括广东、台湾、广西、福建、四川、云南、江西、贵州、湖南、浙江、湖北等南方11个省、自治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蔗糖产区迅速向广西、云南等西部地区转移,至1999年广西、云南两省的蔗糖产量已占全国的70.6%(不包括台湾省)。
目前,甘蔗的分布主要在北纬33°至南纬30°之间,其中以南北纬25°之间,面积比较集中。如以温度线为世界蔗区的分布是年平均气温17~18℃的等温线以上。甘蔗的垂直分布在赤道附近可达1500米。在我国云南的滇西南蔗区,海拔已达1500米~1600米。
我国地处北半球,甘蔗分布南从海南岛,北至北纬33°的陕西汉中地区,地跨纬度15°;东至台湾东部,西至西藏东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跨越经度达30°,其分布范围广,为其它国家所少见。
❿ 我国生产蔗糖可分为几个蔗区
我国地处北半球,甘蔗分布南从18°N的海南岛,北至33°N的陕西汉中地区,地跨纬度15°;东至台湾东部,直到西藏东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跨越经度达30°,分布范围之广,为其他国家所少见。我国的主产蔗区,植蔗自然条件优越,主要集中分布在24°N以南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包括广西、云南、广东、海南、福建、四川、湖南、江西、浙江、贵州和台湾11个省自治区。总体而言,全国可分为南部蔗区、西南蔗区和长江中下游蔗区三大蔗区。其中,南部蔗区包括珠江三角洲、闽粤东南部、台湾、琼雷、广西南部和滇南六个蔗区;西南蔗区包括云南中部及北部(云南金沙江流域)、四川西部高原的南部蔗区(四川安宁河谷地)和贵州西部高原蔗区(北盘江、赤水河流域)三个蔗区;长江中下游蔗区包括四川盆地、湘南湘北、赣中南和浙江等四个蔗区。不同蔗区有不同的甘蔗生态类型。
我国拥有13亿人口,是世界食糖消费大国。新中国建国以来,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我国糖料生产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建立了以广西、云南、广东甘蔗糖料基地为主,新疆、内蒙古甜菜基地相配套的食糖生产布局。甘蔗种植面积从1949年的10.82万hm2,发展到2003年的109.2万hm2,蔗糖产量从1949年的264.2万t,发展到2003年的929.5万t,蔗糖占全国食糖总产量的88%以上。目前,中国已是居巴西、印度之后的第三大蔗糖生产国。
近10年来,全国甘蔗种植面积、产量见表。从表可知,1991年,全国甘蔗种植面积116.4万hm2,占全国糖料面积的60%;至2004年,全国甘蔗种植面积已达114万hm2,占全国糖料面积的84%以上;1991/1992年榨季,全国产甘蔗糖625.1万t,占全国食糖总产的79.0%;至2004/2005年榨季,全国产甘蔗糖857.1万t,占全国食糖总产的93.4%,形成了我国以甘蔗糖为主的食糖生产格局。
中国糖料产区分布图
近10年全国甘蔗面积、产糖情况表
我国每年人均食糖消费为7~8kg,仅为世界人均年消费食糖量的1/3。目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国食糖消费量有了较大提高。自2003年以来,我国食糖消费每年以不少于100万t的速度增长。2005年,我国食糖消费需求达1200万t,而当年食糖总产为917.4万t,加上进口糖,产需缺口约100多万t。
甘蔗作为中国主要的糖料作物,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甘蔗优良品种推广速度的加快和栽培管理技术的提高,甘蔗单产稳步上升。由1995年的52.2t/hm2提高到2003年的64.2t/hm2;甘蔗出糖率由1995年的10.65%提高到2003年的11.49%。1995年,蔗糖产量为447万t,占当年全国食糖总产542万t的82%,至2003年甘蔗糖产量达939万t,占全国食糖总产1064万t的88.2%。
1991—2003年全国糖料生产基本情况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