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如何确认无形资产
关键是购销渠道及人脉的价值能否确认,如果在合并时这项资产的价值可以区分并确认,是可以确认为无形资产的,否则确认为商誉为好,但就商誉内涵而言,这部分资产完全确认为商誉并不太合适。
公司应当综合考虑并购业务与公司自身业务的性质,以及并购后对整体业务的影响,再此基础上考虑自建该渠道所需资金等因素以确认其价值,这部分价值可以却认为无形资产,剩余再确认为商誉。
2006版的企业合并准则应用指南规定:“购买方应当按照以下规定确定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的公允价值:……存货,对其中的产成品和商品按其估计售价减去估计的销售费用、相关税费以及购买方出售类似产成品或商品估计可能实现的利润确定。
在产品按完工产品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仍将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相关税费以及基于同类或类似产成品的基础上估计出售可能实现的利润确定;原材料按现行重置成本确定”。这与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下的处理原则大体上一致。
(1)企业合并中取得无形资产扩展阅读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5号 财会[2012]19号:
第一条: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购买方应如何确认取得的被购买方拥有的但在其财务报表中未确认的无形资产?
答: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购买方在对企业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资产进行初始确认时,应当对被购买方拥有的但在其财务报表中未确认的无形资产进行充分辨认和合理判断,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应确认为无形资产:
(一)源于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
(二)能够从被购买方中分离或者划分出来,并能单独或与相关合同、资产和负债一起,用于出售、转移、授予许可、租赁或交换。 ”
❷ 为什么产生于企业合并中的无形资产可以确认递延所得税
这是一种准则的规定,准则规定,除企业合并的情况下,在初始确认时资产或负版债产生的权暂时性差异既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也不影响会计利润,那么此时就不用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而在企业合并的情况下,出现的暂时性差异应计入到商誉或是营业外收入中。
❸ 企业合并中确不确认新的无形资产
不用确认,差额做商誉处理
❹ 外购商誉即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属于无形资产吗
无形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但是可以辨认的非货币资产,并要同时符合货币计量的要求;而商誉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够为企业带来未来超额经济利益的,无法具体辨认的资源,由于它无法与企业自身分离,也就是说无法计量其单独的价值,因而商誉要从无形资产中剔除。
其次,虽然商誉与一般的无形资产有许多共性,如无实物形态、价值可能会发生减损等。但商誉又有许多不同于一般无形资产的方面,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不可辨认性。人们往往认为,商誉的形成原因有:企业信誉良好,赢得了客户的信任;经营管理人员能力超群;或因企业技术先进,掌握了生产的诀窍等等。除了这些原因,还有哪些原因?人们还没有完全认识清楚。具体到某个企业,其商誉有哪些原因组成,往往很难确定。即使确定了哪几种因素,各因素对商誉形成的贡献分别是多少,想界定清楚也非易事。
②形成过程的复杂性。商誉的形成是建立在企业长期经营不断累积的过程中,人们对企业的好感,并不是一下子获得的,社会公众对这种好感的认同有一个过程。即使是同一事件,不同的人又有不同的感受,这又更增加了商誉形成过程的复杂性。企业商誉的形成也绝非是一朝一夕所能够形成的,它需要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慢慢培育。培育过程中,有各种各样的因素对商誉的形成构成影响,有些是积极的,有些是消极的,只有当积极因素的影响超过了消极因素的影响,商誉的形成才有了量的积累。这其中的过程是极其复杂的,几乎难以进行量化。
③不能单独出售。商誉的存在,需要以企业作为载体,它不能脱离企业而单独存在,这是商誉不同于企业其它无形资产的一个鲜明的特征。因为商誉不能与企业分开而单独出售,这也就决定了自创商誉不能确认,因为自创商誉没有经过市场的检验。
④价值存在的不确定性。企业经营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有些因素发生正面影响,会有利于商誉的形成,有些因素起着负面的影响,则会使企业商誉受到减损。如企业信誉,若企业信誉良好,会增强企业的商誉,相反,若某段时期,企业信誉因某个偶然因素而受到损害,则社会公众对企业的好感就会降低,这会直接影响到企业产品的销售,进而影响到财务状况、企业价值等等,企业商誉就会下降。因而商誉价值的存在具有不稳定性,企业要想维持商誉的保值增值,必须在经营管理、产品的更新、企业创新上不断努力,以维持或增强社会公众对企业的期望。
⑤价值实现的隐蔽性。商誉价值虽然不易确定,企业自创商誉在会计上也不予以确认。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商誉是顾客对企业的一种主观上的认同,商誉的存在,无疑会提升产品的销量和单位价格,从而使企业获得超出一般企业的利润水平,这便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商誉的超额收益。然而,人们在计算企业的利润时,往往会忽略商誉的这种价值实现过程,而将这种超额收益归于销售人员的销售能力、广告的效应等等,当然广告的投入会有助于商誉的形成,但这是另外一回事。虽然要将商誉在企业获取超额收益中的份额大小确定下来比较困难,但我们不应因此而抹杀了商誉的功劳。
商誉的以上种种特性告诉我们,只有把"商誉"从"无形资产"科目中分离出来,更加符合现实的需要,才能更好的体现出商誉的独特地位,从而更加符合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
❺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合并成本中购买方付出的无形资产以及作为不动产的固定资产加不加增值税 求个确定
转让无形资产、不动产征收营业税,税率5%。不征增值税。
以无形资产或不动产投资入股,参与接受投资方的利润分配、共同承担投资风险的行为,不征收营业税。在投资后转让其股权的,也不征收营业税。
❻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合并成本中购买方付出的固定/无形资产用不用加增值税 求个确定答案
需要,因为交付的固定资产需要确认销项税额,但是被投资方并不会向投资方支付该税费,这部分只能由投资单位自行承担,需要计入合并成本。
❼ 企业并购中无形资产评估如何处置
1 企业并购中无形资产评估特点无形资产大多都是智力劳动成果,属于一种无形的特殊商品,生产成本具有不完整性、弱对应性和虚幻性,其价值量不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和例外性。这些都决定了企业并购中无形资产评估有如下特点:(1)市场性。无形资产评估要以市场需求为基础,考虑技术竞争风险、名牌效应与垄断等诸多特殊的市场因素。(2)模拟性。由于市场多变,再加上无形资产价值中许多难以准确测算的因素,导致评估机构根据客观规定性进行计算得出的模拟价格与经过市场验证后的真实价格会有绝对的误差。据国外专家介绍,一般情况下,其若为±20%应该认为是允许和可接受的。(3)公正性。它是整个评估工作的特征,特别是对于不确定因素较多的无形资产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2 企业并购中影响无形资产评估的因素一项无形资产评估价值的高低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企业并购中对无形资产进行评估时必须予以考虑:无形资产成本;现有无形资产的寿命期限;无形资产应用后创造的效应;无形资产科学价值及发展前景;同行业无形资产计价标准和根据;无形资产供求变动趋势;转让方转让该无形资产的机会成本;无形资产转让次数;无形资产价款支付方式等。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影响,才能对无形资产价值进行正确的计算和估计。
3企业并购中无形资产评估方法选择公司并购中无形资产评估模型很多,如美国西北大学阿尔弗雷得·拉巴波特创立的“拉巴波特模型”;美国加州洛杉矾大学弗瑞得·沃斯顿创立的“沃斯顿模型”;还有“杜邦模型”等。
在企业并购这一特殊评估目的下,选择评估方法,应考虑无形资产具有垄断性、极端重要性和特殊性,它不是作为一般商品和生产资料转让,而是作为获利能力来转让的,它的价值不是主要按“物化价值”,而是按其带来价值,即根据它带来的额外收益来定价的。基于此,无形资产评估一般适用收益现值法、成本一收益现值法。公司并购无形资产评估专业文献中,认为这种折现现金流量(DCF)分析是最科学、最成熟的无形资产评估方法,其同时适用于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
❽ 企业合并产生的商誉是否确认为无形资产
商誉评估是在肯认商誉是企业的一项无形资产的前提下,正确认识商誉的涵义、性质的基础上。对企业商誉的现时价值的公允评定和估计的行为。它是指由具有一定资质的特定机构和人员在评估企业有形、无形资产的时候,以真实、可靠的财务会计报表等数据资料为基础,站在客观公正、超脱于产权交易双方利益的立场上,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商誉的价值进行计算、判定的过程。
商誉评估的主要特点有:
(1)独立性由于商誉与企业的整体有关,不能单独存在,不能与企业其它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分离开,不能单独出售,因而商誉的评估这一行为必须与企业其它的整体资产的评估联系起来进行。商誉评估结果也应一并汇入企业整体评估结果中去,形成企业整体资产总额中的一个部分。
(2)不可分列性影响企业商誉的因素多种多样,难以用某种公式或方法对其形成的各项影响因素分别单独确定其价值,只能把这些因素结合起来,作为依附于企业整体的一项无形的综合经济资源来看待,只能按照一个总额对商誉计价,不能按照形成商誉的每个因素分别估列数值。
(3)评估方法的单一性由于商誉形成的不可确指性,商誉存在判断标准的唯一性,以及商誉的评估结果是对企业未来超额收益按现时价格的反映,商誉评估方法只能是收益现值法。
商誉评估有重大的意义,它可以正确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反映经营者的业绩大小,有利于企业资产投资者、股东加强对企业资产的经营管理,有利于维护产权交易双方及企业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有利于企业遵循诚实劳动、遵守信用的原则,尤其是对企业经营者提高管理素质、增强经营效果有着鞭策的作用。
商誉的评估采用收益现值法。所谓收益现值法是指通过估算被评估资产的未来预期收益并折算成现值,借以确定被评估资产价格的一种资产评估方法。它是按照动态的观点。把企业预期收益现值化。运用收益现值法进行商誉评估时,在实践中主要有直接计算法和间接计算法(也叫残值法)两种不同的方法。
❾ 关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合并方以无形资产支付合并对价的按照账面价值还是公允价值计量
你好,
很高兴你为回答问题!
解析:
在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对合并成本的初始确认,会计准则做出的规定是,以投资者享有被投资单位净资产的“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作为投资合并成本的。这里强调的是被投资单位的净资产的账面价值。并且在合并过程中是不确认损益的。
但是作为投资方其投资用的无形资产,是相当于用无形资产的处置后的所得在再进行投资一样,这是两个环节上的,而非同一个环节,其处置无形资产环节的上利得是应当确认的。也就是说,你应当将这笔处理看作是两笔经济业务的合并处理,视同分解的处理是:
借:银行存款 5000
贷:无形资产 4000
营业外收入 1000
然后再:
借:长期股权投资 6200
贷:银行存款 5000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1200
这样两笔合并后,就是题中的处理了,这是两个环节上的处理,即一是处置非流动资产,二是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这里面有的一个虚拟的“银行存款”的。只有第二笔处理才是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准则所规定的,不允许其确认损益。
这里说的不认公允是指,不认同被投资单位净资产的公允,而不是投资者作为对价资产的公允。不要理解错了,否则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可就真得少不了!
如果还有疑问,可通过“hi”继续向我提问!!!
❿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时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处置损益冲减资本公积吗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就是被投资单位的账面价值专乘以持股比例,即2000*80%=1600
同样属,付出的对价就是资产的账面价值,差额计入资本公积——股本溢价。都无需理会公允价值。可以看看分录加以理解:
借:固定资产清理 200
累计折旧 100
贷:固定资产 300
借:长期股权投资 1600
无形资产累计摊销 2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200
无形资产 10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600
借:管理费用 10
贷:银行存款 10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就是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
此时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