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新会计准则里低值易耗品摊销有3种方法分别是一次性摊销、分次摊销和五五摊销吗
低值易抄耗品摊销的主要方法有:
1、一次摊销法,它是指领用低值易耗品时,将其价值全部一次转入产品成本的方法。
2、分期摊销法,它是根据领用低值易耗品的原值和预计使用期限计算的每月平均摊销额,将其价值分月摊入产品成本的方法。
3、五五摊销法亦称五成摊销法,就是在低值易耗品领用时先摊销其价值的50%(五成),报废时再摊销其价值的50%(扣除残值)的方法。
4、净值摊销法,它是根据使用部门、单位当期结存的在用低值易耗品净值和规定的月摊销率(一般为10%),计算每月摊销额而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
㈡ 成本核算方法及摊销方法
财务,会计制度(07年新会计制度)
低值易耗品摊销方法(一次转销法版,五五摊销法,分次摊销法)
折旧方权法(固定资产的折旧的方法有很多,列举: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加速折旧法,直线法等等)
成本核算方法(核算成本可以用实际成本,重置成本,公允价值)
会计核算软件(一般是用金蝶或是用友,没有就不写)
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希望采纳
㈢ 在计划成本下,低值易耗品采用55摊销法的账务处理如何
3)五五摊销法 采用这种方法在领用时按低值易耗品价值的50%进行摊销,报废时,摊销其余的50%价值;然后现注销在用低值易耗品的价值和已摊销的低值易耗品摊销额。 此法核算工作量比较大,因此,该种方法适用于各月领用和报废比较均衡、各月摊销额相差不多的低值易耗品。 需设置这样几明细科目,“在库低值易耗品”、“在用低值易耗品”、“低值易耗品摊销”三个明细科目。 例2:设某企业采用五五摊销法对在用低值易耗品进行核算。某车间领用库存新低值易耗品一批,实际成本为2000元。 领取你值易耗品时,作会计分录为: 借:低值易耗品——在用低值易耗品 2000 贷:低值易耗品——在库低值易耗品 2000 在领取时摊销价值的50% 借:制造费用 1000 贷:低值易耗品——低值易耗品摊销 1000 例15 某车间本月报废工具一批,实际成本800元,报废回收残料作价40元。 报废工具残料交库存后,根据收料凭证作会计分录: 借:原材料 40 制造费用 360 贷:低值易耗品——低值易耗品摊销 400(800*50%) 按报废工具的实际成本减去残料价值后的差额,注销在用低值耗品的成本和摊销额,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低值易耗品——低值易耗品摊销 800 贷:低值易耗品——在用低值易耗品 800 注: 低值易耗品是企业的流动资产,因此它的摊销期限应在一年以内。摊销方法最好选择一次摊销或分次摊销。五五摊销的话还要做纳税调整,很麻烦。 希望能帮到你!!!
㈣ 简述计划成本法下月末如何分摊材料成本差异
在购入材料时:来
借:在途自物资(实际)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
借:原材料(计划)
材料成本差异(超支)
贷:在途物资(实际)
材料成本差异(节约)
月中领用时:
借:生产成本(计划)
制造费用(计划)
管理费用(计划)
销售费用(计划)
贷:原材料(计划)
月末:
如果购买时为节约
借:材料成本差异
贷: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如果购买时为超支
借: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贷:材料成本差异
月末要把“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费用从计划成本转到实际成本,转的金额就是购入时“材料成本差异”的金额
㈤ 低值易耗品 分期摊销法
企业的周转材料包括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核算时应设置“周转材料”科目,该账户属于资内产类账户容,借方记录在库、在用的周转材料,贷方记录领用摊销的周转材料,余额在借方,反映摊余价值。也可以单独设立“低值易耗品”科目核算。
分次摊销法:(8000元,分10次)
领用时:借:周转材料-在用 8000
贷:周转材料-在库 8000
摊销时:借:制造费用 800
贷:周转材料-摊销 800
摊完后的处理:借:周转材料-摊销 8000
贷:周转材料-在用 8000
记住,“周转材料”科目可以换成“低值易耗品”科目,该科目的贷方就反映摊销部分。注意本科目的二级科目,“在用”即原来的“待摊费用”,“待摊费用”科目确实不能用了。
㈥ 成本会计题: 分期摊销法下,低值易耗品从领用至报废一直在账面上保留其价值,因而便于加强实物管理。
意思就是你用分期摊销法做帐,办公用品用完的和没用的都要记借在资产里,不计贷。
㈦ 计划成本法的公式
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发出材料的数量×计划单价
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发出材料的成本差异额
发出材料的成本差异额=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材料成本差异率=差异额/计划成本
=(期初存货的差异额+本期收入存货的差异额)/(期初存货的计划成本+本期收入存货的计划成本)(注意:超支差异额用正数,节约差异额用负数表示)
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额
=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拓展资料:
计划成本法是指企业存货的日常收入、发出和结余均按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计价,同时另设“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作为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联系的纽带,用来登记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的差额,月末,再通过对存货成本差异的分摊,将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和结存存货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进行反映的一种核算方法。
㈧ 周转材料计划成本核算下采用分期摊销的分录,谢谢
刚才答完了 断网了。。。。还好我截图了
注意的是 如果有残值 那还需要冲销费用
㈨ 一次摊销法会计分录例子和分期摊销法例子
一次摊销法就来是指该源批货物一次性摊销,根据以上例子会计分录如下:1、购进时借:低值易耗品——一玻璃杯540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5402、当月领用时借:管理费用——物料费540贷:低值易耗品——一玻璃杯540
㈩ 计划成本法下怎么做会计分录
计划成本法下的会计分录,做法如下:
1.购入材料时按实际成本计入“材料采购”科目:
借: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
2.验收入库后按计划成本计入“原材料”,两者的差额计入“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中核算: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异)
贷: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或)材料成本差异(节约差异)
计划成本法是指企业存货的日常收入、发出和结余均按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计价,同时另设“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作为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联系的纽带,用来登记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的差额,月末,再通过对存货成本差异的分摊,将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和结存存货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进行反映的一种核算方法。
1、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构成内容相一致为保持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的可比性,以考核采购部门业绩,要求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的口径一致,包括买价、运杂费和相关的税金等。
2、计划成本应尽可能接近实际
虽然计划成本的高低可通过材料成本差异调整为实际成本,对发生和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并无影响,但如果计划成本脱离实际成本太多,则无法随时通过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考核采购部门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