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长期借款归还本金的时候,如果有利息调整如何结转
长期借款归还本金的时候,如果有利息调整如何结转:
借:财务费用---利息
贷:银行存款(或应付利息)
完整分录
借:财务费用---利息
长期借款
应付利息
贷:银行存款
⑵ 关于长期借款-利息调整
实际利率和合同利率一致时,各期应承担的利息和应支付的利息金额就是一致的,没有利息差就不需要利息调整明细科目了。
⑶ 长期借款的利息调整财务处理,请财务上的精英人士帮忙解答下
你看看这个吧http://wenku..com/link?url=-cY39h7fGyB-yyyxwnj9JqiEifcU-
⑷ 长期借款—利息调整,这个科目麻烦举个例子
A公司2010年10月1日购买B公司发行5年期债券,债券票面价值200万元,票面利率为6%,实际花费为201万元,每年12月31日付息,到期还本。会计处理如下:
2010年10月1日购入时: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B公司债券(成本) 200 0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B公司债券(利息调整)10000
贷: ————银行存款 2010000
利息调整简介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利息调整子账户是就是对取得时的价值与票面价值之间的溢价或折价额在持有期间内进行合理调整的所用到的账户。
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时所付的价款在很多的情况下会高于或是低于票面面值,高于形成溢价,低于会形成折价。然而持有至到期投资,是一种收回期限固定,收回金额固定的特点。
也就是每期应收到的利息收入是固定的,这样一来你如果按债券的面值和面值利率来确定你的投资收益时,就不会真实的反映你的实际收益。
会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因为有溢价或折价,你实际上的收益理当高于或低于以票面面值和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收入。所以要将这部分溢价或是折价按照一个合理的方法进行调整,使每一期的收益都能真实的反映实际的收益。
(4)长期借款利息调整怎么摊销扩展阅读
1、企业借入长期借款
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本金),按发生的交易费用,借记本科目----利息调整,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本科目(溢折价)。
2、资产负债表日
应按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长期借款的利息费用,借记“在建工程”、“制造费用”、“财务费用”、“研发支出”科目,贷记“应付利息”科目。
实际利率与合同约定的名义利率差异不大的,也可以采用合同约定的名义利率计算确定利息费用。
资产负债表日,应按实际利率法计算确定的长期借款折价和交易费用摊销金额,借记“在建工程”、“制造费用”、“财务费用”、“研发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溢折价、交易费用);摊销的溢价,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3、归还长期借款本金时
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同时,应转销该项长期借款的溢折价和交易费用的金额,借记“在建工程”、“制造费用”、“财务费用”、“研发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溢折价、交易费用);转销的溢价余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4、企业与贷款人进行债务重组
应当比照“应付账款”科目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⑸ 长期借款-利息调整是杂回事,说的详细一些,举例说明。
比如:你协议借款2年期1000元,对方先扣了2年利息200,实际收到800元,那这个先付利息,就要计入利息调整。
借:货币资金 800
长期借款-利息调整 200
贷:长期借款-本金 1000
⑹ 长期借款中利息调整是如何产生的
长期借款“利息调整”并非是日常所说的“银行利息的调整”。长期借款利息调整的初始产生额是指借款合同中约定的本金和借款所实际收到款项产生的差额。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初始确认金融负债时,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负债分为两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和其他金融负债。对于其他金融负债,应当按其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确认金额。而交易费用是指支付给代理机构、咨询公司、券商等的手续费和佣金及其他必要支出。一般借款可比照其他金融负债的原则处理。由此可知,长期借款的“利息调整”的初始主要构成内容是相关的手续费和佣金等辅助费用的金额。新准则将原先一次性计入成本或费用的辅助费用形成了“利息调整”。根据新准则,企业应当按照实际利率法所确定的金融负债交易费用对每期利息费用进行调整
⑺ 利息调整本期摊销额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利息调整本期摊销额与实际利率法相关。
实际利率法又称“实际利息法”,是指每期专的利息费用按实际属利率乘以期初债券账面价值计算,按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与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应计利息的差额,即为本期(摊销的溢价或折价)。
计算方法:
假设不考虑本金的收回以及资产减值因素,
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累计利息调整摊销额
也等于持有至到期投资“本金”借方余额+“利息调整”借方余额(贷方余额以“-”列示)+“应计利息”借方余额,即账面价值,在持有期间将“利息调整”明细账户余额摊销至零。
(7)长期借款利息调整怎么摊销扩展阅读:
金融资产(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1、扣除已收回或偿还的本金;
2、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3、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即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收回或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⑻ 长期借款的利息调整是怎么回事
长期借款的利息调整就是对取得时的价值与票面价值之间的溢价或折价额在持有期间内进行合理调整的所用到的账户。长期借款因时间长金额大,考量了货币的时间价值。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时所付的价款在很多的情况下会高于或是低于票面面值,高于形成溢价,低于会形成折价。
然而持有至到期投资,是一种收回期限固定,收回金额固定的特点。也就是每期应收到的利息收入是固定的,这样一来你如果按债券的面值和面值利率来确定你的投资收益时,就不会真实的反映你的实际收益。会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
因为有溢价或折价,你实际上的收益理当高于或低于以票面面值和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收入。所以要将这部分溢价或是折价按照一个合理的方法进行调整,使每一期的收益都能真实的反映实际的收益。
“利息调整”是在折价或溢价时用来核算实际取得的款项与负债面值的差额的,明细科目应该是“应计利息”、分期付息的利息计入“应付利息”科目。
长期借款“利息调整”并非是日常所说的“银行利息的调整”。长期借款利息调整的初始产生额是指借款合同中约定的本金和借款所实际收到款项产生的差额。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 —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初始确认金融负债时,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负债分为两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和其他金融负债。
对于其他金融负债,应当按其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确认金额。而交易费用是指支付给代理机构、咨询公司、券商等的手续费和佣金及其他必要支出。一般借款可比照其他金融负债的原则处理。
由此可知,长期借款的“利息调整”的初始主要构成内容是相关的手续费和佣金等辅助费用的金额。新准则将原先一次性计入成本或费用的辅助费用形成了“利息调整”。根据新准则,企业应当按照实际利率法所确定的金融负债交易费用对每期利息费用进行调整。
⑼ 长期借款到期还款后,如果有长期借款-利息调整科目此科目如何结转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归还长期借款本金,借记“长期借款——本金”,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同时,存在利息调整余额时,借记或贷记“在建工程”、“制造费用”、“财务费用”、“研发支出”等科目,贷记或借记“长期借款——利息调整”科目。
详见《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 2501 长期借款。
⑽ 计提长期借款利息(计入损益),会计分录怎么做
1、分期计息并付息到期还本取得借款:借:银行存款(实际收到金回额)贷:长期借款—本金答—利息调整(借贷方差额)计息时:借:制造费用(用于生产存货)管理费用(筹建期间)财务费用(生产经营期间及固定资产构建完工后)在建工程(用于固定资产构建且符合资本化条件)研发支出(用于无形资产研究开出)贷:应付利息长期借款—利息调整(借贷方差额)支付利息时:借:应付利息贷:银行存款借款到期时:借:长期借款—本金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在建工程/研发支出(借贷方差额)贷:长期借款—利息调整银行存款
2、一次还本付息:借款时:借:银行存款(实际收到金额)贷:长期借款—本金计息时:借:制造费用(用于生产存货)管理费用(筹建期间)财务费用(生产经营期间及固定资产构建完工后)在建工程(用于固定资产构建且符合资本化条件)研发支出(用于无形资产研究开出)贷:应付利息到期还本付息:借:长期借款—本金应付利息贷:银行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