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表外负债和表外资产是什么意思
“表外负债”是指企业资产负债表以外的负债,报告中泛指地产企业债务性融资但未计入“有息债务”,或者利用未并表主体融资没有计入“表内债务”的负债。
表外资产,一般是按公认会计原则(GAAP)容许的会计技巧,企业将旗下一些资产,包括子公司、贷款、衍生工具等置于此项,以降低公司债务与资本比率;表外资产毋须列于资产负债表内,但要在财务报告以注释形式列明。 研发投入、组织建设、品牌渠道等都属于表外资产。
(1)表外资产中无形资产扩展阅读
表外融资逐渐成为分析房企负债中重要的一环,原因有两点:
一是由于表外融资是房企的重要融资渠道补充,
二是由于表外融资导致债务隐性化、优化财务指标,容易导致投资者对房企的偿债能力产生高估。
因此,需要对表外融资规模较大的房企进行相应的关注,在分析负债时进行适当的调整。
⑵ 银行会计中表内科目和表外科目的实质性区别是什么
如果科目为表外科目,则在录入凭证时,不检查凭证的平衡,单条分录的凭证可以保存。 特别注意:1.对于表外科目,在总账、科目余额表、试算平衡表中,如果没有具体指定会计科目,如不选任何会计科目时,则报表不显示表外科目。2.表外科目和表内科目不能同时在一张凭证中出现,否则凭证不可保存。 补充: 表内科目:会计要素的核算内容, 表外科目:或有事项、委托代理业务和备查登记业务的核算内容 表内科目划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资产负债共同类和损益类五大类。 1、资产类。资产类科目用以核算现金、贵金属、存放款项、各类贷款、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各项应收款项及其他资产等业务。 2、负债类。负债类科目用以核算各类存款、借款、委托代理资金、发行债券、各项应付款项及其他负债类业务。 3、所有者权益类。所有者权益类科目用以核算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及利润分配。 4、资产负债共同类。资产负债共同类科目用以核算系统内往来、待清算辖内往来、外汇买卖以及法定存款准备金等。 5、损益类。损益类科目用以核算各项收入、各项支出、营业费用、税金及汇兑损益等。 表外科目划分为或有事项、委托代理业务和备查登记类三大类。 1、或有事项类。或有事项类科目用于核算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开出信用证及保函、保兑信用证及保函、开出提货担保等或有事项以及期权、掉期等衍生金融产品中所拥有的权利和承担的责任。 2、委托代理业务类。委托代理业务类科目用于核算代理开发银行贷款、代理开发银行逾期贷款及代理开发银行贷款利息等。 3、备查登记类。备查登记类科目用于核算有价单证、空白重要凭证、代保管有价值品、应收托收款项、代收托收款项、收到信用证及保函、未收贷款利息、未履行贷款承诺等
⑶ 表外负债 表内资产什么意思
表内表外指在不在资产负债表上体现内容。
表外负债是指不在资产负债上反映的负债,是一种和传统负债完全不同的负债,在对其进行定义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它是一种负债,它的出现会导致未来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第二,这种负债在确认、计量等方面有困难,它通常被纳入表外(所谓表,指资产负债表)进行反映。
公司表外负债是与公司表内负债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它主要是指那些已经成为或有可能成为公司的负债,但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和制度规定以及受其它因素的影响而未能在公司资产负债表中得到反映的负债。从其内容上看,它主要包括表外筹资和不确定性负债。
表内资产即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所有资产: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它资产。
⑷ 商业银行 表外资产有哪些 规定在哪里 哪个具体条文
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是其资金运用业务,主要分为放款业务和投资业务两大类。资产业务也是商业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除了留存部分准备金以外,全部可以用来贷款和投资。
1.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
贷款是商业银行作为贷款人,按照一定的贷款原则和政策,以还本付息为条件,将一定数量的货币资金提供给借款人使用的一种借贷行为。贷款是商业银行最大的资产业务,大致要占其全部资产业务的60%左右。贷款业务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
一是按贷款期限划分,可分为活期贷款、定期贷款和透支贷款三类;
二是按照贷款的保障条件分类,可分为信用放款、担保放款和票据贴现;
三是按贷款用途划分,非常复杂,若按行业划分有工业贷款、商业贷款、农业贷款、科技贷款和消费贷款;按具体用途划分又有流动资金贷款和固定资金贷款。四是按贷款的偿还方式划分,可分为一次性偿还和分期偿还。五是按贷款质量划分有正常贷款、关注贷款、次级贷款、可疑贷款和损失贷款等。
对于任何一笔贷款,都必须遵循以下基本程序,即贷款的申请、贷款的调查、对借款人的信用评估、贷款的审批、借款合同的签订和担保、贷款发放、贷款检查、贷款收回。
2.商业银行的证券投资业务
商业银行的证券投资业务是商业银行将资金用于购买有价证券的活动。主要是通过证券市场买卖股票、债券进行投资的一种方式。商业银行的证券投资业务有分散风险、保持流动性、合理避税和提高收益等意义。商业银行投资业务的主要对象是各种证券,包括国库券、中长期国债、政府机构债券、市政债券或地方政府债券以及公司债券。
中间业务
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其资产负债总额,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改变银行资产报酬率的经营活动。
1.中间业务的涵义
中间业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中间业务指那些没有列入资产负债表,但同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关系密切,并在一定条件下会转为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经营活动。广义的中间业务则除了狭义的中间业务外,还包括结算、代理、咨询等无风险的经营活动,所以广义的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所有不在资产负债表内反映的业务。
按照《巴塞尔协议》提出的要求,广义的中间业务可分为两大类:
一是或有债权凋务,即狭义的中间业务,包括贷款承诺、担保、金融衍生工具和投资银行业务。
二是金融服务类业务,包括信托与咨询服务、支付与结算、代理人服务、与贷款有关的服务以及进出口服务等。20世纪肋年代以来,在金融自由化的推动下,国际商业银行在生存压力与发展需求的推动下,纷纷利用自己的优势大量经营中间业务,以获取更多的非利息收入。随着中间业务的大量增加,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迅速增加。
2.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主要类别:
根据(巴塞尔协议)的有关规定,商业银行所经营的中间业务主要有三种类型,即担保和类似的或有负债、承诺,以及与利率或汇率有关的或有项目。
担保和类似的或有负债包括担保、备用信用证、跟单信用证、承兑票据等。这类表外业务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由某银行向交易活动中的第三者的现行债务提供担保,并且承担现行的风险。
承诺可以分为两类:
一是不可撤销的承诺,即在任何情况下,即使潜在借款者的信用质量下降或完全恶化的条件下,银行也必须履行事先允诺的义务;
二是可撤销的承诺,即在某种情况下,特别是在浴在借款者的信用质量下降或完全恶化的条件下,银行可以收回原先允诺的义务而不会受到任何金融方面的制裁或惩罚。与利率或汇率有关的或有项目,是指80年代以来与利率或汇率有关的创新金融工具,主要有金融期货、期权、互换和远期利率协议等工具。
⑸ 表外资产的定义是什么
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贷款 —— 表内资产
贷款承诺——表外资产
银行为了降低风险,以及规避表内资产过大导致的监管成本过高(监管费根据表内资产按比例收),还有资本充足率的因素,同时也为了实施主动资产负债管理,往往会大力发展表外业务,亦即中间业务。
在这种情况下,仅考虑表内业务往往会忽略客户的整体风险情况,故有时候考虑表内外资产余额更加合适。
对银行整体而言,表内外资产余额更多指表内外风险加权资产余额。这个是计算资本充足率的基础。
⑹ 资产负债表|表内无价值的表外资产
财务承诺
⑺ 资产负债表内的资产和表外资产有什么区别
1、资产类型:表内资产:大多有形;表外资产:大多无形。
2、具体涉及:表内资产:厂房、设备;表外资产:顾客、品牌和渠道关系。
3、能否买卖:表内资产:能,有形资产具有残值;表外资产:能,收购。
4、能否降低成本:表内资产:能,能够提高生产力;表外资产:能,由于更好的渠道、顾客知识可降低销售和服务成本。
5、能否带来价格和市场份额的提升:表内资产:能,更高的产品质量和更多的功能能带来价格和市场份额的上升;表外资产:能,品牌和渠道资产能带来更高的附加价值,有的价格和市场份额的上升。
6、能否形成进入障碍:表内资产:能,其他公司须付出相似的投资;表外资产:能,顾客的转移成本和忠诚感可形成竞争障碍。
7、能否形成新竞争资源:表内资产:能,如提供雇员及更大产量;表外资产:能,如其他资源产生的效益更大。
表内资产:表内资产是指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资产,与表外资产是对称的概念。表内资产主要用在企业或者公司中的资产负债表,表内资产表内资金也就是表内资金。在资产所有权未转入筹资企业表内,而其使用权已经转入时,表内资金可以使企业满足扩大经营规模,缓解资金不足之需。表内资金=表内负债+表内权益。
表外资产:表外资产,一般是按公认会计原则(GAAP)容许的会计技巧,企业将旗下一些资产,包括子公司、贷款、衍生工具等置于此项,以降低公司债务与资本比率;表外资产毋须列于资产负债表内,但要在财务报告以注释形式列明。 研发投入、组织建设、品牌渠道等都属于表外资产。
⑻ 什么是表外无形资产是不是财务报表没有写的急求!!!
不计入资产负债表的无形资产,
⑼ 表内资产和表外资产放在一个评估明细表中是否合适
根据评估报告的用途而定,一般来时是合适的。
资产评估明细表,应该包括所有资产在内的明细表,包括表内资产和表外资产是可以的。
表外的代管资产,因毁损也会涉及赔偿责任和损失的,应予以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