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固定资产折旧在纳税调整时怎么调
需要做纳税调整.
如你的举例
应纳税所得额调增
=2500-2000=500元
直接将多提固定资产折旧回的那部分数额提出来做纳税调整答就可以了。
虽然企业会计准则和税法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可以通过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者递延所得税负债来调整。
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的一般操作还是按照税法规定的去做比较合适。尤其是固定资产折旧,没必要给所得税汇算清缴审计时增添麻烦(进行纳税调整),对避免税政稽查和实际账务操作也有好处。
本人认为对于电子设备的折旧按照税法规定,将2500元的折旧调到3333.33元。还是有好处的。一方面,折旧增加,当期所得税费用减少有利于企业(合理延后纳税时间)。第二在实际账务处理中不需要调整递延所得税资产,按照税法规定做也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要求。第三,低估收益,充分估计费用符合谨慎性原则,避免调整当期利润之嫌。
Ⅱ 资产折旧,摊销纳税调整明细表怎么填写
摊销纳税调整明细表填写如下:
第1列“账载金额”:填报纳税人按照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权计算提取折旧、摊销的资产原值(或历史成本)的金额。
第2列“计税基础”,填报纳税人按照税收规定计算税前扣除折旧、摊销的金额。
第3列:填报纳税人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计算提取折旧、摊销额的年限。
第4列:填报纳税人按照税收规定计算税前扣除折旧、摊销额的年限。
第5列:填报纳税人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计算本纳税年度的折旧、摊销额。
第6列:填报纳税人按照税收规定计算税前扣除的折旧、摊销额。
第7列:金额=第5-6列。如本列为正数,进行纳税调增;如本列为负数,进行纳税调减。
第8列“以前年度纳税调整增加额”:填报以前年度资产折旧、摊销因会计和税收的时间性差异而纳税调整增加的金额。
Ⅲ 所得税年报中的资产折旧、摊销纳税调整明细表怎么填
第2栏本年折旧、摊销数 应填固定资产折旧本年计提数 就是累计折旧本年贷方发生额
第3栏累计折旧、摊销额为累计折旧账户的期末余额
税收金额:
第4栏资产计税基础 如无特殊情况与第一栏一致,如果该固定资产是用以前你报备的政府项目补助资金购买并且你已经在税局做非税收入备案 那么按税法规定该固定资产所提折旧是不能税前扣除的,所以遇此情况该栏应剔除此原值数;
第5栏 如无上述情形与第二栏一致
第6栏 加速折旧 本来按税法规定电脑使用年限不少了三年 你按5年计提没毛病 所以你不存在加速问题,该栏填零
第7栏 与所填A105081表对应数值一致 没有就不填
第8栏 如无特殊情形与第三栏一致
第9栏 为第2-5-6栏 纳税调整数
Ⅳ 企业所得税年报,资产折旧、摊销纳税调整明细表如何填
1.第4列“资产计来税基础”:自填报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据以计算折旧、摊销的资产原值(或历史成本)的金额。-------一般 情况下是按资产原值来填。
2.按税收计提的折旧:关于固定资产折价的最低年限,《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十条规定,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固定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如下:(1)房屋、建筑物,为20年;(2)飞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3)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4)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为4年;(5)电子设备,为3年。以上是按税务的折旧年限,如果你会计上不是按上述年限计提的折旧,要按照差额来进行调整。
3. 举例:如电子设备税法规定3年,你按2年折旧,那么从税法的角度就多提了折旧,就要调整。如按会计制度确定的5年,不短于税收法规定年限,不需作纳税调整。
Ⅳ 固定资产折旧的所得税纳税调整
问的太含糊,没办法回答,只能做如下假设:
比如你公司有个电脑,9000元 无残值 按3年摊销
一年的折旧=9000/3=3000
而税法规定的电脑折旧年限为5年,那么,税收准予税前扣除的折旧为
=9000/5=1800
第一年纳税调增 3000-1800=1200
第二年纳税调增 1200
第三年纳税调增 1200
第四年纳税调减 1800
第五年纳税调减 1800
账务处理:
计提折旧时:
借:销售费用-折旧费 3000
贷:累计折旧 3000
第一年纳税调增:1200
第一年调增交企业所得税1200*25%=300
借:所得税费用 300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300
因计提折旧分录都一样,我就不重复了
第二年、第三年所得税费用的分录也一样,我也不重复了
第三年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300+300+300=900
第四年纳税调减1800
第四年调减企业所得税1800*25%=450
借:所得税费用 -450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450
第五年分录一样
第五年递延所得税负债=-450-450+900=0
账务刚好处理完毕
不过在实际业务中,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转回时,是要有审计报告的,而且,转回期间不得超过5年,而且还涉及到所得税税率变动时,就更麻烦了,不过账务处理的依据都一样、程序也一样
Ⅵ 固定资产折旧 纳税调整
需要做纳税调整.
如你的举例 应纳税所得额调增 =2500-2000=500元
直接将多提固定资产折旧的那部分数额提出来做纳税调整就可以了。
虽然企业会计准则和税法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可以通过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者递延所得税负债来调整。
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的一般操作还是按照税法规定的去做比较合适。尤其是固定资产折旧,没必要给所得税汇算清缴审计时增添麻烦(进行纳税调整),对避免税政稽查和实际账务操作也有好处。
本人认为对于电子设备的折旧按照税法规定,将2500元的折旧调到3333.33元。还是有好处的。一方面,折旧增加,当期所得税费用减少有利于企业(合理延后纳税时间)。第二在实际账务处理中不需要调整递延所得税资产,按照税法规定做也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要求。第三,低估收益,充分估计费用符合谨慎性原则,避免调整当期利润之嫌。
Ⅶ 无形资产摊销对应纳税所得额的调整
这道题是来自东奥的吧,你的资料不齐全,导致误解啦!
题目中还有:
甲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版:
① 2013年权12月31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为2300万元,累计摊销额为100万元;
所以,答案:
应调减利润总额的金额=2400/10*6/12-2400/10*5/12=20万元,调整后利润总额=10000-20=9980万元。
这一步是在补提无形资产一个月的摊销额,利润减少
Ⅷ 无形资产摊销对应纳税所得额如何调整
按照直线型摊销费用,进行扣除。
Ⅸ 《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中资产折旧、摊销纳税调整明细表如何填写
1.第4列“资来产计税基础”:填报纳自税人按照税法规定据以计算折旧、摊销的资产原值(或历史成本)的金额。-------一般 情况下是按资产原值来填。
2.按税收计提的折旧:关于固定资产折价的最低年限,《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十条规定,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固定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如下:(1)房屋、建筑物,为20年;(2)飞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3)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4)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为4年;(5)电子设备,为3年。以上是按税务的折旧年限,如果你会计上不是按上述年限计提的折旧,要按照差额来进行调整。
3. 举例:如电子设备税法规定3年,你按2年折旧,那么从税法的角度就多提了折旧,就要调整。如按会计制度确定的5年,不短于税收法规定年限,不需作纳税调整。
Ⅹ 固定资产折旧如何做纳税调整
按税法规定的计税基础,和按会计准则的资产账面价值进行对比,确认递延所得税额。递延所得税资产 ,就是未来预计可以用来抵税的资产,递延所得税是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才会产生递延税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十八条规定:固定资产按照以下方法确定计税基础:
(1)外购的固定资产,以购买价款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发生的其他支出为计税基础;
(2)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以竣工结算前发生的支出为计税基础;
(3)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以租赁合同约定的付款总额和承租人在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为计税基础,租赁合同未约定付款总额的,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承租人在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为计税基础;
(4)盘盈的固定资产,以同类固定资产的重置完全价值为计税基础;
(5)通过捐赠、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计税基础;
(6)改建的固定资产,除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三条第(一)项和第(二)项规定的支出外,以改建过程中发生的改建支出增加计税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