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外购尚在研发中的无形资产的计税基础
费用化研发费用,税前可加计扣除50%,故本期可扣除金额为800+800*50%=1
200万元。资本化的研发费用专,按资产的计属税基础的定义,应为该项资产按税法规定在未来期间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未来期间该项无形资产通过计提累计摊销的方式费用化并加扣50%,所以未来可税前扣除的金额为无形资产账面金额+无形资产账面金额*50%=1
200+1
200*50%=1
800万元。无形资产的计税基础为:1
800万元,账面价值为:1
200万元。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的差异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
800-1
200=600万元,当期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600*25%=150万元
② 如何确定无形资产的计税基础和摊销年限
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取得的土地使用权或商标权等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与计税版基础往往不权一致,造成无形资产使用期间每年的摊销额在会计与税法上有差异,如何确定无形资产的计税基础和摊销年限,企业应遵循税法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十六条规定,无形资产按照以下方法确定计税基础:
(一)外购的无形资产,以购买价款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发生的其他支出为计税基础;
(二)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以开发过程中该资产符合资本化条件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为计税基础;
(三)通过捐赠、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方式取得的无形资产,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计税基础。
第六十七条规定,无形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摊销费用,准予扣除。
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不得低于10年。
作为投资或者受让的无形资产,有关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了使用年限的,可以按照规定或者约定的使用年限分期摊销。外购商誉的支出,在企业整体转让或者清算时,准予扣除。
③ 无形资产在购建过程中是否需要摊销
第六十六条抄无形资产按照以下方法确定计税基础:
(一)外购的无形资产,以购买价款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发生的其他支出为计税基础;
(二)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以开发过程中该资产符合资本化条件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为计税基础;
(三)通过捐赠、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方式取得的无形资产,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计税基础。
第六十七条无形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摊销费用,准予扣除。
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不得低于10年。
作为投资或者受让的无形资产,有关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了使用年限的,可以按照规定或者约定的使用年限分期摊销。
外购商誉的支出,在企业整体转让或者清算时,准予扣除。
在购建过程中不能摊销。
④ 为什么通过捐赠取得的无形资产不是以公允价为计价基础而是公允价加上相关税费呢
无形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第一,外购无形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所发生的其他支出。购买无形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无形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除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应予资本化的以外,应当在信用期间内计入当期损益。第二,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其成本包括自满足无形资产准则规定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所发生的支出总额,但是对于以前期间已经费用化的支出不再调整。第三,投资者投入无形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在税务处理上,无形资产按取得时的实际支出作为计税基础。第一,外购的无形资产,按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所发生的其他支出作为计税基础。第二,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按开发过程中符合资本化条件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实际支出作为计税基础;但企业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的费用已归入研究开发费中在税前扣除或加计扣除的,其计税基础为零。第三,通过捐赠、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取得的无形资产,按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计税基础。
⑤ 税法规定,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以开发过程中该资产符合资本化条件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为计税基础
你的理解是对的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对于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以开发过内程中该资产符合资本化条容件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为计税基础。
符合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的研发支出,未形成无形资产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研发费用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⑥ 关于无形资产计税基础的问题
(1)初始确认时,内部研发产生差异。
会计准则规定:研究阶段的支出费用化内,开发阶容段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资本化
税法规定:符合"三新"标准的研发项目,未形成无形资产的,在发生当期按150%税前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成本的150%摊销
比如:内部研发无形资产入账价值为1 000万元,会计、税法均按10年采用直线法摊销。
则税法的年摊销额=1 000/10×150%=150(万元)
整个使用期间总共可税前扣除1 500万元。
所以研发成功时,其计税基础=未来期间税法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1 500(万元)
(2)后续计量时,差异来自摊销规定的不同及减值准备的提取。
会计准则规定: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要求摊销,每期末进行减值测试。
税法规定:除外购商誉外,无形资产均应在一定期间内摊销
由于企业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其研究开发支出在发生的当期依据税法规定已经扣除,因此所形成的无形资产在以后期间可税前扣除的金额为0,其计税基础为0。。。。。这句话对。
后续计量中计税基础=成本-税法规定可与税前扣除的摊销金额。这个成本不包括费用化的部分。
⑦ 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如何确定计税基础
咨询热来线ZI XUN RE XIAN
您好,有形资产在确定源计税基础方面上可能直白些、容易些,但对于无形资产来讲,由于其存在抽象性,没有具体的物质相对应,那确定计税基础的时候不知要怎么去做呢?法律对此有规定吗?
专业解答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等。对于无形资产计税基础的确定问题,法律是有明确规定的。我国《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第六十六条规定:“无形资产按照以下方法确定计税基础:(一)外购的无形资产,以购买价款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发生的其他支出为计税基础;(二)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以开发过程中该资产符合资本化条件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为计税基础;(三)通过捐赠、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方式取得的无形资产,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计税基础。”
⑧ 外购无形资产计税基础也是账面乘以1.5么
不是,按取得价款作为计税基础。这项优惠是为了鼓励自主研发形成无形资产,而非所有的无形资产。
⑨ 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
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按照税法口径计算而形成的。
本例中,研究阶段支出800万,直接费用专化,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计属入当期损益抵减应纳税所得额,抵减时可加计50%,也就是说按照税法口径能扣计入“管理费用——研发支出”科目的金额为:800*(1+50%)=1200万。所得税前可以扣除1200万。
形成无形资产的部分1200万元,转入无形资产后按照税法的规定: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入账价值的150%基础进行摊销。也就是说计税基础是无形资产每期末账面价值的150%是计税基础。
所以无形资产入账时1200万,入账时点的计税基础就是1200*150%=1800
如果继续核算的话就是:
假定该无形资产10年摊销,年末账面价值为1200-1200/10=1080,年末的计税基础为账面价值的150%,所以应该是1080*150%=1620更多精彩内容来源沈阳律师 http://china.findlaw.cn/shenyang
⑩ 无形资产所得税的计税基础怎样计算
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按照税法口径计算而形成的。
《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二条所称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 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等。
无形资产按照以下方法确定计税基础:
1、外购的无形资产,以购买价款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发生的其他支出为计税基础。
2、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以开发过程中该资产符合资本化条件后至达到预定用
途前发生的支出为计税基础。
3、通过捐赠、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方式取得的无形资产,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计税基础。
无形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摊销费用,准予扣除。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不得低于10年。作为投资或者受让的无形资产,有关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了使用年限的,可以按照规定或者约定的使用年限分期摊销,外购商誉的支出,在企业整体转让或者清算时,准予扣除。
(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五条、第六十六条、第六 十七条)。
(10)外购无形资产计税基础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1、 无形资产所有权和使用权处理不当做假
无形资产的所有权是企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对无形资产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处置的权力。无形资产的使用权是按照企业无形资产的用途和性能加以利用,以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
将只有使用权的无形资产作为有所有权的无形资产下帐,从而增大无形资产摊销,减少利润,进而减少所得税的上缴。
2、 无形资产增加不真实,不合规
企业增加的无形资产有的没有合法的文件证明,有的已超出了法定有效期。
3、虚增商誉,增大费用
商誉的作价入帐只是在企业合并的情况下发生的,而企业在正常的经营期内,擅自将商誉作价入帐,多摊费用、降低利润。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无形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