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进行无形资产的核算应设置哪些会计科目
无形资产的核算主要涉及一下会计科目:
购入的无形资产,按实际支付的价款,其会计分录为:
借:无形资产
贷:银行存款等
(2)、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按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其会计分录为:
借:无形资产
贷:实收资本(或股本)
为首次发行股票而接受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应按该项无形资产在投资方的账面价值,其会计分录为:
借:无形资产
贷:实收资本(或股本)
(3)、接受的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取得的无形资产,或以应收债权换入的无形资产,其会计分录为:
借:无形资产(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坏账准备(应收债权已计提的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应收债权的账面余额)
银行存款(支付的相关费用)
应交税金(应交的相关税金)
涉及补价的,应分别情况处理
收到补价的,其会计分录为:
借:无形资产(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减去补价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银行存款(收到的补价)
坏账准备(应收债权已计提的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应收债权的账面余额)
银行存款(支付的相关费用)
应交税金(应交的相关税金)
支付补价的,其会计分录为:
借:无形资产(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支付的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坏账准备(应收债权已计提的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应收债权的账面余额)
银行存款(支付的补价和相关费用)
应交税金(应交的相关税金)
(4)、接受捐赠的无形资产,按确定的实际成本,其会计分录为:
借:无形资产
贷:递延税款(未来应交的所得税)
资本公积(确定的价值减去未来应交所得税后的差额)
银行存款(支付的相关费用)
应交税金(应交的相关税金)
(5)、外商投资企业接受捐赠的无形资产,按确定的实际成本,其会计分录为:
借:无形资产
贷:待转资产价值
银行存款(支付的相关费用)
应交税金(应交的相关税金)
(6)、自行开发并按法律程序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其会计分录为:
借:无形资产(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聘请律师费等费用)
贷:银行存款等
在研究与开发过程中发生的材料费用、直接参与开发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开发过程中发生的租金、借款费用等,其会计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
贷:银行存款等
(7)、企业购入的土地使用权,或以支付土地出让金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其会计分录为:
借:无形资产(实际支付的价款)
贷:银行存款
待该土地开发时再将其账面价值转入相关在建工程,其会计分录为:
借:在建工程等
贷:无形资产
(8)、企业通过非货币性交易取得的无形资产,比照以非货币性交易取得的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执行。
(9)、用无形资产向外投资,比照非货币性交易的规定处理。
(10)、出售无形资产,按实际取得的转让收入,其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等(实际取得的转让收入)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营业外支出——出售无形资产损失
贷:无形资产(账面余额)
银行存款(支付的相关费用)
应交税金(应交的相关税金)
营业外收入——出售无形资产收益
(11)、出租无形资产,按取得的租金收入,其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等
贷:其他业务收入
结转出租无形资产的成本,其会计分录为:
借:其他业务支出
贷:无形资产
(12)、无形资产摊销,其会计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无形资产摊销
贷:无形资产
⑵ 企业先建的在建工程,后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此时国有土地使用权未进入无形资产,账务处理记入在建工程中
理解及处理都正确;
按准则“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规定,土地使用权可以单独计价,回计入无形资产答每年不摊销只做减值测试;而也可以不“分别计量”房地一体计入固定资产按期提折旧;
而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的规定:通常情况下,作为固定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核算的土地使用权按照固定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核算;以缴纳出让金方式外购单独作为存货性质的土地使用权、投资者作为出资投入的土地使用权,作为无形资产核算。
综上,你在建工程是为了形成固定资产或投资性房地产,资本化是完全符合准则要求的。
⑶ 你好,无形资产地价摊销之前都是计入管理费用现在计入在建工程的账务处理
如果贵司不是房地产开发企业,摊销计入管理费用是对的,所以不用调整。
⑷ 无形资产的账务处理应该怎么做
1取得时,抄
购买的按实际支付的价款和相关税费
借:无形资产
贷:银行存款
非货币交换按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不具有商业实质的按账面价值)加支付的补价减收到的补价加相关税费
借:无形资产
贷:存货、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固定资产清理、银行存款等
债务重组取得,按无形资产公允价值,自行开发,按归集的开发支出作为无形资产入账价值。
2、摊销时
借:管理费用
贷:累计摊销
3、计提减值准备(注意减值后要重新计算年摊销额)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4、出售时:
借:银行存款
累计摊销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贷:无形资产
营业外收入-处置非流动资产利得(或借方:营业外支出-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
⑸ 无形资产怎样做会计分录
之了课堂回答:
1、不对的,购买的无形资产如果确认是计入资产项目,则不应使用管理费用科目,应该
借:无形资产
贷:银行存款
2、记入开办费的具体内容是这些:
一、筹建人员开支的费用
(1)筹建人员的劳务费用:具体包括筹办人员的工资奖金等工资性支出,以及应交纳的各种社会保险。在筹建期间发生的如医疗费等福利性费用,如果筹建期较短可据实列支,筹建期较长的,可按工资总额的14%计提职工福利费予以解决。
(2)差旅费:包括市内交通费和外埠差旅费。
(3)董事会费和联合委员会费
二、企业登记、公证的费用
主要包括登记费、验资费、税务登记费、公证费等。
三、筹措资本的费用
主要是指筹资支付的手续费以及不计入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汇兑损益和利息等。
四、人员培训费: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1)引进设备和技术需要消化吸收,选派一些职工在筹建期间外出进修学习的费用。
(2)聘请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的劳务费及相关费用。
五、企业资产的摊销、报废和毁损
六、其他费用
(1)筹建期间发生的办公费、广告费、交际应酬费。
(2)印花税
(3)经投资人确认由企业负担的进行可行性研究所发生的费用
(4)其他与筹建有关的费用,例如资讯调查费、诉讼费、文件印刷费、通讯费以及庆典礼品费等支出。
⑹ 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账务处理
根据规定抄,企业所购入的土地使用权自建厂房的,该使用权(即无形资产)不入到自建厂房的成本中,应单独记在“无形资产”科目里,按归一定的方法在一定的期限中进行摊销。所以你把土地使用权转入“在建工程”是一种错误的处理方法,建议你更正。
至于其他一些附属的共享建筑物,则可以在三个厂房进行均摊,也可按一定的比例进行分摊,视你们公司的具体情况而定。
⑺ 求无形资产、累计摊销的详细会计分录
假设公司购入的财务软件是50000元(不含税),摊销20年,则:
1、入账时,计入无形资产:
借:无形资产 5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8500
贷:银行存款 58500
2、第一年摊销:
借:管理费用 2500
贷:累计摊销 2500
3、后续年限摊销以此类推,直至20年后摊销完为止
(7)在建的无形资产账务处理扩展阅读
累计摊销科目的具体用法如下:
1、企业按月计提无形资产摊销,借记“管理费用”、“其他业务支出”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2、处置无形资产时,还应同时结转累计摊销,借记本科目,贷记相关科目。
3、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无形资产累计摊销额
⑻ 新办企业在建期间的账务处理
一、新办企业在建期间发生的费用性支出计入“长期待摊费用--开办费”
开办费指企业在企业批准筹建之日起,到开始生产、经营(包括试生产、试营业)之日止的期间(即筹建期间)发生的费用支出。包括筹建期人员工资、办公费、培训费、差旅费、印刷费、注册登记费以及不计入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购建成本的汇兑损益和利息支出。
1,筹建人员开支的费用
(1)筹建人员的劳务费用:具体包括筹办人员的工资奖金等工资性支出,以及应交纳的各种社会保险。在筹建期间发生的如医疗费等福利性费用,如果筹建期较短可据实列支,筹建期较长的,可按工资总额的14%计提职工福利费予以解决。
(2)差旅费:包括市内交通费和外埠差旅费。
(3)董事会费和联合委员会费
2,企业登记、公证的费用:主要包括登记费、验资费、税务登记费、公证费等。
3,筹措资本的费用:主要是指筹资支付的手续费以及不计入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汇兑损益和利息等。
4,人员培训费: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1)引进设备和技术需要消化吸收,选派一些职工在筹建期间外出进修学习的费用。
(2)聘请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的劳务费及相关费用费用。
5,企业资产的摊销、报废和毁损
6,其他费用
(1)筹建期间发生的办公费、广告费、交际应酬费。
(2)印花税
(3)经投资人确认由企业负担的进行可行性研究所发生的费用
(4)其他与筹建有关的费用,例如资讯调查费、诉讼费、文件印刷费、通讯费以及庆典礼品费等支出。
二、新办企业在建期间的资本化支出计入相关资产科目。
1,取得各项资产所发生的费用。包括购建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时支付的运输费、安装费、保险费和购建时发生的相关人工费用。
2,规定应由投资各方负担的费用。如投资各方为筹建企业进行了调查、洽谈发生的差旅费、咨询费、招待费等支出。我国政府还规定,中外合资进行谈判时,要求外商洽谈业务所发生的招待费用不得列作企业开办费,由提出邀请的企业负担。
3,为培训职工而购建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支出不得列作开办费。
4,投资方因投入资本自行筹措款项所支付的利息,不得计入开办费,应由出资方自行负担。
5,以外币现金存入银行而支付的手续费,该费用应由投资者负担。
三、筹建期的确定
企业筹建期的确定在我国受税法影响较大。例如《外资所得税法实施细则》中规定,“外资企业筹建期为企业被批准筹办之日起至开始生产、经营(包括试生产)之日止的期间”。以上所称“被批准筹办之日”,具体是指企业所签订的投资协议后和合同被我国政府批准之日。以上所称“开始生产、经营(包括试生产)之日”,具体是指从企业设备开始运作,开始投料制造产品或卖出同第一宗商品之日起,为企业筹建期结束。其他企业可参照该规定。
四、开办费的摊销
开办费一般按五年摊销,新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开办费一次摊销
五、开办费会计处理方法
《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0]25号)对开办费的规定以及《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四条规定对开办费的相关规定已经失效。新企业所得税法已经于2008年1月1日实施。
国税函[2009]98号文件第九条规定: 新税法中开(筹)办费未明确列作长期待摊费用,企业可以在开始经营之日的当年一次性扣除,也可以按照新税法有关长期待摊费用的处理规定处理,但一经选定,不得改变。
企业在新税法实施以前年度的未摊销完的开办费,也可根据上述规定处理。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七十条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三条第(四)项所称其他应当作为长期待摊费用的支出,自支出发生月份的次月起,分期摊销,摊销年限不得低于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