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递延收益可在5年内分摊征收所得税吗
不是当年递延转多少收入,确认多少收入,按多少征所得税么
2. 的“递延收益”要计算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么
递延所得税资产,通俗的说,是指企业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当期和以前期间已缴纳的企业所得税额,大于按照会计专准则规定处理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额,这一差异在未来期间会计处理时,转回会减少未来期间按照会计准则处理确定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缴所得税,这对于企业来说是属一项递延资产,称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3. 递延收益的所得税确认原则
递延所得税,在会计科目上分为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
字面理解,递延版,就是权将所得税递延到后期了。所以,既然是递延,就是时间性差异。永久性差异是不会递延的,不交就不交,多交就多交了。
一般来说,按税法调整纳税申报表上有一个应交所得税额。该应交所得税是按税法中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其中包含了和会计利润的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 所以属于一次性确认收入
4. 递延收益为什么是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而不是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收益是尚未确认的收入或收益,是权责发生制原则在收入确认方面的应用。根据《关于企业补贴收入征税等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5]081号)第一条:企业取得国家财政性补贴和其他补贴收入,除国务院、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不计入损益者外,应一律并入实际收到该补贴收入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根据该规定,按照新企业会计准则的核算要求,企业在以后期间收到政府补助金额,在年度所得税汇总清算时,符合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条件时应确认一项递延所得税负债;如果企业在当期收到该政府补助金额,在年度所得税汇总清算时,符合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条件时需要确定一项递延所得税资产。
5. 递延收益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吗
递延收益科目核算企业根据政府补助准则确认的应在以后期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即专递延收益属于未属来的收益,在故本期属于负债。
对于递延所得税就是因为此时确认了递延收益,是会计上确认的而对于税法是不认可递延收益的,所以说在初始确认的时候其递延收益的账面价值就是确认的金额,而计税基础是零,所以说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同时以后每一期分摊递延收益就是逐渐的转回其账面价值,那么就是账面价值逐渐的接近了计税基础,所以说后期确认递延收益转入到损益的时候也要相应的将其原来的对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予以转回。
6. 请老师详细解答,递延收益和递延所得税的定义。
递延收益是指尚待确认的收入或收益,也可以说是暂时未确认的收益,它是权内责发生容制在收益确认上的运用。通常情况下核算奖励积分以及政府补助尚未分摊的金额。
但是,递延所得税具体细分为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由于《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采用资产负债表法核算所得税。即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异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
7. 递延收益,递延所得税我不太明白,请您讲解一下
递延收益,您可来以参照预自收账款来理解,预收账款是收到钱但是没有达到符合确认收入的条件,所以不确认收益,递延收益是取得了收取相关款项的权利,但是不满足收入的确认条件,所以就先不确认收入,日后满足条件时再确认,所以叫做递延收益。
递延收益是针对收入不满足条件确认的,而递延所得税是针对所得税不认可或者提前认可导致的递延,两者都是时间或者条件导致的差异,一个是对应收益和价款(应收款)的差异,一个是对应所得税与会计的差异。
8. 递延收益产生的时间差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吗
递延收益是指尚待确认的收入或收益,也可以说是暂时未确认的收益,它是权回责发生制在收益确认答上的运用。
递延所得税资产 ,就是递延到以后缴纳的税款,递延所得税是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才会产生递延税款。 是根据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及适用税率计算、影响(减少)未来期间应交所得税的金额。
9. 确认的“递延收益”要计算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么
递延收益是指尚待确认的收入或收益,也可以说是暂时未确认的收益,它是权责回发生制在收益确认上的运答用。
递延所得税资产 ,就是递延到以后缴纳的税款,递延所得税是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才会产生递延税款。 是根据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及适用税率计算、影响(减少)未来期间应交所得税的金额。
10. 关于递延收益 所得税的问题
1、你们每年有没有税务师事务所给你们做汇算?
如果有,你们就不用账务处理,让事务所每年调整即可
2、没事务所汇算的话,你这样做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