㈡ 耕地占用税会计分录
耕地占用税会计分录:
借: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耕地占用税
贷:银行存款
供参考。
㈢ 房屋建筑物税法规定折旧年限是多少
房屋建筑物《税法》复规定折旧制年限是20年。
㈣ 房屋建筑物《税法》规定折旧年限是多少
房屋建筑物《税法》规定折旧年限是20年。
㈤ 耕地占用税的摊销会计分录怎样做
缴纳的耕地占用税是建设厂区是缴纳的按会计制度规定应分摊到有关的内工程本中,将来执行新会计准容则时,在企业为经营使用时随同缴纳的土地出让金一并在无形资产科目中核算并在使用期内平均进行摊销,若企业为了出租土地或出租厂房等占用的土地则应在投资性房地产科目核算其摊销方法有两种,详见新会计准则规定。
㈥ 房地产开发企业取得土地使用权缴纳的契税和耕地占用税是计入“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金额”还是“开发成本
房地产开发企业取得土地使用权缴纳的契税和耕地占用税,由于是按照实际占用耕地面积计算,并一次性缴纳,因此可以不通过“应交税金”科目进行核算,而直接计入房地产项目的成本费用之中,即开发成本中。
如果是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或企业合并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其会计成本与计税基础可能不同,则存在纳税调整问题。因为会计与税法规定的摊销年限均为土地使用权证书中所注明的使用年限,所以土地使用权后续计量的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是一致的,申报企业所得税时不需要做纳税调整。
(6)耕地占用税摊销年限是多少扩展阅读:
企业取得土地用于建造对外出售的房屋建筑物,相关的土地使用权账面价值应当计入所建造的房屋建筑物成本。
依据该规定,该公司在购买的土地上自行开发建造厂房,应该将土地使用权和开发建造的厂房分别作为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进行会计核算,土地使用权价值摊销和固定资产折旧也应该分开计算。
举例说明如下:2010年1月1日,某股份有限公司购入一块土地的使用权,支付土地出让金及契税为2000万元。
公司在地上自行建造生产车间,领用工程物资3000万元和原材料1000万元,应负担职工工资1800万元,用银行存款支付其他费用2030万元。
该工程已经完工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土地使用权证书中所注明的使用年限为50年,厂房使用年限为25年,采用直线法摊销和计提折旧。
假设不考虑净残值和其他相关税费,会计处理如下(单位:万元)1.支付土地出让金及契税借:无形资产—— —土地使用权。
㈦ 耕地占用税是计入固定资产还是无形资产 - CPA业务探讨 - 中国会计视野论坛 —专...
X公司在某开发区征了300亩地建造厂房,总计支出14,410万元,其中土地出让价款4,500万元,另外为取得土地使用权而支付的耕地占用税、耕地复垦费、契税及其他相关税费等630万元,厂房建造工程9,000万元,道路60工程万元,围墙工程20万元,喷泉假山景观工程100万元,树木绿化工程100万元;厂房有效占地160亩,其它为厂区道路、绿化带、围墙和露天广场占地。对这些支出应当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公司财务人员发生了争议。 1、张会计认为,应当将上述支出全部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工程完工后转入“固定资产”科目下的“房屋类”明细科目14,410万元,按照房屋的预计使用年限计提折旧费。 2、王会计认为,应当将上述支出中的土地出让价款4,500万元计入“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科目,按照土地使用权年限进行摊销;剩余9,910万元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工程完工后转入“固定资产”科目下的“房屋类”明细科目,按照房屋的预计使用年限计提折旧费。 3、李会计认为,应当将上述支出中的土地出让价款4,500万元和为取得土地使用权而支付的耕地占用税、耕地复垦费、契税及其他相关税费等630万元,合计5130万元计入“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科目,按照土地使用权年限进行摊销;剩余9280万元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工程完工后转入“固定资产”科目下的“房屋类”明细科目,按照房屋的预计使用年限计提折旧费。 4、赵会计认为,赞同李会计对土地使用权的会计处理,但建议应当将剩余9280万元在程完工后转入“固定资产”科目下的“房屋类”明细科目9,000万元、“道路”60万元、“围墙”20万元、“喷泉假山”100万元、“树木”100万元。对房屋、道路、围墙、喷泉假山、树木按照不同的预计使用年限计提折旧费。 5、田会计认为,同意赵会计对土地使用权及房屋、道路、围墙、喷泉假山等工程的会计处理,但认为赵会计将树木绿化成本100万元单列为“固定资产-树木”科目并按照预计使用年限计提折旧费的做法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的规定,鉴于该企业系工业加工企业,虽然响应政府号召为创建园林式工厂植树绿化支出100万元,但该支出也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的规定,建议按照现行通行的做法将该树木绿化工程支出100万元在工程完工后列入或通过长期待摊列入“管理费用”科目。 二、相关思考 1、《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与新《企业会计准则》关于房产价值构成的差异: 《企业会计制度》第四十七条规定“企业购入或以支付土地出让金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在尚未开发或建造自用项目前,作为无形资产核算,并按本制度规定的期限分期摊销。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商品房时,应将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全部转入开发成本;企业因利用土地建造自用某项目时,将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全部转入在建工程成本”。《小企业会计制度》在“无形资产”会计科目使用说明中亦明确规定“购入的土地使用权,或以支付土地出让金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按照实际支付的价款作为实际成本,并作为无形资产核算,待该项目开发时再将其账面价值转入相关在建工程。” 《<企业会计准则第6 号——无形资产>应用指南》在“六、土地使用权的处理”中规定:“企业取得的土地使用权通常应确认为无形资产,但改变土地使用权用途,用于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的,应当将其转为投资性房地产。自行开发建造厂房等建筑物,相关的土地使用权与建筑物应当分别进行处理。外购土地及建筑物支付的价款应当在建筑物与土地使用权之间进行分配;难以合理分配的,应当全部作为固定资产。企业(房地产开发)取得土地用于建造对外出售的房屋建筑物,相关的土地使用权账面价值应当计入所建造的房屋建筑物成本。” 由此可见,非房地产开发企业其房屋建筑物的账面价值在《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中包含了土地使用权的价值,而在新《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中不包含土地使用权的价值,由此会导致实施从价计征的房产税税额前者高于后者,如采纳张会计的观点比王会计的观点导致企业每年多交纳房产税:(原值14,410万元-原值9,910万元)×80%×1.2%=43.2万元。显然,如因执行会计标准的不同而导致企业房产税税负的不同有失税法的公平原则,需要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对实行从价计征的房产税的原值构成做出统一明确的新规定,以确保税法的公平原则。当然,目前非上市公司只能按照相关规定选择其适应的一种会计标准执行。 2、《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第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外购无形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所发生的其他支出”,因此李会计认为,企业为取得该土地使用权而支付的相关税费630万元应当计入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 而王会计认为,《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在“在建工程”科目的账务处理中指出“三、企业在建工程发生的管理费、征地费、可行性研究费、临时设施费、监理费及应负担的税费等,借记本科目(待摊支出),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在《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6)》(P68页)指出“征地费是指企业通过划拨方式取得建设用地发生的青苗补偿费、地上建筑物、附着物补偿费等。企业为建造固定资产通过出让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而支付的土地出让金不计入在建工程成本,应确认为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那么企业为取得土地使用权而支付的除土地出让金以外的其他税费是否计入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在新《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及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的讲解中并未提及。《企业会计制度》(P21页)规定“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中,还应当包括企业为取得固定资产而交纳的契税、耕地占用税、车辆购置税等相关税费”。因此王会计认为,企业支付的除土地出让金以外的其他税费计入在建工程成本,不计入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 由此可见,上述王会计的观点比李会计的观点会导致企业“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账面价值少计列630万元,而“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多计列630万元。当然,由此会导致企业在房屋使用期内每年交纳房产税的差异:630万元×80%×1.2%=6.048万元。 3、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企业会计将厂房与道路、围墙、树木绿化等工程成本统一计入了“固定资产”科目下的“房屋类”明细科目,加大了房屋的原值,造成企业多计算交纳房产税,如按上述李会计的观点比赵会计的观点造成企业每年多交纳房产税:(原值9280万元-原值9,000万元)×80%×1.2%=2.688万元。 4、工业企业在建造厂房的过程中须按照园林法规的相关规定进行一定的植树、植草等绿化工程,以净化和美化环境。该植物不能直接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和企业建造的喷泉假山景观的作用类似,虽系公益性生物资产,但《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指出其规范的是农业包括种植业、畜牧养殖业、林业和水产业企业的生物资产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并不规范工业企业的植树绿化工程支出。在现实中一般工商企业的植树绿化工程支出在企业建造厂房中发生时多数企业计入了在“建工程”即厂房的价值,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发生时计入“管理费用”科目。那么,您认为,田会计的观点如何呢? 总之,目前企业会计人员处在新旧会计标准的并存、更替、变化期。上述三种会计标准在现实中并存,虽某一企业只能按照相关规定择一执行,但一些会计人员既未完全忘记老标准,又未吃透新准则,在实际处理中职业判断发生了混乱,导致房屋价值构成存在差异,不仅影响企业交纳的房产税税额,而且影响企业的房屋折旧费计提额,进而影响企业的其他相关经济指标的正确反映。那么,您认为企业在征地、建造厂房的过程中发生的上述支出,应当如何进行会计处理既合规又有利呢?国家财税部门是否有必要进一步统一规范房屋价值的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