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溢价摊销额为什么是用面值计算的利息减去实际利率法计算的利息
因为溢价发行,“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在借方。
以后每期摊销时,利息调整一回定是在贷答方。
借:应收利息
贷:投资收益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应收利息是面值计算的,
投资收益是实际利率法计算的。
所以,应该用面值计算的减去实际利率法计算的。
另外,关于你的理解
溢价发行的账面价值>票面面值,没错。
但是你没考虑利率的问题,溢价发行的实际利率<票面利率。
综合起来,溢价发行的情况下,账面价值×实际利率<票面面值×实际利率。
现在你明白了吧。
B. 实际利率的计算方法
算法
实际利率法是采用实际利率来摊销溢折价,其实溢折价的摊销额是倒挤出来的.计算方法如下:
1、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 = 期初债券的账面价值 * 实际利率
2、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 = 面值 *票面利率
3、在溢价发行的情况下,当期溢价的摊销额 = 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 - 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
4、在折价发行的情况下,当期折价的摊销额 = 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 - 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
注意: 期初债券的账面价值 =面值+ 尚未摊销的溢价或 - 未摊销的折价。如果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计提的利息会增加债券的帐面价值,在计算的时候是要减去的。
实际利率法又称“实际利息法”,是指每期的利息费用按实际利率乘以期初债券帐面价值计算,按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与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应计利息的差额,即为本期摊销的溢价或折价。
首先计算实际利率,(59×5+1 250)/(1+R)^5=1 000,得出R=9.09%,此时不编制“实际利率法摊销表”。
1.购入债券,分录如下:
借:20×0年1月1日,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250
贷:银行存款1 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250;
2. 20×0年12月31日,按照实际利率法确认利息收入,此时,“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1 250-250=1 000,分录如下: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1 250×4.72%=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借贷差额=31.9
贷:投资收益1 000 ×9.09%=90.9;
3. 20×1年12月31日,按照实际利率法确认利息收入,此时,“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借方余额=1 250,“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借方余额=59,“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贷方余额=250-31.9=218.9,因此,其账面价值=1 250+59-218.9=1 090.9,
实际上账面价值可以根据“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总账余额得到,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1 250×4.72%=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借贷差额=40.16
贷:投资收益1 090.9×9.09%=99.16;
C. 购买短期债券的折溢价摊销和利息摊销(实际利率法)
实际利率法又称“实际利息法”,是指每期的利息费用按实际利率乘以期初债券帐面价回值计算,按答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与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应计利息的差额,即为本期摊销的溢价或折价。
实际利率法是采用实际利率来摊销溢折价,其实溢折价的摊销额是倒挤出来的.计算方法如下:
1、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 = 期初债券的帐面价值 * 实际利率
2、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 = 面值 * 票面利率
3、在溢价发行的情况下,当期溢折价的摊销额 = 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 - 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
4、在折价发行(即发行价低于债券票面价值)的情况下,当期折价的摊销额(记入“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科目) = 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记入“投资收益”) - 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记入“应收利息”)
注意: 期初债券的帐面价值 = 面值 + 尚未摊销的溢价或 - 未摊销的折价。如果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计提的利息会增加债券的帐面价值,在计算的时候是要减去的。
D. 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作为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溢价时,溢价各期摊销额为什么是逐期增加
每期实际利息收入随长期债权投资账面价值变动而变动;每期溢价回,折价摊销数逐期增答加.在溢价购入债券的情况下,由于债券的账面价值随着债券溢价的分摊而减少,因此所计算的应计利息收入随之逐期减少,每期按票面利率计算的
E. 15、若公司债券溢价发行,溢价按实际利率法摊销,随着溢价的摊销,各期计入财务费用的金额( )。单项
A选项
由于债券的账面价值逐期不同,因而计算出来的利息费用也就逐期不同。在版溢价发权行的情况下,债券账面价值逐期减少,利息费用也就随之逐期减少;反之,在折价发行的情况下,债券账面价值逐期增加,利息费用因而也逐期增加。当期入账的利息费用与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的差额,即为该期应摊销的债券溢价或折价。
F. 实际利率法摊销债券溢价怎么处理
07年末支付的利息(每年末支付利息)要怎么处理,--借应收利息150,贷投资收益回130.97,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9.03
这个利答息它会不会增加08年初债券的账面价值--分期付息不会
但是07年末支付的利息要不要考虑?已经转入投资收益不用考虑
还有就是一次还本付息的情况下,应计利息应该怎么处理,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实际利率法主要计算摊销的是债券的溢价部分,也就是60万元,所以,跟每年计算的票面利息没有太大关系
应收利息=3000*5%=150万元
利息收入=3060*4.28%=130.97万元
07年应摊销溢价=150-130.97=19.03万元
应收利息=3000*5%=150万元
利息收入=(3060-19.03)*4028%=130.15万元
08年应摊销溢价=150-130.15=19.85万元
应收利息=3000*5%=150万元
利息收入=150-21.12=128.88万元
09年应摊销溢价=3060-19.03-19.85-3000=21.12万元
G. 实际利率法摊销溢折价问题
债券购入时,复其摊余成本(账制面价值)为:3060万元。
2007末其摊余成本为:
3060+130.97-150=3040.97万元
也就是说,不包括150万元的利息,因为这个利息在年末已支付了;在“按年付息”的情况下,就是当年不支付(可能是在次年初支付),也不包括,因为时是计入“应收利息”科目。
分录是:
借:应收利息 150(当年支付时是“银行存款”)
贷:投资收益 130.97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19.03
08年末,是一个道理。
但是,如果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摊余成本就包括应计的利息。学过《财务管理》就应该知道,这实际上就是个“复利终值”的问题。
H. 长期债权溢价摊销法是怎么摊销的,怎么计算的
我想你问的应当是实际利率法吧。 债券折溢价的摊销问题是我们在购买债券作为长期投资时,由于购买价格高于市场价格(溢价),或购买价格低于市场价格(折价)所引起的,在确认投资收益时,用来调低(溢价)或调高(折价)我们投资收益的数额。 在溢价购入时,由于债券的票面利率高于市场利率,使得我们愿意以高于市场的价格购入债券。在对方每期支付利息时,我们可以收到以较高的票面利率计算得出的利息,但是由于我们在购买债券时是以一个高于市场的价格购入的债券,实际上我们应该确认的投资收益就没有实际上应该收到的利息那么多,需要抵减一部分溢价。(折价同理) 在债券的折溢价摊销中我们选用的实际利率是按“债权面值+债券溢价(-债券折价)=债券到期应收本金贴现值+各期收取债券利息贴现值”,采用插值法计算的。(关于插值法的理解,请参阅财务管理教材,有很多教材认为实际利率就是认购时的市场利率,我认为是有问题的,因为在实际处理中,很可能出现摊消不完的情况) “应收利息”科目=面值*票面利率。 “投资收益”科目=(面值+未摊销的折溢价)*实际利率 。差额为每期折溢价的摊销数,计入“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折溢价)”科目。 分录如下: 借:应收利息 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折价) 贷:投资收益 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溢价) 当然在实际的摊销中,折价、溢价不会在同一笔投资中同时出现。 你可以按我说的方法试试看!具体我就不替你算了,呵呵!
I. 采用实际利率法算出利率后,编制债券溢价摊销表时的利息收益怎么算
依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来计提利息收益
摊余成本说白了.就是账面余额.(包括所有的下属明细科目的)
J. 实际利率摊销法
以购入(发行)时的市场利率乘以每期期初债券投资(负债)的现值,即账面价值,求内得该期的实际利息收入(用),此项容利息收入(费用)与实际收到的利息之差,即为当期溢价或折价摊销额。用公式表示:当期利息 该期期初债券投资 市场:二收入(费用)一(负债)账面价值“利率 溢价 当期收到(付出)利息 当期利息 摊销额一或当期应收(应付)利息一收入(费用) 折价 当期利息 当期收到(付出)利息摊销额一收入(费用)一或当期应收(应付)利息实际利率法下,债券溢价与债券账面价值逐期递减,利息收入(费用)也相应递减,而溢价摊销却逐期增加;如果折价发行,债券的账面价值逐期递增,则利息收入(费用)也相应递增,折价摊销也逐期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