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为什么资产减值不分摊给小股东(cpa,会计,资产减值)
在合并报抄表中体现的是长袭期股权投资的还原。
即使长投在个别报表里提了减值。
但是再合并报表层,母公司角度来说就是相当于一家公司。把子公司的资产和负责全部并进来了。 资产已经减值,那在合并报表并进来的资产负责就已经是减值后的资产和负责了。 他会通过少数股东权益来计量小股东的净资产份额(也可以理解为母公司对少数股东的负债)。
B. 为什么用公允模式计量不折旧不摊销不减值
举个例子来说,已出租的建筑物存在活跃房地产交易市场,每天的交易价格回都是不断发生变答动的。由于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因此该项投资性房地产需要反应价格的变动情况。如果需要计提折旧,折旧基数需要不断的进行调整!
在会计准则中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有形动产中,只有投资性房地产和持有代售资产,二者均不计提折旧。主要原因都是因为其账面价值就是公允价值,需要不断的进行调整,公允价值已经综合反应了资产损耗因素、时间因素、残值因素等。因此无需计提折旧。
C. 会计初级实务中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是不是应该不提折旧不提摊销没有减值为什么交易性金融资产没有
折旧和摊销只是针对采用历史成本计量的资产,如固定资产、无形资版产和投资性房权地产。
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用出售金融资产均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但前者不计提减值而后者需要计提,这是因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已经计入了当期损益,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仅计入其他综合收益而不影响当期损益,当资产出现减值时,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如果不确认减值损失而直接计入其他综合收益,这是不符合会计谨慎性原则。
D. 怎么公允模式下自用房也要提折旧不是说公允模式不提折旧不摊销不减值的吗
公允价值复模式不计提折旧制不摊销不减值的情形针对于投资性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是用于出租、持有以备增值的房产或土地。
自用房属于固定资产,不应按照投资性房地产核算,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正常计提折旧和减值。
E. 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也不需要进行减值测试的会计处理为什么是对的
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从划归为持有待售之日起停止计提折旧和减值测试,对内于这个规定您这样来容理解,因为在转为持有至待售的固定资产之日,已经将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调整为预计净残值了,所以在后续的持有期间内就不需要再对其进行折旧和计提减值。
F. 关于资产减值的一些疑问~~
第一题:准则不同。应收票据收不回来变成应收账款的时候再去在应收账款回这个账户答计提减值,这种操作是06年以前准则的操作方法。应收票据是要计提减值的是06年新准则的操作方法。
第二题: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的投资性房地产是使用公允价值变动计量的。该公允价值变动所产生的减值可转回。
第三题:在有确实证据证明无法收回可计提。比如应收股利公司破产
G. 公允价值模式计量不折旧不减值不摊销比如交易性金融资产、为什么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也是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就
因为,交易性金融资产价值变动直接计入损益,而计提减值准备的目的是真实回反映当期损益。 可供出答售金融资产的价值变动,是计入资本公积,资本公积是不属于当期“损益”的,也就是说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价值变动在资产负债表日没有在当期的利润表中体现出来,仅仅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实际出售时,才把原来确认的资本公积转入投资收益。
所以在资产负债表日,为了真实反映企业当期损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非正常减值是要计提准备,从而在当期损益中体现出来。
H. 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不计提折旧,也不计提减值准备。这个的依据是什么(具体的制度、文件、哪条哪款说下
固定资产应抄当按月计提折旧,并根据用途分别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当期费用。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应以月衩应计折旧的固定资产账面原价为依据,企业在实际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提折旧,从下月起停止计提折旧。
除以下情况外,企业应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按规定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
I. 请问年折旧额=(原价-折旧)*年折旧率,为什么不减去减值准备呢,还是说发生了减值损失后也需要减去
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的方法及公式
1、年限平均法,又称直线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应记折旧额均衡得分谈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年)*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
2、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算每期应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3、双倍月递减法,是指再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后的余额的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寿命(年)*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月折旧率
4、年数总和法
计算公式: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使用寿命是指固定资产的预计寿命,或者该固定资产所能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数量。应计折旧额是指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的原价扣除其预计净残值后的金额。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还应扣除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
一、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
(1)房屋建筑物;
(2)在用的机器设备、食品仪表、运输车辆、工具器具;
(3)季节性停用及修理停用的设备;
(4)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和以融资租赁式租入的固定资产。
二、不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
(1)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2)以前年度已经估价单独入账的土地;
(3)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
(4)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和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
三、特殊情况
1、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如果尚未办理竣工决算,应当按照估计价值暂估入帐,并计提折旧。待办理了竣工决算手续后,再按照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当期计提的折旧作为当期的成本、费用处理。
2、处于更新改造过程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应将其账面价值转入在建工程,不再计提折旧。更新改造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转为固定资产后,再按照重新确定的折旧方法和该项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寿命计提折旧。
3、因进行大修理而停用的固定资产,应当照提折旧,计提的折旧额应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
J. 固定资产没有发生减值的那年不提折旧,为什么发生减值后在计提减值时又要减去那年没有发生减值的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的计提方法,就是对资产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版的部分计提相应权的资产减值预备。
在新准则下有了减值预备的界入,应作出变动,即资产减值损失确认后,减值资产的折旧或者摊销费用应在未来期间作相应调整,以修正后的账面价值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固定资产减值预备的计提基数是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按期末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固定资产减值预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