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无形资产 > 国外无形资产会计研究成果

国外无形资产会计研究成果

发布时间:2021-02-24 16:57:22

『壹』 无形资产会计问题研究论文,要真实案例

知识经济具有许多不同于工业经济的特点,随着它的到来,如同一个国家经济的增长愈来愈依赖于科技的进步一样,企业的进步也愈来愈依赖于所拥有的无形资产,实物资产的作用已退居第二。无形资产的丰富程度和质量高低事关企业的存亡兴衰,因此无形资产的概念必须明确,计量范围必须扩大。只有更广泛、更客观、更准确地计量无形资产,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才能有利于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企业及政府管理部门等的科学决策。探讨知识经济下无形资产会计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问题进行一些粗浅分析。
一、无形资产的地位变化及其确认条件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无形资产贸易增长更为迅速,地位更加突出。与此同时,无形资产价值在企业中所占比重,正在不断上升,有的已占绝大部分。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中企业无形资产所占比重约为20%,90年代则上升到30%以上,依靠科技进步所提高的劳动生产率的比重,已从20世纪初的5%~20%增加到目前的70%~90%。 近几年国际贸易中,以技术贸易为代表的无形资产贸易迅速增长,年平均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其它商品贸易的增长速度。各国技术贸易总额1964年为27亿美元,1974年为110亿美元,80年代中期为400亿美元,1993年则高达1500亿美元,这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而在我国,如北京爱特信互联网技术公司(搜狐网页)无形资产含量就占80%以上。由此可见,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的地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无形资产既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又是对外投资的重要方式,也是增强企业技术经济实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但是,由于现有规范中缺乏对无形资产予以会计确认的具体标准,因此,各企业对无形资产的认定显得比较混乱。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财政部,1993)第三章第三十一条的规定:“无形资产是指企业长期使用而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商誉等。”从表面上看,这一主要以列举方式定义的无形资产似乎一目了然,但目前公司的实际披露状况却似乎正好相反。一方面,在我国传统会计中,无形资产虽有所反映,却一般只有7~8项,许多无形资产价值十分巨大,例如服务品牌,企业品牌等,却未能纳入会计核算范围,足见传统会计无形资产确认范围之狭窄;而另一方面,据有关统计,上市公司列示的无形资产具体名目累计已达百种之多,而且,很多无形资产名称在一定程度上已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难,如“乡村会员证”、“电话选号”、“DOT”等。
因此,如何加强无形资产具体类别名称的规范,已成为无形资产规范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鉴于上述所指出的问题,无形资产核算的范围应该得到明确限制,同时对无形资产具体构成项目的名称应作出简明而有效的统一规范。这里就产生一个无形资产确认条件的问题,即满足什么条件下的无形资产项目才能作为企业无形资产入账。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的“无形资产原则公告”(草案)认为,只有满足与该资产项目相联系的未来经济利益可能流入企业且已被证实有充足的资源,并能够可靠地计量该资产项目的成本。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与之相似。据此,一般地认为只有外购或接受投资取得的无形资产才可以被确认为无形资产,而自创专利商誉等无形资产的开发研究成本则不予确认。但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则应当根据实际适当予以确认,这是因为根据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有关要求,如不确认这些无形资产,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偏离权责发生制的要求,诸如商誉等作为反映企业具有较高盈利能力的信息,若不及时提供,势必不能满足经营者正确报告受托责任的要求,也不能满足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各方决策的需要。
二、关于无形资产计量方面的问题
技术进步所导致的企业生产函数中知识资本比重的不断增加,因此,为了提供客观、真实的无形资产价值,必须合理反映自创无形资产。自创无形资产计量,在理论上应包括在开发研究和持有期间的全部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费用支出,但在实际计量操作过程中形成了与有形资产不同的特征:
首先,无形资产成本的弱配比性。知识性无形资产的取得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存在着复杂的智力支付过程,其成果的取得往往带有随机性、偶然性和关联性。由其负担全部研究开发试验等费用不甚合理,但要分别归类分配也十分困难,导致其成果价值与其对应的成本缺乏配比性。
其次,无形资产成本的缺项性。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取得无形资产所支付的各项费用只有予以资本化后,方能计入无形资产,而在一些知识性无形资产取得的前期开发、培训、试验等费用因无法资本化,难以进行成本计量,不能计入无形资产,导致不少无形资产被排除在外,这样反映的无形资产就显得支离破碎。
再次,无形资产成本的象征性。由于上述的弱配比性、缺项性所决定了无形资产成本的外在形式只是具有象征意义。例如商标权,其成本仅含有其注册登记等相关费用,并非其全部费用。这样就使得无形资产价值缺位,企业蒙受重大损失。正因为如此,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无形资产计量基础逐渐由会计学家的投入价值转变为经济学家的产出价值。
正由于计量上存在的种种问题,导致有些被部分企业列为无形资产的项目在另外一些企业却被当作了待摊费用或递延资产,从而导致企业间无形资产信息缺乏可比性;有些企业把本该资本化的无形资产项目列为当期费用处理,从而致使企业的盈利能力得不到恰当表达,帐外无形资产趋多。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投资者对投资决策的正确评价。
要正确计量无形资产,可以考虑设置“无形资产研究开发成本”账户,该账户性质和用途同“生产成本”账户。自创无形资产时,先将无形资产在研究与开发过程中发生的材料费用、直接参与开发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用、开发过程中发生的租金、借款费用等,直接计入“无形资产研究开发成本”账户,待无形资产研究开发成功,将已计入“无形资产研究开发成本”账户的费用和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费用,作为无形资产的实际成本。若无形资产研究开发失败,将已计入“无形资产研究开发成本”账户的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或进行追溯调整。
三、关于无形资产信息的披露
无形资产地位的急剧上升,使得无形资产信息对企业财务状况的描述起着重要性的作用。因此无形资产信息的披露应该充分、公开、真实与科学,真实地反映无形资产的原始价值、摊销价值和净值的增减变化形态以及新创造价值的情况。但是目前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都只规定对无形资产摊销等采用直接冲减原始价值的处理方法,既不能完整反映无形资产原始价值的增减变化,也不能真正反映成本费用中的无形资产摊销份额。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无形资产信息应通过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以及各种有关的附表及附注等形式予以披露。
1. 无形资产信息在资产负债表中的披露。现行的资产负债表,在资产方设置“无形资产”项目,以价值形式反映企业无形资产的总存量。但这只是其净值,从中看不出企业对无形资产的投资和在成本费用中所占的份额,其披露是残缺不全的,不充分的,不能满足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及外界有关部门与人士对无形资产信息的要求,应该进行改进和采取必要的措施,使之能全面反映无形资产原始价值、累计摊销价值和净值。这可以通过增设“无形资产摊销”科目并改革现行资产负债表有关无形资产的编制方法来实现。在报表中以三种价值形态分别列出,其关系如下:
无形资产原始价值-无形资产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净值
2. 无形资产信息在损益表中的披露。目前通过损益表来反映无形资产所创造的效益,并不是直接而是间接反映的,故而不能从我国目前流行的多步式损益表中直接取得无形资产损益情况,例如对无形资产转让损益,只能通过其转让收入、支出,分别汇集到其它业务收入、其它业务支出科目中,通过损益表的其它业务利润项目来反映。又如对于某些无形资产,如专有技术等,因为知识经济时代高新尖技术的大量采用,技术革新而导致的提前废止,在冲销其净值的同时增加营业外支出,在损益表中从营业外支出项目中加以反映。再如对应分摊的无形资产摊销额,则通过损益表中的管理费用项目反映等等。这种间接反映无形资产损益情况的做法,显然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无形资产经营管理的要求。其改革的出路有两条,要么改革现有损益表,使之能直接反映无形资产损益的情况;要么通过设计无形资产收益计算表来进行直接披露。
3. 无形资产信息在有关附表中的披露。为了详尽反映无形资产增减变化情况,可以设计编制“无形资产增减明细表”,主要项目应按类别反映企业所拥有的无形资产;按项目反映全部无形资产增减变化的动态,即年初余额、本年增加额、本年减少额、年末余额等。
企业根据内部管理与外部需要,也可以编制“无形资产收益计算表” 、“开发研究成本明细表”等等,作为正式报表的附表,与报表同时报送。
4. 无形资产信息在会计报表附注中的披露。尽管以上正式报表与其附表已经基本上能够比较详细地反映企业无形资产的各类信息,但不同企业无形资产的业务千差万别,且数量繁多、交易频繁、变化无常,在知识经济时代更是如此;加上正式报表及其附表等只能提供简单的定量信息,不少有关无形资产定性及其它信息无法给予详尽反映,因此必须在相关的会计报表中以附注的形式加以披露。如应该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列示有关R&D的详细信息,至少也应该列明当年的管理费用中含有多少数额的R&D的详细信息。
参考文献:
1.于玉林.21世纪会计之光.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
2.吕劲松.无形资产会计.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0.
3.蔡吉祥.无形资产. 深圳:海天出版社,1999.

『贰』 知识经济下无形资产会计若干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包括选题目的和意义,国内国外研究现状 急急急!!!1

好啊,

来,就可以,帮的,额

『叁』 毕业要写论文 题目是无形资产的会计计量问题 谁能告诉我 无形资产的 国内外研究现状 谢谢。

一、企业改制中的无形资产评估存在的问题
虽然无形资产的作用日益为人们接受,但无形资产的管理、计量、评估远远落后于人们对无形资产重要作用的认识。特别是对无形资产评估指标体系的认识,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由于无形资产的特殊性,特别是在确认和计量上的难度性,对无形资产的评估及其会计处理应当持有必要的谨慎和稳健的态度,其核心问题在于如何才能合理评估无形资产这一特殊资产的公允价值以反映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中。应当说无形资产评估与无形资产会计处理是两个紧密相联的问题,对无形资产进行合理评估是进行无形资产会计处理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改制顺利进行的必要保证。传统经济中发展而来的会计体系从稳健的角度出发,不倾向于将计量难度较大的无形资产反映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一般只将外购获得的无形资产予以确认,并按其经济寿命或一定期限进行摊销,而对于企业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则将其开发费用在各期作为费用处理,即使该企业所创造的无形资产是企业的主要利润来源。其结果导致企业大量宝贵的无形资产无法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企业财务报告中的净资产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企业财务信息的相关性和真实性受到严重质疑。以美国为例:由于美国企业间购并现象较为普遍,尤以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受到的抨击最大。有关美国经济界人士指出,在许多企业购并行为中购并方看重的是被购并企业所拥有的,但并没有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的无形资产,而并不是看重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有形资产,并以“在21世纪中采用20世纪30年代的财务报告模式”的评估,批判传统会计制度对无形资产的忽视。国外经济界、学者对会计制度中无形资产会计处理的质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固定资产资本化处理,无形资产的费用化处理;(2)无形资产的摊销;(3)无形资产的确认。
二、企业改制中无形资产及评估的影响因素
无形资产是企业的重要经济资源,是知识产权与工业产权相统一的结晶,是维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柱,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增值效能。据有关统计资料,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的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达35%,高科技企业则达60%-70%。它不仅能使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取得经济效益,而且其自身价值也有巨大的增值作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生存发展,最终将体现于无形资产的竞争。无形资产对企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企业改制中无形资产及其确认。新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符合无形资产定义中的可辨认性标准:(1)能够从企业中分离或者划分出来,并能单独或者与相关合同、资产或负债一起,用于出售、转移、授予许可、租赁或者交换;(2)源自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无论这些权利是否可以从企业或其他权利和义务中转移或者分离”。无形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1)与该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无形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新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2006)第十一条规定:“企业自创商誉以及内部产生的品牌、报刊名等,不应确认为无形资产”。但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无形资产评估包括商标、专利技术、非专利技术、商誉、营销网络、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中的财产权、特许经营权、土地使用权、资源性资产、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无形资产价值及品牌评估等。
2.企业改制中无形资产价值的法律依据。从元形资产本身看,如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版权、计算机软件等涉及的法律有《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等,这些法律对于保护相应的无形资产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有利于企业维护其合法权益。如商标权评估后,在商标的侵权诉讼和行政保护中,可依据《商标法》对假冒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失进行量化并认定赔偿额,不仅有利于为商标权人打假维权提供索赔依据,而且有利于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提高其知名度。但从与国际接轨的角度看,我国有关无形资产的法律、法规尚不能完全适应WTO的要求。wTO规定的无形资产除上面提到的还包括版权与邻接权、地理标志权、工业品外观设计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未披露过的信息专有权(商业秘密)。而在我国的《宪法》中没有关于知识产权的内容,其涉及评估的一些法律规定也只是包含在《公司法》、《证券法》、《担保法》等法律当中。虽然《公司法》、《证券法》、《担保法》等法律在无形资产评估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合资、联营、兼并、拍卖、转让、无形资产抵押贷款等经济活动,有利于企业认识自己品牌的价值,有利于被消费者所认可,但对其他类无形资产尚未制定特别法律或行政法规,严重滞后于当今实践。
3.2001年9月1日起施行的《无形资产评估准则》作为资产评估行业规范,在企业改制中无形资产价值的确定应该遵循此项基本准则。《无形资产评估准则》是中注协拟定,财政部印发的规章制度性文件,其依据是国务院行政法规9l号令和《资产评估操作规范意见》。无形资产评估至今尚未立法。使得评估的法律依据不足,这也决定了《无形资产评估准则》只能侧重技术层面,忽视了评估、披露、使用是资产评估三个环节的重要特征,且三者缺一不可。它难以适应目前我国多种经济体制并存的客观需要。体现到现实当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在涉及无形资产评估业务时,《无形资产评估准则》没提及如何使用,而这个问题在做具体评估项目时是无法回避的。因为资产评估的最终目的是使用,不能只强调和规范评估师的行为,更要考虑使用者的接受情况,在《无形资产评估准则》中,强调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在评估报告中明确说明有关使用的评估方法及其理由。对于使用的评估方法及其理由,在无形资产评估条款中很空泛,因没有具体考核指标,缺乏可操作性。
4.评估方法对企业改制中无形资产价值的影响。无形资产主要有三种评估方法:重置成本法、现行市价法和收益现值法。评估方法对无形资产价值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首先是评估方法选择不当造成的影响——没有明确评估的目的,评估目的错位;或是由于最佳的评估方法中的一些评估参数难以确定,而只好改用别的评估方法。其次是评估方法本身存在的风险。(1)成本法也称重置成本法,重置成本是指在现实条件下,按功能重置资产,并使资产处于在用状态所耗费的成本。重置成本评估法就是按重置成本价格对无形资产进行估价,即按照评估无形资产全新状态的重置成本减去该项资产功能性贬值和经济性贬值估算无形资产价值的方法。由于无形资产具有账面成本不完整、投资成本的弱对应性和人账成本虚拟性的价值特点,在采用重置成本法对无形资产进行评估时,会遇到成本资料缺乏完整性和原始成本无据可查而带来的不确定性问题,故在使用重置成本法确定无形资产的评估值时,会存在数据资料不准确和不精确的风险,难以确保评估结果的真实准确。(2)市价法也称现行市价法,现行市价评估法是通过市场调查,选择一个或几个与评估对象相同或类似的资产作为比较对象,针对各项价值影响因素,分析比较对象的成交价格和交易条件,将被评估资产与比较对象逐个进行对比调整,估算资产价值的方法。由于无形资产的不可比性,使其没有可比的市场价值。每个企业无形资产由于其在同业中的垄断地位和优越程度不同,为企业带来的超额盈利水平各异,对于相同种类的无形资产,其价值是不同的。因此当无形资产在市场上进行交易时,难以找到可比的市价。另外,我国企业从80年代中期才开始逐渐重视无形资产,无形资产的交易时间短、数量少,可使用的无形资产交易的历史资料有限,采用市价法对这些行业的无形资产进行评估,必须面对数据选用的风险。(3)收益法也称收益现值法,收益现值是指企业在未来特定时期内的预期收益折现的总金额。收益法是把被评估无形资产剩余寿命期间内的预期未来收益,按照一定的折现率折成现值,来确定被评估无形资产价格的方法。运用收益法对无形资产进行评估的风险主要体现在评估参数收益额、收益期和折现率等因素的确定上。收益额选取的风险是:无形资产的具体类型不同,其使用价值表现不同,带来的超额收益也不同。收益期选取的风险是:无形资产收益期的确定一般有年限法和更新周期法两种形式。年限法指在形成企业控制的无形资产中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受到法律和合同的特定保护,如商标、专利权等年限,也称法定(合同)年限,而法定(合同)期限内是否还具有剩余经济寿命是评估时应考虑的重要问题。更新周期法是指产品更新周期和技术更新周期。在一些高技术和新兴产业,科学技术进步往往很快转化为产品的更新换代。折现率选取的风险是:根据折现率的概念可确定折现率的计算方法即以无风险报酬率加上风险报酬率作为折现率。无风险报酬率的确定一般为政府债券的利率,风险报酬率的确定常用的方法主要为累加法。
三、完善无形资产评估指标的重要性及措施
1.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企业改制中无形资产价值的公正性、合理性为方方面面所关注。首先应明确的是资产评估价值的合理范围其内涵应是资产评估价值与实际成交价格的合理差异范围,也可理解为资产评估结果在具体数字上的可应用范围,可确定评估价值与账面价值或与实际成交价格的差异的合理范围。可减少乃至消除国有无形资产低于正常价格出售和大量流失的现象,避免企业主管部门与原企业经营者或个别人一对一的暗箱操作,提高企业改制工作的透明度。
2.建立科学规范的无形资产评估标准与评估体系。目前我国的无形资产评估尚未建立一套适合本国市场情况又与国际行业规范相统一的评估标准。为弥补无形资产评估中法律依据的缺失,应加强评估理论和标准的研究,探索无形资产新的评估思路和方法,这对于建立无形资产评估体系,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资产评估准则体系和法律体系意义重大。在修改、完善《无形资产评估准则》的同时,应克服部门法规过多导致立法质量的下降、法律的权威性不够、法规间的冲突使得评估管理混乱的弊端。首先对涉及资产评估管理的主要部门如财政部、建设部、国土资源部出台的法规条文进行归纳、提炼,通过具体实际评估业务的检验,不断充实完善;其次加强对评估资格即资产评估师、房地产评估师、土地估价师的自律规范,尽快颁布和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资产评估师法》。
3.在竞争中提升企业的能力。无形资产作为企业总资产的组成部分,需要评估机构根据市场情况,运用合理的评估方法进行评估,形成数据和量化指标,这样才能将企业的无形资产折价入股,才能确定各个投资方所占的比重,为其他的投资机构和法人提供数据上的指导。无形资产作为现代企业最活跃的技术经济资源和赖以生存的强大物质技术基础,如专有技术、商标等,其作用是巨大的,是有形资产所不能替代的,是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的法宝。对无形资产的正确评估,有利于改制企业与世界接轨,参与到世界范围内的竞争中去,也是树立企业形象、展示企业实力的重要手段。

『肆』 无形资产国内外研究状况 是怎样~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无形资产国内外研究状况: 1)无形资产评估中所存在的问题 ①法律失范。无形资产的评估是在一定的法律、法规的指导下进行的,是以国家的政策规范为依据的,无论什么性质的企业,无论何种形式的无形资产的评估都不能违背国家的法律规范。但是某些评估机构却无视国家法律法规,做出了许多违背国家法律法规的事情来,使无形资产的评估工作出现了失范现象。有些企业在没有产权变动的情况下,聘请或者委托资产评估其“商誉”,有的还通过新闻媒介公布其价值。这就严重地违背了国家有关严格禁止没有产权交易目的的商誉评估公布的规定。企业和广告部门向公众公布没有法律效力的信息,是不正当竞争行为,违反了反不正当的竞争法和广告法,是明显的违法行为。 ②方法失范。无形资产评估应该建立在科学的评估体系上,其评估方法和价值参数的选取是有严格的规定和要求的。可是某些评估机构对企业进行无形资产评估时,评估方法和价值参数的选取存在着许多不科学、不严谨之处。 ③伦理失范。无形资产的评估同有形资产的评估相比要复杂得多,在评估过程中,经办人的主观因素所占比重也要大得多。评估的结论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估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好坏和职业道德修养水平的高低。评估行业的职业伦理要求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客户负责的态度,尽一切努力使评估工作做到严肃、认真、细致,使评估结论客观、公正,而不能为了迎合某种需要或追求某种轰动效应,使评估工作出现随意性。但是某些评估机构不是由于具体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的问题而导致结论失真,而是因为主观上的原因或其他方面的因素而导致出现假数据或假结论,这就不是一个业务技术方面的问题,而是一个典型的伦理问题。 (2)对策和建议 ①尽快建立和完善无形资产评估业的政策法规体系,使无形资产评估业有法可依。无形资产评估业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为了适应市场需要,一些地方己相继出台一些地方性政策或法规,但是,由于评估方法、标准等方面存在差异,势必影响无形资产产权交易和国内外市场的衔接。因此,必须尽快建立和完善统一的无形资产评估业的政策法规体系,来调整政府主管部门、中介机构以及占有者和使用者之间的种种关系,界定各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规范各种中介机构和从业人员的性质、功能、种类、形式、标准和职业道德。保障无形资产的占有者、使有者的各种权益。促使无形资产资源在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的基础性调节作用下,实现合理流动,达到优化配置提高全社会无形资产的效益。这些政策法规应该包括:“无形资产评估管理条例”,明确评估的范围、程序、评估方法、评估结构及其管理、法律责任等:“技术评估师管理条例”,技术评估师作为一种职业资格,应明确其资格考试,认定登记业务范围,评估规则,管理方法以及法律责任等;无形资产评估业的其他行规行法和职业道德等。全国无形资产评估管理办法或条例,应成为我国知识产权法规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并科学地规范全国的无形资产评估工作。 ②建立和完善无形资产专职评估机构,规范评估行为。全国各地的无形资产评估机构,可以是综合性的无形资产评估机构,也可以是专门性的技术、商标、版权、计算机软件等评估机构,并应逐步设立,进行试点,决不可以一哄而上,盲目设立,还应确实加强对无形资产评估队伍的培训工作。有关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尽快按照科学、统一、效能的原则,扶持和建立一批按照市场规律运作的无形资产专职评估机构,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武装起来,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脱离任何行政主体,遵循真实性、公正性、科学性的原则,维护委托方的合法权益,成为依法执业的社会中介服务机构。无形资产评估机构的建立应经省级以上的国资、科技等部门的资格认证,业务上受上述部门的指导和监督。另外,无形资产评估机构应利用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等各种手段,收集和处理各种市场信息,建立数据库,面向社会提供各种形式的信息服务。③按照国际惯例,建立技术评估师制度。无形资产评估业是依托科学技术和其他知识面向社会提供服务的新兴行业。无形资产评估业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综合性、创造性及复杂性等行业特征。这就要求无形资产评估业的从业人员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严谨的科学态度,广阔的知识视野,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工作能力等。然而,目前我国无形资产评估业的从业人员中大多是科技人员或财会人员,对干他们来说,这是一个崭新的领域,需要认真学习和研究无形资产评估的理论、方法和技巧,学习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和新的专业及财会知识等。

『伍』 急求有关知识经济下无形资产的国外研究现状及3篇外文文献

求 同求

『陆』 本人急需2篇关于无形资产审计的国外文献,请给予指点

英文还是中文的啊?
1 重视无形资产审计
在现行的审计工作中 ,对无形资产的审计 ,只是
在财务审计中有很少的内容。在知识经济条件下 ,
由于无形资产在资产总额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所以
审计部门应重视对无形资产的审计。
首先 ,无形资产的重要性 ,需要重视无形资产审
计。无形资产是指一定主体拥有或者控制的、长期
使用但没有实物形态的 ,并预期会带来经济效益、能
以货币计量的资产。对企业来说 ,无形资产是企业
发展的重要资源 ,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无形资
产是企业潜在的巨大财富 ,是提高知识经济效益的
重要途径;无形资产是企业综合经济实力的体现 ,是
强化知名度、扩张资本、转化有形资产和提高市场竞
争力的重要手段;无形资产是企业文化的象征 ,是精
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无形资产中 ,品牌是最
具有影响的一种无形资产。无形资产对企业的发展
是至关重要。无形资产对企业如此重要 ,相应审计
部门需要重视无形资产审计 ,审查企业是否充分发
挥无形资产的作用。
其次 ,无形资产管理不规范 ,需要重视无形资产
审计。在现实的企业中 ,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很不规
范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无形资产数量不清。
企业有多少无形资产数量不清 ,现在是按现行会计
制度规定的在会计账簿上进行核算的无形资产《(企
业会计制度》规定: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权、
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商誉等。) 而在规定之
外应属于无形资产的经营秘密、商号、特许权和自创
商誉等还未进行价值和数量的核算 ,也未采用相应
的办法进行数量的清理给予管理。(2) 无形资产管
理制度健全或未建全。国有大中型企业 ,一般按国
家财政部制定会计制度的规定 ,有无形资产会计核
算的制度 ,但一般都没有建立无形资产管理制度 ,既
没有无形资产管理机构 ,也没有无形资产管理人员 ,
不明确哪个机构管理无形资产 ,谁来管理无形资产 ,
更没有无形资产管理制度。对这种无形资产管理制
度不健全或未建立的情况 ,促进企业建立和健全无
形资产管理制度 ,规范无形资产管理。
第三 ,国有企业无形资产流失 ,需要重视无形资
产审计。目前 ,在企业普遍存在对无形资产缺乏正
确认识的情况下 ,国有企业资产流失。我国每年有
3 万多项国家级重大科技成果 ,其中有 2 万多项由
于知识产权观念的淡薄未申请专利 ,十几年里 ,我国
将 11 万余项发明无偿地“奉献”给了外国,这笔财富
白白地被流失。而在西方发达国家 85 %的专利申
请都来自企业 ,一家公司特别是跨国公司 ,一年中能
申请几百件、上千件甚至上万件的专利。面对我国
加入 WTO 的新形势和国有企业无形资产的流失 ,
需要重视无形资产审计。
2 无形资产审计的构想或经验 ,在此提出一个构想。
2.1 无形资产系统审计。对各种无形资产的价值
与数量方面进行审计。在实际操作时 ,可以分为两
部分进行:首先 ,对在会计账簿有记录的无形资产进
行价值与数量的审查 ,依据《企业会计准则》所规定
的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
土地使用权、商誉等,逐项检查每种无形资产的价值
与数量是否真实、合法,核对资产负债表上的无形资
产与会计账簿上的无形资产是否相符 , 会计账簿上
的的无形资产与实际现有无形资产是否相符。其
次 ,检查除在会计账簿中记录的无形资产外 ,是否还
有其他无形资产:如还有其他无形资产 ,检查该项无
形资产的数量及其基本情况 ,是否真实、合法 ,尤其
是在无形资产的开发、形成和使用过程中是不是遵
纪守法。
2.2 无形资产战略审计。对企业是否制定无形资
产战略进行审计 ,在我国加入 WTO 的条件下 ,企业
要重视研究与制定无形资产发展战略。无形资产战
略是对无形资产的形成、利用、开发、效益和保护等
做出的决定全局的、重大的筹划和对策。它包括专
利战略、商标战略、名牌战略、土地使用权战略和商
誉战略等。为实现无形资产发展战略要制定相应的
策略:(1)无形资产开发策略 ,无形资产的自创和引
进 ,既要组织创新研究 ,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专利权 ,
又要引进高新技术 ,促进经济发展。(2)无形资产信
息策略 ,通过各种渠道 ,采用多种形式 ,搜集国际组
织的、主要发达国家的有关无形资产的信息,对这些
信息进行整理、分析、研究和利用。(3) 无形资产经
营策略 ,对拥有各种无形资产 ,面向国际大市场 ,利
用各种渠道和多种形式 ,进行有效的经营。(4)无形
资产进攻策略 ,根据各种无形资产的特点 ,主动、积
极地创造条件 ,参与国际大市场的竞争 ,在境外注册
商标 ,争创国际名牌 ,优化企业形象。(5) 无形资产
国际规范策略 ,学习、熟悉、掌握和运用国际组织、地
区和主要发达国家的有关无形资产的各种规范 ,以
建立和健全与国际无形资产的规范协调的中国无形
资产规范体系。
2.3 无形资产重点审计。对企业发展起重要作用
的无形资产进行审计。由于企业拥有无形资产的情
况不同 ,因而对企业单项无形资产的审计也不同 ,有
的企业是专利权 ,或是商标权 ,或是商誉 ,或是其他。
专利权审计是对专利的开发、申请、利用和保护的审
查;商标权审计是对商标的开发、申请、利用和保护
的审查;商誉审计是对商誉的培养、提高、利用和保
护等的审查。
2.4 无形资产效益审计。对企业经营无形资产的
效益的审查。企业拥有的无形资产要积极经营 ,经
营无形资产的目的是要获取经济效益。企业经营无
形资产 ,也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其主要途径是:
提高商誉 ,获取额外利润 ;争创名牌 ,以市场优势和
价优获取更多的利润 ;出售或转让专利权、非专利
权、商标权,开展技术贸易等以取得收益 ;以无形资
产投资取得投资收益等。企业经营无形资产 ,在我
国加入 WTO 后 ,还要面向国际市场经营无形资产 ;
其经营的方式主要是 :无形资产投资、无形资产筹
资、无形资产经济合作和贸易等。
2.5 无形资产管理审计。对企业在无形资产的开
发、形成和使用过程中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
检查、考核和分析的管理活动进行审查。随着企业
从重视有形资产到越来越重视无形资产 ,或者说从
重视存货到越来越重视知识 ,使企业的成功取决于
知识和创新能力。因而 ,要重视对无形资产的管理。
对无形资产的管理 ,要求企业确定无形资产管理部
门和人员 ,制定无形资产管理制度;无形资产管理部
门运用集体的智慧和发挥每个人知识的作用 ,提高
创新能力 ,提高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检查、考
核和分析的管理水平 ,加强无形资产的筹资与投资
管理 ,以便提高无形资产的经济效益 ,促进知识经济
的不断发展。
3 无形资产审计的评价
对企业无形资产审计 ,当审计结束时 ,要对企业
的无形资产进行评价。无形资产审计评价 ,是对企
业无形资产进行审计后 ,对其工作的成就、问题的评
定与建议。
3.1 开发无形资产。对无形资产进行管理 ,企业要
以战略的眼光开发无形资产,扩大企业拥有的无形资
产。企业开发无形资产除引入无形资产外,主要是自
创无形资产。自创无形资产是指自行设计、申请或接
受授权等非转让方式取得的无形资产 ,它包括专利
权、非专利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商誉等。
3.2 建立无形资产核算体系。对企业全部无形资产
建立核算体系 ,包括建立无形资产会计明细账 ,对纳
入会计核算内容的 ,根据会计凭证 ,核算无形资产的
种类、项目、数量、金额和保存或使用单位(人)等。
3.3 明确经济责任。对无形资产的开发、形成、使
用、保护和保管的各环节,要明确有关单位和人员的
岗位经济责任 ,确定责任要求、奖励或处罚 ,离任进
行责任审计。

Abstract In order to compare and to interpret chemical
measurements, compliance with general rules of metrology
is compulsory. Such rules are the more important the more
the chemical measurements are applied under circum-
stances where material assets and goods or immaterial
values like health may be affected. Metrology of chemical
measurements attempts to define rules for achieving com-
parability and for guaranteeing quality of analytical data.
Thermodynamic data are commonly derived from a set of
analytical measurements. Comparability among thermo-
dynamic data is an important issue especially for those
data to be applied in politically sensitive issues of envi-
ronmental prognosis, long-term safety assessment of nu-
clear waste repositories in deep geological formations and
assessment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technical interven-
tion in the geosphere. Taking the data evaluation step in
the traceability chain of thermodynamic data as an exam-
ple, the existing thermodynamic data is shown to be af-
fected by deficiencies in comparability and quality that
may severely limit its dependability in environmental
prognosis. The need for a metrologically acceptable ap-
proach is demonstrated. Statistical concepts improving a
reliable assignment of meaningful measurement uncer-
tainty to a thermodynamic datum are presented. Unre-
solved issues, i.e. measurement uncertainty of a pH mea-
surement, hampe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traceability
chain are outlined.
Introction
There are a series of thermodynamic databases of chemi-
cal reactions, collected and evaluated with the intention to
simulate technical processes and to predict environmental
chemical systems [1–5]. For processes under human con-
trol thermodynamic data may be considered as process
parameters, but true values for the respective thermody-
namic quantities of chemical reactions are necessary to
predict the likely development of a situation that is not
controlled (e.g. a contaminated site). True values are an
ideal and the quest for truth is a fundament of scientific
activity [6]. Human activity, however, is not able to per-
ceive an absolute truth – even if studying highly con-
trolled systems [7]. Nevertheless, the idea of absolute val-
ues known to nature, universally reprocible in time and
space, is the basis of science.
The major body of thermodynamic data for chemical
reactions has successfully served to elucidate and to clas-
sify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chemical elements. There
are, however, situations where thermodynamic data for
chemical reactions are applied for purposes where other
aspects – i.e. legal aspects – become more relevant [8, 9].
Accuracy will be much more important than precision as
soon as these data are applied to uncontrolled systems.
Important applications of major public concern are safety
assessment of nuclear waste repositories in geological for-
mations or evolvement of contaminated sites in the bio-
sphere. In those situations, environmental prognosis by
geochemical modelling is mandatory [9]. There are, how-
ever, reasons to conclude that the overwhelming amount
of thermodynamic data for environmental prognosis is not
sufficiently accurate to allow a dependable prediction be-
cause no action is taken to ensure comparability – either
e to ignorance of metrological concepts or e to un-
sufficiently specified measurement processes of funda-
mental chemical quantities like pH.
Environmental prognosis and metrology
Geochemical transport models are tools for environmental
prognosis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These tools are
widely used by government agencies, instry and acade-
mic institutions in attempts to predict the likely develop-
G. Meinrath
Comparability of thermodynamic data – a metrological point of view
Fresenius J Anal Chem (2000) 368:574–584 ? Springer-Verlag 2000
Received: 31 May 2000 / Revised: 18 July 2000 / Accepted: 19 July 2000
ORIGINAL PAPER
G. Meinrath
RER Consultants, Schie?stattweg 3a, 94032 Passau, Germany
and
G. Meinrath
TU Bergakademie Freiberg, Institut für Geologie,
Gustav-Zeuner-Str. 12, 09596 Freiberg, Germany

『柒』 知识经济下无形资产会计若干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包括选题目的和意义,国内国外研究现状。

你好 你的论文还在么 我明年毕业 也选的这个 能够借鉴一下么

『捌』 知识经济下无形资产会计若干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包括选题目的和意义,国内国外研究现状 急急急!!!




济复 诸葛
下 文库制
无 帮你





若干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包括选题目的和意义,

『玖』 知识经济下无形资产会计若干问题探讨的选题背景及意义~~~~国外和国内研究

知识经济下无形资产会计若干问题探讨
[关键词]知识经济;无形资产会计;无形资产计量;成本特征;无形资产信息披露

[摘要]本文从知识经济特征出发,对无形资产概念和计量范畴的拓展,对无形资产的地位及其确认条件进行有益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无形资产计量的成本特征与假设前提;最后建议按照充分、公开、真实、科学原则披露无形资产各种相关信息。

一、知识经济特点与无形资产概念的拓展

知识经济是以智能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以科技为主的知识的生产、分配、创新和使用的一种经济。知识经济的繁荣是直接取决于知识或有效信息的积累与利用。知识经济的基本特点主要有:(1)知识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其他生产要素都必须靠知识来更新。(2)投资方向由有形资产转向无形资产。(3)生产方式由集中化、大型化转变为分散化和类性化。(4)国民经济可持续性发展。(5)经济文明的标志发生根本性变化。知识经济时代的标志是高速、互动、传递信息、共享知识的网络化。

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的概念呈现日渐拓展之势。虽然有关无形资产,世界上目前尚无统一定义,各国众说纷纭,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无形资产的概念也将沿着无形的固定资产——无形的长期资产——非货币性固定资产——非货币性资产——非货币性经济资源等这样的一个轨迹向前发展,不断拓展。无形资产概念包含“权”、“密”、“名”、“誉”四部分,具有无形性、长期性、非货币性、独占性、超额收益性、不确定性和可转让性。

二、知识经济下无形资产的地位及其确认条件

西方发达国家,无形资产所占比重20世纪70年代为20%左右,而90年代为30%以上[1];依靠科技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比重,已从20世纪初的5%-20%增到目前的70%-90%[2].近年来国际贸易中,以技术贸易为代表的无形资产贸易迅速增长,年平均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其它商品贸易增长速度。各国技术贸易总额1964年为27亿美元,1974年为110亿美元,80年代中期为400亿美元,1993年为1500亿美元,就是明显的例子[3].由此可见,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的地位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显得无比重要。无形资产既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又是对外投资的重要方式和增强企业技术经济实力的重要途径。

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如何确认并记入有关账户呢?这里就产生一个无形资产确认条件的问题,即满足什么条件的无形资产项目才能作为企业无形资产人账。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的“无形资产原则公告”(草案)认为,只有满足与该资产项目相联系的未来经济利益可能流入企业且已被证实有充足的资源,并能够可靠地计量该资产项目的成本。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与之相近。据此,一般地认为只有外购或接受投资取得的无形资产才可以被确认为无形资产,而自创专利商誉等无形资产的开发研究成本则不予确认。但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应予确认,因为根据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有关要求,如不确认这些无形资产,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偏离权责发生制要求,像商誉等作为反映企业具有较高盈利能力的信息,若不及时提供,势必不能满足经营者正确报告受托责任的要求,也不能满足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各方决策的需要。



、知识经济下无形资产计量范围的扩展

在知识经济时代,与无形资产概念的拓展同时,无形资产计量范围也自然随之扩大。在我国传统会计中,无形资产虽有所反映,但一般只有7项-8项,而经济学中涉及的无形资产却有近30项,美国评估公司所涉及的无形资产有20多项,我国实务中运用单项评估和整体评估的也只有十几项。许多无形资产价值十分巨大,例如服务品牌,企业品牌等,却不能纳入会计核算范围,足见传统会计无形资产计量范围之狭窄。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依靠知识资本的营运与管理实现目标利润。这个知识资本的范围大体可概括为以下四类:与市场相关联的无形资产,主要包括公司品牌、服务品牌、长期客户、业务伙伴、特许经营权协定、专利使用权协定等;精神产品的无形资产,主要包括商业秘密、技术秘密、专利技术等;人力优势的无形资产,主要包括员工教育状况、业务能力、心理素质、相关知识等;组织管理优势的无形资产,主要包括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哲学与管理方法、网络工程系统、融资关系等。企业之间竞争主要是无形资产的竞争,无形资产的丰富程度和质量高低事关企业的存亡兴衰,因此无形资产的概念必须十分明确,计量范围必须扩大。只有更广泛、更客观、更准确地计量无形资产,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才能有利于企业投资者、债权人、企业及政府管理部门等的科学决策。

四、知识经济下,无形资产计量的成本特征与假设前提

(一)无形资产计量的成本特征与计量基础

无形资产计量,在理论上应包括其开发研究、取得和持有期间的全部物况劳动和活劳动的费用支出,但在实际计量操作过程中形成了与有形资产不同的几个特征:

首先,无形资产成本的弱配比性。知识性无形资产的取得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存在复杂的智力支付过程。其成果的取得往往带有随机性、偶然性和关联性。由其成果负担全部研究开发试验等费用不甚合理,但要分别归类分配,也是十分困难的,故而其成果价值与其对应的成本缺乏配比性。

其次,无形资产成本的缺项性。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取得无形资产所支付的各项费用只有予以资本化后,方能计入无形资产,因而在一些知识性无形资产取得的前期开发、培训、试验等费用因无法资本化,无法进行成本计量,不能计入无形资产,使得无形资产反映支离破碎,不少的无形资产被排除在外。

再次,无形资产成本的象征性。由上述的弱配比性、缺项性所决定,无形资产成本的外在形式只具有象征意义,例如商标权,其成本占含有其注册登记等相关费用,并非其全部费用。这样就使得无形资产价值缺位,企业遭受重大损失。正因为如此,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无形资产计量基础逐渐由会计学家的投入价值转变为经济学家的产出价值。

(二)无形资产计量的假设前提

要正确计量无形资产,必须确定持续使用和公开市场两个假设前提。前者系指假设无形资产将按现行用途或转换用途后持续使用,并能够使经营者获得期望的收益;无形资产仍有明显的剩余经济寿命;无形资产的所有权明确且保持其技术上经济上的先进性和有效性;从经济上、法律上允许转让使用以及充分考虑其使用的潜能。后者指无形资产可以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其价格随行就市。

五、知识经济下无形资产信息的披露

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地位急剧上升,生产经营以消耗知识资本为主,无..........

阅读全文

与国外无形资产会计研究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萌分期投诉 浏览:832
金软pdf期限破解 浏览:730
马鞍山学化妆 浏览:41
胶州工商局姜志刚 浏览:786
了解到的发明创造的事例 浏览:391
2012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 浏览:773
合肥徽之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636
天津企兴知识产权待遇 浏览:31
二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题 浏览:305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543
公共卫生服务考核评估办法 浏览:677
上海工商局咨询热线 浏览:177
马鞍山二中叶张平 浏览:214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被告代理词 浏览:603
医院固定资产折旧年限 浏览:702
商标注册网先咨政岳知识产权放心 浏览:658
公众号版权投诉材料 浏览:841
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好处 浏览:727
油汀发明 浏览:216
论文转让网 浏览: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