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摊表如何理解
首先要确来定“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源来源。
以债券发行为例:
如果债券以大于面值的价格发行,即债券面值100元/张,以101元/张发行,票面利率为6%(假设两年期)。这个时候,购买债券的债权人多花了1元钱,表明该债券的实际利率低于6%,购买者需要提前把未来要得到的利息收益返还给债券发行者。
这里的6%是债券发行人的名义的融资费用率,上述情况中实际的融资费用率低于6%,假定为5.8%。对于债券发行企业来说,未来要支付100*6%*2=12元的利息,也即融资费用。但是在发行当日实际收到101元,100元是票面价值,1元则相当于未确认融资费用,按照实际利率法(5.8%)应在两年内摊销完毕。
其实,对于企业来说,未来支付的利息就是票面价值*票面利率,发行当日如果未按面值发行,不论是大于面值发行还是小于面值发行,差额就是未确认融资费用。
只不过,大于面值发行说明票面利率定的过高,高于实际市场利率;小于面值发行说明票面利率定的过低,低于实际市场利率。
B. 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摊表,能不能通俗的讲解一下
a买不起机器,找到b,b出钱向c购买了a需要的机器,机器市价十万,b买回后出租给a使用十年,ab双方约定每年a给b五万合计五十万,这时五十万和当初的买价十万的差额四十万就确认为未确认融资费用。
C. 会计分录及未融资费用分摊表问题
()购买价款的现值为:468×(P/A,6%,5)=468×4.212=1971.216(万元)。
2008年1月1日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在建工程 1971.216
未确认融资费用 368.784
贷:长期应付款 2340
(2)确定信用期间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额,如表所示:
*为尾数调整。
(3)2008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为设备的安装期间,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额符合资本化条件,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2008年12月31日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在建工程 118.27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118.27
借:长期应付款 468
贷:银行存款 468
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借:固定资产 2089.486
贷:在建工程 2089.486
固定资产成本=1971.216+118.27=2089.486(万元)。
(4)2009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该设备已经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额不再符合资本化条件,应计入当期损益。
相应的账务处理如下(后边的几年的合体分录):
借:财务费用 250.514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250.514
借:长期应付款 1872
贷:银行存款 1872
D. 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摊表的计算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租赁》应用指南(2001)的解释:
在实际利率法下,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摊率是指,在租赁开始日,使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等于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的折现率”。
E. 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额怎么计算
即在资产负债表中,“长期应付款”项目以“长期应付款”科目余额减去“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余额和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应付款金额填列。
未确认融资费用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企业购入有关资产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价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应按购买价款的现值,借记“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研发支出”等科目,按应支付的金额,贷记“长期应付款”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本科目。
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确定当期的利息费用,借记“财务费用”、“在建工程”、“研发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
(二)企业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在租赁期开始日,按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金额(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加上初始直接费用),借记“在建工程”或“固定资产”科目,按最低租赁付款额,贷记“长期应付款”科目,按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本科目。
未确认融资费用应当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进行分摊。承租人可以采用实际利率法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采用此法的关键是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率的确定。
①租赁资产按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作为入账价值时,应将最低租赁付款额折为现值时的折现率确定为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摊率;
②租赁资产按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作为入账价值时,应将使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等于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的折现率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摊率;
③租赁资产:按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入账价值时,不存在未确认融资费用,故无需进行分摊。
F. 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摊表里的期初应付本金余额怎么理解,到底应该填哪个数字
承租人采用实际利率法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时,每期分摊确认的融资费用是用期初“应付本金余额”乘以融资费用分摊率来计算的。这里的“应付本金余额”即尚未支付的最低租赁付款额中的本金部分。应付本金没有单设科目核算,是承租人最低租赁付款额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在“长期应付款”中。应付本金余额通过计算得出:
本期末应付本金余额=本期初应付本金余额-本期应付本金减少额=本期初应付本金余额-(本期支付的租金-本期确认的融资费用)
其中:各期确认的融资费用因采用的分摊费用不同而不同:
采用实际利率法时,本期确认的融资费用=本期初应付本金余额×融资费用分摊率。由于应付本金余额随着租金的支付而逐渐减少,所以在租金支付期内,各期确认的融资费用是逐渐减少的。在期初先付租金的情况下,期初应付本金余额是指扣除了当期期初支付的租金后的余额。
采用直线法时,本期确认的融资费用=未确认融资费用总额÷租金支付期数。在租金支付期内,各期确认的融资费用是相同的。
采用年数总和法时,本期确认的融资费用=未确认融资费用总额×以租金支付期为基础按年数总和法确定的本期分摊率。在租金支付期内,各期确认的融资费用是逐期抵减的。
如果根据账户资料计算,则“应付本金余额”=“长期应付款”科目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余额。
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满意,望采纳!
G. 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摊表中,算应付本金减少额是什么意思
未确认融资费用里
包含未确认融资的本金和利息费用
按照实际利率乘以摊余成本
计算出每一期
归还的长期应付款中包含的利息。用长期应付款减去该利息
就是归还的本金,又叫做应付本金减少额。
H. 编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摊表的一道会计题
2007 1.06 0.00
2008 1.12 0.00
2009 1000.00 1.19 839.62
2010 600.00 1.26 475.26
2011 400.00 1.34 298.90
1613.78
2007年
借:固定资产 1613.78
增值税 340
未确认融资费用 386.22
贷:长期应付款 2000
银行存款 340
2007 1613.78 1.06 1710.61 96.83
2008 1710.61 1.06 1813.25 102.64
2009 1813.25 1.06 1922.05 1000.00 922.05 108.8
2010 922.05 1.06 977.37 600.00 377.37 55.32
2011 377.37 1.06 400.01 400.00 0.01 22.64
融资费用分录专
借:财属务费用 96.83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96.83
付款的分录
借:长期应付款1000
贷:银行存款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