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扣除利息、税项、折旧、摊销及重组成本前盈利 是什么意思啊
一、抄扣除利息、税项、折袭旧、摊销及重组成本前盈利就是指利润表中未扣除利息费用、所得税费用、固定资产折旧与无形资产摊销及重组成本前的利润。
二、在《财务管理》中有一项反映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财务报表分析指标叫“利息保障倍数”,是反映支付利息的利润来源(息税前利润)与利息支出之间的关系的。
其计算公式为:
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净利润+利息费用+所得税费用)/利息费用
(1)分子中的“息税前利润”是指利润表中未扣除利息费用和所得税前的利润。
(2)分母中的“利息费用”是指本期的全部应付利息,不仅包括费用化利息,还包括资本化利息。
三、从上面式子中“息税前利润”的含义可以推导出您要的答案。
扣除利息、税项、折旧、摊销及重组成本前盈利=净利润+利息费用+所得税费用+累计折旧+累计摊销+重组成本。
四、详细内容请参看《财务管理》有关章节。
❷ 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计算公式是什么
EBITDA=净利润+所得税+利息+折旧+摊销,或EBITDA=EBIT+折旧+摊销.然而由于并没有考虑补充营运资金以及重置设备的现金需求,并不能就此简单的将EBITDA与现金流对等。 拓展资料:
1.息税前利润(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and Tax,EBIT)通俗地说就是不扣除利息也不扣除所得税的利润,也可以称为息前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顾名思义,是指支付利息和所得税之前的利润。
2.折旧费指根据企业的固定资产原值,剔除不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因素,按照规定的残值率和折旧方法计算提取的折旧费用。固定资产折旧费从固定资产使用月份的次月起,按月计提;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从停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计提
3.计算折旧的方法是多种多样,采用不同方法,可能出现计算的某一会计期间的折旧费是不相等的,从而就影响到该会计期间的产品成本,同时还会影响到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因此必须根据具体情况慎重地选择应用折旧方法。在同一个企业里,由于固定资产用途不同、性能不同,可以选用不同的折旧方法
4.折旧费,是指按规定的总工作量(总工作小时、总工作台班、总行驶里程数等)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应用于某些价值很大,但又不经常使用或生产变化大,磨损又不均匀的生产专用设备和运输设备等的折旧计算。根据设备的用途和特点又可以分别按工作时间、工作台班或行驶里程等不同的方法计算折旧
5.为了正确计算折旧,除了正确地确定固定资产原值外,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确定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估计使用年限的长短,直接影响到折旧额的大小,从而影响到产品成本的高低
❸ 偿债备付率为什么要用“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为什么要加上折旧和摊销!
我不知道什么叫偿债备付率。但是我知道折旧和摊销的费用并不是现实的支出,但是会影响净利润,所以在计算一些比率的时候,会在净利润的基础上加上折旧和摊销。
❹ 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 净利润 计算
1、所得税费用=当年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 (或者减去递延所得税收益)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2、利润=利润总额-弥补亏损-所得税,是错的。
如果企业以前期间发生亏损,并在以后年度按规定可以扣减时,就影响当年实际应交的企业所得税额。
此时,当年应交的所得税额=(利润总额-亏损弥补)*所得税率
3、息税前利润=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净利润+所得税+利息支出,是对的。这是中级财务管理里面有关完整工业项目投资等的内容。
4、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息税前利润+折旧+摊销=利润总额+利息支出+折旧+摊销,课件上也是这么说的而在课件《利润表》的最后一格说明中矛盾出现了,“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利润总额-弥补亏损+利息支出+折旧+摊销”
”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息税前利润+折旧+摊销=利润总额+利息支出+折旧+摊销“成立的前提条件是公司以前年度未发生过亏损,而后一个成立的条件是企业以前年度发生过亏损。
(4)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增加的原因扩展阅读:
1、净利润(收益)是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基础。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是通过现金预算的编制进行的,现金预算是保证现金收支管理的重要工具。
其中净损益调整法是现金预算编制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是以预计损益表中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定的净收益作为现金编制的出发点,通过逐笔调整处理各项影响损益和现金余额的会计事项,把本期的净收益调整为现金净流量的方法。
2、现金流量与净收益的差异,可揭示净收益品质的好坏。所谓收益品质,是指对企业净收益与现金流量之间的差异程度予以反映的一个概念。
一般而言,净收益与现金流量之间的伴随关系越强,表明企业的净收益品质越好;即净收益与现金流量之间的差异(数量上,时间分布)越小,说明净收益的收现能力越强。收益品质越好,企业的流动性和财务适应性就越强。
综上所述,净收益是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基础,而现金流量与净收益的差异程度又可揭示净收益的品质好坏。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企业经营活动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将不断增加。
这些都会促使企业管理当局、与企业有利益关系的外部集团和个人,日益关注企业现金流量信息及创收现金的能力。现金流量及相关问题的研究,也将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❺ 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
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或,利息折旧摊销前收入),即EBITDA,全称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Tax, Depreciation and Amortization,是扣除利息、所得税、折旧、摊销之前的利润。
计算公式为EBITDA=净利润+所得税+利息+折旧+摊销,或EBITDA=EBIT+折旧+摊销。
EBITDA剔除摊销和折旧,则是因为摊销中包含的是以前会计期间取得无形资产时支付的成本,而并非投资人更关注的当期的现金支出。而折旧本身是对过去资本支出的间接度量,将折旧从利润计算中剔除后,投资者能更方便的关注对于未来资本支出的估计,而非过去的沉没成本。
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杠杆收购的浪潮,EBITDA第一次被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们广泛使用。但当时投资者更多的将它视为评价一个公司偿债能力的指标。随着时间的推移,EBITDA开始被实业界广泛接受,因为它非常适合用来评价一些前期资本支出巨大,而且需要在一个很长的期间内对前期投入进行摊销的行业,比如核电行业、酒店业、物业出租业等。如今,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分析师和市场评论家们推荐投资者使用EBITDA进行分析。
EBITDA也经常被拿来与企业现金流进行比较,因为它对净利润加入了两个对现金没有任何影响的主要费用科目——折旧和摊销,然而由于并没有考虑补充营运资金以及重置设备的现金需求,并不能就此简单的将EBITDA与现金流对等。
❻ 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利润总额、息税前利润、净利润分别是什么意思各自有什么不同
1、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
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或,利息折旧摊销前收入),即EBITDA,全称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Tax, Depreciation and Amortization,是扣除利息、所得税、折旧、摊销之前的利润。
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净利润+所得税+利息+折旧+摊销
EBITDA剔除摊销和折旧,则是因为摊销中包含的是以前会计期间取得无形资产时支付的成本,而并非投资人更关注的当期的现金支出。而折旧本身是对过去资本支出的间接度量,将折旧从利润计算中剔除后,投资者能更方便的关注对于未来资本支出的估计,而非过去的沉没成本。
2、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是“亏损总额”的对称。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所实现的最终财务成果。企业纯收入构成内容之一。工业企业的利润总额,主要由销售利润和营业外净收支 (营业外支出抵减利润) 两部分构成。按规定缴纳资源税的企业,应交的资源税也是利润总额的组成部分之一 (抵减利润)。
利润总额应按规定在国家与企业之间进行分配。其中大部分以交纳所得税、调节税或上交利润的形式上交国家,小部分留归企业,形成各种专用基金。工业企业的利润总额,通过“利润”帐户进行核算。
销售利润及营业外收入,贷记该帐户,应交资源税及营业外支出,借记该帐户。“利润”帐户的贷方发生额大于借方发生额的差额,即为利润总额。“利润”帐户的二级帐户,可按“产品销售利润”、“其他销售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和“资源税”等设置。
3、息税前利润
息税前利润(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and Tax,EBIT)通俗地说就是不扣除利息也不扣除所得税的利润,也就是在不考虑利息的情况下在交所得税前的利润,也可以称为息前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顾名思义,是指支付利息和所得税之前的利润。
息税前利润=企业的净利润+企业支付的利息费用+企业支付的所得税
4、净利润
净利润是指企业当期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后的金额,即企业的税后利润。所得税是指企业将实现的利润总额按照所得税法规定的标准向国家计算缴纳的税金。它是企业利润总额的扣减项目。
是指在利润总额中按规定交纳了所得税后公司的利润留成,一般也称为税后利润或净利润。净利润的多寡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利润总额,其二就是所得税费用。
净利润的计算公式为: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净利润是一个企业经营的最终成果,净利润多,企业的经营效益就好;净利润少,企业的经营效益就差,它是衡量一个企业经营效益的主要指标。
5、不同点
(1)概念不同
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是扣除利息、所得税、折旧、摊销之前的利润。
利润总额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耗费后的盈余,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实现的盈亏总额。
息税前利润是指支付利息和所得税之前的利润。
净利润是指企业当期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后的金额,即企业的税后利润。
(2)计算公式不同
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净利润+所得税+利息+折旧+摊销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息税前利润=企业的净利润+企业支付的利息费用+企业支付的所得税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6)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增加的原因扩展阅读:
企业的所得税率都是法定的,所得税率愈高,净利润就愈少。我国现在有两种所得税率,一是一般企业25%的所得税率,即利润总额中的25%要作为税收上交国家财政;另外就是对三资企业和部分高科技企业采用的优惠税率,所得税率为15%。
当企业的经营条件相当时,所得税率较低企业的经营效益就要好一些。
中国人寿2007年前三季度净利润246亿
举例说明:如一家电器商店,一年的营业收入为4000万元,总共进了2万台家用电器,平均每台家用电器的平均进价为1500元,员工一年的工资100万元,房屋租赁等开支为400万元,营业税率为3%,则这家电器商店一年的总成本为:
总成本=家用电器的总进价+员工工资+房屋租赁费用=2×1500+100+400=3500(万元)
营业税=营业额×营业税率=4000×3%=120(万元)
则这家电器商店的利润总额为:
利润总额=营业收入-成本-营业税
=4000-3500-120=380(万元) 当所得税率为25%时,其净利润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380×25%=95(万元)
净利润=380-95=285(万元)
需要注意的是所得税是应纳税所得乘以税率,但应纳税所得有时候并不等于会计利润有调整项目。
网络-净利润
❼ 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率
息税折旧摊销前
EBITDA利润率=(息税前利润+折旧费用+摊销费用)/销售(营业)收入。 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同样也是在扣除利息费用之前的利润,所以它对应的也是企业价值(EV)。 企业价值的计算用上述的价值等式。 息税前利润的计算公式为 息税前利润(EBIT)=净利润(E)+所得税+利息+折旧+摊销 企业价值/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倍数法的企业价值计算公式为 EV=EBITDAx(EV/EBITDA倍数) 企业价值/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倍数法不但剔除了资本结构的影响,还剔除了折旧摊销的影响。公司的不同折旧摊销政策以及不同发展阶段的折旧摊销水平,会影响到公司的净利润和息税前利润,但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不受此影响。
查看更多
会计教练
提供内容
❽ 新租赁准则的主要变化及影响
新租赁准则的主要变化及影响有:资产负债率提高、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增加、租赁期的净利率会发生变化、经营活动现金流增加。
基本如下:
1、 资产负债率提高:原租赁准则下经营租赁资产不计入资产负债表;新租赁准则下所有租赁资产简化处理的短期租赁和低价值租赁除外,都需要计入资产负债表,资产和负债同时增加,从而提高资产负债率;
2、 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增加:原租赁准则下,租赁费用按照资产使用情况,计入管理费用等科目,从EBITDA中扣减;新租赁准则下,租赁资产入表计提折旧并确认相关财务费用,而EBITDA中不扣减折旧和财务费用,因此金额将有所增加;
3、租赁期的净利率会发生变化:原租赁准则按直线法确认经营租赁费用;新租赁准则下,租赁资产按直线法计提折旧,经营租赁所产生的财务费用则是前高后低,从而使得租赁期的净利率出现前低后高的变化;
4、经营活动现金流增加:原租赁准则下,经营租赁费用计入经营活动现金流出;新租赁准则下,租赁负债本金及利息都计入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如此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减少,从而增加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第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房屋不得出租:
(一)未依法取得房屋所有权证的。
(二)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依法裁定、决定查封或者以其他形式限制房地产权利的。
(三)共有房屋未取得共有人同意的。
(四)权属有争议的。
(五)属于违法建筑的。
(六)不符合安全标准的。
(七)已抵押,未经抵押权人同意的。
(八)不符合公安、环保、卫生等主管部门有关规定的。
(九)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禁止出租的其他情形。
❾ ncf=息税前利润加折旧,为什么是息前不加利息
息税前利润(EBIT)=企业净利润+利息+所得税=利润总额+利息。息税前利润按字面意思就是没扣除利息和税之前的利润。NCF=EBIT*(1-T)+折旧、摊销、回收。(T为所得税税率)你给的公式中(收入-不含财务费用成本-营业税金)就等于(净利润+利息+摊销、回收)。
不含财务费用的成本就是从总成本中剔除财务费用。因为财务费用通常包含了利息、摊销和折旧。经营成本、营业成本、付现成本只是成本的不同分类而已。
(9)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增加的原因扩展阅读:
预期企业未来存续期各年度的现金流量;要找到一个合理的公允的折现率,折现率的大小取决于取得的未来现金流量的风险,风险越大,要求的折现率就越高;反之亦反之。
任何资金都是有成本的,即有时间价值。而就企业经营本质而言,实际上是以追求财富的增加为目的的现金支出行为。在经济货币化乃至金融化后,财富的增加表现为现金或者金融资产的增加。
现金一旦投入运营,其流动性完全或部分丧失,随着经营的进行或时间的延续,其流动性又趋于不断提高,并最终转化为现金。
因此,公司的经营实际上是一个完整的现金流动过程。未来各个特定经营期间的现金流量的折现就是公司价值的衡量形式。